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作文素材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
青年学生当事人
的身份完成写作。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解析:这道题我感觉是出得较好的一道题。大家可能押题把这些时间点都押过了,但是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要放置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去写,要放置在那个时间语境下去写,而不是以现在人的身份去写(除了④ ),这个也是审题的关键,如果注意到这一点,这道题审题也非常简单。
高考作文素材篇二
| 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 解析:
这道作文题目是江苏卷一惯的出卷风格。审题最为重要的是把这段话理解了。第一句话要说明的就是“物各有性”,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性质、天性、本性、个性、特点。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说明的是同一类事物相加,可能产生出来的能量不是很大,无法碰撞出更多的东西,还是这类事物。第三句话“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说明的是各类不同的事物可以相互调和在一起,可以共存相生,产生非常好的局面,而且具有多样性。第四句话是说明,上面说的这些道理,物有体现,事情有体现,人有体现。第四句话是在帮助考生拓宽思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想一想。
那么看懂这些之后,其实整篇文章最好的就是把第三句话给说明白,说的方向可以非常非常多。比如说:
等等,这些都可以去写。只要把材料中体现的意思写到,说明白了就可以。所以写作的场域非常广。文体可以用记叙文,也可以用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自己擅长什么就可以写什么,觉得想说的话题适合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下面就是我写的一篇啦!
高考作文素材篇三
文/松松
亲爱的林老师:
您好!
我是李华,今天的第三节课是您给我上的最后一课了。下课之后我想了很久,决定给您写这封信。
您刚来我们班做班主任的时候,我成绩很差,一心只想着打游戏,晚上熬夜,上课睡觉。第一周您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写“对高二的自己说几句话”。我当时在作业纸上写的是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无可奉告”,潇洒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以为这很酷、很有个性。
过了几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您还是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训一顿,但是您没有。您笑着对我说:“来,坐下,我们的一起读一下《听客溪的朝圣》这本书的前几页,好吗?这本书还挺好看的。”
在那个大课间,我们随着安尼会面了公猫、锚屋、溪流、林鸭、风、青蛙,在反舌鸟自由冲下之后,安尼说了一句:“美和天道兀自展现。我们只能尽量在场。”
那时我被这句话吸引住了,您停住了,说道:“李华,你要记住这句话,美就在那里,不管你在不在,它都在那里,我们能够做到就是尽量在场。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吗?不是说我们为父母,为老师,是为自己,是为了自己有发现美、找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学习,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场。老师并不在乎您成绩考多少,但是您一定要增强自己的理解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有发现美的能力。”您见我并不言语,又继续说道:“这本书要是喜欢,你拿回去看,以及你的‘无可奉告’很有个性,也是一种行为艺术嘛!下次要是愿意说点什么,可以再写。”
这就是您和我的第一次交谈,我回去想了很久,花了几天看完《听客溪的朝圣》,我觉得这是对我的某种意义上的启蒙。让我知道自己还可以和外界、和知识发生这种从“自身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延伸”上出发而产生的关联,我知道这值得我一生去慢慢将其变成某种基本的信念。
您最后一节课这样说:作为一个老师,带了你们两年了。这两年也教了一些东西,但我不确定这些东西是否值得教,也不确定自己的教的方法是否合适,传递的方式是否有效。作为一个老师,我最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有无限的潜力,有无限的可能,去看到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东西,千万莫辜负。
老师,我想告诉您的是,在我身上,您传递了很多值得教的东西,您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和我交流,就像亲切的大哥哥。
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的时候,我知道我毕业了,要去更远的地方,去“在场”更多的“美与天道”!
虽然我成绩依旧不好,但是我会努力的。谢谢您,林老师。以及您说的“再看看我们”一定还会再看到的,我们还要毕业聚会呢!
李华
2019年6月5号
用时38min
高考作文素材篇四
|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然后整个篇章,围绕着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切题的。这样看,审题也是非常简单,但是没有写生活,就是偏题作文了。
你可以写多倾听,也可以写坚持自我,也可以说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都是可以的。
高考作文素材篇五
文/松松
听了别国的音乐,方知“中国味”的音乐是什么。确实是这样,只有深刻体验了和这个事物有差异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加认识到原来的事物是什么样子。差异可以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有一个学科叫做人类学。经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到田野中去,这个田野可以是岛上的一个部落,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个族群。研究者深入到这一人群的内部,看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通过对这种和自身差异性很大的存在方式的了解,可以加深对研究者自身的社会的理解,也可以碰撞出很多奇妙的知识。差异作为一种方法,是人类学这个学科的出发点。
中国有句古话,“身在福中不知福”,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要如何更好地去体会“福”呢?就是对“不幸”有一个体会,就知道“身在福中”不是应当的,也不是天然就是这样的,而是需要珍惜的。
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儿子的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有这样几句:“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通过不公,知道公正;通过背叛,知道忠诚,通过孤独,知道友谊……这些其实都是通过体验差异,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知道事物真正意味着什么。
要将差异作为一种方法实践起来,要求我们打开自己的心,去了解和包容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可能与自己已有的接受的观点相反。只有以这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事物,才有可能对事物有更深的理解。而且正如听了异国音乐才更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一样,对差异的了解不一定是要排斥原有的事物,可能还是和原有的事物建立更深感情呢!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和成长的年轻人,把差异作为一种方法特别重要,这样事物才可以向我们打开,展现其丰富的生命力。
用时 37min
高考就此拉下了帷幕,毕业的学生不管考得怎么样,都不要气馁,好好填专业,或者考虑好要不要复读,你们还有很广阔的未来。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而非一时的事情。见:学习的意义
祝一切顺利!
其他考生好好备考,好好体会这些题目。
以及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