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实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一
篇1: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如将日
粮中的粗蛋白质从18%降低到l5%,就可将氮的排出量减少25%。按可利用氨基酸等新技术,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即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使日粮氨基酸达到平衡,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50%,这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有限。除了氮、磷这些潜在的污染源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砷制剂等超量添加也易在猪产品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应按规定使用。此外,合理调整日粮中粗纤维的水平,可有效控制吲哚和粪臭素的产生。
3添加使用绿色添加剂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使用酶制剂,提高猪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可减少氮的排出量。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改善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抑制肠道内某些细菌的生长,可减少猪只体内恶臭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猪粪尿的气味,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环境污染。tarer和
campbell发现,在摄食大麦型日粮的猪群中,使用一种含β一葡聚糖酶的混合酶可使能量利用率提高l3%,日粮蛋白质的吸收率提高21%。
4及时清除猪舍内粪尿和污水
粪尿分解是有害气体的主要,猪粪潮湿时更易产生臭气,干燥粪便因缺少微生物活动必要的水分而不能进行分解,故产生有害气体较少。因此,应及时清除粪便,使粪尿迅速分离,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以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规模化猪场应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即采取粪、尿分流,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的混合,以简化粪污处理工艺及设备,且便于粪污的利用。该工艺可保持猪舍内清洁,无臭味,产牛的污水量少,且浓度低,易于净化处理。
5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猪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物质等。可用除臭剂 篇2:规模猪场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规模猪场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摘要:项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治理规模畜牧场废弃物,在养殖场的生产全过程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进粪沟设计,实现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使干粪收集率达到或超过80%,减少冲洗水量20%。新建500立方米沼气生态工程,日处理污水120吨,采用高效uasb厌氧af+湿地+水升植物塘生态化处理组合工艺,充分开发沼气资源,日产沼气200立方米,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经处理后的最终出水达到《畜禽养殖场排放标准》(gb18596-20xx)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使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防止疾病的传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规模猪场;废弃物;沼气工程;环保
在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浙江”的号召,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畜牧业废弃物作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经成为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畜牧业污染,成为各级农牧、环保等部门和广大牧场探讨的重要课题。
当前规模牧场治污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治污效果不好,由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粪尿、污水排放不达标,仍然污染环境;二是治理工艺不合理,在工艺设计中过于复杂,造成投资过大,运行成本高;三是许多技术工艺参数不清,如不同畜种、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方式的用水量差距很大,而现在的参考数可靠性不高;四是与种植业的关系不够密切,就治污论治污,不能把牧场的粪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做到化废为宝。针对存在问题,我们从浙江灯塔种猪场的治理实践中
总结
一些可取的经验和教训,供各地借鉴。一、种猪场基本概况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种猪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板井圩,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处于太湖流域的水网地带,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对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和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种猪场于20xx年5月开工建设,20xx年6月竣工,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环保绿化投资约100万元。公司总占地面积430亩,其中鱼塘水面250多亩,绿化及牧草用地150多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场区内鱼塘、绿化带纵横交错,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内的核心区、繁育区、肥育区按防疫要求隔离,为渔牧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种猪场具有存栏基础母猪1000多头,年出栏种猪、商品猪近2万头的生产能力,目前存栏猪5000头左右。
种猪场积极探索污染治理模式,按照排放达标,对周围不造成污染,又能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的目标进行设计。利用渔、牧、植物、湿地条件,依据能源及生物链的关系,综合治理和利用猪场的废弃物,开创出一条“猪-沼气—湿地—鱼塘”的生态综合治污之路。种猪场被列入农业部农村小型能源建设项目单位,被浙江省环保局列为“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单位”。
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牧场污染源
1、合理设计,减少废弃物产生量
按照减量化的原则设计猪场及工艺流程,进行了五方面的设计。一是全面采用笼养设施和自动饮水装置,提高猪的养殖密度,减少饲料、水等资源的浪费;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干猪粪收集后直接送入集粪棚储存,干粪收集率达到80%以上;三是采用雨污分离,暗管排污。建造猪舍时把污水沟设置在屋檐内侧,猪舍屋面的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汇入处理站;四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采用有效的除臭剂,粪便的臭气大大减轻,苍蝇也不会繁殖;五是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单独处理。
2、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猪粪污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特点,利用本场条件,采用了“厌氧处理——生物稳定塘——鱼塘”的处理工艺(详见下图)。其中集污池30立方米、沉淀调节池60立方米、厌氧池(沼气罐)500立方米、厌氧沉淀池40立方米、兼性塘和好氧塘11000平方米、人工湿地9000平方米、水生植物塘6500平方米、鱼塘200亩。厌氧池日处理污水能力120吨。上述粪污处理设施及集污管道共投资约100万元。
采用厌氧发酵和稳定塘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无害化;还能得到部分沼气资源,全年平均日产沼气200立方米,可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沼渣作肥料。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测定:污水通过厌氧池和
沉淀池处理后,有机物分子结构得到降解,悬浮物含量(ss)、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分别降低41.5%、74.1%和93.4%;再经过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生态法处理后,污水中ss、codcr、bod5、nh3-n(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3%、98.6%、99.4%、99.9%,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具体见下表:
3、妥善处置猪粪污泥
本场按要求建造了300平方米的堆粪间,日贮存鲜猪粪近9吨。堆粪棚采用水泥硬化,屋顶遮盖,不让雨淋。公司与当地有机肥厂签订长年的供求关系,保证猪粪定期拉走,不外溢,不污染环境。而且每年有部分资金回收,可用于维持污染处理的人工工资和电费开支。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作为本场绿化种植有机肥,生活垃圾有专门的焚烧点,避免造成污染。
三、
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1、做到“三同时”建设
在种猪场建设过程中的严格执行省环保局和省农业厅提出的主体建筑与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使养猪生产与废弃物治理同步进行,保持了种猪场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同时对猪场进行了绿化,在鱼塘岸边种植柳树、黄杨、枇杷等树,在空地上种植了西瓜、毛豆等农作物,水池中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草、芦苇等,有效地净化了水质和空气。
2、建立规章制度,保证正常运转
制订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专门安排污水处理站和堆肥间管理人员。为保证各个污染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确保达标排放,公司制定了相关环保管理制度,包括《污水处理岗位职责》、《污水处理站操作规范》等,从制度上强化环境管理力度。
3、不定期监测污水排放情况。
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修理破损设备,定时更换过滤网,清除沉淀渣,确保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对生态化处理模式的小结和评价
1、监测符合标准。
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场里的环境指标进行全面综合监测,污水、臭气、噪声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完全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本项目的评价
是:该种猪场采用粪尿干湿分离措施,实现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由于场内有大面积的人工湿地、植物塘、鱼塘等,该公司利用这有利条件,采用生态法处理养猪废水。干猪粪通过堆积发酵用作有机肥,废水处理后进入鱼塘养鱼,塘泥挖出来用于岸边农作物种植。该种猪场实现了“陆上养猪、水里养鱼、岸边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2、运行正常。
种猪场运行两年多来,周围居民没有投诉和不良反映,说明这种处理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3、投资较省。
种猪场环境处理设施投资控制在100万元以内,其中污水处理部分(厌氧池、贮气罐、沉淀池、过滤网等)50多万元,比同类规模的牧场投资要省得多。
4、运行费用较省。
污染处理系统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平时的运行费用不大,据测算,每年的运行费用约2.5万元,其中人工工资1.3万元,电费1.2万元。可以节约沼气利用的能源费2.2万元,售猪粪便收入2万元,收支相抵,实际可收入 1.7 万元。
当然,种猪场占地面积大,有条件建立湿地系统,这是许多牧场不具备的。建成时间不久,猪场也尚未满负荷生产,各种详细技术数据也有待进一步测定。篇3: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摘要介绍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减少规模养猪场污染的技术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环境污染;防控措施
近几年生猪养殖在我国增长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但我国的养猪业是在农户家庭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畜禽散养散放,混养混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养殖环境差,不仅畜禽发病率高,而且还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1-4],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规模养猪场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物主要是粪尿及生产污水,每生产1头肥猪约产生粪尿约2 t、污水4 t;1个年出栏1万头的肥猪
生产线,可产生粪尿2万t。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等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150 m3,cod值平均为1 500 mg/l,bod5达1 200~1 300 mg/l,总氮量接近1 100 mg/l,总磷量约为440 mg/l。另外,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1.1对空气的污染
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养殖场恶臭主要于粪尿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3],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
1.2对水体的污染
经测定,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体[4]。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等耗氧物质,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导致死亡、腐烂等,严重污染水体。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二
兰溪市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措施探索
摘 要: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产业提升已迫在眉睫。为更快、更有效地开展生猪污染整治工作,兰溪市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从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统筹规划等方面坚决拆除禁养区和排放不达标猪场,起到全面整治的效果;从强化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突出优势生猪产品产业布局、明确养猪场排泄物治理的基本要求、加大养猪场(户)治理排泄物的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和加强机制创新等方面科学规划和管理生猪养殖,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拆除;规划;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31-02
2013年9月,为进一步保护我市生态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及省委省政府“三改一拆”、“双清”行动统一部署,结合我市水环境整治要求和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行动。从去年9月至今,市里先后出台了《兰溪市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方案》、《兰溪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工作的通知》和《兰溪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以更快、更有效地生猪整治污染。
一、坚决拆除禁养区和排放不达标猪场
根据《兰溪市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兰溪市划定了禁限养区范围,范围包括市、乡引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成区、三江(兰江、婺江、衢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两侧200米和断面考核劣v类区域的生猪养殖场(户),以及村庄范围内与存栏50头以下养殖场(户)。关停整治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全市计划关停拆除养殖场829户,实际目前拆除养殖场2 978家,拆除栏舍面积78万m2,减少生猪存栏26.7134万头,减少能繁母猪2.0523万头。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府办、农办、宣传、信访、公安、监察、环保、农业、国土、行政执法、工商、水务、建设、财政、供电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并从环保、农业、水务、建设、国土、行政执法、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镇乡、街道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本镇乡、街道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和监督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资料、张贴标语和公告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对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着力营造保护环境,支持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统筹规划,全面整治
镇乡、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主要负责辖区内养猪场调查摸底、登记统计、相关政策落实等工作;通知并督促辖区内养殖场(户)限期关停、拆除和整改,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强制拆除工作;负责做好整治维稳工作和妥善处置相关遗留问题。市整治办对关停拆除栏舍的养殖场做到拆除一家、验收一家,并在每月汇总各镇乡、街道拆除栏舍及处理生猪情况并进行通报。
二、科学规划和管理生猪养殖
(一)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的基本原则,以农牧结合为主线,以优化布局为重点,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构建现代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总量控制原则,养殖区域畜禽总量和排污量严格控制,养殖场(户)实行定额管理;禁养区全面退出养殖,限养区养殖量只减不增;坚持保护环境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下转238页)(上接31页)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重点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坚持生态循环原则,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要求,每百亩植物配套养殖200头存栏猪,排泄物100%循环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规划,有效地利用山区资源,合理调整养殖区域和品种结构。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强化养殖污染治理
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采取分门别类的治理对策。对年出栏5 000头以上猪场、实行“一场一策”治理措施,由管理部门专人监督治理;对于年出栏100头~5 000头生猪规模场及其他相当规模场要分类治理,着力完善畜舍生态化改造、三沼综合利用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对散养户,实行萎缩性管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村监督及村规民约限制约束,减少散养户。开展污染治理法制化建设,建立养殖排污许可制度,至2020年,年出栏500头生猪规模场及其他相当规模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2.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
因地制宜推广“猪―沼(肥)―果”、“猪―沼(肥)―粮”、“猪―沼(肥)―茶”、“猪―沼(肥)―菜”等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立体生态模式,以及“家禽―园地”直接消纳利用种养模式。规模养殖场按每百亩种植用地配套养殖200头存栏猪,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
(三)具体工作做法
1.突出优势生猪产品产业布局
以优化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场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和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生产水平。建立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提高优质产品供应。上华街道、水亭乡、黄店镇、梅江镇、游埠镇作为生猪养殖重点乡镇,应依据目前饲养量及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2.明确养猪场排泄物治理的基本要求
(1)实行雨污分流。畜禽养殖污水通过接管或建设暗沟等形式接入预处理池,严格控制污水产生量和明显减少臭气。雨水通过明沟接入有关溪河。
(2)实行干湿分离。提倡干清粪,粪便用于加工有机肥或直接用于农作物。污水进入沼气池。
(3)建足干粪池、沼气池和配套池。要求每10头猪建干粪池1立方米,每3头猪建沼气池1立方米,每3头猪建配套池0.6立方米。
(4)配足沼液消纳土地面积。原则上每5头猪配1亩土地消纳沼液,至少每10头猪配1亩土地消纳沼液。由养猪场自找对象或镇乡(街道)村牵线搭桥,签订沼液利用协议。
3.加大养猪场(户)治理排泄物的扶持力度
对年平均存栏猪50头~100头的小规模养猪场按规定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经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财政每个以奖代补1.3万元;对年平均存栏猪100头~1 000头的规模养猪场按规定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经市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财政每个以奖代补2万元。
4.完善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调整财政扶持政策,包括完善和调整关停并转和扩、改建的补助政策,在禁止养殖区养殖业退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积极整合和调整资金投向,集中资金实施加快设施化提升、信息化管理、资源化利用等工程的建设,确保改造提升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严格落实肉蛋奶稳定供应的“菜蓝子”工程建设措施、畜产品供给安全和调控机制等政策制度,确保规划生产目标任务按期实现。
5.加强机制创新
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广现代新型合作经营组织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养殖、饲料兽药加工生产、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强强联合,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兼并、创建生态型畜牧业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经营机制。创新科技体制,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各方面人才。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三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近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就带动了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不但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小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就必须将这些问题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中,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防治措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畜禽粪便的污染
畜禽养殖业具有养殖场的废水、微生物病原体、饲料中的农药残留等多个方面的污染因素,对土壤、大气以及水资源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的排泄物中因为含有很多难以分解的有害气体,包括硫化氢、粪臭素、胺、吲哚等上百种有害物质,不但影响人类和禽类的健康,还会导致酸雨等现象,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另一方面,我国的畜禽饲料质量并不是很高,还有很多地区会用发霉变质的粮食喂养畜禽,这些物质在动物的体内很难分解,再加上畜禽体内可能含有很多抗菌素之类的疫苗残留。这些未经处理的粪便如果直接用在农田中,就会引起农作物减产和晚熟,并且这样的农产品对人类的危害不言而喻,对土壤的损害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畜禽养殖场的污染
由于大部分畜禽养殖场的处理环节不够科学,所以出现很多畜禽洗刷消毒后的废水,屠宰场产生的废物,以及畜禽排泄的含毒有机物未经处理就直接丢弃、排放,不但造成畜禽养殖场周围布满污水和细菌,还会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恶臭。这些现象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污染我国地下水的质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不但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因为其中包含的很多病原微生物,导致很高的发病率。
二、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畜禽养殖场未经合理规划
我国大部分的畜禽养殖场的选址都不是很合理,并且在建设上也没有正规的结构和科学的布局,再加上很多养殖场缺乏处理污染物的相关设备,因此未经合理规划的畜禽养殖场,就会出现废物随意丢弃、污水直接排放等现象,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稳定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畜禽粪便未得到充分利用
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原因之一,还有畜禽的排泄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限制,很多畜禽养殖户缺乏足够的土地,因此对畜禽粪便也就无法更好的处理。在加上政府更多的关注度是集中在工业污染上的,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相对严重的农牧脱节。
三、防治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场的布局
科学合理的规划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是确保减轻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首要条件,但是在选址布局时要注意做到,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控制合理的养殖规模。政府要对没有任何处理防治措施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关停的手段,对不符合标准的畜禽养殖场严格审批,要求他们在定期内做好整改,争取从源头上确保畜禽养殖场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二)强化畜禽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要想更好的减少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要不断加强畜禽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从自身做到?ψ衔锎?理的规范化,切实的保护身边的生活环境。这也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的宣传,正确引导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让畜禽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性,促使全民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三)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措施
畜禽排泄废物作为污染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必须要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措施。一方面实行高温堆肥,因为畜禽粪便中还含有很多元素是对农作物有利的,因此处理后的畜禽排泄物可以卖给农业种植户当肥料,还可以加工成有机化肥,不但可以提高畜禽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高效稳定。但是期间要注意对收集畜禽粪便的场地进行防渗透防淋措施,以防止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实行沼气发酵,利用沼气池对畜禽的排泄废物进行厌氧发酵,气体可以提供部分能量用于保温或制作燃料,剩余的部分可以制成肥料,这样就可以做到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畜禽废物的终端处理
利用沼气池养鱼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因此在畜禽废水的终端处理上,可以建立养鱼塘、生物塘等,避免污染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且还可以利用干式清粪技术,减少畜禽排泄废物的排放量,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畜禽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种种污染。
四、综上所述,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还对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同时将畜禽产生的废物变废为宝,创造更高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省石家庄河北奥格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53800河北省衡水市环境保护局故城县分局)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四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与防制措施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很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数量逐年增加,极大地丰富了肉、蛋、奶的供应。但是,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处理工作滞后,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畜禽养殖业按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走绿色、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实现畜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1畜禽养殖场(户)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规划布局不合理
1.1.1选址不当把养殖场建设在距离住宅区附近及村庄内,增加了人畜疫病的传播机会。
1.1.2布局零乱有的养殖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厂规模大小不一,占地不等,有的甚至没有围墙。
1.1.3畜禽品种混杂统一养殖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牛、羊都有。
1.2环保设施不健全有的养殖场内没有净道、污道之分。
畜禽粪便恶臭气味主要来源于饲料中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或粪便中残留的代谢产物或残留养分经细菌分解产生的恶臭气体,如硫化氢、吲哚等,严重影响了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污染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3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3.1加强宣传,增强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政府应组织环保、畜牧、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采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向养殖业主重点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产业、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国家关于防治畜禽污染的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污染及其防治的科学认识,增加环保意识,引导、督促养殖业主及时、合理、无害化处理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污水、废渣及病死畜禽,达标排放,不污染周围环境,实施环保、清洁生产。
3.2整改和达标畜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配套设施和监督管理。排污管理跟不上,不准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发生;对已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立即整改,要求完善环保手续,并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各个污染环节进行有效治理,限时达标排放;对因场址选择不当,确实无法妥善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养殖场,实行关停、搬迁或转换,淘汰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等措施,以减少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3.3政府不能推卸责任县(市)政府应避免急功近利。要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避免乡(镇)政府盲目自建养殖场,应全盘考虑,统一规划。有责任加强领导和宏观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实现生态养殖业和无公害养殖。
环保部门要切实为养殖企业保驾护航,不当庇护伞。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下级环保部门授权,消除各种因素,彻底改变目前的管理现状,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要以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作好环境保护本质工作,与畜牧、水产部门联合起来,开展养殖全流程的监控和监督管理。
3.4源头控制3.4.1养殖场建设要进行合理规划规模养殖场在建设前应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当地的消纳粪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其养殖规模,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
3.4.2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的饲料配方中有许多营养成份过剩,未能完全被畜禽消化吸收而排出体外,既浪费了饲料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建议可采用不含高铜、高锌的绿化饲料,提高饲料配方的精度;氮、磷充分合理搭配,钙、磷比例适当;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如am菌、em菌等,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抑制腐败过程,减少臭味产生,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环境。
3.5三改两分再利用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实行干清粪工艺,雨污分离,有集雨明沟、排污暗沟,明沟可将雨水汇集直接流人小溪(河)、暗沟可让污水中的干粪留在漏网上面,漏网收集的干粪经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有机肥料利用,漏网过滤的尿、粪水进入沼气池利用。3.6采用粪污处理方法及技术在处理方法上,应在减少投资、节约能源,适应面广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进行多级处理。
可采用“三级化粪池”方法处理:将粪尿水经化粪池一段时间,沉淀、净化,固液分离后,上清液流贮液池,经过三级化粪池净化,上清液施入田间,沉淀物不断分解后,掘出用作肥料。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五
减轻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在满足了人们对肉、蛋、奶等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日渐严重的污染,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此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畜禽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
恶臭气味
畜禽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应当指出的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不仅产生大量粪便,而且还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气体污染大气。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已证明,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氮磷排泄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肉子鸡粪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这不仅造成营养物质的浪费,降低了饲养者的生产效益,而且也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生物性污染
畜禽疾病种类很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四大类。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畜禽的肉人不能吃。人畜共患疾病,如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少人患病就是由于接触牛羊及其排泄物,食用其肉奶所致。对营养代谢病也要注意,如脂肪肝鸡肉的胆固醇含量很高,猪黄脂(膘)病肉质很差,酮病牛所产的奶对人的健康有害。
化学性污染
兽药是畜产品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污染源。这里主要介绍抗生素和激素生长促进剂引起的污染。
抗生素的安全性、耐药性以及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某些药物对人体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类等)和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也被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
早年批准在肉牛和水生动物中使用的性激素类促生长剂(如睾酮、孕酮、雌二醇、玉米赤霉醇等)和甲状腺类激素(如t
3、t
4、碘化酪蛋白)因易在畜产品中残留而危害人类健康,已被各国禁用。
其他矿物质元素污染
畜禽饲料中大量添加铜、锌、铁等矿物质元素,不但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大量排出体外还导致环境污染,破坏土壤质地和微生物结构,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
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现在,以规模化猪场和奶牛场产生的污水数量最多。据统计,规模化养猪场每生产一头肥猪约产生4吨污水,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肥猪生产线,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立方米~150立方米,cod平均为1500毫克/升,bod5每升达1200毫克~1300毫克,总氮量接近1100毫克/升,总磷量约为440毫克/升;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减轻污染的措施
通过营养调控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
通过营养学技术,提高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畜禽的排泄,已成为营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配制饲料 因为不同品种动物的营养需要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不同品种动物的营养需要来配制饲料。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随收获时间、地域等不同,其变异也较大。因此做饲料配方时要检测原料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准确地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降低氮的排泄 以理想蛋白质模式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设计饲料配方。
以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饲料,可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使氮的排泄量最小。据报道,应用理想蛋白概念配制日粮,在满足猪的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降低蛋白水平,而不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但氮的排泄量可减少30%。可以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原料蛋白质消化率的差异问题,还可提高饲粮配方的精确性,减少额外安全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蛋白质的排出。
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低蛋白饲料。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使饲料中的氨基酸平衡,从而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kerr和easter报道说:日粮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氮排出量可减少8.4%左右。许多国家的试验数据均表明:在日粮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2个百分点,而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
另一方面,在低蛋白质日粮中补充氨基酸,不仅可降低氮的排出,而且可减少尿量,kay和lee的研究表明,补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可使尿中氮的浓度降低17%,排尿量降低28%,两项总计可降低尿中总氮41%;此外还可降低猪舍中氨的浓度(59%)及释放速度(47%)。日粮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排尿量减少11%。
公母分群饲养,及采用阶段饲喂技术。
不同性别的猪营养需要不同,在肥育阶段,去势公猪在相同采食量下其增重速度要高于母猪15%,但去势公猪的瘦肉率低。对于公猪及生长迅速的母猪来说,每千克日粮中应比去势公猪多加10%的氨基酸。因此,将公母猪分开,种猪和阉猪分开饲养,根据其不同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日粮,使日粮成分更能接近猪的营养需要,不仅能能降低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而且降低氮的排泄。
阶段性饲养即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营养组成的日粮,将缩短营养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时间。随着动物年龄增长,日粮氮水平随之下降。schuering等报道,多阶段饲养可使尿氮的排泄量下降14.7%,氨下降16.8%。阶段饲喂可降低每头猪的日粮成本,也是降低氮排泄量更经济的方法。
降低磷的排泄 诸多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家禽和猪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从而可以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50%。simons通过肉子鸡的试验证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显著提高,特别是低磷饲料中能提高60%,磷的排泄量减少近40%。cromwell等在生长猪的豆粕和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进行试验表明,植酸酶水平为1000ftu/kg时,豆粕中磷的生物学效价从25%提高到57%,玉米、豆粕中从15%提高到43%,这一水平的植酸酶大约可将1/3的不可利用磷转变为可利用形式。
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 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添加剂,在消化道内可以溶解,而且由于它是电中性的,可以防止金属元素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胶体上,因此,它具有容易吸收、效价高的特点。与无机盐相比,添加剂量少但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且金属离子的排出量减少,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结果表明,较低剂量的赖氨酸铜(100毫克/千克)和蛋氨酸锌(250毫克/千克)可以起到相当或高于高剂量硫酸铜(250毫克/千克)和氧化锌(2000毫克~3000毫克/千克)的促生长作用。
合理加工日粮 饲料的加工处理不仅可以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而且会影响饲料的利用率。粒径大小合适的颗粒料,因增加了单位体积养分的含量和适口性,提高了家畜的进食量。据李德发报道,猪饲料颗粒度在700μm~800μm时,饲料的转化率最佳,且不发生溃疡和结块问题。另外有报道,饲料的膨化处理和颗粒化处理可使随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减少1/3。
合理使用药物
利用中草药添加剂取代抗菌素的研究日渐深入,另外一些添加剂如寡聚糖、益生素、糖萜素等都日趋受到重视。
对养殖场的排泄物加强处理
使用防臭剂 为了减轻规模化猪场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猪饲料中添加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生物制剂等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绿矾、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可达到减轻或消除臭气污染的作用。
生物和生态净化方法 无害化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通过生物手段净化畜粪及其污水,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回收能源,以能源开发为核心,以沼渣和沼液的还田利用为纽带,以多种园艺种植利用为依托,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益,消除畜禽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如意大利研制的一种厌氧发酵装置,获得的沼气甲烷含量高达70%以上,可直接作燃料。
粪便的再利用 以土地消纳畜禽粪便,制定并实施科学规划,用畜禽粪便作为种植业有机肥料供应源,将畜禽粪便密闭存放腐熟后就地还田。建立有机肥厂,依靠简单设备,将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将其中干物质进行堆肥发酵,生产商品有机肥。再利用天然或人工湿地、厌氧消化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实现畜禽养殖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加强畜禽养殖小环境建设
建立养殖小区 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可以减少畜禽养殖污染,节约养殖用地。充分利用远离居民区的荒山、荒坡、荒地以及荒滩开发养殖小区。
养殖场绿化 在养殖场周边设置隔离林带,场内种植花草,既可改善场区气候,净化空气,还可起到防疫的良好作用。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
我国已颁布一系列有关环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与畜牧业相关的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等,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
总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畜牧生产、环境保护、遗传育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情况汇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篇六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噪声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又一种形式,噪声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要做好噪音的防治措施,避免噪音对人体造成大损害。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是我国现阶段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不仅要有良好的治理技术和措施,也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配合。
完善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的立法
目前城市环境噪声评价主要是以噪声的分贝数为评价标准, 反映的是人耳朵对于噪声的主观感受, 以及对听觉的影响, 却不能准确地反映噪声对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作用, 使我国人民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天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城市人口的控制、城市区域的划分、城市道路的规划等各个方面来防治城市环境噪声。
控制城市人口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 采取在大城市远郊地区建立卫星城市的办法。
按噪声对城市进行分区
使住宅区、文教区等远离工厂、车站、机场等高噪声源的区域, 安静区和高噪声区域之间绿化带或缓冲带隔开来阻断或降低噪声的传播。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各种交通枢纽, 例如如车站、机场等, 使它们远离城市安静区域, 规划专用道路将车站和城市相连;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应规划若干条环城道路, 减少穿过城市中心的车辆 严格区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利用地形或屏障降低噪声, 利用沿街建筑遮蔽形成"声影区", 降低噪声
利用绿化带减噪
能用于减噪的绿化带有两种, 一种是茂密的树林带, 它能够作为一种遮音的屏障, 使一部分的声音被反射, 一部分的声音则被树林吸收;另一种则是地面松软的植被覆盖, 如花圃、草地等, 它能够吸收经地面反射的噪声。
城市噪声的来源
1.1 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是指商业、娱乐业、服务业、宣传活动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各种噪声,生活噪声具有声源密度大、噪声声级高和污染面宽的特点。随着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居民楼底多变成各种服务的网点,餐馆、游戏厅、超市以及ktv等呈现出雨后春笋的趋势,居民区到处都是噪声。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夜间户外的文娱活动越来越多,活动声响对需要正常休息的人们造成了影响。此外,高层建筑的出现也使住户的用电设备成为噪声的来源之一。
1.2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是工业生产中由生产加工和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一般的工业噪声都在60db 以上,大型的鼓风机、水泵、球磨机以及空压机的噪声还能达到100db 以上,电厂排气放空作业的噪声甚至还在130db 以上。工业噪声可以分为电磁噪声、空气动力噪声以及机械噪声,机械噪声是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噪声声源。工业噪声干扰的范围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企业工人和工厂周围的居民是被干扰的对象。
1.3 施工噪声
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的增多使建筑施工成为城市的常态,旧城改造项目和最新建设项目日益增加。现代的建筑施工和传统的建筑施工存在很大的不同点,现代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机器设备和施工工人可以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地施工。年复一年地改造施工使人们饱尝了建筑施工的痛苦,施工噪声干扰了人们日间的工作和夜间的休息。
1.4 交通噪声
城市噪声的30% 以上是由交通噪声造成的,国外很多城市的交通污染甚至还占到了
70%以上,汽车、火车和飞机产生的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汽车运行中的排气、燃烧、冷却、机械运转和鸣笛噪声构成了道路噪声的来源,列车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和碰撞是铁路噪声的主要成因,具有穿透力强和传播较远的特点,轻轨和航空的噪声则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城市噪声的特点与危害
城市噪声的特点
水和大气等化学污染的污染过程较为缓慢而隐蔽,传播的途径也比较多,但是城市噪声污染具有传播迅速直观的特点,人们可以及时迅速地感觉到声源。由于噪声主要是由人体耳朵来感觉,因此严重的噪声就会直接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加之噪声声源的广泛性,城市生活的各种声音既给人们带来了存在感又给人们造成了困扰。城市噪声污染的上述特性还带来了控制上的困难,城市很多无形的噪声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处理,我国现有的科技手段还没有达到快速控制噪声污染的水平。
城市噪声的危害
影响睡眠
睡眠是人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而噪声会导致大脑兴奋,使人难以入睡,体力得不到恢复,从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长期如此便会使人产生耳鸣、神经衰弱症、心率不齐等症状。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若现场环境背景声音超过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损伤听力系统
人若长时间处在强噪音环境当中,会导致听力系统损伤,造成听力逐步丧失。强烈的噪音会使人产生如耳痛、耳鸣等症状。医学研究证明噪音对儿童尤其婴幼儿的危害更大。儿童及婴幼儿的听力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听力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无法承受强烈的噪音的猛烈刺激。
损害心血管
噪音会增加高血压、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心跳加速,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造成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肌梗塞。据统计生活在公路旁的居民患心肌梗塞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三十,纺织工人患高血压概率比其他人高出个百分点。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噪音对女性的危害要远高于对男性的危害。噪音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加等。据长期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噪声不仅会使女工听力系统受损,并且会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早产、流产甚至胎儿畸胎等事件的发生。
引起精神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内分失调
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出现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国外曾有人因无法承受火车噪音的刺激而精神错乱以致最后自杀的案例。由噪音引起的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使人变得易怒和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