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四篇(大全)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篇一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七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
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隋朝大运河。
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年,建立隋朝,年号,定都。
2、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和;从北向南的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的纽带,也成为沟通和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和发展。
二、课堂研讨
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三、拓展延伸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
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郑和下西洋:
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解决:
1、“西洋”指哪里?(学生看课本注释)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通称为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提供欧洲新航路开辟时哥伦布等远航的情况,与郑和远航对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附: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远洋航行
《三》、外国贡使:
1、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一是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二是对海外诸国朝贡严格限制,如发放贡舶“勘合”凭证,规定朝贡期限、贡舶停港、贡货贡员及贡使进京的路线,手续极其烦琐等。三是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物,并对贡使附载商货的超值收购。
2、外国贡使制度的衰落与评价:衰落原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败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评价:外国贡使制度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能以外国贡使制度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柔远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有益的,但知识这是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提之下的,不仅没有达到正常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四》、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1、传教士来华的目的:传教士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的,对他们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他们为了在中国传教,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同时传入西方科学知识,其中,利玛窦是典型的代表。(结合小字介绍利玛窦。
2、指导学生明确制定《大清时宪历》的相关情况:以明末徐光启主持修订的新历法为基础;这部历法的制定者是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康熙帝予以承认和颁布。
3、学生看课本小字关于康熙的介绍,思考课本91页课外学史。
四、作业设计:
1、画出郑和下西洋盛况表,说说那些因素使我国的航海事业由辉煌逐渐走向衰落?
2、假如你是明朝统治者,对外国贡使你会采取那些措施?
3、西方传教士为什么来华?带来了那些影响?
五、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外国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内容,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初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兴盛到衰弱的过程。明代初期及明末清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尚能进行,其中,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个高潮。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总体上是封闭的,我们称之为闭关锁国。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出)
二、外国贡使(进)
三、外国传教士(进)
七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篇四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分析
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上网搜索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情境导入: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然后进入——
2、探究新知:(环节)
首先探究——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视频播放完毕,与学生一起回顾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印刷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当代毕升-----王选的事迹,进行知识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在世界上关于印刷术发明权的争论却从未止息。争论之一:“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最先发明的。”争论之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这两个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势必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韩国人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发明的呢?为什么西方学者认为活字印刷术是古登堡发明的呢?)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迫切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由此产生的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和老师的博客去参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各组得出的结论、个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
接着再来探究——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联系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请学生讲一讲欧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迹,为将来学习世界史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前导入的烟花图片,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展示早期的火药武器,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用于军事外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图片,通过思考“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认识古今科技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
探究新知结束后,进行——
3、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是——
4、课外延伸
(1)动手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
①活动一:用橡皮、萝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纸上。
②活动二:自制指南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动改在课下进行,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
(2)网上交流:学完本课后,把你的收获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空间里,也可以发表在本班的网页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留言,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与探讨。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一个向上的火箭形状,寓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活字印刷术为教学重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对指南针或火药更感兴趣,所以在真正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分析
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上网搜索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情境导入: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然后进入——
2、探究新知:(环节)
首先探究——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视频播放完毕,与学生一起回顾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印刷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当代毕升-----王选的事迹,进行知识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在世界上关于印刷术发明权的争论却从未止息。争论之一:“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最先发明的。”争论之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这两个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势必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韩国人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发明的呢?为什么西方学者认为活字印刷术是古登堡发明的呢?)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迫切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由此产生的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和老师的博客去参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各组得出的结论、个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
接着再来探究——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联系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请学生讲一讲欧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迹,为将来学习世界史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前导入的烟花图片,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展示早期的火药武器,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用于军事外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图片,通过思考“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认识古今科技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
探究新知结束后,进行——
3、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是——
4、课外延伸
(1)动手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
①活动一:用橡皮、萝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纸上。
②活动二:自制指南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动改在课下进行,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
(2)网上交流:学完本课后,把你的收获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空间里,也可以发表在本班的网页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留言,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与探讨。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一个向上的火箭形状,寓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活字印刷术为教学重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对指南针或火药更感兴趣,所以在真正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