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5篇(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篇一
在家乡,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传下来的有中秋节吃粽子的风俗。
小时候,如盼着过年一样盼着过中秋节,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热闹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节前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水缸上架根铁棒什么的,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烧,烧后的灰则顺势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满水缸,让它泡两天。直到农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淘米洗棕叶动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够讲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稳、扎得紧、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宽大长长的棕叶,必须是新鲜的,摘回来后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须是用泡过稻草灰后滤干净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则包出的粽子颜色不黄不中看,吃起来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个角哪怕有一个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个儿也够大的,在我们家乡,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两到三个粽子。有些特色粽子里面还会掺些不同的肉类、花生米、板栗等什么的,其味吃起来怎么形容好都不过分。
小时候也曾试着学*粽子,尽管大人们耐心地教,但因为劲小,包出来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却要离开家修自己的学业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艺一直没有学到手。每年过中秋节,我们小孩都只能围着大人叫快点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说说笑笑嘻嘻闹闹忙东忙西的也要三、四个小时后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锅,却要到中秋节的早晨四点以后。因为要贪第一个吃粽子,许多小孩都几乎养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觉的习惯。大人也理解这种奢望,但又怕小孩干等着急,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嘿!风景这边独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声,小孩的应答声此起彼伏,宛如田间里的青蛙奏着欢快的乐曲。
其实,粽子的吃法一样地也有讲究。刚出锅的粽子尽管香喷可口,但不宜多吃。记得刚上学那一会儿过中秋节,我吵着一口气吃了四个刚出锅的热粽子,经验老到的父亲再怎么劝我也没劝得住。结果连续两天没有吃东西,胃里还咕噜咕噜地闹了几天,从此再也不敢贪吃了。
童年的中秋节,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而快乐的夜晚。时过境迁,多少往事都已处在朦胧之中几乎淡忘,唯有那香喷喷的粽子,还时常浮在眼前。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篇二
圆月高悬,和家人一起,吃着美味可口的月饼,看着一轮美丽动人的月亮,多么美好。过去的每一个中秋节,都给我留下来美妙的记忆,但愿这一次的中秋节也一样。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玩词语接龙,感恩,恩情,情义,义气,气度,度数,数字……绕啊绕啊,后来实在对不上了,我们便开始玩谜语,爸爸出了一个叫: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成语)的谜语,我们怎么也答不上来,爸爸便笑着说:“是清风明月啊。”
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到了傍晚,灿烂的太阳将西边的天空染得血红,哦,是夕阳。多像一副美丽的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的树林之上。()暗了,暗了,太阳退了下去,只剩下温柔的灯光淡淡的洒在地面上,我捧着相机,企图寻找到月亮的踪影,月亮却像一个的娇羞的小姑娘,躲在的厚厚的云层里。我捧着照相机,想着,月亮这个顽皮的孩子,躲到了哪里。
月亮终于出来了,先是一个残缺的牙,然后变成了一个圆圆的,会眨眼的眼睛。
月亮在冉冉上升,是一轮灿烂的满月。金黄色的月亮印出长长的月影,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月亮如流水一般,和时间一起,静静的流着,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而今天的月亮却胜过了西子之明眸,这月亮,如深深的潭水,如银色的圆盘,看看手中的月饼,再看看天上的月亮,真是:“花好人好,饼圆月圆,人月两团圆。”
有人说,会从这月亮里,看见自己想见的人,我从月亮里看到了奶奶,外公外婆,似乎遥不可及,又似乎只差伸出手的距离。
我把相机对准了月亮,留下的着永恒的瞬间。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篇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总是流逝飞快,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农历八月,十五那天逐渐走近,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
然而,在南方的大地上,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却仍未感受到这种喜庆的气氛。夏天似乎未过,殊不知中秋已将至。
曾几何时,我曾和一堆小伙伴,一起拿着纸扎的灯笼,在这个月圆之夜里,一起嬉戏、玩耍,无视黑暗的恐惧,在皎洁的月光陪伴下,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夜晚。玩累了,回到家中,鸡鸭鹅什么的,一桌子都是丰盛的菜肴,还有吃家乡当季出产的农作物,如菱角、芋头,早已是家乡的特有风俗。都说中秋节是最容易吃胖的,这不,才吃了一会儿,就感到饱了。
这些小小的幸福,都只不过是记忆罢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石屎森林“早已不是新鲜词,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家乡的中秋,却早已变味。大量的耕地被征用,想吃到家乡这些特色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猜灯谜几乎是沦为了商家推销自己的商业行为;小孩子在晚上一起玩灯笼又被大人们”理智“的心态而不被允许;公司送员工月饼以表祝福,却被告知月饼也要收税;串门送礼人之常情,又有多少人是真诚地祝福他人……城市的发展,我们得到许多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诸如中秋节文化这类东西却经不起时间和人为的销蚀,日渐失去了她的风采。
月是故乡明。在民风民俗都在流逝的家乡,中秋的月亮无疑是一道最独特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亲朋好友拿着凳子,同坐在一道屋檐下赏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的月亮未必是最圆的,但亲友的团聚为我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对于团聚的人来说,与亲友赏月是生活中的一次小小幸福;对于离散的人们、游子来说,与亲友赏月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罢了。家乡的中秋,它也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可惜的是家乡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乡的中秋。在被人叹为”冷漠城市“的家乡,愿中秋等节日再次让人们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让人们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篇四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我漫步在宁静的公园湖畔,湖水倒映着月儿那皎洁的身姿,伴着那闪烁的光影,湖边柳枝欢快的跳跃着。虽是深秋的季节,凉风不时地从远处袭来,但那晶莹透彻的月光依旧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暖暖的涟漪……
月光如水——她让我感悟着生活,感觉着快乐。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我都会亲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悬挂,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镜一样使我从中体会着各种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涩,然而,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动的心房,烦恼似乎顷刻间烟硝云散,心在瞬间清澈见底般的亮堂起来。
月光如画——她美丽,她娇媚。在那如画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脸。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涛汹涌,嫦娥美丽动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丽画卷中荡漾着,享受着。
月光如诗——美丽的月光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将她那古老的传说张扬着。那岂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又何尝不是嫦娥奔月划过太空而书写的一首幽美诗章呢。
月光如歌——银色亮丽,犹如一束光纤编织而成的长长的带子,更是串串音符镶嵌在苍穹的宇宙之中,伴着江河湖海的滔滔吼声,唱响了一首古老和现实相结合的,从猿到人的旷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伟大颂歌,她经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荡着。
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里,更在我那跳动的心房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初中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记叙文篇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电视机中,一位女歌手正站在舞台中央高歌着,庆祝中秋。月圆高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如同姑娘玲珑笑声般的骰子声。
我静静地坐在窗边,等待着与家人齐聚一堂,举行心中期盼已久的博饼活动。在我心中,博饼活动早已拉开帷幕。随着大伯的喊声,家人们也都来到客厅,偌大的客厅一时充满着亲情。几年不见的弟弟妹妹窜个不少;视力一向好的哥哥也不知何时戴上了眼镜;就连在心中一直是年轻漂亮的婶婶,她的脸上也出现了皱纹。随着时光的变迁,身边的人就连自已也会变,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内心,不变的是亲人齐聚一堂时的精彩。
“叮当”一声,随着碗中骰子的停下,伴着全场人的目光,奶奶一马当先地博了个四进,大家都拍手叫好,接下来是大伯,只见他双手互拢,将骰子紧紧拢住,摇了摇双手,眉头紧锁,忽然双手一松,当骰子落入碗中时,大喊“状元!”可骰子偏偏不听话,“唉!一秀都没有!”大伯发出杀猪般的哀嚎,令在场所有人都捧腹大笑,就连平时严肃木讷的爸爸也被逗得哈哈大笑,一轮又一轮,桌上的礼品也越来越少,博饼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大家的表情也是“各有千秋”:妹妹瞪大着双眼,直盯着骰子,好像要将骰子吞入肚中似的;弟弟因不走运,吵着要看电视——一脸的无知天真;伯伯的双眉紧皱,两眉如同冤家死死相撞,谁也不让谁,实在有点好笑;爸爸则是如同智者静观大局……大家都觉浸在精彩的博饼活动中,最后一声“叮当”,博饼结束。这次博饼的收获实在不多,但那些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记忆却久久萦绕于脑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老旧的录音机中又传来《水调歌头》。中秋之夜,与亲人团聚,一块月饼,一杯清茶,一次丢骰,这就是整个中秋的欢乐,精彩。
人的一生总要留下一些让人热泪盈眶的日子,一些让人温暖,怀念的记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家人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充实、精彩的。
秋,褪去春的华美,远去夏的虫鸣,萧瑟而朴实无华。秋之月夜,骰子声遍布大街小巷,今夜,我在心中默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