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自由研究(实用5篇)

最新自由研究(实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06:25:27
最新自由研究(实用5篇)
时间:2023-05-24 06:25:27     小编:xiejingc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由研究篇一

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3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有必要进行梳理。

⑴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⑵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⑶ 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⑸ 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自由研究篇二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运载火箭》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运载火箭》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运载火箭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

第一课时 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16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 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 教师小结: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自由研究篇三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19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评议,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5、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2、分组完成实验。

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自由研究篇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唐山地震》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唐山地震》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14唐山地震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演习教具。教学过程:

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讲述:今年号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关于地震你知道一些什么?

2.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的级别,地震给唐山造成了什么样的灾害?

4.地震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地表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二:认识地震的形成

1.实验;用一叠纸、木片等物品地表岩层进行模拟实验。注意安全

a.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现象,如果是一层层的岩石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b.用薄木片进行上面的实验,直到木片折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3.讨论: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4.看p49的小资料,了解地震的形成。三:发生地震时怎样做 1.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2.如果现在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3.进行一次课堂演习:发生地震时怎样逃生。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一些什么?出现地震时,在家里你会怎么做?

自由研究篇五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自由研究》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自由研究》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给大自然记日记的好处。

2、知道如何给大自然记日记。

3、培养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有关竺可桢的资料、日记本、笔、气温变化曲线图、天气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次上课的时候,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讲一讲竺可桢爷爷是怎样给大自然记日记的?以及给大自然记日记的好处。

2.学生交流。

二、记日记的方法。

1.谈话: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竺可桢爷爷给大自然记日记的情况。讨论一下: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给大自然记好日记呢?

4.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的“自然日记”,讨论怎样记日记?记哪些方面的内容?

5.学生汇报记日记的方法。

.教师提问:给大自然记日记还需要准备什么?

三、布置日记任务。

谈话:竺可桢爷爷从1936年1月1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共计38年零37天,从未间断。每天记录天气阴晴、风力级别、气温高低,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他的自然日记有40多本,有近千万字。从这里我们知道,给大自然记日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学们在给大自然记日记的过程中会不会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呢?今天,同学们准备好日记本,明天,就让我们像竺可桢爷爷那样,每天都给大自然记日记。一个季节完了,我们再来整理我们的自然日记,看看从我们的日记中能有什么收获!

四、整理自然日记。

1.教师提问:在自然日记中记录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谁能一下子说明白?

2.谈话:竺可桢爷爷共计38年零37天从未间断地给大自然记日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写出了备受人们欢迎的《物候学》一书,在83岁时还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我们也可以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对我们的自然日记进行整理,看看从我们的自然日记中能发现什么?

3.教师提问:怎样整理自然日记呢?学生讨论、汇报整理日记的内容和方法,教师板书。

4.学生整理自然日记。并讨论:经过对自然日记的整理,有什么新的发现?

5.学生汇报整理日记的情况和新发现的情况。

五、推测。

1.教师提问:明年的这个季节,气温会怎么变化?天气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动植物会出现什么现象?人们会出现什么活动?

2.学生讨论。

3.我们的推测正确吗?怎么验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