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术语和行话 京剧行话经典语录名句实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术语和行话 京剧行话经典语录名句篇一
【柴头】指无用之材。京剧界常把艺术上不开窍的演员称作柴头。参见棒槌。
【棒槌】原指一种实心的木棒,借以讽刺表演艺术拙劣的人。参见上条。
【羊毛】京剧界对外行的称呼,带有讽刺不懂京剧之意。
【金钟罩】原指一种刀枪不入的武功。现借用来讽刺只能唱唱念念,不能动刀动枪演武戏的演员。
【死脸子】亦称整脸子。指演员面部表情呆板,缺乏生气。一个死字,揭示出这种艺病的严重性:不会演戏。
【整脸子】见上条。
【吃栗子】亦称吃螺蛳和奔瓜。因心情紧张或台词不熟,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念错,或念得结结巴巴。
【吃螺蛳】同见上条。
【奔瓜】同见上条。
【票戏】同见上条。
【下海】同见上条。
【票房】1。戏曲爱好者的业余组织。2。剧场售票处。
【黑杵】指旧时票友登台演出,暗中所收的报酬。
【下串】指给武戏主要演员配做武打对手的演员。
【零碎】亦称扫边。指京剧传统戏中极不起眼的角色。有一定台词,有固定名姓,但往往不被观众所知。
【扫边】见上条。
【喝】念第四声。演出时配角比主角受欢迎。比如:今天xx可让xx给"喝"了。
【单头】某个角色的台词。总讲:整出戏所有角色包括龙套和上下手的台词动作等舞台语汇。一般管能说整出戏的人叫抱总讲的。
【抽签】演出未结束观众提前离开剧场。如果大量观众集体离开称为起堂。
【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过门】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
【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词与唱词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一、二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的高低。
【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搭架子】演员在幕后念台词。有时是配合台上演员表演有时是用于上场之前以引起观众注意底包:(大概意思)在剧团里样样通,什么角色/什么戏都能演,但是挂不上头牌二牌。如果临时哪个演员上不了场,他都能救场。
【打通】在演出之前,先打一通锣鼓。一般由节奏比较快,比较震撼的一组锣经组成,比如:急急风--四击头--走马锣鼓--九锤半--阴锣--串子--搜场点--上天梯--四击头收等等。打通的目的是营造气氛,招揽观众。一般是在露天舞台上演出前用,在剧场内演出大概不用。
s("content_relate");【京剧有哪些行话-京剧行话知识】相关文章:
1.京剧知识大全
2.京剧的基础知识
3.京剧知识普及
4.京剧中字的声和韵-京剧知识
5.京剧有哪些名词-京剧名词解释
6.京剧有哪些服装-京剧服装大全
7.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
8.关于京剧形成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