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6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一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建标准、强化创建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的平台。
(二)、资源建设 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形成一定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形成学校特色基础上,积极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3、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来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规划方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二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20xx年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20xx年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三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都会面临新老信息系统的交替,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执行部门,信息科必须选择适合本院的新旧信息系统切换方式,做好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安全可靠地上线新信息系统,从而保障医院信息化工作平稳地迈上新的台阶。
: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思考
医疗体制的改革、新政策的出台、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需求,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建设数字医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展快速[1]。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新信息系统与旧信息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旧系统如何成功转换成新系统,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安全可行的.系统切换。
1.1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进展时间、参与人员等。医院和软件公司为有效执行项目,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建立每周例会制度,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提交需医院领导决策的问题,会议纪录必须抄送项目组所有人。医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担任负责人,更好地安排协调各个科室人员。
1.2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导入。旧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到新系统是一项基本工作。首先从旧系统数据库导出诊疗项目、药品卡片信息,从中整理出医院需要的,去除重复的信息。然后要找药房人员核对医保和农医保药品的数据,以防止旧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导入。有些数据需要手工添加到新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从旧系统经过调整才能导入新系统。这种调整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有时需要重新建立一张数据表,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
1.3人员培训。为了员工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系统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改善,在系统切换前要对全院各科室人员进行培训[2]。培训工作应是项目实施计划里耗时比较长的一项工作,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科室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最后,医院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现场指导能力。
1.4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是平稳切换系统关键的过程,系统切换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医院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那需要转换到手工方式,保障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手工的单子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后要补录到新系统中。
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2.1直接切换。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称为直接切换。这种方式对新上线系统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必须做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新系统切换失败时可快速地切回老系统,所以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维护老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账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一致性、病人信息的一致性等[3]。
2.2平行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并行使用称之为平行切换。这样做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而且存在重复的数据,不利于统计财务账目,但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2.3逐步切换。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过程称为逐步切换,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样做既能防止直接方式的风险,又能避免平行方式的成本增加,但开发接口程序是这种方式不足之处,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与逐步切换相结合的方式。
3.1切换准备。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与医院的分管领导、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操作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3.2模拟运行。模拟运行必须运用于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周期一般设为一周左右。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每位医生模拟的病例数不得少于5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时间一般应定在医院业务比较少的当天的凌晨零点进行。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告栏、大厅电子屏上和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获得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首先启用新系统的服务器,并清空模拟运行期的所有数据。医院应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切换不成功如何切回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快速排出使之畅通、系统反应迟缓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
3.4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分部实施。在新系统已上线的部分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分步上线其他功能模块。新老系统切换成功后,对于后续的新增模块实施分部切换。每一个新模块上线之前都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总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精心准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选择适合本院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才能使新系统平稳、顺利地切换,从而保障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1]刘海霞.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准备及切换方案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xx,16(19):119-120.
[2]刘春红.对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的思考[j].医疗装备,20xx,22(3):26-27.
[3]黄德财,张雪平,陈朝军等.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策略研究[j].医药前沿,20xx,(36):92-93.
[4]王霞,彭智才,潘洁等.对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成功率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xx,4(4):20-22.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四
(一)现状。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
(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20xx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能力薄弱。商 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 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 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平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平台(系统)。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平台建设。平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网络,由1个自治区级平台、14个市级平台和109个县(市、区)级平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平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后可以 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通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短信平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短信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建议等动态信息;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 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 12315、质监 12365、商务 12312 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 即统一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 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卫生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 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 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
责任单位:南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平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 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 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八)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习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一)20xx-20xx 年。
1.在正在建设的 12331 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 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
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
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二)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三)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 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 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积极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
(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五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xx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篇六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
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