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乡的春节800-1500字作文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乡的春节篇一
家乡的春节非常热闹。贴“福”字,贴对联,放鞭炮,放烟花,吃饺子,吃年夜饭,拜年,收红包。除了这些我都知道的春节节目以外,家乡的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年三十,姥爷敞开院门,找来一根粗粗的木棍,横在院门口,姥爷说:敞开门,敞开门,迎新与纳福,拦门棍,拦门棍,拦邪又避恶;除夕夜,吃年夜饭之前,姥姥给每个人端来一碗热热的红糖水,姥姥说:红糖水,红糖水,年年红火又温暖。
我就是在听着姥姥、姥爷、舅舅、舅妈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吃年夜饭的饺子的。哎呀,我的牙齿咯疼了!吐出来的竟然是一个一角钱的硬币。全家人都向我祝贺,因为我吃到了唯一的“钱饺子”,我就是新年里最有“福”的人。
家乡的春节真有意思,我喜欢过家乡的春节。明年,我还要回家乡过春节。当然了,我还要吃到那个“钱饺子”,做新年最有福的人!
家乡的春节篇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四必须扫房子,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都扫出家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给打扫干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春节拜年时,长辈是先要把压岁钱给晚辈准备好,据说压岁钱可以躲过一切恶运,孩子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编成龙形状,置于床方角,另一种是最常见的,用红纸包裹起来,分给孩子们,压岁钱可以给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还有在除夕夜那天,大人趁孩子睡着时,偷偷的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妖魔鬼怪和年兽伤害到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化凶为吉。说到压岁钱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除了压岁钱,还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也叫对联,还有一种俗称叫“对子”,它以简洁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人们用最吉祥、最优美的词语祝愿新的一年有个美好的生活。每逢春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都要张贴对联,有红纸黑字,还有红纸金字的,还论是哪天哪一种都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息。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人们还有亲手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也很美丽。窗花也是剪纸的一种,也是我国非文化遗产之一。
除夕的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夜空被烟花所笼罩。烟花在空中频频炸响,呈现出千姿百媚景观,大地如同白昼。鞭炮声也是络绎不绝,你方燃罢,我方登场。整个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鞭炮成了除夕夜的主旋律。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子夜钟声敲响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团圆的饺子,话着祝福的话语。此时,鞭炮声渐响渐止,接下来是一声声“过年好!”、“新年快乐!”问候在家乡的上空荡漾,在神州大地传递。
家乡的春节篇三
我的家乡在古城西安,节日气氛很浓厚。春节相当的热闹,不信,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房子了,没过几天,屋子里就变得干干净净了,瞧!窗户无比明亮,衣服洁白整齐,地板岑亮发光。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打扫房屋吗对了,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来领。
在新年来到之前,吃的东西人们也会准备好多。鸡鸭鱼肉、糖果、饼干,油炸食品大包小包地买回家!
转眼间,除夕到了,在这一天,人们都要贴对联,包包子、蒸馍馍、包饺子,香喷喷的,真是馋的你流口水呀!晚上,吃过晚饭后,大家便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有说有笑,很是快乐。等12点的钟声敲响,外面就想起了霹雳啪啦的鞭炮声,这时,如果你抬头看,会发现天空已然变成了五彩的,每一朵烟花上也带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在夜空中绽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穿着新衣服,带着礼品,去好友家串串门,互相聊一聊自己在去年的趣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在街上挂灯笼、猜灯谜、看庙会,快乐地过完今年最后一天春节。
短暂的春节过去了,人们又开始了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篇四
一放寒假,我就盼着回老家过年。但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离春节还远着哪!
待到爸爸妈妈收拾行李那天,我惊奇地发现,明天就要上路啦!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上火车出发了。火车每次进站,我都十分高兴:我离外婆家又近了一步!
傍晚,我们到了。我兴奋地跳下车,冲进了外婆家的小院。
外婆正在内屋切香肠,见我来了赶忙放下菜刀,跑过来,说:“哟,我的小乖乖回来喽!”我很激动:终于看见外婆了!虽然外婆又黑又瘦,但依然精神、健康。
外婆家是两层楼,我最喜欢那里的楼梯。二楼的台子上是我常常玩耍的地方。护栏是铁丝勾的,有大白鹅、大熊猫、小鱼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大年初一的时候,我和外公外婆去院子里放鞭炮。外公点了引线,我就捂着耳朵,赶紧“逃”到楼梯上。
但我觉得,看鞭炮似乎比听鞭炮要有趣得多。过一会儿,大家都起床了,吃过早饭,我们去乡下拜年。乡下有许多我平时看不到的鸡、鸭、羊、猪和兔,我太喜欢了!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贴上春联,到处都能听见啪啪啦啦的鞭炮声。
我太留恋这里了!但是我得走了。我多么希望过春节啊!因为我的家乡在遥远的江苏。
家乡的春节篇五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
春运,人类最大规模的侵袭,行李箱的轮子滚动作响,脚步声络绎不绝,还有不停的广播,不论火车站还是机场,此时都是如此热闹,一趟趟火车,一架架飞机载着游子们前往家的方向,人们的脸上总是温暖的笑,应该是故乡的记忆突然映在了脑中吧。
到了家,不管外面是否寒风凛冽,家中一定是暖暖的,看见母亲脸上慈祥的笑,闻见一阵阵香味,真的到家了,不论是为在一起包饺子或是贴春联,总是幸福的年夜饭上,一家人拉拉家常,举杯祝福,祈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午夜的钟声,响了,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也在暗夜的天空上绽放,和父母坐在一起,这应该是最甜蜜的时刻吧!
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去逛逛庙会,街上红红火火装饰着中国结红灯笼,庙会的摊位上,贩卖着各色小吃,令人垂涎,广场上传来锣鼓声,十分热闹,原来是在舞狮,两只狮子窜来蹦去,活泼可爱,活灵活现,紧接着又是五龙一条长龙跟着龙珠摆动,场面宏大壮观,还有许多的才艺表演,踩高跷,扭秧歌,这种热闹的气氛多好。
因为家中有亲人,家中有食物,家中有温暖,家中舒适,家中可以随心所欲,最重要的是家中有爱,家中有暖暖的记忆。
家乡的春节篇六
春节在中国人眼中十分重要。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也都不一样。我的家乡的春节别具一格。
大年三十之前,我们必须购买足够的年货。必须买许多的菜肴,农村的家庭又要做好自家的豆腐,自己蒸一些面食。
大年三十。上午,家里的男人们张罗着悬挂灯笼,粘贴春联等。女人们在家打扫卫生,厨房里制作菜肴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们就反复叮嘱小孩子们在过年期间,做事说话要小心,不然一年都会不吉利。
下午大约两点多,孩子们就开始洗澡,然后开开心心地穿新衣了。大约在四点多的时候就开始吃年夜饭了。吃完饭了,小孩子们闲不住,就开始玩鞭炮了。男人们就到别人家里发压岁钱了。女人们就在家里招待客人。孩子们则边收着压岁钱,边说着吉利话。
到了晚上,大家都没睡觉,在守岁。等到0点了。0点是属于烟花爆竹的时间。那一刻,家家户户都打起了开门炮,天都被染红了一半。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这是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孩子又高兴起来了,他们有可以收压岁钱了。
正月初二、三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便纷纷带着丈夫、子女们回娘家了。这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了。
我爱春节,我更爱我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篇七
咱们这里的春节在腊八就开始了,人人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真称得上色味俱全。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无论男女老少都早早起了床,大人放鞭炮。俗话说“这天是送灶王老爷上天过年的日子”因此鞭炮声格外响亮。
二十五,一扫帚扫走所有的不吉利,扫走所有的不干净。
大人小孩都要赶个年集,买一些糖果,买一些水果,然后买新衣服,买对联。
在除夕晚上,五点钟就已经夜幕降临了,咱们一群小伙伴欢快的玩耍,手里拿着一大把自己喜欢的鞭炮。大人们则聚在一起打打牌,一直到十一点钟,该散伙了。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伙们则在表演摔跤,女人回家煮饺子,男人在家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了出来,像彩虹一样,又像仙女在天上撒花。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沾着腊八蒜,别有一番风味。家家灯火通宵,热闹极了。
初一,咱们穿上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咱们去给长辈拜年,还给压岁钱呢!
初二那天全家一起逛庙会,烧香拜佛,祈求佛保佑,平平安安。
在十五那一天的元宵节别提有多热闹了,晚上一起吃元宵,还有灯会,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举着灯笼走来走去,非常壮观。
十六便开学了,大人也开始劳动。
我爱家乡的春节,希望下一年更美丽。
家乡的春节篇八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的春节,过得是那么热闹。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大人们在家中忙着扫除,小孩们则在打谷场上玩。上午,往往很忙乱。但,到了晚上,只要天一擦黑,鞭炮声响起来,累了一上午的人们,便大笑坐着吃一顿盛大的晚餐,小孩们不懂事,看到好吃的一个劲的往嘴里塞。花花的桌布上,便多了几个油油的手印。不仅大人们吃的热闹,连小黑狗都有份,只见小黑狗趴在一处安静的角落,悠然地啃着一块大骨头。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响起来,大人们通常去朋友家窜门,老人带着小孩,看着一出出精彩的歌仔戏,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
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盼来了春节。尽管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但是人们在这一天,依旧用传统的方法杀猪。先往猪嘴里灌酒,直至灌醉。这时,要供出申明,小孩们会要一个猪蹄盖,大人们会大方的给他们,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是没用的。但要一块脂油就难了,小孩子缠着大人们要,大人经不住缠,也只好给小孩们——过年了,也不想让小孩子们伤心。夜幕降临,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就点上自制的“猪蹄灯”。照得很亮、很远。照亮前方的道路,也点亮自己的童心。大人们和老人,在家里谈话,天南地北的谈、不分你我的谈。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是“春节联欢晚会”,也就是“春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春节缓缓落幕。
第二天,大家都休息,小孩在家里玩,女人在家中接待客人,男人则走亲访友。到了元宵节,就又把春节推向了一个高潮。春节还没结束。
元宵节后,小孩依旧上学,大人依旧工作。
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韵味。
家乡的春节篇九
春节,总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除夕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春节中最热闹也最重要的高潮了。这一天早晨,家里贴上了对联,粘上了窗花,钉上了中国结,这么一来,就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氛围。这一天,我也十分高兴,不仅是为了新春的到来,更是因为晚上的年夜饭与压岁钱。
中午,奶奶除了做午饭,还要准备晚上的年菜:千层堡啦,素鸡啦,蛋饺啦,春卷啦,豆干啦……数不胜数。我呢,也在一旁衬着学着奶奶和妈妈的样子做点菜。但照葫芦画瓢出来的东西,大多都是残次品,只有一下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杰作”才算看得过去。好在奶奶并不在意这些,全部大人大量地照收不误,我心里也喜滋滋的。
年夜饭终于大驾光临了,但说到底,就是做饭嘛。不过,这“年夜饭”的头衔都得了,怎么也不能草草了事。于是,奶奶登场了,和着中饭做的那些,变出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我就以迅雷之势把餐桌袭卷了一遍,饱了,也就满足了。等到8点钟,大家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地守岁。
春节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大节日,可不能马虎了,图的就是吉祥、热闹。一家人聚在一起,挺好;春节,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