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优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一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画出数字的外形特征。
2、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初步学习装饰画。 3.鼓励幼儿对数字进行大胆的装饰,创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1.小朋友,看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你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数字吗? 请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
2.教师对个别孩子们喜欢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装饰。
3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数字,提醒幼儿把数字画的大大的。
4.请画好的小朋友把自己画好的数字进行美化,并且把它装饰的最美丽。 5.我们来看一看,谁的数字朋友装饰的最漂亮! 《2》陶艺p30《太阳公公》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搓条、压扁、贴画等方法,表现出太阳的不同造型。2.能大胆想象,提高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太阳的图片。 2.太阳的绘画作品。 3.轻质彩泥。 活动过程:
1.参观“太阳公公” 绘画作品展。
教师:今天,我们有个“太阳公公”绘画展,我们一起看看吧! 2.集体讨论,学习制作。
(1)教师:“小朋友们画的太阳公公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造型、花纹、表情等方面讲述)
(2)教师:我们可以怎么制作“太阳公公”?(师幼共同讨论)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各种不同造型的太阳公公。 4.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要点提示:引导幼儿从造型、花纹、表情等方面讲述太阳公公作品。
课后建议:在本次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陶泥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复习和巩固,并将幼儿的作品以壁画的形式进行保留和呈现。
1.欣赏各种中秋礼品图片和字画,增进对中秋节的了解,感受中国特有的色彩特征和民族风格。 2.尝试运用水彩笔进行图案色彩的描绘,在文字中画画。 3.感受文字与绘画结合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素描纸。
2.中秋小故事,各种月饼图片,中秋字画。
1.话中秋,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1)教师讲中秋小故事,如《嫦娥奔月》,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2)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喝桂花蜜酒等。 (可以结合当地风俗) 2.合作创作,感受字画结合的艺术美。
(1)出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和中秋字画,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图片在色彩上的共同之处,初步感中秋节的色彩特征和民族特色。
(2)出示写有“中秋”字样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将其变得有中秋节的味道。 3.自主操作和添画,营造中秋氛围。 要点提示
鼓励幼儿从月夜、月饼等事物出发感受相关的色彩,能从月饼、祥云等图案联系到中秋的味道,并将其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到绘画中。
(1)指导幼儿用水彩笔在字中添画与中秋相关的物品,突出中秋的特征。
(2)提醒幼儿使用黄色系和红色系等近似色系进行创作,进一步体验中秋的色彩特征。 4.延伸:中秋汇。
(1)互相欣赏设计的中秋字画。
(2)感受中秋的团圆气氛,品尝中秋月饼。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有其特殊的地方,在风俗习惯、色彩特征等方面都很特别。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美,既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色彩的认知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1、欣赏图片,了解猫的主要特征和特点 2、通过色彩和黑白的对比表现主体和背景 教学材料:6开白纸,水彩笔,马克笔、金属笔 教学过程:
1、欣赏猫咪玩耍时候的图片,观察猫咪的不同动态。 2、画下大小不同的猫咪,注意画面的大小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是线条重复的装饰背景并选择协调的颜色进行上色
1.大胆想象,对数字9进行变形、添画,创作外星人。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联想并大胆创编出故事情节。 3.体验数字想象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油画棒或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 活动过程
1.讨论,激发对外星人的兴趣。
(1)教师:你知道外星人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有个数字星球的外星人会变魔法,能把各种数字变活,他们是——外星人“9”。
用幼儿喜欢的外星人做导入,易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激发幼儿的兴趣。一系列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 2.大变外星人。
(1)魔法一:泼墨变个9。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排笔刷“大9、小9、胖9、瘦9,挥笔一转就是9??”。 (边说边画出不同形态的9)
(2)魔法二:给9长个毛儿。
教师: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刷出各种长短的毛毛。9加上各种“零部件”就变成外星
人了。 要点提示
此环节重点是让幼儿夸张想象出与人类形态不同的外星人,而非多长了头发、多长了手臂的地球人类而已。 (3)魔法三:画9点睛。
教师:画龙要点睛,画外星人也未尝不是哦!给外星人画一个特大号眼睛?给外星人多变几个眼睛?给外星人加点眼睫毛?
(4)幼儿合作(或独立)完成外星人的组装,并由此想象外星人的奇特功能。 3.外星人巡展。(1)会飞外星人展。(2)钻地外星人展。(3)多手外星人展。
孩子们在慢慢长大,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问和时间,让他们自由的想象。你会发现,原来,事物也可以是这样的!历史的进程,在孩子们的眼里有自己认为的规律和变化。大班孩子的语言已经发展成熟了,他们会说出一些惊人的话,只要稍加引导,你看到苗儿迅速地成长......
1.感受恐龙在运动中的身体形态,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模仿。 2.借助欣赏、模仿及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恐龙的不同动态。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画纸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作画的意图。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恐龙的种类以及恐龙生活的习性、环境,已听过关于恐龙的故事。 2.恐龙图片多幅,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你很特别》。 3.水粉笔,颜料,英文报纸(或牛皮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对恐龙的认识。
教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恐龙,知道了恐龙的一些生活习性,谁愿意来讲一讲? (有霸王龙、长颈龙、翼龙、剑龙等;它们有的是食肉恐龙,有的是食草恐龙;有的是在陆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飞的??) 2.观察图片,感受恐龙在动态中的外形特征。 (1)出示“走路”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恐龙? (霸王龙)看它现在的样子,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恐龙走路时的腿的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它的动作。 (2)出示“弯腰”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幅图你觉得恐龙它又在干吗?它的头怎么样了?身体是什么样的? (观察恐龙的腰部)恐龙的前肢和腿有什么变化?恐龙的脚趾和刚才走路的恐龙脚趾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你们觉得“弯腰”的恐龙身体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 (3)出示“对打”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两只恐龙它们在干什么?这两只“打架”的恐龙身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这只恐龙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发现遮挡关系)你们发现没有,“打架”时恐龙的尾巴是怎样的?尾巴后面画有几条短线,为什么要画这几条短线呢?(介绍辅助线条的作用)
●教师在出示图片时,要注意层次性,如提供给幼儿的图片应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幼儿画出恐龙的不同动态。
教师:今天我们来画恐龙,画你自己喜欢的恐龙,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各种各样。 4.展示作品,师幼互评。
请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恐龙在做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班级展示区中,让幼儿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尝试将绘画作品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评析】
恐龙的神秘和神奇,吸引了许多孩子对之探求的兴趣。在了解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生活的时代及其生活习性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教师特选了几本关于恐龙的优秀绘本《我是霸王龙》、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你很特别》给幼儿欣赏。幼儿除了对故事内容感兴趣外,还对绘本中恐龙的绘画手法感兴趣。他们发现绘本中恐龙身体的线条流畅、粗犷,就会给人凶猛的感觉;几笔简单的线条或几条辅助线也能把画面中对打的恐龙表现得很生动、清楚。这些对幼儿的后期创作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7》彩色画p93《石头变身》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各种石头造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简单的点、线、色块创作出奇特的动物形象。 2.感受在石头上创作的别样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衣纹笔或者1号水彩笔,石头。
2.各种装饰过的漂亮的石头作品(丰富幼儿美的感受,激起创作的热情),动物图片。 3.与动物相关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扮演和欣赏,积累表象经验。
(1)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模仿做动作,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2)欣赏各种动物图片,找出动物的特征,积累审美表现的经验。(3)欣赏变身的石头,引入主题。
石头上的装饰别有一番风味,鲜明的色彩、夸张的表现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和艺术冲击。2.自由探索,大胆进行色彩表现。(1)探索石头的变化与造型。
幼儿自由探索、发挥想象,拼搭石头。例如:用石头铺成了小路,在上面走一走;用石头搭成了小房子??(2)教师示范用色彩赋予石头新的形象。
教师:这个石头有点儿像乌龟,我要给它施个魔法,把它变得更像乌龟。我的笔沿着石头印子开始变,变出一个个小格子,再在每个格子里加点彩色的??看!石头变身成为一只花花壳儿的缩头乌龟喽!(3)教师:你的石头像什么?你能把它变得更像一些吗? 3.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变身。
(1)幼儿对自己的石头进行想象、构思,依据石头的形态,找出其鲜明的特征,变出小动物或动物鲜明的特征。 要点提示
1)并不要求变出的是一个完整的物体,可以是局部,如斑马可以用相间的色彩表现。
2)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动物的特征,关键在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如变熊时,就要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
(2)每个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评析】
石头、石头真好玩!不仅可以搭着玩,而且可以画着玩,变出各种小动物,真呀真特别!孩子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他们在石头的世界中探索着、想象着,进行着艺术的构思。挥动画笔将一块块普通至极的石头,变成一个个具有鲜明的动物特征的艺术作品。斑马、乌龟??孩子的想象赋予了一个个小石头特有的灵动美! 《8》版画p118《好看的花边》 活动目标:
1.观察花边的造型和图案,感受花边的韵律美和均衡美。 2.发现花边的规律,探索纸的折叠方法和花边图案的关系。
3.继续探索拓印的方法,能均匀地上下拍打颜色,保持画面色彩均匀。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二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范画
上色工具、剪刀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自己看过的好书,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2.指名汇报你看过的好书,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3.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临摹好书的封面
1.交流看过的好书的封面
2.探讨临摹的注意事项。
3.尝试临摹好书的封面,教师巡视指导。
4.辅导后再次临摹好书封面。
三、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小组交流。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尝试着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教师巡视指导。4.辅导修改。
四、作品展评
1.小组展评。
2.集体展评。
3.表彰优秀。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设计了“好书推介”,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二幅简洁美观;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美化什么课呢?还有哪些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等)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再出示其它课程的图标问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
探讨: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三、探讨设计要求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导入: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2、了解队角: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些?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3、设计方法: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4、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5、分工设计: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学生分工设计。
6、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实用的队角是哪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三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课件、黑色水笔、彩色卡纸
:彩笔、记号笔
一、初步感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条静止的丝带,它是垂直的,现在老师开始挥舞它,你观察到它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情景创设 讨论探究:
1、师:让我们走进线条王国,来认识各种线条。给你认识的线条来起个名字吧!(课件出示直线,虚线,曲线,蜗牛线,交叉线,螺旋线,折线,回字线,波浪线…….) (线条王国)
2、师:生活中的线条也无处不在,请你看看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线,并用小手跟着画一画。
3、(课件出示建筑中的房顶图)师:请你来找一找其中的线条有哪些?(点击课件演示曲线,交叉线。)
4、(课件出示跨江大桥图片)师:请你在来找找这幅图片中的线条?(点击演示出曲线,折线。)
5、(课件出示四幅美术作品)师:请你和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一下:你最喜欢的作品是那一幅?画中都有哪些线条?
6、师:通过对四幅作品的观察分析,我们得出了黑白,粗细,长短,多少,丰富等规律。(并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 乐中体验启发点拨-
1、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轻松有趣的视频动画。(课件演示线条先生。)
2、师: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可爱的形象。
3、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在里面你发现线条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线描作品)
4、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美的法则:黑白,粗细,长短,多少,丰富,变化(课件演示出线条装饰的规律)
四、知识扩展 创作实践
1、师:这里有两幅作品是小朋友听了这段轻缓优美的音乐画出来的,请你用美的法则来评判一下,哪一幅画更漂亮。(课件出示作品并播放背景音乐)
2、师生共同利用美的法则分析、总结哪幅作品更具有美感。
3、师:线条相册想收集一些线条作品,老师想给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装饰。(课件出示线条相册)
4、教师板演示范。
5、师:小鱼和它的一群朋友也想加入线条相册,可是它们没有漂亮的线条外衣,请你来帮忙。和周围的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想给谁装饰漂亮的线条,并且说说想用哪些有趣的形象和线条。(课件出示需要装饰的形象)
6、师:请谈谈你的创作设想吧!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线条作品)
五、1、布置作业:选择你喜欢的形象用漂亮的会变的线条来装饰它。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3、(讲评作业)师:请你参考美的法则来看看谁的作品更漂亮一些,为你喜欢的作品画上对勾。(课件出示美的法则)
4、请同学选5幅最漂亮的作品入选精品屋,并且请其中的个别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
六、小结。师:小朋友,用我们手中的奇妙线条来装饰多彩的生活吧!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四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
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进一步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
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时节红高梁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了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在这幅作品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① 欣赏、评述《倒牛奶的女佣》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倒牛奶的女佣》(油画)
作者:(荷兰)维米尔,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风俗画家,擅长表现荷兰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内生活。绘画风格深受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调和谐,尤其善于表现光线和室内这空间感著称于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所呈现的是荷兰普通巿民平时劳动的场景,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是17世纪的荷兰绘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巿民艺术。这同过去主要表现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宗教神灵的绘画比较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而这种进步则是由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王贵族和宗教将向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转化的制度。当然《倒牛奶的女佣》其重要不仅如此,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艺术成就。画家不仅真实精确地描绘出人物所在的房间的空间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线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蓝色和上衣的柠檬黄色用得恰到好处,强烈的光感使这幅画的色彩显得特别的明净和细腻,使人感到十分平易、亲切。无怪乎有人称维米尔是描绘光的大师。
② 欣赏、评述《播种者》
☆展示挂图,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播种者》(油画)
作者:(荷兰)凡﹡高,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于荷兰格罗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年少时的凡高并没有体现出任何独特的艺术天赋,在他16岁时,他才有机会接触艺术,而当时也只是在占比尔美术公司当职员。不久后,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对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基督教牧师。可是凡高未能熟谙深奥的教义,于是只好到比利时南部矿区波里纳士去传教。但是因为他的口才不好,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凡高喜欢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美术馆,对当时弗朗索瓦米勒的艺术颇有兴趣,同时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悟。于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屡经失败的凡高,终于决定自己也当个画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当画商的弟弟的帮助来到巴黎,并通过弟弟的关系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并与他们密切交往,画风深受其影响。一年半后,他迁居到终年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居住,他在这里拼命作画,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由于穷困和劳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复复,最终自己结束生命,那时才37岁。十几年的艺术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画。他的画风对后来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很大,堪称世界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运用对比强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犷的笔触,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油画《播种者》,从其构图来看,虽然带有模仿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迹,但却具有凡*高特有的艺术个性。这突出地表现在色彩和笔触的运用上。全画以鲜明的黄色为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充分显示了一种强调表现画家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的新的画风,把油画中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③ 欣赏、评述《收获》
☆展示挂图,欣赏、讨论。
☆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收获》(雕塑,青铜)
作者:(苏联)穆希娜,苏联老一辈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华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杰出艺术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苏联展馆所创作的巨大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不锈钢雕像(高24米),使她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以后多次获奖,对苏联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雕塑《收获》(又称“粮食”)是她创作的装饰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为莫斯科河桥面设计的装饰性组雕,1939年曾经在“食品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它表现两个青年妇女,共同扛着一捆沉甸甸的麦子,一个向右,一个向左,通过共同扛着一捆麦子的动态。将两个人物有机地连续在一起,在统一中求变化。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看清其中一个妇女脸部显露出的丰收喜悦之情。作者将两个青年妇女的形象塑成结实有力的裸露的女人体,既是为了赞美青年妇女蕴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征苏维埃国家的丰收景象。作者虽没有直接表现劳动,但以劳动后的丰收表现劳动给予人们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赏、评述《纺织女》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交流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纺织女》(油画)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凯兹,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虽任宫廷首席画师,绘画题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纺织女》,宫廷生活题材,画面分前后两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由皇家织造厂织造出来的壁毯。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有意识地通过画面右侧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西班牙美术史家对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这一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还有更深的含义。这就是画面后景壁毯上所表现的图像,是以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人间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的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它描绘巴拉斯因比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永远吐丝的蜘蛛。据研究者讲,前景的纺织女是为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从这个研究成果看,这幅画实际上是描绘了天上人间两个纺织世界,反成为背景,作为陪衬的人间的纺织女倒成了全画的主角。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五
1.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
2.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
3.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1.经验准备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形。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春天在哪里》。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水粉颜料、绿色卡纸、固体胶棒、材料筐、抹布。
一、情境导入教师打扮成"春姐姐",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变化,引出花的主题。
指导语:"春姐姐"来了,我们幼儿园里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草丛里有花吗?你看到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在绿绿的草丛里随风舞蹈呢,太美丽了!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讨论表现花丛的方法。
指导语:"春姐姐"想把美丽的花丛带到我们幼儿园的花丛里,我们来帮助她实现这个想法吧!用什么方法来变现花丛呢?
2.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一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学习撕贴草丛、点画花朵的方法。
指导语:猜一猜,画面中的草丛是用什么做的?上面的花是用什么画的?
3.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撕贴、点画的方法变现花丛。
指导要点:先将绿色卡纸撕成条状或块状,再用固体胶棒将其粘贴在示范画纸上表现草丛,最后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出美丽的花朵。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2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进行自由创作。
指导语:把你心中美丽的花丛用撕出的纸片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变现出来吧!
2.提醒幼儿将碎纸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点画时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规。
3.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集中展示幼儿作品,重点从作品构图及色彩搭配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五、结束活动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课堂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活动目标。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本节课是美术课,课堂中不单单是传授孩子绘画方面的技能,而应该让他们知道有关蝴蝶的更多知识,如:可让孩子简单了解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当时也考虑到了,搜集了一些资料,有的说它幼虫期是害虫,因为它吃农作物,成虫期是益虫,因为它通过飞行给植物传播花粉,也有的说在幼虫期是益虫,因为它吃蚜虫,答案不统一,也就没给孩子传授这方面的知识。第二:范画时,示范完蝴蝶的画法后,应该把范画拿过去,不应该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孩子作画时,可让他们自己充分想象,还可以画什么,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中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一节课不过二十五分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上课的、听课的人的思索都会很多,我作为执教者,对这节课还是回味无穷,因为它让我成熟了很多。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六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教具:课件、录音机。
学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活动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活动二、引导阶段
1、唱:
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对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有写不完的诗,唱不完的歌。让我们唱起来好不好!
2、师:那么有老师来指挥,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此处教师的情绪要激昂一些,同学们可以打节拍。)
3、师:这首音乐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4、教师提问:(春天在哪里?)唱完歌可以马上提问
师:唱完了这首歌,有谁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让部分同学回答。)时间2分钟
提示:在山林里,湖水的倒影里,小朋友的眼睛里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春天在公园里和马路上。到处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绿树红花,万物苏醒。春天把小草吹醒,小草像它点头。春天把柳树的头发染绿了,使它的头发随风飘扬。春天把也叫醒,小鸟宝宝欢快地叫着,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和语文、音乐课程整和〉
那谁还会唱关于春天的歌么?又有谁知道关于春天的诗呢?
2、想
创设情境,提出新知。
师:每到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要投入到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气息,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乘坐“观光号”走近大自然去愉快的春游。
板书:愉快的春游
活动三:发展阶段
课件导入,创设情境,感受春天,激发兴趣。
1、(带领学生进入课件,进入美丽的春天)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进入美丽的春天,我们来看一看春天的天,春天的水,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利用flash制作的颜色明快、清新活泼的《春天在哪里》的动画,同时配以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说
师:我们走近了大自然,你感受了哪些春天的色彩呢?〈红、黄、、、、、〉师出示课件:
家说了这么多感受,还即会唱春天的歌、又会背关于春天的诗。那你想不想画春天的画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画的春天。(带领学生进入课件-画中游欣赏作品)。
讨论:说一说你想怎么画?(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4、画
师:今天是美术课,我们就以《愉快的春游》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画出来,在画之前,老师想对你说:〈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活动四:创作阶段
学生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可适当的提示学生。〈学生自由组合〉
(2)大胆尝试,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教师适时地对勇于展示自己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激励其他同学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新知。
活动五:交流评价,作品展示。
同学们先是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作品进行展示,同时讲解其作品的创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1、在导入部分,学生看完了教师提供的《春天在哪里?》的flash动画之后,提出了"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美丽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同时,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三个问题:“你感受了哪些春天的色彩呢?同学们想不想利用这些色彩自己动手去画一幅表现春天的画呢?,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美丽和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呢?"此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情趣的驱动下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评价。
3、小组作品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整体的评价。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分清楚每一步骤
的关键点和方法的运用,了解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精神及严谨的绘画风格。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各环节的讲解示范、结合方法、习惯的指导。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运用。
【教法学法】讲解法示范法训练法评讲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绘画作品。3.画具等。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学生对静物明暗素描有一定了解,之前进行过临摹及写生训练,但对于作画步骤及深入刻画还了解不够,画面整体关系不能把握,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及引导示范、课间辅导等。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石膏几何体写生和静物写生的区别?同:几何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静物的归纳,将复杂丰富的静物简单化,如:苹果和球体,罐子和几何体组合,都能在静物中归纳出几何体的形状。
异:静物有着几何体不可比拟的色感、质感、量感等。
教师归纳: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的深化,能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素描基础,静物素描是素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图:
构图,则是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个人意图对画面进行整体位置的安排,从而达到布局合理、画面稳定、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学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构图分为两种,即横构图和竖构图,由不同的静物摆放的方式和作画角度决定。素描的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常见的组合对象构图有四种:
1、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即一般的品字形构图,他的结力很强,表现稳重、庄重的题材最适合。
2、四边形构图
四边形构图以稳重、庄重和平的感觉。(梯形、菱形)
3、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即s形构图也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给人以韵律动感的感觉,是画面增添活跃的气氛。
4、圆形构图
是封闭和整体式的基本形状,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
三、静物素描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打轮廓
观察:整体观察,多角度观察,唤起“新鲜感”。
构图:确定角度作小构图,调整对象的大小,不宜过大和过小,突出主体,主次有序,注意变化和统一。
落幅:在作好前两步骤后开始落笔,将小构图放大到大画面中,开始作画。注意:打轮廓要抓大形、抓整体。将复杂的静物形体概括成单纯的几何形体,整体观察,比较大小、位置等。
2、画大色调
在准确的把握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打好轮廓后,即可将包括衬布在内的所有物体,按黑、白、灰的大关系“排队”,画出大体的明暗色调,使画面有相应的空间和色调气氛。为塑造做准备。注意“大体”
a、明暗色调要整体、概括;
b、注重黑、白、灰的大关系大层次;
c、不要深入、不要过细、不要画局部。
3、深入刻画
所谓“深入”,就要抛弃表面的东西,抓住物象的本质,即明暗色调与结构、形体的联系,从物体的形体结构出发去认识明暗色调的变化,通过对形体明暗色调的描绘去刻画、充实和塑造形体。
a、从明暗交界线画起,把握体面关系,注意比较和整体;
b、分析中间色调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化,“灰”面的内容最为丰富,决定了画面的可看程度;必须比较和理解的画,注意概括;
c、表现物体的质感,充实形体的塑造,细节的表现要服从整体;
d、注意:深入刻画时注意整体,特别是“大整体”关系。把握住色调气氛和动笔之时的“新鲜感”。
4、调整统一
调整的目的,在于使形体的刻画和表现更集中、概括。使整体效果更生动。注意:注重整体,注重主体。加强主体物体的表现,塑造。调整整画面的关系,对主体和关键部位肯定、加强,对影响整体的灰面,要果断的减弱和删除,以求更集中、概括。
5、作品欣赏
四、教师边作范画边实际讲解(过程略)
五、小结与练习:
本节课讲解了素描静物的步骤和方法,主要讲解了每个步骤的训练方法的和注意事项,在这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画面的整体性把握。
练习要求:
a、本周内完成一张4开的素描静物练习(教师摆设静物);
b、要求构图合理、形体准确,画面整洁;
c、把握整体素描关系、能深入刻画,并有一定表现手法。
六、讲评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课后延伸】课后要求学生对单个物体进行多角度训练。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示范讲解,学生都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但细节深入不够,需要对物体结构、画面层次关系加深理解。
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小班篇八
1.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览。
4.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三)作业布置:
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各种小植物,下节课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