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一
因人而异。在北京、上海、广州,好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的咨询费用可以达到1200元左右。
二、心理咨询人员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
五、心理咨询人员还应遵循一个原则:不替咨询者下结论,心理咨询员所做的只是分析问题,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分析给咨询者。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接触心里问题,正规军队的逐步形成,将有利于改变心理行业鱼龙混乱的现象。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二
机缘巧合中,有幸加入到这次由专业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老师们讲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一些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清晰易解。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这次培训前五天的课程学习下来,我受益匪浅,内心的喜悦无语言表。
一直都知道当今中国有许多留守儿童在最需要愛的时候被忽视,许多青少年存在身心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有许多孩子心灵扭曲地成长着,许多更年期女性在家庭或社会关系中忽然歇斯底里,许多空巢老人郁郁寡欢,许多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也是长期萦绕脑海。
如果说当初来到这次培训班纯粹是对这门科学的盲目热爱,以及对社会各类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做出力所能及帮助的幻想,那么很显然,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有一种冲动想掌握全套的心理咨询理念和技能,去解决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正能量的、合格的、身心健全的心理咨询师,去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的某个人生理想在此被唤醒,我忽然感觉到自己过去那种幻想真的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正是这次前五天的培训提供了渠道。
学习了许多,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对教育的思考。
在信息量愈来愈大的当今社会,中学生每天可以从网络、道路两边的广告牌、书籍、伙伴分享等等渠道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力不再显著,这是曾让初为人师的我倍感失落的现状。 然而初为人师总是饱含满腔热情,期待将自己懂得的所有最有益于孩子们身心成长的所有珍宝传授于他们。于是在我的主观世界里,这种强烈的愿望和那样不以我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整体现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次培训中,我知道了这种矛盾叫做“认知失调”。正如田媛老师讲到的“如果不能改变,那就接受它,或许还有意外的惊喜。”我从中也忽然认识到了,虽然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在减弱是事实,但是我依然可以在现有的背景下,尽量带给他们积极的影响。因为职业本身是个很强的暗示剂。
培训中我学习到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一是逻辑的矛盾;二是文化价值的冲突;三是观念的矛盾;四是新旧经验的相悖。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个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二是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三是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
我从中思索改善方法,感悟到要改善这种状况我可以做的其实不难,那就是接受这样一个教育现状,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相对来说更正确的价值观,诱导学生走上身心健康、道德健全的人生路。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给当事人具体的建议或者替当事人做出决定。而教育就是,在不违背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让其成为一名社会的优质人员。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压力让我渐渐丧失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而在这些天的培训课上,我脑海中时常会闪现自己教育学生的某些画面,比如处理问题的时候常常不问原因只针对事件的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做到了对事不对人、秉公处理,做到了高效,实则治标不治本,难免同样的问题再出现。而换位思考,即同理心,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在这里我认识到我要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在课下,对学生的适时教育中我要做到爱心、耐心、同理心。比如如果注意到坐在后排的学生频繁出现烦躁不安的状态,作为教师,我们不问缘由地去斥责是不合适的,也许可以考虑这个孩子是否本来是很努力地看黑板听讲,但是因为近视或者天气引起光线不好等原因而看不清,进而泄气、放弃。那么这种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更多一点耐心询问,给他临时坐到前排去的机会。也许多一点坚持,我们就多保护了一个孩子的好学之心。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显然不是一个几天或十几天的培训就可以速成的。这几天的培训还学到了好多好多,以及了解了许多我亟待学习的理论、素养和技能。但我从中看到我要做的还有许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从哪些方面逐渐提升自己。我想先从身边做起,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助人自助的心观察身边可能需要辅导的人,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不久以后我可以在现今所在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帮助孩子们顺利地渡过青春,让他们学会如何美丽地绽放青春风采。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三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学习心理咨询师心得2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四
摘要;心理咨询工作最近数年逐渐被广大民众所熟悉与认同。作为志在从事这项事业的一员,通过对学校和工作中的生活经历、个人兴趣的分析与个性分析;人生观逐步变化与成熟过程的分析;个人成长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的分析;成长中重大事件的分析;明确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文化因素和人格因素。在职业行为分析中,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也要有能了解,分析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咨询对象,更深刻的体会心理咨询工作的价值。同时明确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根本原因,明确自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资源和努力方向,强化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归属感和职业行为期待,坚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信心和奋斗方向。
机缘让我有机会与心理学近距离接触,可以说自己并不是个很乐观的人,但我一直寻找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正巧被我发现了心理咨询这块充满魅力的领域。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志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期待今后的人生体验更加精彩。
(一)成长经历
我出生在xxx来因为母亲的坚强影响着我,也说服了我,我又开始自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蜕变哪能有成功,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渐渐的我不再堕落,开始从挫折中学会坚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现在想想,那时的打击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种美好,她教会我生命有两种情况在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走的更好。
由于中考的成绩不尽人意,我只能上一所普通高中,从此后我努力学习,认真进步,终于成绩又慢慢好起来,上了本省的一所大学学经济专业,之后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法学。
参加工作后我渐渐明白,对于自己想要追求的要学会努力与放手,开始觉得人生中主要的是学会坦然面对、欣然接受的态度。工作经历和情感经历不论悲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人生感悟的累积,我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开始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多彩。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绝不可以游戏人生和自我放纵,要珍惜存在的每一天来感知这个世界。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渴望追逐着幸福,也一样的遭遇着困惑。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过拒斥,有过执著,有过微笑,也有过绝望与哭泣,但是我始终没有遗失我认为值得拥有的也是在朋友心中我最可贵的品质:胸怀,善良,理解,真诚,反省。同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在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惰性,希望自己能够坚毅,敢为,进取,避免过于克制或执著。
(二)成长总结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虽然有过磨难和打击,但却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知道珍惜,懂得付出。比起以前,我更加乐观,更加坚强,有力量和韧性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也使我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受伤与不断复原的过程,只要充满希望,不断进取,终会有美好的明天。
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乐观,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
如今的我已是而立之年,对生活的要求也变得现实了许多,我不奢求富裕,相信健康是福、快乐是宝。我认真对待工作,它是经济的来源,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人,以及身边的所有的人,因为爱让我感到幸福。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大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周围的人驱除心理上空的阴霾,还他们一片晴天丽日。
我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被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如情感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等等,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还很少,欠缺生活经验。而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也会长久的困扰着自己。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学习,我可以较科学的明确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个人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基本具备了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其本身的人格是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取的咨询效果的根本保障。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努力的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我一直喜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与自己对话,喜欢感受自己的成长。对心理学有持久的兴趣,很小就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热衷于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成长。
我的性格总体是热情、好强,亲和力强,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善解人意,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恒心,有耐性。情绪体验偏强烈,容易烦恼,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良好品质是:真诚、善良、宽容、积极、坚强。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重感情、积极向上,是一个适合做朋友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热情善良、工作能力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有时太追求完美,偶尔有些固执,比较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摸索完善。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显得更重要,其前提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理解、接纳、尊重。心理咨询的要求是做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它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我很理解领悟人本主义的无条件尊重来访者,这种观点让我在面对价值观不一样的来访者时,首先是尊重其价值观,然后与其客观探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所以每一个求助者身上,都有资源,好的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资源,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救助自己的能力。不是咨询师为求助者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是求助者本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正是为了在咨询过程中程度上实现以来访者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五
本文对高职院校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投入,加强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培养,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关键词:
(一)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它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思潮源源的涌入、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容易引发青年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震动,极易造成心理的迷茫与困扰。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消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措施,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既迅速又不成熟,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就业选择、经济问题等诸种压力下,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与此同时,高职生身份的特殊性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承受来自亲人期望、未来就业压力、自身期望值过高或自我价值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时,比一般大学生更难以适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有利于调适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与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一)高职院校对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投入不足
2009年12月下旬,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由高校职能部门如实填写并上报的形式进行。其中高职院校(不含高专)有效回收有55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比较客观地掌握了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
按广东省高职学院在校生人数平均计算,每所学院的学生人数平均约7000-8000人左右。数据显示,55所高职院校均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41所学院开展了师生互助计划,比例为74.55%,有19所学院未开展该互助计划,比例为34.54%。51所学院建立了新生心理档案,占92.73%,4所学院没有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占7.27%。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中,55所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8人,平均每所学院仅为1.6人,远未达到广东省3000:1的配置要求。在经费投入方面,2009年我省55所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总投入约为235.38万元,平均每个学生经费为5.35元,也未达到10元/生的标准。工作场地等硬件设施方面,55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场地总面积约为4459平方米,平均每所学院81.07平方米。考虑到不少的高职院有两个校区的实际,这一数据也远未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方面, 34所学院开设了必修课,其中15所学院既开设了必修课,也开设了选修课, 21所学校只开设了选修课。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培训场次为587,平均每所学校10.67次,面对平均人数约7000-8000的在校生规模,这一数据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心理健康网站建设上,仅有37所学院建立了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67.28%,18所学院尚未建立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32.72%。
数据统计显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未能得到高度重视,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场地配置不够、经费短缺、心理课程和网站的建设也未尽人意。
(二)咨询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本次调查的数据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具体数据见表2)。
1. 学历层次需要提升。专职人员中本科学历比例占44.31%;兼职人员本科学历比例高达68.09%,甚至还有7.85%专科学历者。
2. 专业技术职称急需发展。专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51.1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6.82%;兼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77.64%,高级职称人员仅占4.1%。
3. 学历专业结构不甚合理。专职人员中,文、哲、法、史、教育专业的占69.32%,理、工、农、医占20.45%,其余占10.24%。这不难看出,专职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缺乏与从事职业工作相关的学科背景,这会给心理咨询工作带来影响。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低、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专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45.46%,五年工龄以下者占67.04%; 兼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71.85%,五年工龄以下者占80.55%。由于工作人员大部分年龄偏低、工龄较短,工作和生活阅历较浅,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冲击下,不少人自身也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在对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
(三)学生对心理咨询信任度普遍偏低
2011年的5月,课题组对广州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共1081份,其中有一题目是:您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如何(单选)?学生的答卷中,选择效果非常好和还可以两类的百分比合计占31.77%,选择效果一般的百分比占49.6%,选择效果不太满意和非常差两类百分比合计占18.65%。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吗(单选)?选择一定会的百分比仅占3.15%,选择可能会百分比占43.94%,选择应该不会百分比占47.92%,选择绝对不会百分比占4.99%。问卷数据显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当遇到困难时,有52.91%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咨询信任度普遍偏低。
值得重视的是,在学生问卷中,当问到“您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用吗?”这个问题时,持肯定回答的人数高达84.20%。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
高职学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作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精神,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场地设备三到位,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加强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培养
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很强,从业者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咨询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真挚、热情、客观、理智的态度与精神。加强心理咨询人员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心理咨询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借助社会资源,通过“送出去”的形式,大力支持心理咨询人员的学历提高和相关的业务培训,鼓励心理咨询人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员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校本培训机制,通过“请进来”的形式,聘请校外专家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题培训与个案剖析,将理论知识与咨询技能提高有机融合,高效、快速地促进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
要充分认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作用,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有效扭转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重咨询、轻教育,重个体、轻群体,重诊治、轻预防的倾向,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能。
1. 开设心里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调配、精心设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全面提高高职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非常欢迎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认为对心理健康有较大帮助。
2. 切实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实施主动干预
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心理普查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专职心理咨询人员进行电话约谈或信函约谈,实施主动出击,提前干预,以便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3. 构建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
要积极构建和完善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与体系,对高职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危机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干预。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以大学生互助帮助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依托系部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制度,建立以教师帮助为基础的师生互助心理咨询;依靠学院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外聘专家,建立以专业咨询人员为基础的专业心理咨询。从学生、师生互助到专业咨询,从保健预防到专业治疗,从个体咨询到团体训练,全方位打造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护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四)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隐密的特点,拓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一是建立网络论坛(bbs),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在论坛上进行讨论,老师作为版主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与指导;二是设立在线聊天室,公布心理咨询老师的qq号,通过即时在线聊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与困惑;三是设立心理咨询教师博客,心理咨询教师对日常工作接收到的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博客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小组)环境下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不仅节省时间与人力;由于是多人参与,有更多观点,更多资源,帮助小组成员迅速成长;且人际交往可以迁移,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的方法。高职院校要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必须精心策划、有效组织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人群组织不同的团体咨询活动。如对新生,可在入学阶段组织“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团体辅导;对三年级的学生,可组织“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活动;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组织“消除自卑”、“应对考试焦虑”等团体咨询活动。
参考文献: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六
导语: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诸如倾听、询问、追问、重复与摘要性复述、面质、澄清、内容反应、情感反映、解释、潜能激发、指导、自我开放、影响性摘要或总结、目光接触与身体语言、结构化等主要技术是我们要注意的。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可用于治疗求助者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系统脱敏法起源于(沃尔普的动物实验;猫的实验性神经症)。
系统脱敏法的创始人并不(是毕生;弗洛伊德;罗杰斯)。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步骤是(学习放松技巧;建构焦虑等级;逐级系统脱敏)。
建构焦虑等级的方法包括(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将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序、求助者本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打分)。
建构理想的焦虑等级的具体要求包括(每一级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驰所拮抗的程度、各焦虑等级之间级差尽量均匀、焦虑等级的设定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
系统脱敏训练的具体做法是(当求助者感到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全身放松;对同一级焦虑水平,可以反复想象和放松多次;求助者的焦虑分数低于25分,方可进行下一级的训练)。
针对多种敏感情境的系统脱敏处理方法包括(每种情境单独处理、每种情境制定一张焦虑等级表)。
模仿法的理论基础包括(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设计示范行为、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法的五种具体形式包括(生活示范、内隐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
模仿法对示范者的要求是(感染力越强越好、与模仿者共同之处越多越好)。
模仿法的适用对象包括(年轻的求助者、模仿力强的`求助者)。
生物反馈法(借助于电子仪器、将个体未意识到的生理功能外化为声、光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声、光信号学会调节内脏功能)。
生物反馈技术的最早临床应用者并不是(华生、巴甫洛夫、米勒)。
目前,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有(肌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咨询师熟练掌握生物反馈仪的使用方法、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与特点、征求求助者是否接受该疗法的意见)。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诊室训练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求助者取仰卧位,自然地呼吸;在选定部位安放电极;测量肌电水平的基线值;设定预置值,开始反馈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家庭训练,应当(重复在诊室训练中学到的放松体验、坚持记录自我训练日记、开始时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生物反馈疗法适应症包括(各种睡眠障碍;各类伴有紧张、焦虑、神经症)。
生物反馈疗法禁忌症包括(训练中出现头晕、恶心的求助者;训练中出现血压升高、失眠的求助者)。
求助者中心疗法创始人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有很大的潜能理解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关系对于求助者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罗杰斯强调的影响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包括(咨询师的个性、咨询师的态度、咨询关系的质量)。
国内学者归纳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包括(使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使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使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使求助者愿意将其生命成为变化的过程)。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表述包括(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经历表示共情)。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关系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关系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关系是咨询的结束、咨询以关系为导向)。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包括(设身处地理解、坦诚地交流、无条件接受)。
设身处地地理解的具体技术是(关注、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沉默)。
艾根提出的坦诚交流技术包括(并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
艾根主张的表达尊重的五种态度包括(看到求助者的潜力、承诺与求助者共同努力、相信求助者能够做出改变)。
咨询师表达无条件关注的四种行为包括(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培养求助者的潜力)。
佩特森划分的咨询过程七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每一阶段都渗透着下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七个阶段是渐进的、灵活的过程、七个阶段并非相互割裂)。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包括(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有“机体智慧”、人是可以信任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所使用的“经验”的概念的含义是(现象场、人的主观世界)。
求助者中心疗法中的自我概念的含义包括(求助者对自身的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求助者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求助者大量自我经验和体验的集合物)。
求助者中心疗法中“价值条件化”的含义是(求助者的价值评价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求助者的行为受内化的他人的价值规范的指导、求助者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
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个体经验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体经验符合个体需要,被纳入自我概念;个体经验与自我概念不一致而被忽略;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定,以解决自我概念与个体体验的矛盾)。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包括(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
求助者中心疗法亦称作(非指导性疗法、咨客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只把精力放在倾听上)。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七
心理咨询师的工具是咨询师本人,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但最大的特点是咨询师本身是应用的部分。这使得对心理咨询师有了要求,要求咨询师本身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咨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咨询师的理念、对人生的理解,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表达对咨询的效果至关重要。时刻沉下心来,认真整理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使自己接近“利器”。以下简要对自己从开始接触心理学到现在工作学习的一些感想和启发做总结。
1.心理初启
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开始接触心理学,这是我的专业。那时候我们也以为心理学家是一看就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什么,抱着这份好奇心去上课,我们发现,心理学要学习统计、测量,还有一大堆枯燥的发展心理学知识需要背诵,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心理学。直到大三、大四接触到变态心理学,才觉得这才是心理学,我们也迎来了实习。学院为了给我们锻炼的机会,给我们联系了一些小学,让我们给小学生做心理咨询,来咨询的同学都是老师或者家长认为行为有些异常的孩子。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下午,我们接待了两个小学生,其中一个是家长带过来的,小孩子沉溺于网络,一个是老师推荐的,有自伤行为,经常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这是我们第一次亲身接触心理咨询,那时候心理很害怕,我们都很紧张,只问了孩子一些表面的问题,没有深究原因。后来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老师该如何解决,老师告诉我们,去问问孩子父母的关系,平时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后经询问,果然问题出在家庭,网瘾孩子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只能上网消磨时间,在游戏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自伤的孩子父母长期不合,感到受到忽视,以自伤引起父母注意。知道原因之后感到很痛心,也从此明白每个人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或多或少都反应出了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这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的心理咨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我需要积累很多的经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2.工作感想
也解放了他人。最后,该生终于没有再言语,表明了他的赞同。我也松了一口气,从这个案例中我领会到,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我们正处于叛逆期,自己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极端,否则有时候会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
3.研究生生活
我的专业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几乎每一门课程,老师们都会给我们每个同学自我报告的机会,从研一到现在我们的专业课快要完成了,从开始的文献搜索都要耗费很长时间到现在的轻松上台报告,我们学到了很多。
今年十月份,我帮助上海某中学申一个科研项目,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申请工作已经初步完成。课题的内容是关于改善学生作业习惯。研究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深入挖掘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对×××学校学生的作业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进而找出现状存在的根源,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培养和改进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思路是理论结合实践,在了解学习习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研的方法获得实际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获得相关结论。具体而言就是阐明习惯及作业习惯的涵义,以实际调研的方式研究××学校作业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些分析以及了解学生实际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加以干预,最后整理出有效的干预措施。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单独对作业习惯的研究却鲜见一二,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作业习惯的养成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拓展学习习惯的研究;本研究探讨作业习惯养成策略,帮助×××学校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及改善,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同时,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导师告诉我们做论文切忌浮躁,不为了发文章而写论文,要有想法。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已经把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下来,正处于整理思路阶段。从以往的经验及文献查阅,我深感教师反馈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样一个同学的作业或者表现,老师给予积极的反馈或者惜字如金效果完全不一样。前者会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快了,很乐意学习,而后者或不知自己的表现如何或反而觉得自己表现很差而气馁。 试想谁不希望做了事情后得到老师的反馈,即使是消极的反馈也用之有道。那么教师的反馈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它的机制是什么?什么样的反馈在何种情境下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表现?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通过以上课堂报告、课题申请及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我的文献搜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展示能力得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路走来,跟心理学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自我完善,同时帮助他人的人。苏晓波说过,每个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无一例外的是想探索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长起来,在自己成长时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心理咨询师职业在我心目中,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而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第一是将来养育孩子的需要。从孩子降生的那刻起,便被自然地赋予了母亲的角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处于迷惘之中,不知所措,却只能从书本、电视、长辈等途径寻求帮助,并在不断地摸索中提高自己的养育水平,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性。第二是为了将来能较好地经营婚姻,因为美满持久的婚姻会造就幸福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有利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第三是工作的需要。我想要从事教育类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的职责。第四是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同时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是我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的个性更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助者能敞开胸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而我将不断地继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经常进行内省,促进个人成长,为自己的咨询师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咨询师的工具是咨询师本人,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但最大的特点是咨询师本身是应用的部分。这使得对心理咨询师有了要求,要求咨询师本身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咨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咨询师的理念、对人生的理解,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表达对咨询的效果至关重要。时刻沉下心来,认真整理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使自己接近“利器”。以下简要对自己从开始接触心理学到现在工作学习的一些感想和启发做总结。
1.心理初启
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开始接触心理学,这是我的专业。那时候我们也以为心理学家是一看就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什么,抱着这份好奇心去上课,我们发现,心理学要学习统计、测量,还有一大堆枯燥的发展心理学知识需要背诵,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心理学。直到大三、大四接触到变态心理学,才觉得这才是心理学,我们也迎来了实习。学院为了给我们锻炼的机会,给我们联系了一些小学,让我们给小学生做心理咨询,来咨询的同学都是老师或者家长认为行为有些异常的孩子。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下午,我们接待了两个小学生,其中一个是家长带过来的,小孩子沉溺于网络,一个是老师推荐的,有自伤行为,经常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这是我们第一次亲身接触心理咨询,那时候心理很害怕,我们都很紧张,只问了孩子一些表面的问题,没有深究原因。后来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老师该如何解决,老师告诉我们,去问问孩子父母的关系,平时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后经询问,果然问题出在家庭,网瘾孩子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只能上网消磨时间,在游戏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自伤的孩子父母长期不合,感到受到忽视,以自伤引起父母注意。知道原因之后感到很痛心,也从此明白每个人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或多或少都反应出了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这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的心理咨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我需要积累很多的经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2.工作感想
也解放了他人。最后,该生终于没有再言语,表明了他的赞同。我也松了一口气,从这个案例中我领会到,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我们正处于叛逆期,自己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极端,否则有时候会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
3.研究生生活
我的专业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几乎每一门课程,老师们都会给我们每个同学自我报告的机会,从研一到现在我们的专业课快要完成了,从开始的文献搜索都要耗费很长时间到现在的轻松上台报告,我们学到了很多。
今年十月份,我帮助上海某中学申一个科研项目,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申请工作已经初步完成。课题的内容是关于改善学生作业习惯。研究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深入挖掘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对×××学校学生的作业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进而找出现状存在的根源,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培养和改进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思路是理论结合实践,在了解学习习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研的方法获得实际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获得相关结论。具体而言就是阐明习惯及作业习惯的涵义,以实际调研的方式研究××学校作业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些分析以及了解学生实际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加以干预,最后整理出有效的干预措施。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单独对作业习惯的研究却鲜见一二,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作业习惯的养成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拓展学习习惯的研究;本研究探讨作业习惯养成策略,帮助×××学校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及改善,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同时,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导师告诉我们做论文切忌浮躁,不为了发文章而写论文,要有想法。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已经把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下来,正处于整理思路阶段。从以往的经验及文献查阅,我深感教师反馈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样一个同学的作业或者表现,老师给予积极的反馈或者惜字如金效果完全不一样。前者会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快了,很乐意学习,而后者或不知自己的表现如何或反而觉得自己表现很差而气馁。 试想谁不希望做了事情后得到老师的反馈,即使是消极的反馈也用之有道。那么教师的反馈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它的机制是什么?什么样的反馈在何种情境下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表现?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通过以上课堂报告、课题申请及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我的文献搜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展示能力得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路走来,跟心理学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自我完善,同时帮助他人的人。苏晓波说过,每个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无一例外的是想探索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长起来,在自己成长时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心理咨询师职业在我心目中,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而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第一是将来养育孩子的需要。从孩子降生的那刻起,便被自然地赋予了母亲的角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处于迷惘之中,不知所措,却只能从书本、电视、长辈等途径寻求帮助,并在不断地摸索中提高自己的养育水平,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性。第二是为了将来能较好地经营婚姻,因为美满持久的婚姻会造就幸福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有利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第三是工作的需要。我想要从事教育类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的职责。第四是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同时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是我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的个性更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助者能敞开胸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而我将不断地继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经常进行内省,促进个人成长,为自己的咨询师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篇八
机缘巧合中,有幸加入到这次由专业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老师们讲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一些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清晰易解。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这次培训前五天的课程学习下来,我受益匪浅,内心的喜悦无语言表。
一直都知道当今中国有许多留守儿童在最需要愛的时候被忽视,许多青少年存在身心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有许多孩子心灵扭曲地成长着,许多更年期女性在家庭或社会关系中忽然歇斯底里,许多空巢老人郁郁寡欢,许多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也是长期萦绕脑海。
如果说当初来到这次培训班纯粹是对这门科学的盲目热爱,以及对社会各类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做出力所能及帮助的幻想,那么很显然,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有一种冲动想掌握全套的心理咨询理念和技能,去解决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正能量的、合格的、身心健全的心理咨询师,去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的某个人生理想在此被唤醒,我忽然感觉到自己过去那种幻想真的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正是这次前五天的培训提供了渠道。
学习了许多,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对教育的思考。
失落的现状。 然而初为人师总是饱含满腔热情,期待将自己懂得的所有最有益于孩子们身心成长的所有珍宝传授于他们。于是在我的主观世界里,这种强烈的愿望和那样不以我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整体现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次培训中,我知道了这种矛盾叫做“认知失调”。正如田媛老师讲到的“如果不能改变,那就接受它,或许还有意外的惊喜。”我从中也忽然认识到了,虽然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在减弱是事实,但是我依然可以在现有的背景下,尽量带给他们积极的影响。因为职业本身是个很强的暗示剂。
培训中我学习到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一是逻辑的矛盾;二是文化价值的冲突;三是观念的矛盾;四是新旧经验的相悖。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个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二是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三是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
我从中思索改善方法,感悟到要改善这种状况我可以做的其实不难,那就是接受这样一个教育现状,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相对来说更正确的价值观,诱导学生走上身心健康、道德健全的人生路。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给当事人具体的建议或者替当事人做出决定。而教育就是,在不违背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让其成为一名社会的优质人员。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压力让我渐渐丧失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而在这些天的培训课上,我脑海中时常会闪现自己教育学生的某些画面,比如处理问题的时候常常不问原因只针对事件的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做到了对事不对人、秉公处理,做到了高效,实则治标不治本,难免同样的问题再出现。而换位思考,即同理心,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在这里我认识到我要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在课下,对学生的适时教育中我要做到爱心、耐心、同理心。比如如果注意到坐在后排的学生频繁出现烦躁不安的状态,作为教师,我们不问缘由地去斥责是不合适的,也许可以考虑这个孩子是否本来是很努力地看黑板听讲,但是因为近视或者天气引起光线不好等原因而看不清,进而泄气、放弃。那么这种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更多一点耐心询问,给他临时坐到前排去的机会。也许多一点坚持,我们就多保护了一个孩子的好学之心。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显然不是一个几天或十几天的培训就可以速成的。这几天的培训还学到了好多好多,以及了解了许多我亟待学习的理论、素养和技能。但我从中看到我要做的还有许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从哪些方面逐渐提升自己。我想先从身边做起,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助人自助的心观察身边可能需要辅导的人,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不久以后我可以在现今所在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帮助孩子们顺利地渡过青春,让他们学会如何美丽地绽放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