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十四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一
占卜学真的存在么?街搭时怎么说话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好感?夏季出身的人比冬天出身的要幸运?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书中都有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不仅让人有嗔目结舌,雷死人不偿命的研究课题,更有大量搞笑的实验过程。这本英国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专题报告集中,收录了他一生中从事的无数次实验。与其说这是本科普类读物,更不如说这是本揭露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奥秘的解密类书籍,看看他研究的课题:时间心理学、撒谎和期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自私心理学……再看看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测试发现的那些个也许微乎其微的小小规律;由怪诞心理学所延伸出来的多种深层话题:惯性、意识、两性、种族、人性、超自然、哲学、宗教、信仰……虽然这书的题目讲的是心理学,但其实里面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庞大,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图书,浅显易懂的语言也能使这书更加的平易近人。所以这书被评为20xx年5本不可错过的译着,年度最佳人气奖,10本最多人想读的书……
“在大学里读心理系时,我曾把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当成心理实验室,在那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我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刚刚见到自己的另一半走下火车的人。在他们深情相拥的那一刻,我会立即走上前去,同时启动藏在口袋里的秒表,然后对他们说:"打扰了,你们不介意做个心理实验吧?从我刚说' 打扰了'这几个字到现在,你们觉得已经过了几秒钟?"研究结果显示,沉醉在爱河之中的人会大大低估时间的流逝速度,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上一小时,你会觉得只坐了一分钟;如果你在一个热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却会觉得仿佛坐了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序的一部分
初看这书时,就被封面上的一个大印章所雷到:“本书所有结论皆已经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再看书的目录,再次被一个个奇怪的标题弄的云里雾里:“你是否的确生来就是个幸运儿? 刚看下来的头与人类微笑的关系 如何打造完美的搭讪之词和征友广告”于是 这一个个“神奇”的标题,都转换为我看这书的.最好原动力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大学大课堂,听着讲台上,怀斯曼教授在那儿滔滔不绝的演讲着他一生中无数个怪诞但不奇怪的实验报告,看着一份份实实在在的实验数据——几千万人的实验群体,让你不得不对其数据的可靠性不容置疑。时而幽默,时而急骤,而我就安静的听着,可能对实验听不懂,但是一定会发出“哦~这样啊”,“原来如此”之类的感慨,对我时不时的有一两点的生活体验的感悟。这种感觉非常棒,就像一个小孩子拿到个新的玩意一般,爱不释手。
我花了3天时间把它读完,而怀斯曼教授花了30年的时间才把他写完。我的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可能不能给你们描述十分精彩的内容,但至少作为序,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本神奇的书。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二
社会认知即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的方式,包括我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化信息。有两种类型的社会认知,第一种是自动化的低努力水平的思维,它是迅速且自动的。第二种是控制性的高努力水平的思维(《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二),它是有意识的、有意图的、主动的合需要努力的思维。
自动化的思维是因为大脑的图式认知能力,图式可以来组织我们社会性世界的知识以及解释新情况的基本知识和印象。图式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世界,并填补我们知识的欠缺。失去这项能力的人,遇到每一个情境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初次体验一样。这无疑是费力和困难的。图式能力能够稳定将新的经验与过去的图式链接起来,而没有这项能力的人,必须去创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图式。
那些图式将影响人的认知呢?不同的图式在人的头脑中所占据的优越范围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社会性世界作出判断是德可提取性是不同的。第一,那些过去经常积累的图式经验越多,可提取性越高。第二,刚刚积累的图式经验,更容易被提取。第三,与眼前的目标相关的图式经验,也会更容易被提取。
被提取的图式经验将影响人的行为,人们不总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常常不同程度低支持或违背图式,然后据此采取行动。最明显的是自证预言。人们对于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预期,这话影响他们如何对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也就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当我们相信对方是友善的,则对方会最终我们表现友善;我们相信对方是不友善,则对方会最终对我们表现恶意。克服自证语言的方法就是改变图式思维,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产生意识,用控制性思维去认知他人。
此外,我们启动图式思维时,也会参考我们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反应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一个陌生异性第一次约会时如果吃的是一顿美食时,会对对方产生更多的好感。而用餐不那么满意的时候,对对方的印象也会打折。
图式思维时一种心理策略和心理捷径。我们做出的很多判断,都是采用了心理捷径,从而会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有些甚至是悲剧性的错误。但自动化的图式思维在大部分情况下,为我们应对世界的大多数情况起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不仅大量而且嘈杂,图式思维节省了人的思考做判断的精力。
但我们人类一直在做的减少自动化思维,追求控制化思维,对社会的认知做到有意识、有目标和方法。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自由意志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但人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是哲学家讨论了几千年也未有明确结论的问题。然而,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是人最有自由意志的证明。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此又发挥重大作用。人们越相信自由意志,人们就愿意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些不相信有自由意志的人,更容易去做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为了社会的最好利益,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有自由意志。
控制性思维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扰,尤其是对负性事件的反复的有意识的推理,会让人陷入对负性事件更深的痛苦之中。
总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图式思维,因此人们提高自己思维的空间很大,对人类思维最好的比喻是:人类是“白璧微瑕的科学家”,一个尝试从逻辑上揭示社会性世界之谜的才华横溢的思考者,但做的不够完美。人们往往对与他们的图式有出入的事实视而不见,并以实现其图式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优秀的科学家绝不会做的事。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三
寒假期间,我读了《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一书,对其中的“换了老师学生怎么对学习没兴趣了”一节,感触颇深,以下是我读后的体会:
古人云“乐其师,信其道”,通过读书我深深的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常听学生流传这样的言论,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喜欢上他(她)的课。学生对一门课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对一个老师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学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让他们喜欢我们,进而喜欢这门课。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让我们享受到了生命中最纯真的快乐。那么,我们也应该以一颗快乐的心来回报他们,让他们从老师这儿得到同等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喜欢既亲切又活泼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言语,能创造出和谐欢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上瘾”,赢得他们的“芳心”。带着一颗快乐的心走进教室,用我们的心去带动他们的情感,用我们的快乐心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对于我们这些特殊教育的`老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未必十分丰富,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来弥补。那么什么是爱呢?有人对教师之爱做过解释:像母爱,又不是母爱,它是从为了人民的高度去为了孩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为:既慈爱又不失严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爱的过了,就是纵容,就是溺爱,会害了他们;爱的少了,他们无法感知教师向他们传递过去的光和热,感觉被冷落了。因此,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关键的时刻送去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
再次,教师要有一颗不厌其烦的耐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身体的残疾,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东西特别快,他们学习有时教很多遍都不懂,说很多病都不能理解,所以作为特校教师,要学会耐心细致的等待。在教学或训练时,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切勿内心烦躁,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对他们提出的目标过高;考虑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容易健忘,亦或是动作慢……总之,我们不要操之过急,带着耐心教育学生,静待花儿开。
最后,教师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是一种使命,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有了责任心,即使能力低也会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责任心是最重要的素质。责任心除了对孩子的爱以外还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才驱动我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我们要为之努力的就是要和孩子们合拍,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喜欢我们,从而产生乐师信道的效应,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课。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四
人类为什么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关于这个哲学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最终知道人类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这学期学校提供了许多书,希望每一位老师仔细研读可以将其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有内涵的心理学书籍。之前我有读过《微表情心理学》的书,在那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可以从不同的表情中了解每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一种情绪背后所掩藏的秘密。那么如今的这本书却给了我,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习得了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教学。
这本书描述的非常全面。这本书有七个专题,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述、积极心理学与师生的关系、积极心理学与课堂氛围创设、积极心理学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与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典型案例解析。此书把心理学运用于学生与老师之中,恰如其分地教老师如何把握学生心理,如何更好地从教。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
毕业后第一次从教的我,第一次教心理学的我,起初有些迷茫,但后来伴随着我对这门课有了兴趣。我开始了解心理学,从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入手,逐渐加深对它的了解,直到现在对这门课有了浓浓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在这门课中我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表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及经验不同。比如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感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变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幸福感,从而拾起学习的信心,激发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作为教师不管我们教的是哪一门课,要想把这门课教的好就必须在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门课产生了兴趣,他才能够去学习去阅读所喜爱的这门课。从上学期教心理学直到现在,不敢说自己教的有多么的好。虽然每次准备一节课会花费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当我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教学成果时,总能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在上学期期末我还让学生们做了测试,试卷最后一题写这学期的收获。同学们都写的比较好,清楚的记得一个同学写到:虽然老师不为我们传授课本的知识,但老师却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温暖,这个时候总会想自己的辛苦没有白付出,还是有人能理解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
总之,这本书还有许多精髓的内容值得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体验、去实践,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可以做到问心无愧,有益于自己更有益于我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五
焦老师上课的时候有问到,你觉得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一本书,大概是这么问的,不能是教科书,不能是小说。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那时候看这本书差点没看疯掉。不能否认佛洛依德果真是一个天才,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的解析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是很难懂的,几乎是一本天书,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还记得那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都用梦的解析中写的方法为自己解梦,还拉这周围的同学为他们解梦,呵呵,很疯狂。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最近打算重读等重读完再介绍吧。或许有同学也在看这本书我们可以互相研究一下,因为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宿舍的人都被我研究怕了。记得当时每天早上,我第一句问他们的话就是“你们昨晚做了什么梦 ”
▲这次介绍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国外的译本,是国外心理学的入门教程,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书中用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心理学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且会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曾经向很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一定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己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偶尔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子,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可以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欢介绍很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很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应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同样,希望已经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和打算看的同学,我们可以多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六
捧着心理咨询师考试用书看,越来越有兴趣,读心理学书籍有感。以前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侧重于测试自己是属于何种类型以及判断的对错和补救措施等,片鳞只甲的了解。今想考心理咨询师,先暂且不花大钱交培训费,认真去看看书参透一番,再做打算。呵呵,表扬自己,这时间的学习状态真棒,坐在瑜伽垫上,挺胸收腹,蛮深沉的。
摘录了书本中的2个观点,
1、 阿希的从众研究:情境很模糊时,人们进行客观判断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选择从众。另方面,如果在群体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试者,从众的比例会明显降低。说明,如果个体的判断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数人的支持,他也会更好地抗拒群体的压力。
2、 关于青春期的理论观点:“有的社会允许小孩看到成人的性活动,目睹婴儿出生,接近临终者,从事重要的'工作表现出自信的甚至具有支配性的行为,做性别游戏,以及确切地知道成人做些什么事情,在这种社会里,青春期就相对没有什么区别。在有些类似我们自己的社会里,人们认为儿童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对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避开成人的生活免除他们许多责任,从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转变并不是连续的,结果就显得紧张得多。” 班杜拉写到“如果一个社会把十几岁的少年称为青少年,并且期望他们在行动表现中具有反抗精神、变化莫测、草率从事及行动粗野,如果这种形象由宣传工具反复强化,那么,这种文化对青少年的期望会迫使他们变成反抗的角色。这样,一种错误的期望就可能起着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又加强了原来那种错误的信念。”
我绝对是一个从众的人,我的判断力弱,容易跟随着自己轻信的人。老公经常说,你傻乎乎一个,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幸好我遇人淑,没有吃大亏。
畅每天晚上要爸妈吻他,拥抱,心贴心的。由原来的强制我们去做,变成我自觉自愿去kiss他。这种美好确实难以形容,以至于老妈正在忧虑,这个黄金时代什么时候结束,接下来又会是什么情景呢?青春期就要到来,听到初中生吸烟、打架斗殴,贪婪的文化无孔不入.....
可能女孩子的母亲更烦恼,“性”,古话说,女的得一陀,男的涮涮脚,读后感《读心理学书籍有感》。
如果你看过人性的弱点你就知道,这书是教你怎么和人相处的.该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 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变得快乐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人际心理学就使你怎么和人更加好的交流,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交流.使你在交流上处于不败之地.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包括人际知觉、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三个支系统。本书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从心理学的视角,以具体、细腻、灵动、隽永的笔触,详尽地阐析了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魅力、人际冲突、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原理与技能,融学理性、应用性、文化性和文学性于一体,不乏哲理与文采,耐人寻味。本书作为高校辅修课教材,供各高校选用,亦适合社会各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学子、管理人员、社会活动人士及教育工作者阅读、借鉴,为人生快乐、事业成功、组织发展、社会和谐扬起一面风帆!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七
之前有看过销售方面的心理学,但是都是一些网络上摘抄的,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后来看了博恩·崔西写的《销售中的心理学》,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我们日常的销售程序,我谈以下几点感受:
只要你留心,随处都可以发现客户,许多人可能就问,那不是很浪费时间吗?我想强调一点是:看报纸是让你看广告,如果你什么新闻事件都看,那你看一份报纸最少需要15分钟,当然浪费时间了。
上网也是一样,直奔财经,教育,地产,汽车主题网站。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外出见客户,许多同事在车上喜欢睡觉、看报纸,这是一大忌。坐在车上应该坐两件事情,一是用你的大脑模拟见客户的情形,二是用你的眼睛观察车外有什么大的广告牌,有用的赶快用手机记上。
另外还可以给一些老客户发信息,打电话等,以维护老客户。晚上看电视除了看新闻之外,另外就是看广东台的广告。
1、打破坚冰的能力。能在短短1到3分钟内能让迅速关注你,提起对你的兴趣。
2、培养自己提问、倾听的能力。多提问,少说话永远是销售面谈中的第一法则。提问是用来控制客户的,问题提的恰到好处,就能引起客户很大的兴趣。
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听客户说话的“言外之意”。
3、总结能力。销售人员的语言必须要简练,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1、所有的拒绝都是销售中很自然的现象,而不是针对你或者某个人的
2、客户购买产品,看重的是产品能给他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产品的“特点”,而我们大部分销售人员忽视了这点,总是针对产品的特点大肆渲染。
3、永远要以“老师,朋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姿态来为客户服务,客户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买东西,却喜欢别人帮助他买东西。
4、客户关注产品的“弊端”是关注产品给他的产品带来“好处”的2、5倍。因为客户一旦买了就不能后悔了,不再拥有第二次决定权。
我们要刺激客户的痛处,让他知道不买回失去什么?
1、不要试图通过电话给客户销售产品(在电话里报价等);
2、不要试图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客户销售产品
3、不要试图站着给客户销售产品,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而且也从来没有客户站着签合同的。
1、为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收入目标,每天反复提示自己
2、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让已经和自己合作过的客户把产品的“优点”说出来,把这些“优点”说给自己要面见的客户。
3、约见更多的客户
4、同等条件下:服装整洁的比不整洁的销售数量多,头发短的比头发长的销售数量多,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己更专业。
读书是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作为销售,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学会的用于实践,这样才会有更大的价值,不然的话也是空谈。理论结合实践,这样的话,你的销售心理学才会把握的更好,业绩才会更突出。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八
今年寒暑假,在王老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数学教育心理学》这一本书。本书在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理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和教学,讨论了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等,最后将理论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本书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章建跃教授提出的——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问题。
他们用当前心理学研究比较流行的'检验性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检验、调节和评价等五个因素。由于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已有结论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过程逐渐深入的结果使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断提高。因此,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过程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并进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故我们建构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中,就特别强调了反思的作用,对过程的反思、对结构的反思、对方法的反思、对学习过程的优化等。
纵观曾经教过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数学认知水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导致很多学生越学越累,学到最后完全迷失方向。而要避免迷失,就应该从小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尽管这在开始时会比较费时),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这才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措施,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措施。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检验与反思习惯教育,提高他们的检验技能。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性质,猜想、实验、合情推理等,在学习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条理性、逻辑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要允许错误的存在,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分析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概括解题思想,使思维条理清晰。
事实上,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采取某种具体方法。如果不对这种具体方法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局限性就比较大,适用范围不大,不易产生迁移。所以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体验,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让他们寻找自己解决过程中在思想方法、思维策略方面的差距,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九
通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一书之后我了解了本书的作者博恩。崔西一位首屈一指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权威人士,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及个人实力发挥等各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心得的伟人。也许是我个人的悟性太低还是没有那种天分,只从本书中得知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而且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丰富的谈资储备。
上周接到一个郑州市关于医疗及电镀污水处理的客户询盘,应客户要求,我和宋经理带着我们公司近期正在调试中的两个相关工程的工程概述及我们公司的相关资料去拜访客户。如期到达客户的公司接待我们的是我从开始一直联系今迈公司环保部专员王女士,她大概有二十四五岁见面后简单的聊了一会她就看我们带过去的一些资料,之后便简略的询问了我们污水处理的一些反应原理,虽说年龄相仿但经验还是略有差距,再加上主客之分,我和宋经理在与她的交谈中已经略显青涩。随后王专员带我们便引见了梅经理。谈话时间不长便草草结束。我们约定两天后他来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临走时他也许是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问号或许是真的憋不住了,便捎带着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刚刚进入公司工作?” 回到公司后一等二等却再无音讯,心中满是疑惑why?是因为客户最近比较忙?客户出差了?客户老婆生孩子了?阅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我再也不用那些骗鬼的理由来自我安慰了。我终于知道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给的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衣着穿戴甚至发型都必须趋于商务化,给你的客户一种职业感、专业度、成熟度、干净舒服利落;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即便你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每天早晨你也一定要告诉自己:俺中!俺行!俺可以!俺是最棒的!俺最牛b!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从初见客户与客户握手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个人的感觉。见面握手时要带有适当的力度让客户从所有不相干的事里云游回来。保持一个舒服坐姿(站着的话证明要么客户有事要么不愿意这个时候与你谈论)不要交叉你的双手或双脚并打开你的双肩这样会让对方感觉更愿意接纳你,如果客户坐下之后保持了一种交叉的封闭状态,那你就需要打开客户的心扉,你可以选择递上一张你的名片打开客户交叉的双手()之后,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谈话了。
谈话首先要保证有话题可谈,这就需要你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你首先就得对你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暂且不说能做到在你做梦的时候提到你的产品,你都能给对方一个完美的答复,至少你能更了解你的产品特性,分辨出哪些才是你的准客户,随后你就需要多了解你的准客户所处的行业现状,以及准客户的兴趣爱好,从这些中找到你们的交集从而展开谈话否则你只能和准客户比较眼睛的大小了。
然而侃侃而谈并非一个优秀销售员的行为,倾听客户的心声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倾听能让你更多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你面对一个不善于言谈的客户时,你就需要活动一下你的脑袋,你可以选择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去引导客户畅谈他的需求了。
我通读《销售中的心理学》全篇之后,领悟到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保持一种自信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热情开朗真诚相待的个性理念,立足于对方立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随后也就不存在问题了。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十
这一次教师读书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所教的知识非常实在,它不像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那样给读者介绍一大堆高高在上的教育学理论或一大堆心理学现象,而是直接了当地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做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才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处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上。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对待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觉得这样做就能多一点接近他们,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接受我这个老师到接受我教的科目。但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在于与学生的距离太近、太熟,于是就很难在学生之间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一种属于教师的“威信”。但是迟教授却很好地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威信”,即要让学生“敬畏”和“信任”,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具体到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能力,让人钦佩;二是人格魅力,让人喜欢;三是威慑力,让人害怕。其中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信任”的问题,威慑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敬畏”的问题。最理想的角色状态是“不怒自威”,这一点也是我非常希望能达到的一个目标。当然,作为教师,不一定能力、魅力和威慑力都强,但必须要和你所教的学生特点相适应,换言之,你的三种能力虽然不是项项都强,但恰好满足了管理学生的需要,这就够了。也就是说教师不一定做有超强影响力的人,但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所谓的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
迟教师还介绍了不同阶段的重要他人,比如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美的教师,小学阶段喜欢妈妈式的美教师;到了我们高中阶段,学生喜欢个性独特、有自己绝活的朋友式的教师。幼儿园阶段孩子 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小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老师,中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朋友,大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恋人。做父母的要注意从如何做好自己孩子的重要他人,到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选择不同生命阶段的重要他人,都非常重要!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能否能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需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书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改变学生的几大手段,怎样应对“叛逆”的孩子,怎样表扬和奖励学生,怎样培养班干部、以及怎样做一个会授权的教师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学习或者模仿迟教授这本书的部分建议和做法来尝试改进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技巧,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然后再根据自身教学的不同情况作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十一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陶新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从心理学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虽然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了。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作为老师,如果任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比如四七班这个新班,很多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师进宿舍他们都觉得新鲜,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宿舍很活跃,于是就找机会和他们聊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聊一聊就开窍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张永健在我们聊天之后上课变得特别积极,不会做的'题就找我问,我上课提问他立马举手,刚开始我只是请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比较难的问题他也敢举手了,最近一次测试满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绩!要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才考了42分呢。就这样,我从陶老师书上学到的一点点影响着我去关注学生不同的优势特征,进而加以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体验更多的成就感,惊喜地收获他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师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十二
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感受颇深,对以前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突然间有了新的感悟。阅读完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这是一本教科书,回顾了在师范里面学到的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过上师范时的学习大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提升到实用的层面。工作十余年后,重读《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才发现,很多理论,很容易同自己的工作一一结合起来。
在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后,我了解了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知道了在他们的幼儿年龄段就是好学、好问的。他们的求知欲较强,所以只要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因此,对于处在这个生长时期的孩子来说好学、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而做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就要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而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规律,在我的语文写字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我一直以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 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们老师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小学门槛的孩子来说,能够像大人那样快速而流畅地书写,是他们非常向往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课业负担并不是太重,这时老师不妨多花些时间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先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巩固。由于是初学阶段,老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每次练习的量不宜过大,还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教师评价的侧重点要着眼于书写质量,要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加以褒扬和鼓励,这样,孩子在书写过程中不会因为时间仓促和任务过重而产生压迫感,自然就会心平气和地写好每个字。随着学生书写次数的增多,练习的新鲜感一旦退去,势必会产生懈怠心理,这时候老师就有必要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展示书写才能,确保学习热情不减。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书写“擂台赛”,评选班级书写“小能人”,将他们的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书写大赛和书法考级活动,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孩子们的书写才能,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一来,原本表现突出的孩子越发自信,练习的积极性也就更加深入持久,其他同学也会心生羡慕、见贤思齐。小学生都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老师。在书写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学生在写,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彻底身体力行地在学生面前做好一个写好字的榜样。有人说,一个书写不好的教师,他的学生书写水平也可想而知。于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就 显得特别重要。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必然会催生学生练习书
写的热情。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示范活动的显着性和复杂性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成功的行为模式较之失败的行为模式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学生书写的指导老师,首先应该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他的书写能力以及示范的艺术性往往会影响学生们的练习水平,他的练习经历和轶事都可能被学生们注意,进而会影响学生写字训练的快慢。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确实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实践,去研究,去验证。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十三
一直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这一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丁敬耘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课程》。丁敬耘老师在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深奥难懂,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却变得浅显起来。
丁老师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一一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生到死一生的心理发展现象。
在谈到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丁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于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或许是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就开始担忧他们的未来,很早就为他们规划了一条成长之路。所以,孩子刚会张口说话,父母就开始自己的培养计划了。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上了各种辅导班一一钢琴、舞蹈、主持、声乐,甚至还有英语、奥数。为了迎合家长,现在的幼儿园,几乎就变成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学习拼音、写字,还要学习算术、加减。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增加营养,好让孩子强筋壮骨,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实,他们却是在揠苗助长一一过早被催熟的孩子往往没后劲儿,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同样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三岁,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到了七八岁,他们开始进入第一个逆反期;而到了12岁,则进入第二个逆反期。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退到孩子身后。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不放心孩子,而把孩子限定在自己身边,事无巨细,都一一插手。还有的父母则是过于依赖孩子,舍不得与孩子分离,因此通过情感纠缠的方式,将孩子拴在自己身边。正如丁老师所说,孩子该独立的阶段,一定要让ta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如果现在你放不开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放不开你,他会事事依赖你,甚至会变为啃老族。
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学习心理学,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衡性。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阶段则很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关键期。比如孩子3到5岁时,正是立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3到5岁这个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无所畏惧。一个无所畏惧、任意妄为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他会像小怪兽一样席卷一切、破坏一切。此时你再想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关键期。
丁老师说,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平衡了;发展不好,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进行矫正和调整,是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十四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社会心理学是指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社会心理学伴随社会发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寓益突破历史上形成的“心理—社会或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学框架,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状态、过程和社会对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将会推动社会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人们也由此形成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它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认识,对社会因果关系的认识.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象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人们对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坚强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场,精神首先败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
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学到和我们的交际心理学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最后希望学好心理学,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