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构思优秀(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如何构思篇一
话题70:咫尺与天涯
咫,古人称八寸为咫。成语“咫尺天涯”,原指距离虽然很近,但是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在古代,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社会的、人为的原因以外,通讯不便,当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咫尺天涯”的情况不多见了,“天涯咫尺 ”倒是习以为常。
请以“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①内容不限于通讯技术进步方面,说社会现象,谈人际关系,畅想未来世界…… 只要切合题意就可以。可以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内容,添加一个副标题。
②除诗歌以外,不限文体;全文不少于800字。④
精彩构思
天涯成咫尺 从历的“天涯”变成了今天的“咫尺”写起,表现科技的巨大进步。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是古代时的天涯,现在几小时的飞机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另一面,似乎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一切都应 归功于科技的发展,将来科技很可能也会让银河系、太阳系变成“咫尺”,遨游太空就不再是梦
距离 从“咫尺”与“天涯”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距离出发,虚构一则故事。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阿勇觉得用 它来形容最近的女朋友阿丽最恰当了,因为她老是用奇怪的眼光看他,仿佛是一个陌生人。阿勇觉得事情不妙,结果终于证实了他的猜想;阿丽又认识了新的男朋友。经过一番曲折,阿丽又回到阿勇身边,看着阿丽一如初识时纯真的笑脸,阿勇觉得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好远
牵挂 将“天涯”与“咫尺”拟人化为兄妹俩,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母爱的无私。
一位母亲有两个孩了:一个是哥哥天涯,一个是妹妹咫尺。哥哥出外闯荡,走得很远,偶尔让人捎钱捎平安信回来。妹妹在家照顾父母。母亲常常在傍晚的时候到村口张望。妹妹心疼母亲,便要托人将哥哥唤回,母亲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让他窝在家里一事无成。”妹妹望着母亲渐白的头发,不由得眼眶湿了
话题71:记忆
记忆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窄得芥蒂难容。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
上面这段文字,读了以后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拟故事。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精彩构思
留在脑海深处的回忆 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一件或几件让自己记忆颇 深的事情。
小时候我被父母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他们把我宝贝得不得了,几乎什么都依我。因为我好动,爷爷每天陪我走很多路,以至于累得走着都能睡着,而奶奶则给我讲故事,唱民歌,做各种布玩具。如今爷爷奶奶都已辞世,但这一切都留在我的脑海深处。
爱的记忆 由《大话西游》中宝心底的一滴泪入手,续写一则爱的 记忆的故事。
宝心底的那颗眼泪,是紫霞仙子的。当宝变成了齐天大圣时,他已经没有爱的权利,只有爱的回忆。但一旦他回想往事,头上的金箍就收紧了。然而一次次头痛的折磨只能使紫霞的形象更真切,使自己的愧疚之情更浓烈。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看晚霞的习惯
母亲的记忆 虚构一科幻故事,以记忆移植后的结果来表现母爱的无私 伟大。
阿欢是个弱智青年,为了帮他增长智力,科学家把正要病故的阿欢母亲的记忆移植给他。阿欢通过母亲的记忆回忆起父亲怎样与母亲为自己争执、吵架最后离婚,回忆起母亲怎样想方设法为自己治病,回忆起母亲为不使自己受路人欺负而奋不顾身,回忆起母亲临死前两眼的愧疚、不舍与担心……阿欢泣不成声,他在心底说:“妈妈,您放心吧!从今后我将是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话题72: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jy〗(江泽 民
(2)“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jy〗(高尔基
(4)“创
高考作文如何构思篇二
作文构思十法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下面介绍几种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
(一)“复合法”
“复合法”是指将话题所包括的意义相对的两类写作对象糅合在一起进行构思。以2005年杭州市考试话题作文“风景”为例,从写作对象的类别上看,“风景”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两大类;从立意的深浅度上分析,“风景”明显存在着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1)纯自然风景;(2)纯社会风景;(3)自然风景与社会风景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复合风景。写作这一话题,若单纯写自然风景,立意不高;若单纯写社会(人文)风景,缺乏映衬。如果考生运用复合式构思法,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复合、融会在一块进行构思,往往能丰厚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升文章的立意高度。一考生在题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论‘和谐美’”的作文中,正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构思方法,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讴歌自然风景与社会(人文)风景和谐共生的状态,得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间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它的名字叫‘和谐’!”的结论,从几万余份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满分。
(二)“串珠法”
“串珠法”是将若干个内容上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段,组合缀连成文。如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考试要求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题“歌声连连串”,颇具创意地以《相信自己》、《真心英雄》、《水手》等三首歌的歌名分别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将三个不同的情感片段缀连成文,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获得好心情”的三个“秘诀”,构思独特,结构新颖。“蒙太奇法”是“串珠法”的一个特例。所谓“蒙太奇法”,就是将几个相关或看似不相关却有着内在联系的生活镜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的一种写法。如2005年浙江省某课改实验区考试以“乐在其中”为话题作文,一篇拟题为“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考场作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蒙太奇”构思法。该文撷取了三个雨中的小镜头:喝豆浆的阿姨扶起滑倒的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年轻的妈妈艰难地推着后坐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高兴地吩咐儿子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家里有没有下雨,通过镜头与镜头的衔接,表现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主题。
(三)“问答法”
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以“少年心事或心情”为话题作文,一同学拟题“关于长大的 问答”,打破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紧扣“少年心事”是什么这一中心话题,采用“镜子里的我”与“镜子外的我”一问一答的方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自己成长的真实感觉。“问答法”还包括另外一种特殊的构思形式——“答题法”,即借用数学答题的形式结构文章。如2005年重庆市考试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作文,一考生自拟题目“生命的意义”,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深刻而又巧妙。
(四)“克隆法”
克隆短剧、新闻稿、实验报告、说明书、辩论辞、bbs等的形式外壳,灌装话题作文的思想琼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为考生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构思方法。如在2005年河北省考试作文考场上,一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话题材料,独运匠思,大胆地将化学实验移植到探索他人优点的话题中,克隆“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自拟文题“借你一双慧眼——关于‘他人优点’的实验报告”作文。文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体例安排结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方程式”、“实验总结”、“实验时间”、“后记”诸要素毕备,而且整个实验合乎实验步骤和要求。又如2005年北京市考试话题作文“开端”,一考生克隆“快板书”的形式,运用快板这种表演形式的特定语言,记叙自己学快板的经历,“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谈,谈一谈我学快板的开端故事吧!”整篇文章叙述生动,有声有色;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五)“荒诞法”
“荒诞法”最大的特点在于以看似荒诞的构思,巧妙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在2005年陕西省考试作文阅卷室内,一篇题为“窗外的美好生活——某在押贪官自夸词”的文章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这是一篇颇有杂文特色的考场作文,文章紧扣“窗外的美好生活”的文题,以“某在押贪官自夸”的口吻进行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身陷囹圄的在押贪官昔日风光无限、炙手可热、索贿受贿、糜烂奢侈的生活场景。文章看似荒诞不经,却以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地撕下了腐败分子身上的画皮。又如2005年杭州市某校模拟考试要求以“邂逅”为话题作文,一学生拟题“与苏东坡在杭州邂逅”。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赞美杭州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然而作者并没有对杭州的繁荣进行正面的描述,而是写杭州市老市长苏东坡几百年后重游杭州时竟然迷路了,通过东坡居士与“我”的对话,反映杭州的古今巨变。故事显然是荒诞的,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小作者构思的灵巧。
(六)“别解法”
“别解法”是指对文题前的提示语或文题中的关键词作别解变异,从比喻或双关义上引申、拓展开去的一种构思法。如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作文题“陶醉”,文题前的提示语中有一句话“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陶醉”。有位考生灵机一动,将“校园歌曲”
作为别解变异点,将“飘洒缠绵”的春雨比做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一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别解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情个性的切人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七)“逆向法”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使文章独辟蹊径,别有洞天。如2005年湖北襄樊市考试作文题一要求以“朴素”为话题作文,多数同学都是写某个人生活如何如何朴素,然后号召人们向他学习。而一位考生却逆向运思,写出了题为“掀开朴素的外衣”的满分作文。文章描写了一个“全局上下没有一个不竖起大姆指称赞的,就连我家喂的那只狮子狗见了他也总是摇头摆尾,喜笑颜开的。为啥?他朴素呀,待人特好”的贾局长,最终因“贪污挪用公款近百万,在某地买了一栋高级别墅,还养了个小蜜”而东窗事发。文章一开头就把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摆在读者面前,然后用“打死我都不信”引出贾局长的朴素和待人,对贾局长大加赞扬,接着笔峰一转,摘录了报上的一则新闻,将贾局长朴素外衣掩盖下的肮脏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要求以“闯祸”为话题作文,一学生拟题“‘闯王’赞”,反传统观念而行之,对一直以来遭人们贬斥的“闯祸”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从历史事件和身边小事两个方面入手,摆事实,讲道理,深刻阐明了“闯祸即革命”、“闯祸即创新”的全新主题。
(八)“故事法”
通过想像,演绎一段故事,诠释和表现话题,是近年来考试作文使用较多的一种构思方法。如2005年山东省莱西市考试作文话题为“拒绝”,一考生拟题“真香永驻”,文章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我”(水滴),经过千年的努力,终于得成正果,成为了天上的水雾仙子。在初登太虚、乍入天堂之日,却目睹了天堂的一出丑剧——白花大会上,王母娘娘假公济私,宣布由自己的侄女绿兰仙子代替牡丹仙子管理百花。昙花仙子不畏强权,仗义执言,遭到王母娘娘的严惩——贬入人间,“从此花期只一刻”。我拒绝与依附强权的百花同流合污,不惜荒废千年努力,毅然追随昙花仙子,重新托身天地,报效人间。这是一篇新神话故事,作者大胆想像,赋予文章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将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蕴寓在想像之中,使想像的内容有了深厚的思想积淀,提高了作文的思想深度,给人以深沉的思索。“故事法”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故事新编”,就是对一则既有的故事进行重新加工,使之改变情节,代表新的意义。如2005年山东省莱西市考试作文话题为“拒绝”,一考生拟题“一代英雄的绝唱”,文章截取《史记》中有关“楚汉相争”的一段史料,对妇孺皆知的“鸿门宴”这一故事进行改写,通过描写楚汉双方一干人等
在“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的表演,讴歌楚霸王项羽选择“至情至义”,宁愿放虎归山,拒绝杀害刘邦的“大善”。文章书写的这段悲壮的英雄绝唱,感人至深。
(九)“求异法”
求异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将求异思维引入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常常能见人之所难见,立一家之言。如2005年湖北襄樊市考试作文题二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一考生在题为“异样的幸福”一文中,描写一位在车祸中失去了右腿和爱妻的修鞋匠“铁拐李”,将全部的爱都给予了女儿,却被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的女儿欺骗,蒙在鼓里的他还以女儿为骄傲,竟感到十分幸福。文章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摆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又如2005年陕西省考试作文话题为“助跑线”,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古人称天鹅为‘鸿鹄’,它展翅翱翔于蓝天,是志存高远的象征。但它要实现拥抱蓝天的理想,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行加速,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助跑线。你有鸿鹄之志吗?你想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吗?那么从现在起,你就必须为自己铺设足够长的助跑线。”多数考生按照常规思维运营文思,一位考生却别出心裁,拟题“你为我情感的高飞铺设了一条起跑线——潘金莲写给西门庆的一封信”,文章从人性的高度,为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情爱作出辩护,虽然持论未必能使人信服,然而小作者的胆识确实可圈可点。
(十)“虚实法”
实题虚写、虚题实作,是构思创新的又一写作策略。如2004年上海市考试要求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话题作文,很多考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以具体实事演绎主题,有位考生却匠心独运,没有把大部分文字用于实事的叙述,而是以“红色”、“橙色”、“金色”为小标题,将话题虚化为种种色彩,用“红色”、“橙色”、“金色”来概括自己幸福而又多姿多彩的生活,以“虚”驭“实”,“实”寓“虚”中。反之,对于那些涵义比较“虚”的文题,则往往需要虚题实作,化“虚”为“实”。如2005年重庆市考试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作文,客观地说,“生命”确实是一个比较“虚”的题目,但只要考生深入地思考一下,就能悟出生命其实是最实际最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关系到自己生命的运动,而身边的每一个生灵都是生命的体现形式。这样一想,文章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抒写来表现主题了。一考生以“生命如花”为题,通过叙写自己偶然的一次去一间花店买花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生命如花,我们要努力,要永不放弃”的人生哲理,是一篇“虚”题“实”作的成功之作。
高考作文如何构思篇三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形成论点)十四式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 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a、金钱? b、诚信。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三、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
a、志者,必先安心。b、治者,必先安心。c、智者,必先安心。d、知者,必先安心。
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四、诗句式
这一式议论、记叙都适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主干。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就是如此,全文选取的名句如下:
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四个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从屈原、李白到于谦、林则徐,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
再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领起全文: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间关莺语花底滑
d、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e、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f、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文章精巧构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到了一起,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情写得诗意盎然,而且脉络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五、纵向式
这一式主要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它从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形成几个同时涉及两个概念的首括句,从而构成整篇文章的框架。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如此:
a、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b、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c、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这篇作文非常规范。观点鲜明,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六、横向式
这一式适合于“关系型”话题“纵向式”展开有困难的情况,也可称为“分总式”,即将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分别展开之后,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历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个小标题领起的若干个语段构成主干:
a、关于忘记
b、关于铭记
c、云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简洁而富于诗意的文笔,再现了屈原、王勃、苏轼三为历史人物坎坷的命运,屈原不会忘记,只铭记了恶浊伤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选择忘记,轻狂放纵而成为预知死亡的才子;苏轼善于忘记也铭记,善于选择,自得其所,乐观旷达而善终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会忘记,会铭记又如何?只有会选择,才能歆享人生带给我最大的乐趣。
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较大,适用面不太宽。
七、倾诉式
这一式比较适合于抒情叙事的文章。根据话题限制和表达的需要,选定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特别容易感人。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本文撷取四个小材料勾勒成文,而这四个材料分别由四个深情的呼告语句领起:
a、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b、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c、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d、妈妈,您走了,„„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纪念”已在天堂的母亲。全文所写不过是些家常琐事,但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
八、聆听式 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
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
再如200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开头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话题,以“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总领全文,然后以前贤们向我“宣称”的形式展开主体段落:
a、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b、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面对困难,唯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
最后以”坚毅者、奋起者、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正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作结。作篇以”选择”贯穿始终,首尾圆合,天衣无缝,令人击节赞赏。
九、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b、忙是省略号。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十、小标题式
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再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 a、巾帼不让须眉。b、巨匠打造经典。c、英雄爱国无敌。
以 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写得****恣肆,读来荡气回肠。
十一、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十二、反复式
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感情’“的观点;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十三、判断式
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
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十四、否定式
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
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一)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二)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用问添法来立意设置论点或分论点,首 3 先是设疑,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分步作答,根据答案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问添法的要诀是问好,答案正确而形象)
一、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
1.分解法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又如一高考优秀作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也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5.因果法 在议论说理的过程中,用事情的原因来证明其结果,或以结果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原因的构思称为“因果分析式”。因,就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以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确定:
①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摒弃不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的最佳答案; ③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抓住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因果关系,构思时运用因果分析式,往往能使论证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的内核。
分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
6、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7、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有些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同学们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二、具体事例分析:
(一)如何确立论点
例
1、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 4 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可用问添法,抓关键词语组句。要求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果溯因立意),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
⑴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从坚毅的品格切入。
⑵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从诚信的品格切入。
⑶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
⑷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
当然,也还可以从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切入来构思作文,等等。
(二)、(如何确立分论点)例
2、立意:“放”,是人生的一种的智慧。
分论点:放下一些“包袱”,轻装上阵,放手去搏。
放过一些“机遇”,抓主放次,全力以赴。放下一切“荣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结论升华: “放”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放”是面对诱惑,坚持理想,抓主放次的睿智;“放”是放下一切成就,确定人生新阶段新目标,继续奋斗的朝气蓬勃„„“放”,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例
3、命题作文: “独自面对”为题,1、独自面对
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热闹固然美好。可是,面对困难,独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独自面对,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独自面对,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姿态。(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话;李时珍独自面对撰写《本草纲目》的困难;简•古多尔独自面对对大猩猩的深入了解;圣女贞德独自面对残暴英军的烈火焚烧;)
独自面对,是一种思考人生的姿态。(孔子独自面对黄河的感慨;梭罗独自面对瓦尔登湖思考人生;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感慨;杜甫独自面对泰山,“会当凌绝顶”的思考。)
独自面对,是一种步入成熟的姿态。(中国独自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成熟;鳄鱼妈妈让宝宝独自面对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独自面对,一步步走到最后;引用国外的成熟的古训。)
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细雨,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天明„„,让我们的生命学会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吧,那么,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例
4、独自面对
开头:人生中有高潮,有低谷,生命中有彩色,也有黑色,有一些我们可以和别人分享,而有一些我们则要独自面对。1.寂寞,需要我们独自面对。(纳兰容若和海子的寂寞)2.挑战,需要我们独自面对。(马丁路德、贝多芬的例子)3.失败,需要我们独自面对。(归有光的八次落第、爱迪生的试验)
结尾:生命中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跟别人分享的,有一些我们需要独自面对。
例
5、独自面对
每个人都有家人,朋友,伙伴„„然而,在人生的关口,再亲密的人有时也帮不了你,总有些危机,需要你独自面对。独自面对,带来一往直前的勇气。(袁崇焕、贝.布托、毛泽东)独自面对,培育百折不挠的坚强。(邓小平、里根、邓肯)独自面对,成就永不言败的自信。(王宝强、辛普森、罗琳)
神给你一道关卡,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强大。独自面对,不是狂傲,不是死板,那是一种实力的证明,风雨过后,更显光彩。
例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曾经有一个北极考察队在北极考察。队长贝德给队员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大家在记录考察日志外,每天每个人还要写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
由于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极夜中停留一段时间,队员们发现,黑暗和寒冷还可以忍受,只是那份孤寂压得每个人都要发疯了。这时队长贝德宣布:“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的日记,请大家依次朗读!”人们安静下来,只有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成群的企鹅奔跑的身姿,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回忆占领了。
审题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包含着某种哲理,审题的任务是要找出这个哲理。如果有体现哲理的关键句,可直接摘录,如果没有,就要根据材料自行概括。
孤寂•希望
队长贝德无疑是一个聪明人,他让队员在面对黑暗、寒冷和孤寂时不至于绝望,是的,正是日记中精彩的描述,让希望陪伴每一个队员,使队员们在孤寂中怀有一颗憧憬、坚强和乐观的心。
1、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能怀有一颗憧憬的心。
2、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有一份坚强的意志。(诗文增色: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3、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能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点例排比:感动中国人物黄舸;海伦凯勒;霍金)结尾:坚强在左,乐观在右,走在希望之路上,一边播种,一边收获,将这漫漫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仍能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如何确立论点与分论点,整篇文章示例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自信永远。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论点是两个方面,分别提出)
不是吗?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分论点1,消除错误认识)唐太宗自由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怀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接纳了魏征的“十思”,而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齐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时也接受了邹忌的“纳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可谁又能像前人那样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总以为“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势不两立,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或总以为别人无往而不胜,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相信自己,满怀自信的同时打开那一个个布满友爱之心的劝烟箱呢?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大地飞歌,相信未来有我们开拓。
相信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为你着想,尊重别人理想的选择。(分论点2)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灵的创伤要靠我们自己修补,手上的伤口还得让别人为我们包扎。我们相信自己会战胜困难,但我们从不否定他人的帮助,没有谁能独自生活而没有他人的帮助。
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让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
议论文之巧设分论点
(三)一、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明确角度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1——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2——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3——怎么样,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举例分析,判断提炼分论点的角度。
1.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
从“怎么样”角度构思:分论点1:坚持需要韧性。分论点2: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3: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分论点4: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2.以“做真正的自己 ”为中心论点,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
从“是什么”角度构思:分论点1: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分论点2: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分论点3: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3.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
从“为什么”角度构思:分论点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分论点2: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3: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三)小结: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四、总结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及注意要点
1.请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运用并列式分解法提炼几个分论点
学生展示:
评点并提供范例:
分论点①要有涵养,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②要有涵养,就要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③要有涵养,就要高扬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前进。④要有涵养,就要不断读书丰富人文素养。
注意要点: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重复,不包括,也不交叉。
2.请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运用对比式分解法提炼几个分论点 学生展示:
评点并提供范例:
分论点 ①有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②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注意要点:两种看法为一正一反的关系,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3.请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运用层进式分解法提炼几个分论点 学生展示:
评点并提供范例:
分论点①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②有了涵养,就受人尊重、信任、景仰。
③人人都有了涵养,社会就会安定、健康、文明进步。
注意要点: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五、提炼分论点的角度和拟写分论点的技巧 巧设分论点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巧设分论点的技巧:并列式分解法 ;对比式分解法;层进式分解法。
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同学们按以上方法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六、明确分论点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七、习作训练
以“××也是一笔财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至少确立两个分论点,不少于800字。
如何提炼作文的论点与分论点
(四)命题作文
一、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有材料的命题作文,首先切记不要改题,要看清是“以„„为题”,还是“以„„为话题”。其次要根据材料理解题目,材料既是一种提示,更是一种限制。不可撇开材料,按自己对题目本身的理解来构思。对本题来说,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参考实例
一、茧
开头:春蚕作茧,只为孕育那光彩夺目的翅膀却落得个“自缚”的笑话。当人们因蝶那眉羽的艳丽而诧异的时候,却忘记了厚积薄发的道理。茧,不是自己戴上去的镣铐,而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中心论点)。
1、(分论点1)以挫折为茧,我们孕育出坚强。(论据:海伦、苏轼、张海迪等。)
2、(分论点2)以忍让为茧,我们孕育出博爱。(论据: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廉颇与蔺相如。)
3、(分论点3)以礼法为茧,我们孕育出正直。(论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自降三级职务)
结尾: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香果,也不是那水中捞不到的明月。因为茧的孕育,你终究会拥有那美丽的翅膀。
参考实例
二、茧
开头:作茧并不一定是自缚。春蚕作茧为的是静待成长,时日一至便挣扎着破茧而出,舒展翅膀。默默作茧,静静成长,最后破茧而出。这,恰似人生(中心论点)。
1、人生如春茧,作茧自缠裹。(分论点1)我们需要一处安谧的地点,作为自己的茧。(论据:庄周的庭院,史铁生的地坛,余秋雨的岳麓书院;)
2、茧中勤修习,不知时日过。(分论点2)我们需要接触先人的智慧,为着自我提升。(论据:讲述读书修习:你可以读史《史记》《左传》„„;你可以读学说著作,《九章算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天演论》„„;你可以读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
3、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分论点3)我们需要一份必备的勇气,以求破茧而出。(论据:如果伽利略没有勇气,他不可能当众验证落体定律;如果凡高没有勇气,他不可能顶着“疯子”之名继续作画,如果哈利没有勇气,也不可能辞去稳定的工作去过“笔杆子生活”„„)
结尾:寻处安谧处所,读先人智慧,积累破茧的勇气,人生便是如此一步一步走过,缺一步便是遗憾。茧内世界不寂寞,茧外苍穹亦明净。度过这“茧”样人生,亦是吾辈的祈愿。
参考实例
三、茧
开头:有人梦想着不劳而获,一步登天,避开挫折和痛苦;有人在成功前漫长的黑夜里死去,从此碌碌无为地长眠于世,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我们要像春蚕那样勇敢地“作茧”,又要毅然“破茧”(中心论点)。
1、(分论点1)我们要有“作茧自裹”的勇气,让自己经历痛苦挫折的洗礼,从中学会成长。(论据:①托尔斯泰;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③毛泽东与他的儿女们)
2、(分论点2)我们要毅然地自己“破茧而出”,切忌在痛苦中沉沦,而要果断地奋起。(论据:①海伦·凯勒;②韩非子;③左丘)
3、(分论点3)我们还要享受“作茧自缚”和“破茧而出”,因为这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论据:①史铁生;②贝多芬;③霍金)结尾:“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负责。让自己在经历蜕变的痛苦中茁壮成长,阳光终究会划破黑暗的夜空,指引你破茧成蝶展翅飞翔。
参考实例
四、茧
开头:人生如春蚕,缠裹着我们的茧,是囚笼,也是力量之源。一如孕育着胎儿的羊水,困在茧中的生命,吸收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雨露之润泽,只待一朝眉羽成。那一刻,冲击、钻破、迸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破茧的瞬间,就在于那响彻灵魂的刚强(中心论点)。
1、(分论点1)破茧是一场与磨难抗争的鏖战。(论据:史泰龙忍受被拒绝,布鲁诺忍受被怀疑,梵高忍受世俗的不理解)
2、(分论点2)破茧是一次与梦想携手的旅行。(论据:袁隆平独创超级水稻,贝多芬创作欢乐颂等名曲,艾金森成功饰演“憨豆先生”)
3、(分论点3)破茧是一个与信念同舟的航程。(论据:昂山素姬在禁锢中的坚持,联系自身努力积攒知识力量突破自我)结尾:没有人能了解茧中蚕如何挣扎,但绝对有人赞叹破茧振翅飞翔那一刻的美丽惊艳。束缚,是为了生命中最灿烂的冲击,是为了成长的灵魂在蚕丝纠缠下奋身而出的刹那。那一刻,所有的苦难与挣扎化作力量,心中的梦如夏花般绚烂。
二、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本题“实话实说”既是命题,也是观点。审题的关键在于确认这个观点。
参考实例:
实话实说
开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观众众多,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很难说是值得高兴还是让人悲哀。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中心论点)。
1、(分论点1)实话实说成为关注焦点和社会热点,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假话太多。当说实话不能为人带来什么,而说假话却可以带来实惠的时候,说假话就成为一种必然。(论据:周正龙因“虎照”引起全国关注;天津一老太太诬蔑一小伙子撞伤她,要求赔偿。)
2、(分论点2)同时,实话实说这一话题受到关注,也反映人们并没有完全丧失说实话之心。在假话横行的社会,人们依然存在说实话的希望。(论据:巴金等)
3、(分论点3)实话实说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个人修养与道德。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做到只说实话。(论据: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等)
结尾:也许说实话真的无法给你带来什么,但是真正的个人修养是不以利益为前提的。只有说实话的人才能坦荡从容地立足于世,只有说实话这个社会才能构建和谐,所以,我们要说实话。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某城市电视台做了一档“测试”市民素质的节目:记者化装成报贩,在闹市街口卖报,凡来买报者都多找他五角钱。隐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则秘密拍摄。“测试”结果分三类:第一类,接过钱看也不看,放进口袋就走;第二类,发现多找钱了,眼神慌乱、表情紧张,或迟疑或匆忙地走掉;第三类,把多找的钱退了回来。凡是退钱的,记者便告知其原委,并且送一个“福娃”表示奖励。一个小时之内,只有三个人退钱,退回钱的人,在被告知真相后只是笑笑,接受奖品后就离去了。记者对市民的素质“深表忧虑”。
审题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是要你来评判的人物或事件,审题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是非,做出褒贬。材料中没有某种固定的哲理,但你评判褒贬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参考提纲: 呼唤素质
开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却孕育出了一个怪胎:经济发展走上坡路的同时,市民素质滞后了。人民不禁疑惑,难道发展的代价是素质的倒退?这些物欲横流的都市,向素质发出了深切的呼唤: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中心论点)。(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例子,概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1、(分论点1)个人的素质、修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的“无形身份证”。(论据: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关于素质培养的名言阐述素质的重要性)
2、(分论点2)也许人们都意识到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表现却不怎么令人满意,低素质的人随处可见。(论据:例如肆意践踏草地,破坏公共电话等表现。公共场所竖立的警示牌从侧面说明了市民素质令人担忧)
3、(分论点3)今年来推出的素质教育是一大进步,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论述: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为提高国民素质提出建议。)
结尾:在经济和科技齐头并进的今天,素质也不应该落伍。我们呼唤:全民行动起来,用高素质撑起中华民族的这片蓝天。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议论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写作重点,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的特点,把握结构思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模式:“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五段式的结构。其结构如图所示:
三大
引论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部分——分析问题
三小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结论部分――解决问题 深化观点
训练“三大三小”式的写作,具体操作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拟好观点句和分论点句
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下面举2003年上海高考话题作文 “杂”为例来说明。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心论点:“杂”又何尝不能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分论点:“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1)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2)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3)
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
再举一个例子强调一下。话题:建造自己的房子
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分解的分论点:
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① 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② 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③
示例:超 越 论点:敢于超越
分论点:
1、超越是一种勇气
2、超越是一种能力
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 总论点:敢于超越
分论点:
1、超越意味胆识
2、超越意味追求
3、超越意味获取
论点:敢于超越
分论点:
1、有超越才能斗志
2、有超越才有创新
3、有超越才有成功
宽 容
论点一:海纳百川,有容可大 论点二:宽容是爱的表现 论点三:宽容是理解的港湾
论点:宽容是种幸福
1、宽容能够解放自己
2、宽容能够释放他人
3、宽容能够彼此快乐
失败
论点:失败也是幸福的
分论点:
1、失败让我勇气倍增
2、失败让我懂得奋斗
3、失败让我不断超越
论点: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分论点:
1、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
2、一次失败,就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
3、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冲向成功的动力
分论点:
1、失败能够走向成熟
2、失败能够走向成熟
3、失败能够通向成功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1、失败对强者是逗号,它屡败屡战绝不轻易放弃努力。
2、失败对弱者是句号,它失败之后就放弃了努力。
3、失败对尽力者是收获,它使自己在其过程中成长了。
总论点:失败并非是噩耗
分论点
1、失败让我去经受磨练
2、失败让我去学会反省
3、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毅力.指坚强持久的意志
毅力是理想成功的基石,毅力是克服失败的良药,毅力是成大事者的标志
自信,指相信自己
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自信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可以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
磨难,指在生活中遭受的挫折
磨难是人面临的一种挑战,磨难可以砥砺人的意志和性格,磨难中最需要坚定不移的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拼搏,指豁出性命.激烈地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青春在拼搏中闪光,爱拼才会赢,拼搏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拼搏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就要珍惜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爱国要从自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理想: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理想的追求应与社会需要相契合,实现理想需经受坎坷、要埋头苦干
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学生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做能够做到的善事
实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实干是实现理想的唯一桥梁;实干要力求巧干避免蛮干。
心动不如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用汗水浇开理想之花
法纪: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纪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违法必咎
节俭: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发扬节俭的传统
本文结构(“三大” “三小”)如下:
▲开头部分:起兴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高考作文如何构思篇四
散文写作指导一
一、知识预备:
散文的文体特点
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二、构思一:从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写起,“以小见大”(好处:行文自然)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
范文:
灯火的温情(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在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
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给生命配乐(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谢云)
当我在沉闷之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之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之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之迎春,在寒冷之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之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之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之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之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之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之磬香和宁静之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之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之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之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之内心,就像我们之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之寂寞、痛苦和忧伤之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之拘谨之小花,这束在清晨之寒风中闪烁摇曳之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之泥泞和坎坷,怎样之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之天井里之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之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之寒流。记得昨夜之梦中,还有不断之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之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之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之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之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之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之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之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之微弱而真切之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之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之耀眼之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之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之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之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之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之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之情形。流经我身边之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之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之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之另一个地方,在它之源头,那叫雪宝顶之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之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之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之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之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之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之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之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之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之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之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三、写作练习:
在你的生命生涯中,你一定遇到过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听过优美的歌曲,看过赏心悦目的画作,读过感人肺腑的诗篇或小说,见过迷人秀丽的风景„„这些一定触动了你内心深处情感的涟
漪,引发你对人生、对艺术、对生命的感悟或思考。请以“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四、补充知识:
1、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 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2、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 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3、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散文的语言美,还在于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根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高考作文如何构思篇五
2018年春季高考作文构思方法指导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一、追问:
1、这是怎样的行为?
2、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么?
3、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一定与既定原则相冲突么?
4、如果冲突,到底是怎样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是否都需要解决?
5、如果允许这样的冲突留存,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又在哪里?
二、思考点: 自我意识与周遭世界 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 自我肯定与现实担当 寻找理由与接近真相 坚持自我与尊重事实„„
三、角度:
1、“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道出了人性的弱点。无论他是学富五车,还是白丁一个,都对自己的言行,充满正确的信心。从凡夫俗子到庙堂高管,自古以来的惯性思维就是“人非我是”,为自己的行为,无论对错都善于“找理由”(其实是狡辩)!批评他人、炮轰时弊时火力相当猛,自我批评却避重就轻;总结成绩一大堆,检视缺点有借口。从这一角度,可以指出这个理由就是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正当化的辩护。人们一旦犯了错,第一反应常常是自我辩护,这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留下的自动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当我们做出行动之后,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支持我们自己。当它们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歪曲事实以表明我们是正确的。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告诉了我们,正当化辩护本身就是一个无意义的自我欺骗,因为它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行为的结果。这种充足的理由迟早会被铁的事实粉碎。
2、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以救赎。
3、客观的事物及社会不是以个人的好恶和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曲直是非善恶自有公论和评价,即便是看上去再充足的理由都无法掩盖事情的真相。所以重点在于要服从真理、讲求诚信、不自以为是,不主观臆断。
4、一方面不要为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去找过多的理由,要正视缺陷和不完美,另一方面要坚信美好的东西本身就是美好的,不需要过度的包装,让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