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大全(七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一
20__年的6月我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20__年9月来到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执教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踏上工作岗位,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及班主任。做个班主任也许不难,但要做个好班主任就很难了。担任班主任的这一个多学期来,我一直坚持“爱”与“严”相结合。
1、有一颗爱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在教学岗位上,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了。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我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种爱,是对学生思想的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是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我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人的感情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的到的。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2、细心、耐心、诚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错误就及时、坦诚地和他交流。要从小处着手,耐心地帮他们改正不起眼的坏习惯,让他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3、严格要求,措施得力,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刚开始班级卫生工作一直不得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重新制定值日表,分工到个人,明确每天每人的任务,每组设小组长一人,对于打扫的好的及时表扬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也有相应补救措施。奖惩分明使得学生们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尽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下的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认真学期十七大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教育活动有其客观的规律,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方法。近年,教育不断提倡改革,鼓励创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牢牢把握“读”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功效。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注重读的方式方法,我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这种强有力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
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太泛、太难,都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在每节上课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把要在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使得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还能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上课的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3、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或许和小学生讲这些显得有些深奥,但我们教师要把这一要求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听、说、读、写”
这些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单单靠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法、新的课型。在一个学期中,我经常开设诸如“朗读竞赛”、“背书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语文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4、科学施教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我。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只有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公共知识方面,计算机、普通话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撰写的论文《多媒体的优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获得镇江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二等奖。20__年3月,参加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爱岗敬业,定会有收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长存我心。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职责,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的工作才刚开始,党在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已经确定,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二
新年快到了,我们又在冬天的主题下开展布置新年的环境,要有新年的气氛,最近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寻找新年的氛围。在过完了圣诞节后,我选择了制作新年贺卡来突显我们的元旦,可以把我们制作好的贺卡布置班级的环境,让我们慢慢地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可以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亲朋好友,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以及好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期望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卡的内容,作用,并尝试自己制作贺卡。
2.在制作新年贺卡和送贺卡的过程中,体会新年的快乐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本此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贺卡,激发兴趣――贺卡表心意――做张精美的贺卡――欣赏自制贺卡。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开展,孩子的活动欲望被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能及时的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指导,使活动较为成功。
开始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节日的气氛。孩子们的回答我很满意。后来,我通过欣赏各种贺卡的图片,激发幼儿对贺卡制作的欲望,同时,对怎样制作贺卡有一个了解。在教师示范部分,因为我们班级内没有投影仪,因此,我就拿在手上制作了,这样使得后面的小朋友都看不清楚,我也是忙得手忙脚乱的。
第三个环节我让幼儿自主制作贺卡,来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在一旁指导时,一位幼儿这样说,老师我会的,你去教那些不会做贺卡的小朋友吧。我听了这个孩子的话,顿时觉得欣慰很多,也是这是我整个活动里最成功的部分吧。
在整个活动的最后通过送贺卡,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也很开心。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三
以提出并解决教育实践有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反思,契合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教育以及教学实践领域成为时尚。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概括;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被引为经典。一线教师创造的鲜活的教学反思范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和最新成果。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事物总是变化和发展的。教学反思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的发展和创新,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教学反思的园地应该百花齐放。从教学实践来看,基层学校和教师往往是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教学反思路径的拓展一线教师是主力军。在指导学校联系实际研究并实施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教学反思范式的革新,已经取得了一些典型的经验。其中“三问三思循环研究”的反思路径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案例推介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的研究团队,从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出发,探索教学反思新范式,提炼、概括了“三问三思循环研究”的教学反思范式,拓展了教学反思的路径。该范式的操作可简括为:“三问”发现问题——“三思”追踪提炼问题——循环研究。
1、“三问”发现问题
一问自己: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报告交教研组、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和学校教科室进行集中整理。
三问同伴:教科室进行问卷调查,校内骨干教师调研,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
学校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教科室具体设计教师教育教学问题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将这些问题也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
2、“三思”追踪问题
“三问”引导教师从不同的渠道发现不同层面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产生惊异,可以唤醒教师的反思意识。但“三问”发现的问题数量众多,内容分散,层次不一,重复庸杂,那么,什么是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呢?怎样将收集到的问题去繁就简,去粗取精?这就需要概括、整理。“追踪”就是一条很好的办法。“追踪” 就是持续关注。因此,学校把研究重心放在了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上,追踪的问题也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操作方式上主要从“三次反思”来实施。
一次反思:课前集体备课反思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即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平等交流、分享经验、学术互助。备课就是同伴互助、集体反思的重要环节。为了避免教师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学校实行学科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备考试),四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考试内容及要求统一)”以次达到整理提炼问题的目的。
二次反思:课后集体评课反思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改变学科教研组研讨形式,探索出学科教研组,初、高中分段学科组,学科年级备课组三级教研活动形式,使集体研讨反思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形成教学共生态。
第一级,学科教研组听、评课研讨反思。
第二级,学科年段教研组听、评课研讨反思。
第三级,学科年级备课组听、评课研讨反思。
评课反思是执教者和评教者双方的互动。上课教师课后研讨必须说明: ①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②本节课主要解决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是怎样的关系。③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④本节课知识在高考、中考考纲中的要求如何,近几年有没有在中、高考中体现,考试形式、所占分值怎样。⑤自我分析完成情况。
评课教师必须做到:①熟悉所听这节课的基本内容。②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施教者的安排是否恰当,施教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重、突破难点。③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自己日常教学中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是怎么处置的。④教无定法,自己上这节课会如何处置,将处置构想与老师们交流。
最后,教研组进行总结性反思,排除个别的问题,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共通的、主要的问题,集中全组力量再研究。
三次反思:学习交流反思
在前面两次同伴互助式反思的基础上,借助教研人员、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力量,扩大视野,启发思维,廓清模糊认识,提升研究层次,自觉解决浅层次问题,集中研究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其主要方式有:教师通过阅读专家的文本而接受专家的“缺席”指导;与高校建立长久合作关系,邀请高校的部分专业研究人员作讲座、报告、学术研讨;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
3、循环研究
循环研究指基于校内小课题的研究。在“三问三思“的基础上,零散的教学问题得以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那些有意义、有价值、迫切需要解决的共通性、典型性问题浮现出来,顺理成章的成了各个学科教研组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的校本教研小课题。这些小课题来自学校,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满了本土性,草根性,更能切入教学反思,避免了传统课题研究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循环研究按照“确定主题—主研人设计研究方案-课堂展示观摩-教研组集体讨论、反思-主研人修改充实改进方案-第二次课堂展示观摩-教研组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本程序,注重如何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方法研究,突出循环往复的特点。
第一轮循环反复:主研人两次设计方案,两次课堂研究实践,两次集体反思,形成案例。
第二轮循环反复:教学同伴(同年级、同学科)在实践中再次研究同一课题,探究个案与共性的联系。
第三轮循环反复: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持续研究统一问题,推广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新的问题。
第四轮循环反复:整合派生小课题。以教科室为组织者,借助专家引领,多元互动,探索小课题之间的区别联系,各小课题组将有内在联系的小课题进行整合延伸,或派生新课题,打破学科界限,把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组变成以相同小课题为单位的课题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反复研究。小课题循环往复研究把全体教师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全民皆兵”,资源共享,亦教亦研,研修融合,提高了教学反思的效果。
二、解读评析
以上的教学反思范式,对于深化教学反思研究,拓展教学反思路径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它也说明教学反思主体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主战场在学校。只有关注教学原生态,着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才可能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笔者以为:“三问三思循环研究”的教学反思范式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切问近思,善于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必须从问题始。没有问题,何来反思?学问学问,一半在学,一半在问。教师发现问题,要善疑,更要善问。孔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敢问;立足课堂、立足教学实际,善问;面向学生、面向同伴。好问。“三问”(问自己、问学生、问同伴)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教师问自己容易,问学生、问同伴则不太容易。能有“三问”,则问题难逃教师“法眼”,坚持“三问”,可谓善于发现问题了。
知行合一,深入探究问题
“知行合一”是中国化的认识法。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行动研究的方式之一,依循“知行合一”的思想,深入探究教学问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乃至无穷”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切合中国教师成长的事迹。教师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可以加强探究问题的针对性,把握问题探究的准确性,提升反思的深刻性。“三问三思”,亦问亦思,学思结合,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紧密联系正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
循环研究,全力解决问题
研究教学上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达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决非一日之功。把问题集中概括为课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循环研究,螺旋上升,连环改进,能够促进研究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锻炼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反思的品质。循环研究的'小课题是经过筛选、提炼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的特点。事实证明:围绕小课题的研究,直接切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反过来也会强化教师实施教学反思的主动性、积极性。
合作协同,发扬团队精神
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教育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协同努力。学生的发展往往凝聚着许多教师的心血。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紧密合作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中国基础教育为外国教育家所称道的“秘密武器”。建设研究团队是有效的教学反思组织基础,发挥团队精神是高效的教学反思的思想基础。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备课、集中学习研讨,为学科教师之间、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协同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这种合作协同中,往往会找到自己准确的角色定位,荡涤文人相轻的陋习,升华精神境界。
营造氛围,养成反思习惯
教学反思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好习惯,这样的教学反思才具有稳固性、可持续性,才可能促进教师由合格走向成熟、走向优秀走向卓越。事实上,一个学校少数人的行动常常很难坚持。而当一种职业生活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成为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之后,就有了不可逆转性。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习惯,才进入了自动化阶段,教师的职业生活才会发生质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有利于教学反思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问三思循环研究”的教学反思范式的推进有学校领导、校内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有市、区专家的专业支持,有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经费保证。在这种框架下,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教学反思已经逐步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一所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的学校,建设一支具有反思习惯的团队,深化教学反思研究,拓展教学反思路径,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发展策略,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素质教育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鲜艳。
开文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四
这次,欣赏了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两位新教师在活动中很有激-情,对活动很投入,敢于尝试大师的活动,富有挑战,。
首先说说第一节活动,小班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是一节数学活动,活动中老师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ppt课件设计了本次活动,并利用羊村展开教学活动。
活动一开始围绕孩子们喜欢的热点话题喜洋洋与灰太狼展开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幼儿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老师则倾听幼儿的个性化的回答,并准确地把握好时间,做到收放自如。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老师带幼儿阅读绘本,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做动作,并渗透数学活动:如小弟弟走呀走,遇到谁?结合ppt课件让幼儿观察花园里有什么,几个?听指令学小白鹅叫,都很巧妙地整合了相关的数学内容。
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让幼儿给三只动物重新排队。如去羊村的路上第一个是谁?乌龟也想排第一怎么办?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思考后进行操作。最后老师进行归纳:小乌龟排第一个,后面两个随便怎么排都行,只要一个接一个就可以了。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尝试了有序地排序,积累相应的数学经验。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幼儿听完故事,让幼儿再次回忆,《观摩新教师活动反思小路上的朋友一共来了几个,第一个是谁,最后一个是谁?对小班孩子要求5个动物的记忆,有效发展幼儿记忆和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本次活动十分感兴趣,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地好。
第二节活动是杨海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节精彩的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我们都知道,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奇心,享受成功,体验愉悦情绪,对科学产生兴趣。而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中进行。
首先,选材很巧妙:糖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喜欢,有着无穷的诱-惑力,活动中,选择幼儿喜欢吃的糖展开活动。
通过活动中幼儿的基本表现和反馈信息,可以发现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正适合本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属于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这次活动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猜一猜糖,看图片,认一认,说一说,各种各样的糖,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的第二环节,设置情境,目的是让幼儿进行分类,巩固圆形和方形。这里老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幼儿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活动的第三环节,让幼儿与老师近距离的接触,在老师的口袋外面尝试摸一摸,并让幼儿来探索发现,怎样区别糖的软和硬。如在椅子上敲一敲,显得很亲切,很随意,很自然,无拘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活动的第四环节,增加难度,让幼儿听要求摸糖,猜测糖的各种味道,并尝一尝。这里老师面向全体,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让幼儿感受到摸到糖后的喜悦之情。真正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中去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探索。总之,活动中老师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去感知,创造了很多让孩子敢说、愿意说、喜欢说的机会。整节课下来,让人感觉特别的轻松愉快。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五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 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问题一: 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 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 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的奇异,用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 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 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 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 更受学生的欢迎” 来带过, 没有明确教学的缺陷在哪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问题四: 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 写作形式千篇一律, 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 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 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
问题六: 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 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也需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1.要提高思想认识, 勤于反思。
(1)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 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2)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 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3)要勤于反思, 善于反思。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 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 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 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 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实践证明,凡善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 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以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 “课后思”: 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 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 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② “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 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 并及时纠正; ③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④ “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 听取意见, 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 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 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互相观察彼此的教学,并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观摩的教师都要写教学反思, 都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 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再共同研讨, 重在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此外,每个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问题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幢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 收集教学信息,并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4.征求学生的意见,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 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六
-
"跨战场炸碉堡"――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跨战壕炸碉堡"是这次活动的高-潮。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在巩固动作的练习中仍然感到有趣,乐于参与,也为了使大班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战性,我将大班冬锻的投掷内容和跑的内容结合在这个游戏中,以期促进幼儿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用纸箱子制作了3个能倒塌的"大碉堡",并安上了纸做的凶相毕露的大头敌人,然后按照大班投掷达标的距离,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条1米高的障碍,以促使幼儿往高往远投掷。
"碉堡"的出现,再次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赶紧发布命令,于是,我又以班长的口吻命令"小战士们":"前方的阵地上,碉堡上的'敌人正端着枪向我们瞄准,我们怎么办?""小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炸掉它!""对!我们要跨过'战壕',跑到封锁线前,再投'手榴弹'炸掉"碉堡"。一声令下,孩子们拿起"手榴弹"轮流向"碉堡"冲去。当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弹"炸倒了一个"碉堡"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炸倒了,炸倒了!"为了增强游戏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时,我又播放了《小号手》的音乐。"小战士"听到激昂振奋的音乐后,劲头更足了。他们依次跨越"战壕",把"手榴弹"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战斗"结束了,我与他们一起押着俘虏(拿着被炸坏的敌人的头像)胜利而归。
教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七
《企鹅寄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幼儿与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友好情感。从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冰受热会融化的道理,所以这是一节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教材。整堂课上下来觉得幼儿的思维很活跃,特别喜欢说,幼儿对企鹅送礼物这个故事基本上能够理解,能够体会到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觉得他们真的很棒!而我这个老师却做的不是很出色。
第一,我在启发引导问题这一方面,还不够自然,有时候孩子回答问题好了之后,我却不知道如何回应他,还要思考一下再给他回应,这方面真的非常欠缺。
第二,怎么把幼儿的回答引导到主题上也是非常关键。孩子毕竟年龄很小,有时候他很愿意回答,但是总是回答不到那个点上去,这时候如果我跟着他的思路走,就是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课的主题上去,这样幼儿学的开心,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幼儿的思维很广,上课时老师必须灵活掌握每个孩子的心!有时候一个小忽视,孩子就容易受伤。今天我在提问的时候,葛征宇忽然说:“老师,我举手了你都没叫我!”脸上很失落,我马上说:“我看见你了,但是有好多小朋友也在举手,一个一个来,待会让你回答,好吗?”我马上就让葛征宇说一说,说完了他就很开心。虽然我反应的不是很快,但是也抓住了孩子的心!所以以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需要增强啊!
今天的课让我既感到失落又感到轻松!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好多好多,只有经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