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保科上半年工作计划,环保科工作计划通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环保科上半年工作计划,环保科工作计划篇一
20xx年,开发区环保局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实现“基础设施、环境监管及项目服务”三个全覆盖为目标,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验收为核心,启动环保工作“135”工程,即“围绕1个生态创建,突出3个重点,打造5项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开发区。1个生态创建是指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3个重点是指服务优先、严格履职、创新高效,5项工程是指实施企业环保普查工程、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化工企业整治工程、绿色生态创建工程及环保管理能力工程。
(一)重点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
牵头完成编制《20xx年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并递交至国家环保部,拟文调整了创建领导小组,协调10余个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台帐资料组、现场展示组、外联宣传组、综合整治组等4个验收工作组,开展专题辅导会3次、台帐整理41大项100余小项,数据资料15000余个,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专题宣传片拍摄并开展了现场示范点建设。
计划月底前正式申报省级预验收申请,加大协调力度,力争在8月通过预验收,为国家技术核查和现场验收奠定坚实基础。开发区有望成为全市第一个、苏北第二个获得国家级生态品牌的开发区。
(二)大力打造省级以上绿色创建工程品牌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20xx年完成全区第一批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绿色学校及省级绿色社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夯实创建基础,扩大覆盖面,召开3次辅导会、开展2次现场调研及1次省级培训,朝阳街道和中云街道已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现场验收并通过公示。已开展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2所)和绿色社区(2个)申报工作。
(三)全面实施夏季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
在去年综禁工作经验基础上,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夏季秸秆全面禁烧为目标,坚持“以禁促用、疏堵结合、积极引导、全面禁烧”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粉碎还田、财政补贴、宣传培训、农机调度、秸秆清运、督查巡查等措施,成立4个区督查组及36个街道、村居巡查组。目前,全区1.85万亩农作物全部收割结束,连续第五季未出现任何秸秆焚烧或抛河现象,秸秆粉碎还田率97.5%。
(四)切实提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截止6月底,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42个:其中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5个,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35个,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2个,都以在国家法定时限50%以内的时间予以办结,环评率100%;完成核准建设项目试生产15个,环保“三同时”验收8个,办结率100%;完成1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合同签订并启动硬件改造工作;办理排污许可证12家,开展企业污染责任保险投保3家;完成排污费征缴36.07万元,排污申报企业69家,环境统计企业30家;接受进区企业和招商部门涉及环境影响的项目咨询50余次,确保进区企业项目的顺利落地建设。
(五)开展企业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
为切实解决开发区化工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改善园区环境质量,我局按照管委会要求制订了《大浦工业区化工企业三年搬迁实施方案》并详列了更具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重点梳理了大浦工业区10余家化工企业经营及管理现状,通过聘请专家联合检查及夜间巡查等创新举措,确保监管到位,防止企业偷排污水废气。引入第三方社会监测机构加强对临港产业区企业试生产及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六)创新建立企业废水排放视频监控系统
会同中国移动连云分公司等技术单位,充分利用4g高速网络,对我区涉及工业废水排放的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水排放视频监控系统,构建了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端双平台,目前已上线运行。该系统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视频及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控,填补了即时环境监管的空白,大大提升了环保工作效能,在全市尚属首创。
(七)深入落实园区现场环境监察管理要求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的文件要求,为摸清企业环境管理情况底数,有重点地、针对性地开展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家家到”原则,上半年今年出动检查人员135人次,现场环境监察工作51次及夜间巡查26次,检查企业35家,28家涉及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全部实现网上申报转移,上半年检查40家次,按季度完成4家涉及核与辐射企业现场检查工作,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责令整改,下达责令整改通知8份,依据新环保法立案处罚企业2家,罚款金额达23万元。
半年来按时处理各类群众环境投诉案件91件,处理率和结案率100%。根据市环保局正式公布的全市20xx年工业企业(非国控)环保信用评价结果,总计参评的382家企业获得最高等级绿色企业仅有3家(恒瑞医药公司、味之素如意食品公司和大陆汽车电子公司)全部属于开发区,无黑色企业。
(八)营造全社会参与园区环保工作氛围
新形势下,环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光靠环保部门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调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参与。我局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为契机,启动开发区环保专家库建设,并聘请相关专家举办大型环保业务专题讲座3次,参与企业60余家,受训人数超过70人次,同时组织企业、学校、社区举行了主题宣教活动,通过体育比赛、环境教育课堂、赠送环保袋等各类活动,并利用横幅、电子屏、拱门、空飘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20xx年上半年,通过积极努力及协调配合,全区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着环保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生态创建有待进一步深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污染物偷排超排偶有发生等问题。面对国家颁布实施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及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各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经济下行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为保证全面完成承担的各项重点工程任务及环保综合目标工作,为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局下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
严格依据国家三部委批准的建设规划,积极配合好技术服务单位中国环科院,加强与上级各部门对接,进一步做好数据台帐、创建宣传、现场展示等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和国家技术核查、现场验收。
(二)做好环境管理体系换证审核准备
8月份我区将迎来iso14001换证审核工作,我局将通过提前开展内审员培训,更新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进一步完善体系的运行和审核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我区环境管理体系的监督评审,使iso14001在我区得到持续有效运行。
(三)实施秋季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
我局将在夏季综禁工作经验基础上,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秸秆全面禁烧为目标,坚持“以禁促用、疏堵结合、积极引导、全面禁烧”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强化宣传培训,强化农机调度,强化秸秆及时清运,强化督查考核责任等措施确保实现我区秋收秸秆焚烧零火点和零抛河。
(四)推进开发区化工企业专项整治
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化工企业三年搬迁任务及管委会研究确定的实施方案,制定配套实施政策,按照“关停并转”的整治目标,按照相关要求对相关化工企业实施综合整治。
(五)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
继续按照“分片区、有重点”的要求深入开展企业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确保实现全覆盖,彻底摸清全区环保底数。同时,对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切实发挥环保大检查提升精细化管理实效。
环保科上半年工作计划,环保科工作计划篇二
今年来,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指导下,以贯彻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以“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标为核心,统筹推进“清洁空气”、“清洁水体”、“清洁土壤”、“监管创新”、“体制改革”等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打好粉尘整治收官战。建成总长6600余米的防风网闭合工程。完成港区堆场的供水基础设施改造。后海塘煤场高空喷淋已全部调试运行,港区喷淋系统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落实白天2次、夜间1次的煤场动态巡查机制及每周2-3次的志愿者监督活动,并做好恶劣天气应急预警措施,发送预警短信12条。
征收煤粉尘排污费,2013年4月1日起至今共征收2883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9%,比去年同期上升1.4%;降尘均值为5.33吨/平方公里?月,扣除本底后较2011年煤尘整治前下降83.3%。
2、打好有机废气持久战。确定今年重点治理化工企业11家,目前均已完成方案制定,并有4家完成工程建设。启动服装干洗行业废气治理,现已完成调查排摸,整治方案已制定完成并下发。扩大ldar试点工作,在全区60家以上企业开展检测。目前共检测22.9万个点位,泄漏率为0.37%,修复率为56.14%。
启动镇海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排放源调查工作,初步确定了企业名单。加强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防控,推进企业二恶英监测,8家已完成监督性监测委托;12家已完成自主性监测采样,其中4家已完成报告编制。
3、打好分散污染攻坚战。加快淘汰高污染车辆,召开了营运黄标车淘汰推进会,印制并寄发《给黄标车主的一封信》2200余份。截至目前,共淘汰黄标车988量,累计申请补助资金1099.3万元。推进锅炉淘汰改造及“禁燃区”建设,将今年21台锅炉淘汰的任务分解至各镇、街道,并要求相关企业按要求开展淘汰。启动白色烟雾污染治理,调查分析“白雾”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目前“白雾”企业调查研究招标费用已获区财政批准,招投标工作已启动。
1、推进源头污染整治工程。完成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并通过市级验收。积极督促阿克苏诺尔贝过氧化物按计划推进搬迁入园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配合开展酸洗行业整治,目前已关闭企业7家,拆迁关闭酸洗生产线22条,改进工艺淘汰酸洗19家,提升改造4家。全区62家企业基本完成整治提升工作,总完成率63.3%。开展畜禽养殖整治,关闭拆除33家养殖场并通过验收,同时做好4家规模化养殖场改造提升的前期工作。防治农业源头污染,完成测土配方5万亩,使用有机肥1860吨。
2、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投资1163万元完成2014年部分续建项目0.84公里,20××年新开工的8公里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制定整治方案。推进清水河道建设,镇海东排南线工程全长24.3公里,已完成河道建设21公里。姚江东排镇海段三期工程全长8.5公里,已完成6.2公里建设。推进“清三河”行动,启动了“清三河”达标区创建,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了动员会,39条水质较差河道中已有10条河道开工整治,累计清淤9.21公里8.88万方,拆除违章约4.2万平方。
3、推进截污纳管处理工程。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已完成86%,累计投资3.94亿,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完成85%,累计投资0.8亿。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共新建污水管网13.8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4公里,疏通雨水管网130公里,完成年度目标83%。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安排6300万对14个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厂和生态化处理,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项目设计,其中6个村已完成立项和预算。
1、完善固废处理基础设施。石化区一般固废填埋场正在进行土建,平整土地,水泥搅拌桩施工,年底4个库区中1号及2号具备填埋条件,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华清环保污泥焚烧处置项目已完成土建施工、设备到位75%,安装完成35%。宁波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泥干化项目正进行单机调试,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
废酸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已完成各主体土建工程建设,开展厂区道路等附属工程建设,设备已开始安装,正在做试生产准备工作,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宁波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三期项目(100吨/日危废焚烧)前期调研中。
2、构筑综合防治基本保障。开展危险废物双达标建设回头看工作,组织抽查重点产废单位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16家次;开展34家企业危废核查,已备案10家。推进危废全过程监管,35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周知卡与危废出入口建设;64家企业完成调查并着手制定视频监控方案;大地环保危废处置费用统一结算平台正在搭建中。推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督促企业安装led显示屏,完善监测因子项目并联网。
3、摸清土壤污染基本底数。开展区域土壤环境调查,评估镇海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目前已联系浙江大学编制土壤调查方案,初步确定了区域土壤调查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要求。
同时,开展石化区及其周边地下水监测工作。选取美琪化工厂区内外、欧迅化学厂区内外、杭州湾腈纶东北侧空地等5个点位,开展每月一次地下水采样比对,分析污染状况与成因,为下步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规划奠定良好基础。根据数据显示,cod、氨氮等指标比去年大幅下降,地下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
1、拓展环境监测评价网。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站点建设,建成并投用九龙湖常规因子和蛟川特殊因子监测站点,目前全区共有13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同时,完善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估系统,用绿色、黄色、红色、紫色和黑色表征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直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风险水平。
深化监测数据应用,全面分析环境空气质量、降尘、特殊因子、地表水质等监测数据,完成5篇环境质量分析监测专报。并深入挖掘数据规律,分析总结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做好参谋。
2、拓展智慧环保监控网。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设数据中心,完成监察数据维护、生态数据维护、许可审批验收统计报表的定制开发,已于6月底投入试运行。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完成建设项目与监理的合同签订,并初步完成项目价格审核及需求确认等前期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拓展在线监控范围,新增联网在线监测企业12家,新增视频在线监控企业3家,完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企业5家。目前已实现对全区90%以上重点污染点源和100%重化工企业面源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
3、拓展无缝执法监管网。进一步深化“5+2”、“白+黑”的常态化无缝执法模式,并健全以“联动执法、案件会商、案件移送”为核心的两法衔接机制,加大环保与刑事司法机关的联动执法力度。同时,以环保专项执法月行动、环境执法大检查行动、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上半年,共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7家,累计罚款金额250万元,并依据新法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5份,扣押查封企业1家,有效提高了环境执法的震慑力。
1、深化总量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已拟定,并完成向市政府和省政府的报批。深化环境总量控制制度,85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年检;征收有偿使用费5377万元;10个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3748万元。
优化并推广刷卡排污系统,拟定了第二批共16家刷卡排污企业名单;加快落实总量激励制度,完成全区电镀、印染行业2014年度吨排污权税收的前期核算工作;按照“以减量定增量”的原则开展了排污权基本账户初步核算。
2、深化第三方治理机制。创新化工行业环境监管,在重污染高风险行业引入第三方现场环境监理服务。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并初步确认试点企业名单。推进第三方环境检测,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区“五水共治”89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分析。继续引荐第三方机构参与ldar试点推广工作,并制定ldar管理办法,目前初稿已完成。深化第三方责任保险机制,督促引导70家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并组织召开了环污险培训会。
3、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案、涉环境问题网络舆情响应处置办法等。创新新媒体发布机制,基本形成局网站、微博微信、app、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协同发布机制,[email protected]/*
*/ 微博在全国环保政务微博中影响力排名第23位。
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开展了“我的蓝天日志”征集活动,微博转发近700次,发布日志100余条。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在中国宁波网开设了“生态环境整治·镇海在行动”专题,在区内媒体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水共治”“环保之声”3个专栏和环境日专版;开展了环境日系列广场活动,并编印《镇海区生态环保市民手册》《镇海区生态环保信息读本》《生态环境整治 我们在行动》折页等资料向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发放。
以扬尘治理、有机废气整治、“禁燃区”和“限行区”建设等为突破口,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促进清洁空气行动全面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煤尘排污费倒逼制度,防风网闭合工程、喷(降)雾覆盖工程、“零盲区”监管工程为源头封堵制度的“1+3”煤尘整治机制,巩固煤尘整治成效。
督促11家企业完成有机废气整治,督促化工、仓储企业完成ldar检测或ogi红外成像检测任务。推进服装干洗行业废气治理,淘汰开放式干洗设备。开展新一轮有机废气总量调查工作,摸清有机因子总量。完成2519量黄标车、21台锅炉淘汰任务。推进“白雾企业”排摸调查,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
在抓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考核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全盘谋划、攻坚克难,促进清洁水体行动强势推进。防治工业点源污染,配合完成酸洗行业整治,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和“肥药双控”。
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完成镇海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庄市片区2万吨/日污水接入北污改造工程建设,完成14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五水共治”重点任务分解,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镇海东排南线、姚江东排镇海段三期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落实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强化“黑臭河”治理,完善责任考核机制,深化“河长制”管理,创新“五水共治”普及宣传方式,规范“五水共治”资料归档。
完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加大设施建设、污染物调查监测、危废整治、土壤修复力度,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推进石化区一般固废填埋场、废酸综合处置中心等一批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危险废物、一般固废和污泥的规范化处置。推进区域土壤环境调查,分析土壤污染的成因、分布及环境效应,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报告。
同时,继续做好石化区及其周边开展地下水监测与评估工作,为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持续推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与监测、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工作。启动污染场地的调查、统计,并督促尼欧联开展退役场地的调查与环境风险评估。
继续依托网格化、无缝化执法模式,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等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深化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超总量排污管理办法,深化排污权激励工作,建立排污权基本账户。拓展智慧监管体系,完善提升现有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
建立完善信访投诉、企业诚信评价、“三同时”管理跟踪等系统,拓展监管领域;开展“智慧水务”建设,搭建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应急管理平台和水务专题应用三大软件系统。
推进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完善第三方机构服务制度。委托第三方开展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ldar检测等工作,并在化工行业引入第三方过程环境监理服务。拓展公众参与,深化以“一网双微一端”为核心的新媒体发布机制,促进信息公开;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活力,提高与环保民间组织互动性和契合度。
要严格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抓好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这“五个关键动作”,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和解决干部队伍中“不严不实”的问题,弄清问题实质、制定整改措施,逐项进行解决,确保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要深入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大招商”行动,党员干部要通过全面走访,掌握企业相关情况,及时梳理汇总问题,并做好帮扶工作。同时,围绕岗位职能,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落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提示服务,代理服务,网上服务”等六项服务,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