最新逝去的年味图片 远逝的年味汇总(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逝去的年味图片 远逝的年味篇一
我们回到了父母的老家,那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
街上早已没了烟花的绚烂,没了爆竹的喧闹,只有越来越多林立的高楼。虽然如此,但站在河岸边向四周环视,还是看到了她的变化,一栋栋高楼在河东竖起来,傍河的堤上,孩童们在四处追逐、嬉闹玩耍。
现在的天空,失去了五彩斑斓的烟花映衬,但多了几分欣慰的湛蓝,地面没了满地的鞭炮红纸,乍一看还以为换了地板。虽然少了那份属于年的炫彩,属于年的喧嚣,却多了一份安静,多了一份温情。初三的夜晚,也是我即将离开家乡的最后一刻,我们冒着被人举报的风险,放出了灿烂的烟花。看着那瑰丽的火焰,不禁记起两年前那个夜晚,我不顾肠胃的不适与哥哥一起吃夜宵,晚上整夜呕吐时的情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淡淡的微笑,享受着那份亲情的温暖。
“时光不像网中的鱼,被捉住了就不会跑,它就像一条滑溜溜的鳗鱼,不断从你的手中滑脱、逃走。”有人曾这么说过。人们也常说它一去不回头,在那三天的夜晚,我才逐渐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时光真的走了。
以往,过年人们提着年货和鞭炮回去,但现在的环境不允许我们这样,就这样烟花在今年中不见了身影。
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倒流?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那个华灯初上的年夜里和家人望着烟花无忧的大笑呢?
逝去的年味图片 远逝的年味篇二
新年没来临时我极其盼望新年的到来,可当新年真的降临时,一切又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似乎什么都还没有做,时间就在等待中、吃喝时悄悄溜过。就那样,我又长大了一岁。
小时候,一到春节我就拉上三五个小伙伴,带着大把大把的烟花跑出去玩,那时候整条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有的只是我们的欢声笑语,而噼里啪啦的鞭炮燃放声则为整条街填上了喜庆。
而现在,国家禁止春节期间燃放鞭炮,让得本就寂静的大街又少了一份年味。走出家门,望向那黑漆漆的天空,仿佛整座城市都陷入了沉睡,新年的气氛在还没有感受到时就悄然逝去。
小时候,最高兴的时候莫过于收压岁钱,随着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我,而我也会拿着它满脸欢喜地跳开,转移战场,直奔下一人。
而现在,传统的红包就算长辈给的再多,在我们眼里也微不足道,随着微信红包、qq红包的大火,春节期间充斥着微信红包、qq红包发送及领取的声音,而抢到的红包就算只有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我们只要抢到了,就会高兴一阵。然而又有谁意识到了我们已失去了那传统的'年味,增进来的是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冰冷。
现在回味儿时那些年味趣事,让我感到温暖无比。想着淡淡逝去的年味,心里有些感慨也有些惆怅,儿时的回忆渐渐在心中回荡、经久不息!
逝去的年味图片 远逝的年味篇三
小时候,每年春节都回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伴着雪花,锣鼓喧天中,迎来了大年三十。
早早起床,便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打扫房屋。忙完,草草吃过午饭,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家人们聚在一起,热火朝天,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便在大家说说笑笑中渐渐成型。我也没闲着,帮忙包饺子——也就是拿着擀面杖在面皮上滚动几下罢了。有亲戚上门,我便积极表现,热烈欢迎——希望能留个好印象,多拿点压岁钱。晚上团圆饭开始了,大人们举杯敬酒、划拳猜令,孩子们匆匆吃过饭,迫不及待的燃起烟花爆竹,大家各得其所,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屋内欢声笑语,屋外鞭炮阵阵,饭菜香混着鞭炮响,织汇一处氤氲着年味。夜渐渐深了,我倚在爷爷的怀中,揣着鼓鼓的红包守夜,可往往熬不到12点就沉沉睡去,恍惚中,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响……
岁月流转,爷爷家从乡下搬到了城市,我的春节开始在高楼中度过。
大年三十,不用早起忙碌,不必挂灯笼,房屋也由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仍有亲戚来访,大家寒暄几句后,视线就渐渐转移到手机上。年夜饭也不需大家张罗,不在餐馆,就在家吃外卖。吃饭时年轻人默默无言,屏息盯着手机,久久不动筷子。饭后家人们边看电视边抢红包,因禁止放炮,室外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烟火凄凉地回荡……
拜年用微信、qq草草敷衍,拜年红包成了微信转账,或许这只是我们小城的现状,但已成为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
在科技的高歌猛进中,蓦然回首,许多年味也在渐渐失去……
逝去的年味图片 远逝的年味篇四
转眼又到了岁末,春节和寒假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热闹的祝福,新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新年没来临时极其盼望新年的到来,计划好好地度过它,可当新年真的降临时,一切又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时间在等待中、吃喝时悄悄溜过。似乎在什么也没有发生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毫无疑问,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可是,年意在加深吗?年味在变浓吗?答案恰恰相反。梁实秋在《过年》中曾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但是,现在除了在农村,已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过年气氛了。
鞭炮,这个人们熟识的东西由于易燃且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城市里已经被渐渐地取缔了;年夜饭,人们为了简洁方便早已把它搬到了饭店的酒席中;走亲戚,拜年、送礼,吃团圆饭,必不可少。可如今已简洁到就剩吃饭了。而且亲戚们总是那么忙,匆匆赶到,又匆匆了事。毫无春节的喜庆。
不仅年味淡了,我国民间的文化正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冯骥才先生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今西方文化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正在与现代文化发生冲突,而陷入两难的境地,我们既不能全部保留它,也不能扔掉它,但现实是它正在离我们远去。建设年文化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内容了。
最后,我想引用冯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建设年文化,是一个太大的、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