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有哪些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有哪些篇一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弟、环球影城、百老汇等美国著名文娱“大鳄”都来了,上海在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近20个文化发展项目引起了“大鳄”们的强烈兴趣,张江高科技园区与风险投资机构美国中经集团当场签署了共建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合作备忘录。在平移整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里,新成立的上海爱乐乐团在首场演出后,艺术总监陈佐湟望着“整旧如旧”的音乐厅,他感叹道:“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上海做到了我在国外几十年都不曾敢想的事情,这是上海独有的魄力和活力!”
金秋十月,一部名为《在灿烂阳光下》的电视片,更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关注。在这部电视片中,记录了市委领导亲历亲为,带头参加群众歌咏活动的一个个动人场景;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风貌在优美的旋律中不断提升:一座城市的神奇不再遥远,一种生活的绚烂就在眼前。
在建国55周年全市42支合唱队献
演的《祝福您,伟大的祖国——上海群众歌咏展示主题演唱会》上,由陈良宇等6位市领导领唱,市委办公厅合唱团献演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创作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市委领导倡导下,群众歌咏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男女老少携手,干部群众比肩。指挥家曹丁说得好:“上海的群众歌咏有今天的风采,是城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写照。”
深化改革,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
任重道远。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今年以来已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制定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案。从转变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入手,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构建,到从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入手,推进文化市场微观基础的塑造;从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入手,推进文化市场环境的培育和改善,到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解剖,推进文化观念的创新,为文化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视野。
今年11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的第一步,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改制成国有多元投资企业。
世纪出版集团去年获得上海科技出版社等7家出版社的配置资源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套聚集集团13家出版社之力的巨大出版工程“世纪人文出版规划”已正式启动。
上海电影集团改制进程也在悄然推进,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能够适应当代影视一体化的现代影业集团,形成以电影、电视剧、动漫创作、影视声录和电影频道栏目为核心的综合性华语影视制作主要基地。
一系列加快改革的措施,有效地释放了文化的能量,构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创设了更加优化的体制和机制条件。
浦江之水滔滔东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努力和奋进。在陆家嘴每一个夜晚灿烂的夜景之后,带给世界的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新的一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作出的伟大价值选择,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为了谁,体现着它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是它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这个价值原则贯彻和体现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第一位的是要把文化的焦距始终对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众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生动展现劳动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创作出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
——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出发,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忧些什么、盼些什么,从文化视角思人民之所虑,急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需,谋人民
之所求。今天,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安康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提供舆论支持和社会引导。
——关照人民群众的情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有一个在文化表达方式上主动从人民群众的情趣爱好着眼的问题,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彻底摆脱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阴影。如果把社会主义文化弄成让人民大众看不懂、听不进、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原则的背弃。所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文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路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度,更好更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有效实现并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之点,就在于引领人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励和帮助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价值中不断升华自身价值的境界。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文化在实现人民群众价值方面的作用就越是显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上,突出弘扬思想道德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
质,为实现全体人民的价值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至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社会主义文化愈是依靠人民来建设来发展,就愈能为人民创造最鲜活、最亲近的文化产品,提供最体贴、最温馨的文化服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
文化的历史性超越。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包括创造自己文化的先进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也就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开辟了现实道路。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当家做主权利进一步实现,从而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动有了更好的政治保障。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这些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教育不断扩展,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等等,都为人民文化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我们党
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原则。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开拓和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阐明了依靠人民发展进步文化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和确立了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文化领域的贯彻运用,是自觉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的伟大创举。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就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提倡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胆进行探索,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精神得到空前焕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
享的文化,而“共建”的目的在于“共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必然归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价值原则。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是属于人民的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属性,也就意味着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共享的文化,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由少数人享有的文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同富裕原则在文化领域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如果人民不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就空洞化、虚无化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作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的“政治底线”来把握。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目的的必要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与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道是:读什么样的书,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权益。以文化人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享受和消费文化成果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具体汲取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精神营养,才能在灵魂深处与先进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直接“对话”,其品格情操才能真正受到先进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所以,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越广泛、越充分,就
越能更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获得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能否自觉焕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满怀激情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能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难设想,如果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则被排斥在文化发展成果享有者之外,那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就会导致文化建设事业的委顿。相反,只有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才会自觉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去,努力把社会主义文化这块“蛋糕”做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繁荣。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有哪些篇二
加强企业感恩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感恩文化的内涵
感恩对于个人是感恩心态,对于社会就是感恩文化。企业感恩文化,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长期实践所积淀起来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客户、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的总和。“感恩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普适价值观,是企业精神层面和文化底蕴的主要载体。企业感恩文化旨在用感恩意识来作为建立各种关系的基础。当今时代,企业管理形态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过渡到文化管理阶段,感恩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知恩图报是企业感恩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商业伦理和道德操守,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企业感恩文化主要包括六大元素: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企业、感恩父母、感恩员工、感恩同事。“六大感恩元素”之间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感恩父母是人性存失的标准,是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和感恩企业的支撑点。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心是冷酷的,是不可能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企业的。感恩祖国和感恩社会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感恩企业是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具体化,感恩企业是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员工、感恩同事的中心环节。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企业,并为企业发展壮大建功立业就是感恩父母。因为,父母养育之恩的本质意义在于“精忠报国”。培育感恩文化的重点是感恩企业,突出感恩企业这个重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有一位学者这样说道:“企业作为我们的事业父母,我们同样应心存感恩。”这里,企业被人格化,视作员工的父母。同时提醒我们要把感恩企业─-事业父母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住感恩企业教育这个重点,就抓住了企业知恩图报价值观教育的中心环节。
重要意义
有利于坚实“以德治企”的文化基础。人是兴企之本,德是治企之魂。一个国家要走向文明富强,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德治。感恩是企业员工基本的道德,企业感恩文化是“以德治企”的起点和有效途径。“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企业感恩文化的取向性在于让员工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师父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这就为“以德治企”找到了切入点和着力点。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健康心理。从“感”到“恩”有一个质的飞跃过程,也就是体现在人的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到底,感恩是一种心理美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培养积极的心理,经常表达积极的情感。感恩文化培养一种美好、慷慨、优雅的员工行为与感情,导致幸福、宁静、人际关系的满意感,甚至身体健康。不止如此,感恩文化还使员工具有责任感与义务感。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感恩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他人为我们做了好事,我们感谢他人。这既是对他人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样,我们为别人做好事时,对方也会感谢我们、尊重我们。这样相互感谢、相互尊重会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一个感恩缺乏的企业必然是冷漠的、相互猜疑的、人际关系紧张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缺乏沟通和温情,会大大降低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
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人文教育。从终极目的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和最高任务。人在走向理想境界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寻求全面发展的问题。偏执一端常常导致不完整的人生体验,给寻求尽可能完善的人生留下无尽的遗憾。因此,企业的员工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传授政治理论和技术业务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修养的培养。培育感恩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学校、家庭教育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重理论灌输轻情感培养的单向教育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员工教育的要求。
建设载体
企业感恩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物态实体和形象方法及手段来承载。感恩文化需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出来。
营造感恩环境,形成感恩氛围。坚持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为目的;以拓展延伸企业文化为核心;以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为重点;以感恩主题教育为载体,坚持教育与实践并举,倡导人文关怀,丰富企业文化,让广大员工通过个人成长、家庭及企业的发展变化,激励员工“感恩于心、报恩于行”,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加大感恩舆论宣传和企业形象设计征集,把感恩文化根植于心、形成于思、见诸于形、收获于果。
开展感恩活动,加强感恩教育。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员工只有具备了感恩报恩的思想,才能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感恩教育,是培育企业感恩文化的主要途径。
在培育企业感恩文化实践中,应将“为儿要孝顺,做人要感恩”作为开展感恩活动,加强感恩教育的基调,选择企业厂(矿)庆日所在的月份作为“感恩教育活动月”,注重贴近生活工作实际,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以“感恩自强谋发展,立足岗位作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活动、组织员工在“感恩教育活动月”每人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写一条感恩心语、写一篇感恩文章、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写一封家书、送一份亲情”活动、唱感恩歌曲、举办感恩演讲比赛、组织感恩人物评选、举办感恩巡回报告会;应将“感恩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集中教育与日常的感恩教育结合起来,以党支部或车间(班组)为单位经常性开展“忠于祖国、忠于企业、孝顺父母”的主题大讨论。在大讨论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个人和本单位的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与党的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艺活动抚慰心灵、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注重搭建平台,加大制度保障。加强感恩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形成“领导带头、部门推动、员工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干部首先要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带头讲感恩,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强调各级干部对企业、对员工、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并将干部道德品质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中;每年的“感恩教育活动月”要找准主题,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领导、提供保障,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统筹兼顾、注重实效,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企业感恩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