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篇一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wg、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篇二
不论现实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论现实剥夺了我们什么权利,只要我们活着,也只有我们活着,我们才有义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们不应该让现实决定我们怎么活着,而是应该自己决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活着,就要面对选择,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不会让自己后悔。所以我们没有机会错过机会,在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时候,用心做一个完整自己,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对余华的作品也略有接触,他笔下的悲剧一向是这样,大体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起的时候又让人受不了。当你读完整个故事,回头整理这个完整的故事的时候,才会不情愿、不忍面对的发现,原来把任何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分析的时候都能真实的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难以承受的痛。他不屑于写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着高度真实的生活。
文字里的安静,冷漠,无形间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不断的痛苦从而不断的期待,想发泄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这种单纯痛苦所摆布,甚至是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你无法自拔,也不想自拔。当你痛到麻木的时候,才能看清现实,在简单单纯的感情里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余华深沉的讲述着生命的悲剧,
对于悲剧这件事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欢看悲剧,喜欢被这种悲剧所打动,无非是想寻求自我安慰。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篇三
一本书,一本好书,在不同的时期品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这个寒假里,我再次拿起《活着》这本书,细细品读。
这本书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徐富贵,年轻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财,成了佃农。父亲被气死后,福贵因母亲重病,在去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拉去做了壮丁,几经磨难,回到家后,母亲已亡,女儿凤霞成了哑巴。日子似乎要越过越好了,但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相继离世,只剩福贵一人,他最后买了一头老牛来帮自己干活,一人一牛互相陪伴度过余生。
在故事开头,福贵是一个令人憎恶的纨绔子弟的形象,妻子家珍挺着大肚子去求他不要再赌博了,求来的却是两个巴掌和一顿打,而他每日烂赌的结果是散尽家财。尤记得他挑着三担铜钱去还债时,女儿凤霞问他,是不是又要几天不回家,这真是句极尽讽刺的话。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一夜间家产尽失,剩下的就只有那一条命了,也从那夜开始,他要为活着而活着了。
活着的意义在福贵被抓壮丁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了,一个也是被壮丁进军对的老兵把活着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一句“逃腻了”道尽了所有艰辛和心酸,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活着的渴望。也正是这种渴望带动了福贵,让他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当他对着解放军说“我要回家”时我懂了,原来那是为了家而坚持的,是为了家而努力活着。
作者余华在中文版自序里曾提到过,他是因为听了美国民歌《老黑奴》,被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才决定写下一篇《活着》。《老黑奴》的旋律优美,亲切又哀婉动人,歌词中“我已年老背又弯,我听见他们轻声地把我呼唤,幸福伴侣如今已东飘西散,怀中爱人早已离我去远方,他们已到我所渴望的乐园”描述的与福贵的一生经历相似,他们的家人都早早离他们而去,而他们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在看这本书时配上这一首民谣,让人更容易去理解福贵,当我看到他抱着已无呼吸的儿子有庆痛哭时,我会跟着流泪,这不仅仅是那种人们在看苦情剧时流的泪,更多的是,是那种我心里为他而感到不满,感到不公,甚至想要推翻这个故事的泪,这泪会让人更加沉浸在小说中。有庆还只是个小学生,可他的结局却是因为救人而被抽干了血,这对任何人都太残忍了,更不必说对福贵了。经历生死后,福贵能够很好地调整了自己,因为他儿子救的人是他曾经的战友的夫人,更因为他还活着。在余华笔下,之前被他所调动的情绪就像一个冲过最高点的巨浪一般缓缓落下,福贵再次面对又少了一个人的生活。
福贵一家在凤霞嫁给二喜后,生活似乎到了幸福的至高点,一家人高高兴兴的,都活着。但是,生活总是有“但是”的,凤霞在生下一子后,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这个“但是”给了这整个家一个重重的打击,二喜一蹶不振,而后不久,家珍也去世了。家珍对福贵说∶“你还得好好活下去”,福贵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这就是他们对活着的坚持,二喜也因为要养活儿子苦根而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活着,是他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故事在二喜被水泥板夹死,苦根吃豆子撑死的结局中走向尾声。福贵,一个平凡又普通的人却经历了中国过去的那六十年得所发生的一切灾难,他从一开始的痛彻心扉,到最后的麻木,这一过程交代了一个人与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像韩文版自序中所说的,一个人与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到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这就是福贵经历的,有苦,有甜,但无论是哪样,他还活着。
福贵一生坎坷,每每在触碰到幸福时,老天爷总要劈下一道雷,把幸福炸到粉碎。在这满是绝望的深渊中,他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而是坦然接受,生老病死,避不开,至少他和他的牛还活着。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一番话说得很简单,也很朴实,细细品读却很有滋味。福贵为了家而活着,也是为了责任而活着,他需要把家撑起来,当家里的人一个一个死去,直到剩下他一个人,这种责任似乎没有了,但他又开始了为他自己而活着的日子。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既要为了自己,也不要忘了该承担的责任。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一个人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身上还承载着他们的寄托。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脑子里想到的是,福贵的时代那么的艰苦,都能活着走下去而如今的自己在一个处处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时代,面对一点小挫折,何必气馁。那时候的我从未想到生与死的问题。再次翻开这本书,读到的是,人生有那么多未知的精彩,那些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为何不能像福贵一样,坦然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死去很容易,可活着的人却是痛苦的,为了爱我们的人,为了我们爱的人,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我一直是个执着的人,但有时候我会选择先清一清脑袋,把烦恼抛掉,让自己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问题。朋友说我是有强迫症的人,我想可能是,事情还没做好之前,怎么能忍受一切因生命而终结,那太令人抓狂了。这是我在第二次阅读中领悟到的生活态度,活着,美好的活着,不需要太多修饰,就美好的活着。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篇四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综观全文,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因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忍受贫困生活与精神的折磨!面对贫困的生活与亲人去世的事实,我敢说有90%的人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其实她那点打击相比富贵又算得了什么?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爱人趋势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气、才是胜利!他们的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有父母等等!他们在这个世上还有未尽完的责任与义务!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200字篇五
从1993年到2007年,余华在不断的自序中完整着自己。1993年写下的《活着》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跨越了时间的障碍,顽强地活着。
深夜读来,数次忍不住泪流。明明是作者精心的摆布,但读来却穿越了每个文字的阻隔,直逼人心。相较于时下轻飘飘的煽情、赤裸裸的炫技,余华的文字是让人感觉不到技巧的,命运的厚度与沉重已足够撑起整个故事。情感本就重得摧人心肝,还何须再去“煽”?
我们能做的已经不是旁观与审视,而是站在福贵一家人的茅屋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这是很奇妙的视角,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但在阅读的每个瞬间却又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浑然忘我。正如余华在2007年的自序中所言,当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困难重重,可是当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顺畅无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仿佛也是一个奇特的隐喻,这个故事必须让我们进入、替代。
福贵的一生绝不是他自己的一生,《活着》是每个人活着的象征。尽管我们可能没有福贵的苦痛、没有福贵的欢乐,但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经历他(她)自己的悲欢。
徐福贵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自己造的,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赌嫖俱全,倾家荡产。可是从败家之后的每一步,似乎就走进了命运的魔掌。福贵的后半生可以说真是无奈。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后来又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穷困难捱。儿子死于人祸,妻子死于疾病,女儿难产殒命,女婿事故身亡,唯一的孙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无助就像福贵面对医院那个小房子时的恐惧和无奈,这就是命运,或者说叫宿命。在这样庞大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福贵仍然要乐乐呵呵地活下去。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一样黝黑,一样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故事的开篇,老人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这时候“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这时我们尚不知情。到了故事结尾的时候,当老人再数出这一个个名字的时候,悲喜在那一刻汹涌而来,不可断绝。
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福贵的一生抑或每个人的一生,是窄如手掌,还是宽若大地,冷暖自知,无人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