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济南的冬天原文朗读董卿(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济南的冬天原文朗读董卿篇一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能。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学常识及生字新词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是作者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老师指导同学们看第6页的插图。
生字新词12个,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共有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一特点的?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的。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睛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济南冬天的?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3、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投影展示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看以上三个句子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朗读第五段,读后看第7页上的插图。整体看这幅图,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
四、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的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五、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济南的冬天原文朗读董卿篇二
一提起冬天就能想到气温骤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冷画面,但是在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中,这里的冬天别有一番风味,它就像一幅水墨画一般美丽动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感受其中的语言与情感之精妙吧。
第一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明明是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提到北平、伦敦和热带呢?这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冬天要是不刮风”可见北平的冬天是刮大风的;“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可见雾都伦敦的冬天是没有日光而多雾的;“热带”则“日光永远那么毒”,阳光晴朗得刺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这一段中也交代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温晴。
老舍是语言大师,语言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经常有一字之精妙。例如这一段中的“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可以去掉“声”字吗?自然不行,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北中国冬天那种呼啸的北风罢了,“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里的“没有风声”更能看出济南的冬天安静,温晴的特点。
第二段“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一段写到山与水在老城,也就是济南的蓝天下睡着,结合下文作者描写的景物看,这里既写到山又提到水,起总领的作用。
“暖和安适地睡着”“唤醒”等词,可见将山、水、春风拟人化,写得形象生动,侧面写出济南的冬天温暖、宁静、舒适的特点。
第三段这一段描写的就是济南冬天的山,“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可见描写的地理位置应在城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把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比作小摇篮,这样写得济南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可爱;同时将小山人格化,小山在说话,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富有温情,特别可爱。
之后写到人们的心理活动,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可见济南冬天的慈善,暖和,给人一种冬天要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第四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句给出这一段的中心点——“妙”。该段依旧写山,但写的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按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济南冬天秀美的特点。
这一段中色彩词用得也很不错,色彩鲜明。山上的矮松“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颜色的对比。“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见济南冬天的温暖,“点儿”用词准确,因为是冬天所以气温不会太热,而是一点温暖。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这一段运用多种修辞。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树尖上的雪”比作“白花”,把“矮松”作“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雪下矮松的秀美。又如“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将小草比作“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水纹”又是动态的,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还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薄雪人格化,薄雪就是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第五段这一段写的是城外的山,山坡上的小村庄,依旧是雪景下的山,把整个画面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整段中一个“卧”字写得传神,首先是运用拟人的修辞,小村庄有了人的动作;其次,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最后这一字也烘托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第六段前文写山,无论是薄雪覆盖下的山还是城外远山,都写得生动传神。这一段则写到了济南冬天的水,写到水色时,运用了多种手法。
第一,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不直接写水,而是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第二,使用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第三,采用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将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写得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情感分析本文的情感表达很明晰,有对于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是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吗?
首先,文中有直抒胸臆之处,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例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直接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等赞美描写之句,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其次,作者通过创造意境,而流露出对于济南冬天的深切情感。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最后,通过虚实结合,展开想象与联想,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总结本文一共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山、雪、水,其中重点描写山与水。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开头第一段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中间主体部分分写,描写济南冬天的山与水,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文章写了不同状态下的山,阳光下的小山舒适温暖;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城外的远山安适宁静。而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那么为什么济南冬天有那么多景物,作者重点选取了山与水来写呢?因为济南的山水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而且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同时,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济南的冬天》运用比喻、拟人、想象、衬托等手法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济南的冬天原文朗读董卿篇三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经典美文,教学此文,我既把它作为一堂美句赏析课,又把它作为一堂写景训练课。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对学好语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题的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独学、对学和群学这三个环节,做到既有自主,又有合作探究。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绝非一般了。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三、“品”与“写”结合,既应对了阅读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品析文章,同时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品的结果又是为了写作,让学生学会融情写景的写作手法。
当然这次公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在教学中,感觉教学容量过大,以致每个环节没能精细化;教学中,自己说得过多,放手学生动得还不够。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改掉这点毛病,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