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汇总(四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篇一
一、加强基层干部廉洁履职领导建设
jbp村支部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了jbp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建设任务分工。村支部书作为总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两委成员相互监督,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尽其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建设工作整体推进情况
1、加强教育管理,构筑拒腐防变防线
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法规教育等,组织我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严格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对照检查;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培训与管理,对有问题的成员进行指导整顿。警示教育方面,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集中收看腐败案例教育片并到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学习。
2、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有效化解各类矛盾
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等“三项活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办理群众信访举报事项,对实名举报或线索比较具体的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做好群众来访工作,严格控制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保证全年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数量明显下降。通过“三项制度”、“三项活动”和村干部大下访,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监督管理,改进两委干部作风
坚持从严治标、着力治本,建立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纪、政纪监督、审计监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到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打造有为、强势、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形象。
4、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规范资金管理,我村所有收支单据实行村支书审核、村主任审批、村会计经办的办法;加强我村社集体财产管理,实行资产管理的登记制度,完善村“集体资产”、“土地资源”、“社会事务”和“综合治理”四本台账,使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我村党员、两委干部的廉政知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2、干部廉洁履职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机构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起到明显效用。
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篇二
今年开展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学习活动以来,我深深地认识新形势下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重要性,在积极参加我村组织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现将个人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以前对廉洁从政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二是作为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自己也参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三是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开展的不够深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有其客观因素,但也存在主观认识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要进一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持艰苦奋斗本色。按照“《廉政准则》中“8个禁止”、“52条不准”的要求,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做到清正廉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坚持严以律己,不搞以权谋私。
三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彻底杜绝那种对待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老爷作风,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多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
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篇三
近年来,__街道围绕“强基层、优服务、补短板、促提升”要求狠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基层党建、扶贫攻坚等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基层组织的全面建设。
一、基本情况
1、优化服务。全力做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后勤工作,同时建立联系指导机制,明确了各驻村班子成员联系指导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协调解决“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街道党委定期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工作交流座谈会,分析研究贫困村存在的问题,指导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为他们开展工作理清思路。
2、强化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岗履职等情况的日常管理,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和工作开展情况,倒逼“第一书记”在基层一线谋实事、创实业。同时,开设微信群,实行实名登记入群,通过微信群反映情况、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党政办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督查,采取明查暗访、民意测评和查看民情日记、座谈台账、考勤记录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他们工作开展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工作经验欠缺,难以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直接与基层党员群众打交道,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有开展基层工作的能力和办法。个别“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因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难以把握要领,推进工作有心无力,甚至好心办坏事。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存在“蜻蜓点水”现象。个别“第一书记”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存“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遇事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工作纪律性差,消极应付,没有真正安心在村里工作,隔三岔五请假,村里干部群众难见其踪影。
三、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培训,着力提升挂职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第一书记”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z专家授课、组织“第一书记”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
二是提升境界,高度重视挂职工作。既要对第一书记提出硬性规定,也要对派出单位明确责任义务,无论是帮扶单位、帮扶村还是挂职干部本人,都应该也必须给予挂职工作以高度重视,把市委组织部的所有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建立以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帮扶工作把帮扶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述职述廉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作为单位领导、挂职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帮扶单位真心帮扶、用心帮扶,让挂职干部以挂职为荣,真正沉得下、驻得下、干得好,实现帮扶单位和帮扶村的双赢。
三是严格工作纪律,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强化管理考核,制定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实绩考评机制,重点考核为群众出了什么思路,办了哪些实事,取得哪些成果,使“第一书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确保真蹲实驻,真正融入。
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篇四
我市各级党委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少数民族干部选配方面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培养教育,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整体素质
我市注重遵循干部成长和人才培养规律,着眼于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理论和现代经济知识教育。
一是在全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都有计划地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参加,特别是参加高层次培训的人选,在同等条件下都是优先推荐。在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上,都开设民族宗教理论课,并邀请各级民委部门的领导亲自给学员进行辅导,有力促进了民族工作政策的普及。
二是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
在全市大规模干部培训中对少数民族干部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规划,每年在市委党校都要举办一期优秀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内容,把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纳入干部的学习内容中。通过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以开展“送万场培训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中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
我市采取“市送县乡、县乡送村屯”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以全市各部门以下乡驻村干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及工作帮扶(联系)村(点)等为教育宣传节点,对基层进行辐射式培训。培训采取流动课堂、现场教学、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培训实效性。今年我市共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1000场次,带动上万名学员参与,影响到数十万群众干部,将民族团结意识宣传深入人心。
二、加强择优选拔,不断壮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队伍
市委对少数民族干部使用能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及时提拔任用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到相关岗位,增强团结,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放宽视野,拓宽来源途径,加大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市委在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坚持按事业需要选人,打破常规用人,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想,积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使用来源渠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批次的公开选拔活动,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有效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
二是坚持标准,完善考核,把好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关。市委在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坚持以考核与民主测评结果为依据,重素质、重公论,做到成熟一个任用一个,不成熟的坚决不用,切实保证少数民族干部任用质量。
三是统筹规划,重点提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市委在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落实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做到同等条件优先用,看准的干部及时用,从而使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三、加强人员储备,确保少数民族干部有充足的人才资源
市委坚持培养和使用并举,重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全市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
一是保持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总体数量。在坚持定期民主推荐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制度、考察班子推荐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制度基础理论上,按照总量平衡、备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坚持选拔标准和条件,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及时把具备一定领导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保证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使用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和充实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目前,我市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处级后备干部241名,占县处级后备干部总数的71.9%。
二是强化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实践锻炼。为了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尽快成熟,市委采取给他们压担子和定向锻炼的作法,有意识地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企业或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全局,丰富领导经验。在全市实施的“城镇化建设标兵工程”中,共安排了86名少数民族干部到来华投资区和兴宾区征地拆迁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