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设计特色创新 教学设计特色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设计特色创新 教学设计特色篇一
数一数
课例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28~31页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课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实例,使孩子体会生活中有大数,并结合具体情景,让孩子实际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对大数产生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充分感受、体验身边的大数,贴近生活,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百以内数的基础,学起来轻松,但也由于孩子平时接触大数不是特别多,生活经验可能也不够丰富,所以在“百、千、万”这些大数的具体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31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大、小正方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数感
1、同学们,你们看,它是谁?(课件出示:小刺猬图片)小刺猬到各处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图片,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四幅图片)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小组交流)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板书:数一数)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师:
1、出示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学生猜一猜。师:
你们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3、组织10个小组将100个小正方体一层一层地放到讲台上。
4、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 生: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2、小组合作,边摆边数。
(1)每人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有10个小正方体。(2)5人一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3)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数出来。
3、一层一层地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一千一千地数,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三、
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师:
1、出示10本100页厚的书。
2、出示小学生敬礼图。 生:
1、观察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像这样的10所学校有多少人。
四、运用新知,体验数位
1、填一填,认识数位顺序 师:
(1)出示数位顺序表。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万、千、百、十、个)生:
(1)独立填写。
(2)汇报填写结果,一起读一读。
2、说一说,感受万以内的数 师:
(1)提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是几?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是多少?
(2)出示(1)小题。
(3)出示(2)(3)(4)小题。生:
(1)对出答案,在一起说一说。(2)直接说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3)仔细观察,汇报有多少个正方体,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涂一涂 师:
1、出示方格纸,讲清要求:涂出的小方格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二百三十八。
2、巡视、展示不同的涂法。 生:
1、仔细观察:用红线围成的正方形是一百个小方格,正方形中的每个长条三十个小方格,独自涂色。
2、上台展示介绍。
五、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五个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的用处非常大,希望大家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大数,对万以内数有具体的感受。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大数,与同伴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大数;再借助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涂一涂,让学生对一千、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认识角
课例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是让学生抽象出角的过程,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例如可能会跟笔尖、钉子尖等相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起来也是尖尖的,也很扎手。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来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70页“认识角”。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三角尺。
学具:一副三角板,两根硬纸条,图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图形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节课体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它是谁?
1、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闪烁“角”的部分。
2、它是谁呀?(是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1、在图中找角
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有角,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小组内交流并互相指一指自己找到的角。
2、折角 师:
(1)引导学生折角。(2)展示学生折的角。(3)引导学生说出角的特点。
(4)在黑板上面画出角,根据学生的叙述来逐一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
(5)巡视、指导。
(6)课件出示练习八第1题各图。(7)课件出示“练一练”中的各图。(8)听汇报、指导。生:
(1)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2)展示折的角。
(3)摸一摸,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4)听教师介绍,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记忆。
(5)同桌互相说一说:指着自己折的角,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并用“∠”标出角。
(6)看课件,说出第1题中角各部分的名称。(7)练一练:用铅笔画出“练一练”各图中的角。(8)汇报交流。
3、比较角的大小 师:
(1)引导学生做活动角。(2)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发现角大小的变化规律。
(4)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5)听汇报,课件展示。生:
(1)动手做活动角。
(2)小组活动:每人用活动角拉出一个角,再比一比角的大小。(3)观察、思考、小结出角的大小变化规律。(4)小组讨论: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5)汇报、交流。
(6)两组学生分别动手操作比较,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角以内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是无关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课后再去找一找,看生活的哪些地方还有角。板书设计:
认识角
顶点
教学反思:
∠
边
边
记作:∠1 读作:角1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另外,还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去找的,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与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评课标准观念的体现。
教学设计特色创新 教学设计特色篇二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简单的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感受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3、学会给文章划分段落。
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感受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2、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本插图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感悟课文——启发运用——合作探究——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回顾所学生字、词语,加深对所学生字、词语的掌握。
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教师黑板出示关键词语:察访、古寺、喝、啃、品尝、记录
学生根据关键词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二、感悟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句。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内、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2、学习根据时间的变化来记述一件事的方法。
学生使用:天刚蒙蒙亮、山头泛出太阳的光芒、太阳完全爬上了山顶等描写时间变化的词句,写一写早上这段时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3、学生根据文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句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4、再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时珍形象?
不怕吃苦、治学认真严谨
学生可能会答到于此相近的词,引导概括得出。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词句。
①饥餐渴饮
②晓行夜宿
③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④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⑤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一边啃干粮。
⑥“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值得的。”
6、着重感受古寺的破败
⑴学生思考:哪个词最能反映出古寺的特点?——破败 ⑵从哪里可以看出古寺的破败? 灰尘、青苔、蜘蛛网
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古寺的破败,并与我们家中的生活环境做对比,说说哪里生活更舒适?——感受李时珍的能吃苦。
7、思考:李时珍为何要吃这样的苦?引导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 万民得福与个人吃苦作比较——感受李时珍的奉献精神。
8、找出最能体现李时珍治学认真严谨的语句。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
讨论:李时珍亲自品尝药草的后果?——体会危险性 思考:李时珍为何要亲自品尝?——感受他的认真严谨
9、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给李时珍写一段自己的心里话。指名跟大家分享。
三、启发运用
师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课文为何以描写寺外景物的语句作为结尾?
探讨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四、合作探究
李时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察访过程中,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他经常冒着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讨论: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了给天下百姓造福,不顾自身危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五、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提纲,尝试复述课文。提纲: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