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篇一
痴心谱写援藏歌
---记★★第四批援藏干部★★
★★,男,44岁,现任★★政府常务副县长。xx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xz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藏北小镇——★★。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谋发展”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一向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的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是一名真抓实干的援藏大哥。
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真实情况,他进藏上任伊始,就克服高原缺氧,克服语言不通,不辞辛苦,带领县直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与县直部门领导、与乡镇领导、与农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之掌握了详细、真实的手家底资料。他每到一处都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而是与当地干部群众推心置腹,其言切切,其意诚诚,干部职工莫不为之感动。在摸清“家底”的本文来自之音,更多精品免费请登陆.网络.查看同时,还积极征求县四大班子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想办法,共谋思路,在进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第四批三年援藏项目规划,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在他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后,他就把★★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决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决不为援藏干部的脸上抹黑。他工作中他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立足本职、倾心为民、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他看到★★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比较混乱,于是就亲力抓、亲手搞,在征求当地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房屋管理秩序。
当听到热瓦乡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农牧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他心急如焚,即刻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进行了解察看,积极四方筹措救助资金,妥善安置了受灾的23户农牧民,农牧民万分感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援藏大哥”。
当他了解到县干部职工的人均住房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时,他深受感动,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各干部职工能够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于是他积极协调资金,为★★新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351平方米的★★干部职工住宅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在政府日常工作会议中常提到“教育兴农、教育兴县”、“一定要抓好★★的教育工作”。去年,为实现“普六”,他不畏辛劳,深入各中小学,各村级
教学
点,与干部、与群众共同探讨“普六”课题,对于车子进不去的地方,就徒步进山,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的山路,饿时吃一些糌粑,渴时喝一点酥油茶,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显得已经疲惫不堪,但他却十分高兴。因为★★在★★地区十一个县中率先完成“普六”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他并没有因此停止不前,他深深明白★★的教育事业还是非常滞后的。为把内地学校管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来,他积极与大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组成14人的★★教育学习考察团于xx年6月13日至17日对大连市的7所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中专进行了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工作信心。同时,还对★★大连小学教学楼进行了维修,有效改善了县完小的教育教学环境。★★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寺庙多,社会情况复杂,因此,维护社会局势稳定、坚守文化阵地工作显得
十分重要。他针对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xx年7月份带领法院、司法等部门的业务骨干,走村入户,送法下乡,面对面讲授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本文来自之音,更多精品免费请登陆.网络.查看了农牧民的法制观念。他在协调援藏项目中,积极向农牧区基层倾斜,xx年在★★镇的叶口、切珠、亚安登、优纳四个村修建了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增强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同时争取大连援建“村村通”设备200套,新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使农牧民通过电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大连人民无私援助。
坚持原则、廉洁正直是他的人格亮点。在廉洁自律方面,他也从不含糊。作为共产党员,县政府主要领导,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民族团结。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决策透明,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班子成员和其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经常用“作风正派、律人律己”的意识警醒自己,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他负责的援藏工程项目中,他从不借用手中的权力谋求私利,而严把工程招投标关,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援藏资金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
在他的影响下,全县干部抓经济、干事业的人多了,推诿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人多了,高高在上、畏首畏尾声的人少了,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经济、开拓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县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正是由★★同志为党的事业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所作出的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援藏大哥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全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县干部职工“吃苦不怕艰苦”的良好工作作风。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他无愧于援藏大哥的亲昵称呼,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篇二
痴心谱写援藏歌
---记★★第四批援藏干部★★
★★,男,44岁,现任★★政府常务副县长。2004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藏北小镇——★★。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谋发展”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一向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的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是一名真抓实干的援藏大哥。
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真实情况,他进藏上任伊始,就克服高原缺氧,克服语言不通,不辞辛苦,带领县直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与县直部门领导、与乡镇领导、与农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之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家底资料。他每到一处都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而是与当地干部群众推心置腹,其言切切,其意诚诚,干部职工莫不为之感动。在摸清“家底”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查看同时,还积极征求县四大班子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想办法,共谋思路,在进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第四批三年援藏项目规划,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在他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后,他就把★★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决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决不为援藏干部的脸上抹黑。他工作中他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立足本职、倾心为民、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他看到★★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比较混乱,于是就亲力抓、亲手搞,在征求当地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房屋管理秩序。
当听到热瓦乡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农牧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他心急如焚,即刻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进行了解察看,积极四方筹措救助资金,妥善安置了受灾的23户农牧民,农牧民万分感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援藏大哥”。
当他了解到县干部职工的人均住房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时,他深受感动,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各干部职工能够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于是他积极协调资金,为★★新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351平方米的★★干部职工住宅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在政府日常工作会议中常提到“教育兴农、教育兴县”、“一定要抓好★★的教育工作”。去年,为实现“普六”,他不畏辛劳,深入各中小学,各村级教学点,与干部、与群众共同探讨“普六”课题,对于车子进不去的地方,就徒步进山,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的山路,饿时吃一些糌粑,渴时喝一点酥油茶,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显得已经疲惫不堪,但他却十分高兴。因为★★在★★地区十一个县(区)中率先完成“普六”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他并没有因此停止不前,他深深明白★★的教育事业还是非常滞后的。为把内地学校管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来,他积极与大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组成14人的★★教育学习考察团于2005年6月13日至17日对大连市的7所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中专进行了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工作信心。同时,还对★★大连小学教学楼进行了维修,有效改善了县完小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寺庙多,社会情况复杂,因此,维护社会局势稳定、坚守文化阵地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他针对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2005年7月份带领法院、司法等部门的业务骨干,走村入户,送法下乡,面对面讲授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查看了农牧民的法制观念。他在协调援藏项目中,积极向农牧区基层倾斜,2005年在★★镇的叶口、切珠、亚安登、优纳四个村修建了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增强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同时争取大连援建“村村通”设备200套,新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使农牧民通过电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大连人民无私援助。
坚持原则、廉洁正直是他的人格亮点。在廉洁自律方面,他也从不含糊。作为共产党员,县政府主要领导,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民族团结。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决策透明,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班子成员和其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经常用“作风正派、律人律己”的意识警醒自己,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他负责的援藏工程项目中,他从不借用手中的权力谋求私利,而严把工程招投标关,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援藏资金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
在他的影响下,全县干部抓经济、干事业的人多了,推诿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人多了,高高在上、畏首畏尾声的人少了,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经济、开拓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县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正是由★★同志为党的事业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所作出的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援藏大哥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全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县干部职工“吃苦不怕艰苦”的良好工作作风。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他无愧于援藏大哥的亲昵称呼,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篇三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4
王宁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宁,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于2012年7月他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驻地海拔2600多米的康定县,挂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协助分管预算及国资工作。他把康定作为第二故乡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的工作生活环境,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迅速融入,积极有为,勇挑重担,以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为康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 “四个康定” 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财政各项工作的上档升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当地干部职工的肯定和认可,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转换角色、融入藏区。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他始终带着对“为什么援藏,怎么援藏,援藏留下什么”的思考开展工作。积极投入群众工作全覆盖,按照要求开展结对认亲、共建共创、爱心帮扶工作;对第二故乡—康定做了全面了解,重点了解康定的经济发展、财政收支情况、财力情况、财政制度建设等方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新岗位的角色转换,适应了现职岗位,融入藏区发展。利用开展群众工作的机会,多次主动下基层调研工作,亲身感受和体会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并尊重藏区风俗习惯,工作中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始终做到尊重第一、团结至上,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用真诚换真情、用真情换真心,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大力争取上级资金。由于他在财政预算岗位上工作多年,财政预算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出于对本职工作热爱和对工作质量的不懈追求,在工作上、学习上始终坚持勤于思考。特别是为了康定争取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工作,在县委常委、副县长任贤明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康定财政收支状况,历年来的转移支付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并到省财政厅汇报存在的问题,得到领导的肯定,2013年争取到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2300多万元,为缓解康定财政困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认真参与编制2013年2014年财政预算。在他援藏的两年期间,正遇康定县财政收入出现下滑态势的两年,这给财政预算编制及支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特别市2013年,康定县可用财力受税收收入影响,收支矛盾特别突出,缺口达1.9亿元,为了顺利编制2013年预算,他与同事一起调研各部门支出结构,到南充的顺庆、高坪、阆中进行了实地学习,回来后按照县委县府要求,重新调整了预算的相关标准,按照轻重缓急以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顺序,完成了2013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同时严格执行二上二下编制程序,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和分类定额系数的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制衡机制,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整体性得到了提高。
开展财务检查,堵塞财务漏洞。接到对全县机关的财务检查任务后,他对县级部门的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对各单位存在的簿弱环节进行分析和掌握,提出了改进办法和建议,为各单位在加强账务设置、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相关部门进行了专业的业务培训。通过检查共清理财政可调控的结余资金达4000多万元,同时也为财政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财政“三化”建设。围绕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以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简称“三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公务卡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等为内容的财政管理 “三化”建设,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积极推进财政所建设,在炉城镇、姑咱镇、金汤乡、新都桥镇、沙德乡建设5个乡镇中心财政所,并组织乡镇财务人员到西南财经大学进行业务培训,满足工作的需要。
稳步推进项目融资。援藏期间,他承担起康定县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部分项目建设融资的具体工作,实现融资2.5亿元,圆满完成领导下达的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财政交流。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两年期间,顺庆区财政局与康定县财政局互派了学习交流工作组,就财政状况,在财政管理、项目申报、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业务工作进行了交流,确定缔结为友好合作单位,主要合作包括
“单位互访、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管理互通、促进合作”五个方面。
真情开展群众全覆盖。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是州委审时度势、科学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治藏安康方略的深化,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实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化,对推动甘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根据县委群工办认亲分配表,他的结对认亲户在时济乡庄上村,共9户,多次深入亲戚家中,全面了解和掌握亲戚家的人口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做到心到、情到、身到,叙真情解难事,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渠道,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积极的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并为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和定期询访制度,与他们成了真正的亲戚、朋友。
两年来,他以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的要求从严要求自己,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始终团结同志,尊重领导,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县党委、政府领导关于从一开始就要毫不放松地抓自身建设的要求,严格遵守康定援藏干部各项制度和纪律要求,认真参加以“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决服从局工作安排,严守工作纪律,遵守管理制度,一心扑在了康定的工作上,从未在单位报销过车费、油费、招待费或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做到了“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人”,树立和展示了援藏干部“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团结协作,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2012年、2013年年度均被考核为优秀。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篇四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痴心谱写援藏歌
---记★★第四批援藏干部★★
★★,男,44岁,现任★★政府常务副县长。2019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藏北小镇——★★。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谋发展”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一向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的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是一名真抓实干的援藏大哥。
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真实情况,他进藏上任伊始,就克服高原缺氧,克服语言不通,不辞辛苦,带领县直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与县直部门领导、与乡镇领导、与农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之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家底资料。他每到一处都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而是与当地干部群众推心置腹,其言切切,其意诚诚,干部职工莫不为之感动。在摸清“家底”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m338查看同时,还积极征求县四大班子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想办法,共谋思路,在进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第四批三年援藏项目规划,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在他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后,他就把★★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决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决不为援藏干部的脸上抹黑。他工作中他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立足本职、倾心为民、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他看到★★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比较混乱,于是就亲力抓、亲手搞,在征求当地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房屋管理秩序。
当听到热瓦乡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农牧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他心急如焚,即刻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进行了解察看,积极四方筹措救助资金,妥善安置了受灾的23户农牧民,农牧民万分感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援藏大哥”。
当他了解到县干部职工的人均住房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时,他深受感动,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各干部职工能够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于是他积极协调资金,为★★新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351平方米的★★干部职工住宅楼。★★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寺庙多,社会情况复杂,因此,维护社会局势稳定、坚守文化阵地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他针对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2019年7月份带领法院、司法等部门的业务骨干,走村入户,送法下乡,面对面讲授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m338查看了农牧民的法制观念。他在协调援藏项目中,积极向农牧区基层倾斜,2019年在★★镇的叶口、切珠、亚安登、优纳四个村修建了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增强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同时争取大连援建“村村通”设备200套,新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使农牧民通过电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大连人民无私援助。
坚持原则、廉洁正直是他的人格亮点。在廉洁自律方面,他也从不含糊。作为共产党员,县政府主要领导,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民族团结。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决策透明,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班子成员和其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经常用“作风正派、律人律己”的意识警醒自己,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他负责的援藏工程项目中,他从不借用手中的权力谋求私利,而严把工程招投标关,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援藏资金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
在他的影响下,全县干部抓经济、干事业的人多了,推诿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人多了,高高在上、畏首畏尾声的人少了,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经济、开拓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县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简介篇五
马尔康我们的第二故乡-援藏干部先进事迹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们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记者在马尔康采访,每每被援藏队员的壮举感动,他们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把马尔康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悔青春。
曾建国是一名“替补”进藏的援藏队员。在他之前,一位援藏队员因无法适应缺氧、高寒的环境,诱发心脏病,被紧急返送回广安。由于马尔康县电视台急需一位懂技术的电视人才,有着20多年电视新闻工作经验的曾建国成为不二人选,他二话没说,背着行李来到了马尔康。
曾建国的母亲刚刚因癌症去世,在他刚进藏区不久,便又接到另一个不幸的消息,父亲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被送往重庆大坪医院救治,趁着春节假期,曾建国陪伴在父亲身旁悉心照料一个月。但是,藏区的工作需要他,他把照顾父亲的重担交给兄弟和妻子,头也不敢回地回到了马尔康。
在海拔3千多米的高原上,他扛着重达20多斤的摄像机翻山越岭、爬坡上坎,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常常累得头晕目眩,喘不过气,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他拍摄的100多条新闻稿件,其中大部分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对宣传马尔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不能陪伴在父亲身边尽孝,但我要让他看到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值得的!”说到这里,这个七尺男儿顿时就红了眼眶。
和曾建国一样,许多援藏队员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为了援藏事业,他们常年在外,家庭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但他们无怨无悔,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为了工作动力。
初见援藏队员刘建华,清瘦的身材,矮矮的个子,看似弱不禁风。然而,他却是援藏工作队中职务最多的一个人,除了任马尔康县卫生局副局长外,还兼任援藏工作队宣传部长,马尔康县创省级文明城市办公室总研判。马尔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林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推荐,“别看我们刘总调个子小,但是他的工作劲头却很旺盛,你们真的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总调”一职,是马尔康县当地的干部私下给刘建华“封”的职务,意思是虽然刘建华职责多、工作多,但藏区干部群众有事找到他,不管分内分外,他从不推脱,总是尽心尽力完成每件事情。
在赢得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背后,却是刘建华在马尔康一年多的时间内,不仅白天奔波忙碌,还有70%的晚上都在加班熬夜,因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原本就很单薄的身体整整瘦了十斤。他告诉记者,每次给家人打电话,从来都说自己很好,生怕他们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远离家乡,孤独寂寞在所难免。忙还好,可以暂时忘掉烦恼。一旦下班后,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如影随形。上网和家人视频聊天,成为不少援藏队员的“必修课”;家里有升学的孩子的援藏队员,每天晚上至少打半个小时的长途电话,给孩子进行“远程教育”;更多的时候,援藏队员们聚在一起,吃一顿饭、聊一会天,就成为最好的慰藉……
援藏队员高建平和吴川,之前他们生活并没有交集。来到马尔康后,他们成了室友,共同住在一栋废弃的办公楼内。这栋被他们称之为“别墅”的房子,除了只有他们两人居住,单门独户之外,没有一丝“别墅”的样子:没有厨房,就在走廊上做饭;没有洗衣台,就在厕所地板上洗衣;房子只有一间寝室,要是有一方的妻子来探亲,另一个就要到隔壁打地铺……
孤独的生活,做饭也成为一种乐趣。每天下班后,高建平负责买菜,吴川主厨,在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后,一顿香喷喷的晚餐就上桌了。吴川的妻子来探亲时,见到老吴像模像样的弄上一桌子菜,打趣地说,“在家连碗都不洗的人,现在竟然成大厨了。”
客厅有一张大木板,往小茶几上一摆,就是张大餐桌。周末的时候,援藏队的队员们齐聚在这里,一起洗菜、做饭。饭桌上,聊工作、聊生活,大家总是欢声笑语,无论平时再忙再累,只要到了这个时候,一切烦恼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