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是……的”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是……的”教案篇一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非常有意思,他不直接告诉你们他是谁?他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板书“14我是什么”学生齐读课题)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14课就知道了。
1.先小声地读课文,认生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课件1:词语)
漂浮、傍晚、冷风、水珠、硬球、冰雹、小溪
奔跑、海洋、跳舞、暴躁、灾害、江河、坏事
极小常常冬天晒
(课件2:词语)
硬球、海洋、暴躁、漂浮、水珠、冰雹、灾害
奔跑、傍晚、跳舞、江河、冷风、小溪、常常
坏事、晒极、小冬天
指名读、集体渎
3.检查会认字和会写字。(出示字卡)
1.学生自渎,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流利。读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5人读,其他同学想:我们的这位朋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
1.再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水的?
2.小组交流。
(课件3:要求)
交流要求:
1.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看出来的?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在这个自然段中,结合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读要求。
(下面按教材顺序备课,实际教学时,按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汇报。
2.(课件4:“水变成汽又变成云的过程”的动画)
边演示边讲解、板书:太阳照在水上,水就变成了汽慢慢上升,升到了天空,又变成了许许多多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是特别特别小的水点儿,或者是极小极小的小冰晶)它们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这就是什么呢?(板书:云)
自己读1—3句,读出语气。
指名读。
3.边演示边提问:(课件5:三种颜色的云)
这是白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乌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红云,也就是课文里说的?
4.(课件6:第四句话)你们看,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云的三种颜色写出来了,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你们愿意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汇报。
2.你们看见过冰雹吗?说说什么样?
3.你们都看见过雪花,雪花什么样?
4.你们看,雨、冰雹、雪(贴带图词卡:雨、冰雹、雪)它们要从空中到地面上完成一次旅行,它们是怎样下来的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3个动词卡:落打飘)请一名学生分别贴在带图词卡下面,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贴。
雨、冰雹、雪它们都是水变成的,又从空中回到地面上。画“↓”。
同桌互读,可以加上手势。
指名2组读,全班评价。
(三)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汇报。
2.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他的足迹。
学到这段,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在池子里说是睡觉?在小溪里说是散步?在江河里说是奔跑,在大海里说是跳舞、唱歌呢?)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池子里的水不流动,小溪里的水流得慢,江河里的水流得快,海洋里浪很多,冲击岩石时,声音特大。)
3.我们来亲眼看看海洋里的水是怎样跳舞、唱歌的?(课件7:海洋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学一学大海的波涛声。
这就好像人海在跳舞、唱歌。
指名有语气地读,范读,再指名读。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汇报。
2.你们还知道水为我们做过什么好事?
(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平常要节约用水。)
3.你们知道水发脾气时,还会做哪些坏事?人类想了哪些办法叫水听人的使唤。
(比如:利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建水电站,建水库、大堤,防止水灾和旱灾,多植树、保护水土,防止泥石流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想的办法。)
齐读第4自然段。
1.印证大家答案正确。(擦去“?”)
2.指名5人按顺序读一遍课文。
3.你们看,课文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太阳一晒,水变成了汽,又变成了云,云又变成雨、冰雹、雪。这也就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第3、4自然段写的是平时水在的地方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4.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天天离不开水,它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你们还想更多地了解它,课后可以继续找一些关于水的资料,大家一起办个“我的朋友——水”的展览。
1.指导写“常”字。(课件8:常)“常”字上面是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小字头”变红)
学生说怎么记这个字。
(课件9:出现田字格)提示在书写时注意点。学生描一个,写两个。评议。
2.指导“冰、冷”。(课件10:冰冷)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字都是两点水,与寒冷有关,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提示在书写时注意点。(课件11:出现两个田字格)
学生写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两个。评议。
“是……的”教案篇二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居饮食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是……的”教案篇三
1、初步了解动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继续了解冬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冬天的美。
幼儿已经了解一些冬天的现象,ppt。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是怎么过冬天的?
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请你仔细听一听:
1、欣赏散文第一遍:
提问:(1)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2)散文里说有哪些小动物过冬?
(3)它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2、再次欣赏散文,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提问:(1)哪些小动物要冬眠的?什么叫冬眠?(青蛙、蛇、小熊)
(2)燕子、杜鹃和大雁是怎么过冬的?
(3)松鼠、兔子和绵羊是怎么过冬的?
(4)小蚂蚁在冬天做什么?
3、小朋友在冬天做些什么?
1、冬天到了,小植物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冬天不怕冷的植物?哪些植物不怕冷?(腊梅、水仙花、松树)
(跑跑跳跳、多做运动不怕冷)
“是……的”教案篇四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声音来源图片。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是……的”教案篇五
1、认识几种特殊车辆的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对特殊车辆的兴趣。
教师范例《各种常见的车》、幼儿用书《这是什么车》。
认识特殊车辆,知道车名和特征。
幼儿根据图片所提供的半辆车身是什么车,然后找另一半,用连线的方法进行连接。
开始部分:听音乐引起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播放《汽车嘟嘟》
一、认识特殊车辆,知道车名和特征。
1、咦,什么车开来了?
(出示警车)原来是警车来了。
简单小结:红灯蓝灯转呀转,警车警车开来了。
2、“又有什么车来了?原来是消防车开来了。“
提问:“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红灯红灯转呀转,消防车消防车开来了
3、哎呀,又开来了什么车?救护车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蓝灯蓝灯转呀转,救护车救护车开来了。
二、教师讲解幼儿用书《这是什么车》。
方法:先指认出书中图片所提供的半辆车身是什么车,然后找另一半,并用连线的方法进行连接。
三、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是……的”教案篇六
1、发展幼儿的触觉敏感度。
2、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进亲子感情。
1、各种装饰材料: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裁纸刀。
2、一次性纸碗或塑料碗。
3、不同材质的玩具:布绒小动物、触觉球、塑料小汽车等。
1、在黄色卡纸上画出小猫头部的轮廓,剪下待用。
2、用桃红色卡纸画出小猫的衣服,剪下待用。
3、将剪下的小猫头部和衣服贴在绿色卡纸上。
4、用彩色卡纸、彩笔装饰小猫面部。
5、在小猫右臂画出圆形轮廓线。
6、用裁纸刀沿轮廓线挖一个圆洞。
7、将一次性塑料碗粘在小猫身体的中间部位,完成道具制作。
1、将小猫卡纸道具立在椅子上。请幼儿站在道具后,将手伸进圆洞里,摸摸小猫的碗里有什么东西。
2、在碗里放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摸一摸、猜一猜。
3、多人参与游戏,让幼儿在道具后摸一摸、猜一猜:碗里的是老师的手还是小朋友的手?是爸爸的手还是妈妈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