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课文《捞铁牛》 捞铁牛课文原文插图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课文《捞铁牛》 捞铁牛课文原文插图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熟读课文,自主、探究,抓住主要内容。
3、学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与文中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板题)
二、课件展示“事情的起因”,对比引入重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铁牛下沉的原因。下面,老师将向全班公开招聘“小小解说员”一名,谁愿意报名?请你一边看着画面,一边为画面配上解说词。(边放边配)[师评价:感谢解说员的精彩讲解。]
师:是啊,拴浮桥用的八只巨大的铁牛陷入了河底的淤泥里。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把铁牛捞上来)
2、聪明的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生介绍想法)
3、师:各位未来的工程专家,你们真可谓是足智多谋、聪明过人。老师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们一定会快速、省力的把铁牛捞上来。不过,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在那个科技极其落后的年代里,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却有人能捞起铁牛。他是谁?(板书:怀丙)他是怎样办到的呢?
三、抓住重点内容,集中学文:
1、师:好,欢迎大家乘坐时空机。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向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铁牛下沉地出发。“呜——”目的地已经到达。请马上走进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详细了解怀丙和尚在打捞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以及他是怎样指挥打捞的?
2、敢不敢与你的小伙伴一起“挑战三星”?[课件出示:挑战三星]
3、请从a、b两组中自由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组,共同研究、解决。
四、学生合作后交流:
1、师:请a组同学先来接受挑战!将你们的合作成果与大家共享。
2、一组汇报:
教师指导读中概括:“我从哪一句做了解到这句讲的是第一项准备工作。提纲可以列为什么。(瞧,你的概括能力多强!)(相机板书)
3、师:准备工作果真与文中描述相同吗?请看屏幕。[播放课件:准备工作]
教师评价:a组同学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学懂了“准备工作”部分。你们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三颗星。[播放课件]相信b组同学也不甘示弱,一定会为大家带来惊喜。
4、二组汇报:
分句读后抓重点词,讲明原因。[播放课件,边放边加上红点] 个别读。
师:铁牛即将开始打捞了!请马上光临打捞现场。老师将继续招聘1名“小小讲解员”,为我们进行现场讲解。(边讲边放)
(亲爱的观众,请屏住呼吸,千万不要眨眼。怀丙马上就要开始打捞啦!只见——。让我们一起为他欢呼吧!)
师评价:二组同学果然为我们带来了一份惊喜。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奖励你们三颗星。[播放课件]
五、学懂两部分后,合而为一,整合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伙伴的合作,了解了怀丙在打捞前做了这些准备工作,以及他具体是怎么指挥打捞铁牛的,那么,关于这两部分,你还有什么疑问?
(可能性有:
学生提问: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为什么不直接打捞,而是费尽心思,做那么多烦琐的准备工作呢?老师也有同样的疑问。
学生若提不出,教师便问:老师此时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讨论]
六、总结全文,将情感集中再现:
同学们说得对。就这样,怀丙用同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课件出示:夸一夸]现在,你最想用什么语言来夸夸怀丙?夸夸古代劳动人民?夸夸中国人民呢?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老师还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了感谢大家,老师带你们去作业超市逛逛。[播放课件:作业超市]
[板书设计]
捞铁牛
准备工作 打捞经过
潜水摸牛 泥沙减少
船装泥沙 船身上浮
并船搭架 绳子绷紧
粗绳拴牛 铁牛上拔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4、 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并前后照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初步感受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
1、 告诉老师今次返校你是怎么来的?爸爸、妈妈给你带来什么好东西?
2、 可是,在遥远的山村,却有着这样一群孩子,让我们走进大山,去认识他们。
3、 播放课件
二、板书课题:山沟里的孩子
三、自读课文:
1、 出示课件:读书小建议:(⑴、认真读课文,做到字字响亮,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⑵、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句句通顺。)
2、 检查朗读: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朗读的同学是否把每个字都读正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了。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山沟里的孩子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4、 集体交流:板书(爱学习的、辛勤刻苦学习、上学不容易、乐观可爱„„)
四、深读课文,体会山沟里的孩子的辛勤、刻苦
1、 出示读书建议:(
1、默读课文,划出感动你的句子,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读课文,谈感受
3、 集体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组:(
1、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2、孩子们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板书:路远、难走、危险
第二组:(
1、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由黑变红了。
2、山楂果由红变黑了„„由蓝变黑了。)板书:时间长
第三组:(
1、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2、远远近近,说说笑笑,业务笼罩着他们。理解“笼罩”)板书:乐观、可爱
4、 小结:你觉得,山沟里的孩子求学的路是怎样的?如果让你选择一个颜色来形容,你会用什么颜色?为什么?(黑)
5、 让我们再次去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艰苦的求学之路吧。听读课文,闭目想象画面。
6、 如果,这群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7、 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过渡:条件这么艰难,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常年如一日的坚持呢?
五、学习课文6、7段
1、 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辛勤刻苦的学习?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
2、 理解“金钥匙”“寻找金钥匙”
3、 所有的有良知的人们都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找到而且相信他们也一定能找到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我们在怎样理解课文中的“理想的灿烂的黎明”呢?
4、 回头再读句子“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天空中亮起了一盏灯,哦,那是月亮哟,他把清辉洒向山野,诏令了孩子们回家的路。”你的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六、拓展课文:
将来的他们会怎样?将来的山村又是怎样?(课件:长大后的大眼睛、小铁蛋、希望小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7个要写的字;
(2)了解大自然的语言,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理解内容,在交流、质疑中深入学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
教学过程:
(一)利用直观手段激趣引入
师:课件播放秋叶纷纷落下的画面,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黄叶飘落在地上。
师:看见黄叶飘落,你知道了什么?
生:看见黄叶飘落,我知道秋天到了。
师:课件播放雷电画面,问,你在图上又看到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雷电,知道要下大雨了。(课件:要下雨了))
师:黄叶飘落,预示着秋天来到了人间。天空乌云密布,预示着要下大雨了,这些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这首诗有多少个小节,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采用不同的形式认读、记忆生字词。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生答,师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
5、小组交流内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语言,为什么?
(三)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请生读第二小节,其余的孩子一边听一边思考,白云会对我们说些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2)太阳出来了,你们的心情怎样?(很高兴)
(3)请生读第二小节
(4)换词练习:“准”可以换成哪个词?(肯定、一定)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6)如果天上不是白云,而是乌云,那乌云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课件:你看那天上的乌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乌云压得低低,明天准是雨天)
(7)小结: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了白云高飘明天准是晴天,乌云密布明天准是雨天(8)书上还有哪种自然现象在写天气的变化,生:蚂蚁搬家要下雨。
(9)请生读第三小节
(10)这里的“也”能去掉吗?为什么?
(11)用 “也”说句话?
(12)指导朗读第三节。
(13)课件出示谚语,补充积累知识。
(14)小结:白云高飘、蚂蚁搬家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板书:天气变化
2、学习第四小节、第五小节
(1)请生读第四小节。其余孩子思考:蝌蚪会说什么?
(2)那水里的蝌蚪像什么?
(3)找到诗歌中写蝌蚪的句子,读一读。了解比喻句。
(4)蝌蚪除了像逗点,还像什么?
(5)比较句子,理解反问句。
(6)了解拟人句(写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8)学习第五小节,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9)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3、学习第六、七节。
(1)你知道树的年龄吗?
(2)学生动手画树的年轮。
(3)理解鱼鳞的年轮。
(4)指导有感情地读第六、七小节。
4、学习第八小节。
(1)自读第八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结合课件讲解(课件示三叶虫)
(3)根据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几千万年前的地质情况。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八小节。
5、学习第九小节。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课文是怎样赞美大自然的语言的?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赞美大自然的话。
(3)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4)那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小节。
四、拓展训练,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仿说一小节诗。
2、学生动手写作诗。
五、板书设计: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白 云 蚂 蚁 天 气 变 化 蝌 蚪 大 雁 季 节 变 换
大树 大 鱼 推 算 年 龄 妙不可言 三 叶 虫 化 石 推 测 地 质 这些语言预示着天气在发生变化。
《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齐读课题。
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
(二)读一读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
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歌,同学评议。
3、个性读。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很有意思,“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样式都差不多,我也会这样写。
师:是吗,大家也有信心当小诗人?
(三)编一编
学生编诗。老师打开屏幕文档,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
生:替花朵给蝴蝶写,赶快来跳舞,我们已经搭好了舞台。
生:替小鸟给人类写,归还我们的家园吧,我们需要森林。 生:替树给鸟写,快来安家吧,我已长得枝繁叶茂。 生: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
师:好,让我们来读读自己的诗歌。学生读屏幕上的作品。 师:让我们也加个开头和结尾吧:(借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四)议一议
师:刚才读我们自己的诗,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们,我发现我们还能写很多这样的小诗,所以,“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这一小节末尾应该用“„„”而不应该用“。”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放在这一段下面,而不是这一句后面,因为后面省略的是很多段诗歌,而不是一句话。
生:同学们,课文里也应该这样改一改,应该在“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这一段后面加“„„”。
生:我们发现第一段很重要,告诉我们写信要用纸和笔、手和心。 生:用纸和笔、手写信我能明白,用“心”我可不明白。
生:我来告诉你,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生: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生: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师:真好!我们写信的时候就要用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板书:用心用情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就像一条引线,引出了下面的诗歌。师: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对,还有延长声音的作用,以前我们见过它。
生:课文最后也有一个标点,是“„„”表示省略了一些。 师:对,课文最后的“„„”表示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省略了给自己写的信。因为“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 生:表示省略了自己给别人写的信,因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没有交代信的具体内容。 猎人: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尊敬的猎人呀,请你不要打鸟打动物了。
有一次,我的姐姐和她的恋人在枝头对歌,姐姐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你在背后打了一枪,姐姐的恋人就落下了枝头,没过几天,我的姐姐也悲伤而死。
还有我的弟弟和父母,我的父母在教弟弟飞翔,父母一下子被打落,弟弟正在自由自在地飞,也被你打死了。
猎人啊,很多动物对人类有益,你却把它们打死,猎人啊,请你以后不要再伤害动物了。
一只孤独的小鸟
(五)交流自己的作品。
课后延伸:背诵课文,仿写诗歌。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平移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来描述平移现象的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什么是平移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
复习:观察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不同?
二、引入新课 1.平移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不同的,可分为平移和旋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习近平移。
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平移动作
4.判断平移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
5.判断平移的距离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6.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学生结合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由于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教师可作适当引导,以备在集体反馈时学生能表达清楚。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基础练习:课本第19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你知道吗?课本第19页“阅读材料”。
五、自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
)方面表现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 。
六、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4页2、3题。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出示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 或
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 6
× 1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 4 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 小黑板。
2、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 或
26×21 笔算,26×21=546 6
× 2 1 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4 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
(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
9、3/
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吃西瓜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猜一猜
教学目标:
1、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能列出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转盘、纸杯、白球、黄球和红球、盒子、图针、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个转盘:图
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
(3)汇报,全班交流。
2, 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桌交流并回答。 (2)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投影出示
落地的情况 1 2 3 4 5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
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 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 (2)、讨论:(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
①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
(三)
巩固练习:
p76试一试。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
(四)
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育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2、 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3、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方队的含义
2、 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队列有初步的认识,师:如果我们要进行体操表演,那应如何排列队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体操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 课件出示主题图)
1、 提出问题
(1)要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2)如果要站成方形,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说说你的想法。
(3)由36人组成的方队,每行有几人?在体操表演时,需要交换队形,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填写下表。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每行人数
行数
2、 小组讨论,并集体解决问题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二)比赛场次
1、 出示题,p78的题
2、 提出问题
(1)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展示 (2)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a、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全班研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b、 教师展示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列表法)
中国 加纳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
加纳
(中国、加纳)
澳大利亚 (中国、澳大利亚)(加纳、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俄罗斯) (加纳、俄罗斯)
(澳大利亚、俄罗斯)
方法二:(画图数线段)
三、拓展活动
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有5个队参加,每两个队都进行一场比赛,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
小学课文《捞铁牛》 捞铁牛课文原文插图篇二
《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了捞铁牛的过程,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重点突出。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老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8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栓、浮、绷、拔、拖”等动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铁牛你们见过吗?出示铁牛图片认识铁牛,学习“笨重”一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铁牛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捞铁牛)学习“捞”字。
二、质疑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课题。看了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三、播放课文朗读读音,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
四、布置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2、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的故事内容。
3、学生质疑。
六、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2、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进行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七、交流讨论上述问题,深入读文。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交流讨论第一个问题。说说“议论纷纷”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人民会议论什么呢? 指导读和尚说的话。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交流讨论:为捞铁牛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指名读文后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并板书: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拴船搭架 粗绳拴牛
(2)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词把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连起来读一读。
3、读课文第4、5自然段讨论交流人们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1)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后做下面的练习:给下列动词排序,说明捞铁牛的经过。 浮 绷 离开 拔 拖 铲 划
(2)引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概括一下捞的过程,并板书: 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
(3)指导写法:重点写一个,其他的略写,即有详有略。 (4)启发想象:八只大铁牛都被拖回来后,人们又会怎么想?说了些什么?
4、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出色”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怀丙的智慧高于周围所有的人,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就是“出色”的意思。
八、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怀丙的办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2、启发学生说说:你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
九、布置作业。
1、回家做怀丙捞铁牛的模拟实验。
2、像课文第四自然段那样,有条理地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捞铁牛
潜水摸牛 怀丙 备船装沙
拴船搭架 出色 粗绳拴牛 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