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精选(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一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2、(1)b、d(5分。对一项给2分)
(2)(6分。意思接近即可)深感祖国惨痛的现实;有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文化,学习西洋文化;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3)(6分)性格特征是认真。(2分)第一,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有志青年。第二,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第三,回国以后,认认真真的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四,出家之后,更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每条1分)
(4)(8分)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
19.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20.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21.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6分)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二
《稗子不会躲开》
每年端阳一过,母亲就会下田扯稗子。
稗子这东西,是个假聪明。开始时混在稻秧里,偷偷争水争肥。母亲天天从田边走过,也没发现它。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冒出头来。要是它能再憋上一段时间,说不定母亲就去干其他事情,把它忘了。等她干完事情回来,它已经扎稳了根。再去扯,会一扯一个大坑,连旁边的稻秧也跟着扯起来。那时母亲也许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长下去。可惜,它就是憋不住。
那段时间,阳光和雨水交替频繁。母亲没扯几根稗子,天就下雨了。她披上一张白油布,继续扯。雨滴砸在秧叶和稗叶上,溅起一层水雾,好像要把稗子藏起来。母亲摸着稗子,从秆一直摸到根。然后分开五指,像个筢子,往上一捞,稗子就被扯掉了。扯了七八根,拴成一把,丢在田坎上。一块田,能有十多把。母亲将它们装进背篼,背回家去。
也可能烈日当头。母亲分开稻身,汗珠滴进水田里,叮当{}有声。水田光亮如玻璃,能照见她的皱纹。母亲常说:我老了。是的,她就是在那些稻谷和稗子中间变老的。
我家有三四亩田,母亲要忙两三天,扯完稗子,她会生一场病。小腿病,牙齿痛,头也痛。这几样病,每年都在那几天等着她。她一次也没躲过。哎,吃了那么多次亏,她也不吸取点教训,想个办法躲一躲。
我心痛她,给她打电话。别扯了,让它长算了,我说。少收几斤稻谷算个啥嘛,我还说。进城多年,我早已习惯不把稻谷和稗子当回事。母亲答应了。可放下电话,又下到田里。弄得我在电话这头干着急。
我向妹妹求援。她住在县城,跟母亲只隔十几里路。她带母亲逛街,上超市。吃不吃榴莲?妹妹逗母亲。母亲点头。比屎还臭,还吃不吃?吓得母亲赶紧跑开了。这是美国苹果。母亲睁大眼睛,睁得和找稗子时一样大。那是肥牛肉。肥在那里呢,她问妹妹,咋一点看不出来?又带去挑选花衣。老都老了,别挑花了眼,妹妹提醒她。
挑花了眼才好呢。眼花了,就看不到稗子了。第二天早上,她收拾好新买的花衣。回去扯稗子了,她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每年的情形,大致都是这样。多年下来,母亲的花衣装满了一柜子,但她还是把稗子看得清清楚楚。
我和妹妹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几个暑假,我回去看母亲。那时稻谷和稗子快熟了。机耕道两边,一眼望去,高的是稗子,矮的是稻谷。我扯起一根稗子,量一下,它比我还高。稗穗沉甸甸的,有半尽长。看得出来,它长得不错。大多数田里,稗子都长得不错。田的主人,像我一样进了城,没时间扯掉它们。爱咋长咋长,能收多少收多少,他们大多这样想。对于那些长得热热闹闹的稗子,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
我家田里的稗子,在樯里算最少的。那是母亲用一场病换来的。扯掉稗子,今年又增产了,母 亲笑着对我说。她脸黑,不笑还好,笑起来更见苍老。但母亲是真的高粉,为那些即将成熟的稻谷,也为那些被扯掉的稗子。可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的欢乐,早让城市带走了。我让母亲, 在她的城里儿子面前,显得好孤单。
有一天吃中午饭时,我问,年年,还是很多吗?多,不扯不行,母亲回答。看来,她这一辈子,算是和稗子耗上了。一个生命,一个送命,像对仇人似的。其实,母亲和稗子是完全可以不这样的。母亲不扯稗子,起码可以少生病,多活几年。至于稗子,随便找个地方,都比长在家田里强。如果这样,那多 好。
吃过饭,母亲去沟里洗最后一次扯回来的稗子。洗得干干净净。稗子一身绿,比长在田里还水灵。嫩一点的,母亲细细切碎,拌上米糠,捧给猪吃。但两头大白猪吃惯了父亲煮的稀饭,只吃了两口。母亲又捧给鸡,鸡也不吃。母亲只好把它倒进粪堆。过了一二十天,种秋豆要肥,她拿木棍扒开一看,稗子还是绿的,还是稗子的样子。不得已,她又把粪堆封好,打算再过两三个月,拿来种冬麦。
老一些的,母亲扔在院坝里。晒几天,稗子轻飘飘的,能飞起来。有一天,我在灶上做菜,母亲帮忙烧火。她塞了一大把稗子在灶膛 里。稗子不易燃,弄得满屋是烟。我躲了出去。过一阵转来,稗子燃了起来,慢慢化为灰烬。母亲让烟熏出了泪,坐在灶下揉眼睛。她像是为了某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她和稗子始终在较劲。她没输,它也没赢。到底是啥东西呢?我也不清楚。但肯定不只是那几斤多收的稻谷,也不只是那几根多长的稗子。
今年,母亲满七十岁。她也许是村里最后一个扯稗子的人。但她还会扯下去。稗子也会长下去。
吃了稗子几十年亏的她,不会躲开。
吃了她几十年的稗子,也不会躲开。
倒是我们这些人,好像吃了多大亏似的,躲得远远的,给自己母亲 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给稗子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村庄。
17.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稗子?其作用是什么?(3分)
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子,冒出头来。
用拟人手法写稗子,(1分)用“憋、蹿个子、冒头”几个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稗子疯狂生长的状态。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母亲面容苍老;母亲一生勤劳;母亲性格固执;母亲依恋故土;母亲比较孤独。(4点即可)
19.文章题目为“稗子不会躲开”,为何却花很多笔墨写母亲?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
本文的线索是母亲扯稗子(或稗子是母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写稗子不会躲开,实则写母亲不会躲开,(1分)目的是突出母亲的固执和坚守。(1分)
20.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5分)
“躲得远远地”写出了青壮年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的现状;“空荡荡的家”写出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都孤独地生活着;“空荡荡的村庄”写出部分地区的农村因人员大量外出,导致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三
《翠鸟》片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一段话写了翠鸟的羽毛是 的,眼睛是 的,嘴巴是 的。
2、翠鸟的羽毛怎样鲜艳,用“ ”画出具体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鲜艳”的意思:
4、这段话描写了翠鸟的 ,主要特点是 和 。
我家的菜园
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子,它的四周围着高墙,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园子的北面长着一丛鲜艳的喇叭花,南面有着一棵茂盛的石榴树。
当春天来临时,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大地像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鸟栖在高墙和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眠的菜园渐渐地苏醒了。
到了初夏,成行的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盛开的石榴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骄阳下的盛夏,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的战士。高梁细长的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地里结满了累累瓜果。
秋天,石榴胀开红褐色的果皮,袒露出饱含秋意的珍珠般的颗粒,迎着秋风欢笑着。镶嵌着无数红色小花的深蓝色的络石藤,布满了北墙,墙角盛开着粉红色的喇叭花。
一场大雪过后,菜园一片洁白,如同盖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着,远远望去就像几朵淡绿色的小花。
菜园的四季,仿佛是一幅幅诱人的画卷。
1、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菜园的样子。
2、用曲线画出文中比喻句。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连线
粉红色的 画卷
茂盛的 络石藤
深蓝色的 石榴树
诱人的 喇叭花
4、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四
《画杨桃》片段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课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俄哦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来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 像
那么 像什么呢
像 五 角星
好 下一个
老师让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到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在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3、同学们是怎样对待“我”画的画?
4、照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
哈哈大笑:
5、“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
6、你认为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教诲使人一生受用?写一句。
7、画直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 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 huán hái )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 liàn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 )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 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 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懊悔( ào hui ):__________
返老还童:_________________
5、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五
《燕子专列》片段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多音字组词。
jiān ( ) fénɡ( )
间 缝
jiàn( ) fènɡ( )
chǔ( )
处
chù(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 )的春寒
( )的大雪
( )的山路
3、请用“ ”标出居民们寻找燕子的动作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喜欢贝蒂吗?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贝蒂,你会对她说什么?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濒临( ) 四处( )
疲劳( ) 僵硬(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篇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块伶俐的小石头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
上面那石头更加不高兴了,自言自语地说:“空虚?我以为受人崇拜总是光荣的,难道我上了当……”
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但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
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
半夜里,石像忽然倒下来,像游泳的人由高处跳到水里。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
晴和的阳光照在新路上,块块石头都露出笑脸,他们都赞美自己说:
“我们真平等!”
“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
“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1.“难道我上了当”,石像自言自语说这话,这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夜里,石像摔碎以后,他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揭示了什么深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石像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
2.抛弃了原来的虚荣自傲思想,决心和小石块一起甘当铺路的材料。
3.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