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表格(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篇一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蠢事。然后,分别用逗“过山鲫”和“鳖”来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也表现了儿时的我那种天真、调皮、可爱的特性。同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
本文条理清晰,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然后总述、举例分述,最后总结教训。
进入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来理解词句。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因为他们各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加强词句的理解训练,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10个“鳄、蠢、鲫、旱、缸、鳖、哼、鳖、颈、悬”,指导书写“鳖”。
3、继续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能说出“恳求、不胜其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鳄鱼、逗弄、干涸、水缸、不胜其烦、鞭子、平安无事、血淋淋、愚蠢、报复”。
2、学习课文,读懂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会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感情。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2、读注释,了解作者。
3、学习第一节,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作者很喜欢小动物,不但养了种种小动物,而且常常逗弄小动物。
2、理解“逗弄”。板:逗弄
3、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逗弄的小动物。板:过山鲫鳖
4、指导书写“鳖”的笔顺。板:鳖
5、了解哪几节写过山鲫,哪几节写鳖。
完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7、小结:作者先用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有趣的事,也做过蠢事总起,再分别用逗弄“过山鲫”和逗弄“鳖”来写具体。
三、细读课文。
1、学逗“过山鲫”
1)抽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介绍过山鲫。
2)默读第四节——我是怎么逗弄过山鲫的?圈出表示我动作的词。
自由读,读出作者对“过山鲫”的喜欢之情。
抽读。指导朗读(我的语言)。
(要读出“!”的语气。要读出“,”的停顿。)
3)齐读句子,读好我的话,读出喜欢之情。
2、学逗“鳖”
过渡:逗“过山鲫”真是有劲,玩起来真开心。可是在逗“鳖”的时候,我就不敢这么放开地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读第五节
理解词语:“恳求”(辨析法),不胜其烦”(关键词)。
(2)抽读第六节——我是怎么逗弄鳖的呢?边听朗读边划逗弄的句子。
说说“蓝色的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
体会多次逗弄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理解平安无事。(联系上下文)
想象说话: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图片了解吻端。
(3)齐读被咬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被咬痛苦。
(4)齐读最后一节——了解“愚蠢”带来的后果。
3、总结:课文写了两件逗弄小动物的事例,一件是趣事,一件是蠢事。这两件事都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时代的我对小动物的喜欢。也只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才会对小动物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危险。
四、拓展说话。
我喜欢_,
我这样逗弄它的,_
五、作业超市。
1、完成本课作业本,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写话练习。
3、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并说一遍这件事。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小动物
逗弄
过山鲫(趣事)鳖(蠢事)
(动词)(动词)
1、学生预习课文。
2、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逗弄过什么小动物。
3、ppt课件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小郭老师努力改变以静止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但还有一点内容分析的痕迹。本课教学重点突出,凸显学段要求,如结合文本学习用举例法把句子意思写具体,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学习过渡句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和课内练习、作业一致性程度较高。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篇二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第97页。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ingting
蜻蜓kedou
蝌蚪
zhizhumayi
蜘蛛蚂蚁
qiuyinhudie
蚯蚓蝴蝶
教师点生词,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蚂蚁
蝴蝶蝌蚪
蚯蚓蜘蛛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片)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1、重点指导写“蚂”“蚁”
2、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篇三
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
师:(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
哇……学生开始感叹。
生: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如果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则,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
生:意恐迟迟归。
师:好,自己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读起来了,我在学生的座位边转了一圈,看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地读着,有的拿起笔圈了词语,心里非常高兴,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情景出现了,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铅笔,在第一小节上面的'图上,旁若无人地涂着。他先给图上的针脚又添了些,觉得还不够,再添几笔,自我欣赏觉得不错,然后在孟郊母亲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长长的,都拖到了地上,接下来,又开始给她眯得很小的眼睛上画圆圈。
虽然这些我都可以理解,孩子就是喜欢在书上插图乱涂乱画,而且他给图上的针脚画密些,很明显,刚才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上课时间,哪个老师看到都会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先克制住自己不发火,然后开始想办法,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还是各有各的长处,教师的眼睛,就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则学生的“亮点”也就不能发出光辉,只有发现了闪光点,才能运用闪光点去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管这个学生他不在认真的读书,但是如果这时我去当场批评他的话,可能当时他会注意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但是过后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也许他会因此对语文产生厌倦。正想着,突然,第一小节中那和眼泪水相似的省略号马上吸引了我。我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有一个同学有一支神笔,把课文第一小节上面的图补得真让老师佩服。真是画龙点睛啊!
(学生们迷惑不解。)
师:告诉大家,他呀,给孟郊的妈妈戴上了一幅眼镜!
(学生有的掩着嘴巴笑起来了。)
师:你们猜猜,他为什么要画上眼镜啊?我觉得,他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学生们猜测起来了。)
生:这还用说,你看,古时候没有电灯,孟郊的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
师: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还忙着给孟郊缝补衣服,你们想对她说什么?
生:我想说,你太辛苦了,你休息一下吧。
生:我想说,你的头发都白了,你的眼睛也一定看不清楚了,你还想着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刚才那位同学一定是体会到了孟郊母亲的这一片爱心,所以给她戴上了一幅眼镜。
师:不过,另外一笔,可更妙了,这位同学啊,给图上,添了一串眼泪水。
你们看――(我打出了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我觉得呀,这眼泪水,真像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这位同学,一定是认真读了课文才这么画的。(这位同学有些害羞起来。)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这省略号,真像孟郊母亲的眼泪水啊,你们从省略号里读出了什么?或者,从这眼泪水里读懂了什么呀?
生:这省略号写的可能是,孩子这次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真挂念他呀!
生:孩子出远门了,我一个人在家,再也看不到他,真寂寞啊!
生:孟郊出门在外,如果路上碰到坏人可怎么办呀!
师:孟郊的母亲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啊。
生:孟郊一个人到远方去,不知道能不能吃饱,会不会感冒。
生:冬天到了,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呀,我好难过啊,你要早点儿回来啊!
师:是啊,这一串省略号真像小朋友画的这一串泪水,可孟郊的母亲把这些都没说出来,也没流下眼泪,她一定把她的关心,都缝进衣服里去了。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诗:
生:(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随手涂鸦”成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仅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对话氛围,还及时地捕捉到这一时机,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品读课文服务,营造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的高潮。在这时,学生们思维的差异,独特的体验,都是激发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观念的良好契机,如果白白浪费这一机会,任由这一生成契机从眼前溜走,那么这节课中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课堂上这道美丽的生成风景,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另一角度和渠道。
生成的风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生成的契机一旦出现,教师就应该紧紧把握,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此时,我们要用智慧艺术地来处理,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显然,案例中这位学生的做法给教学预设来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如何将这插插曲与主旋律结合成浑然一体,不使它变成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呢?教师将这插曲拿出来,摆在课堂上,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生成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将学生带入教材,使两者的心灵交融,又要善于把学生从教材中带出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篇四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三课时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篇五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1课时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