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小结(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践报告怎么写大学生篇1
一、概述
根据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将于今年暑期展开。为了完成我校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参观、实习和访谈的形式,以在建筑工地从事工作的外来农民工为调查主体,以切实了解这些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水平而开展的。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掌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现状,和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改善意见。
二、活动的展开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和工资水平,还包括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住宿和饮食的环境,工作之余的生活状况(精神文明生活)等等许多与工人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类各式各样的周边环境的总和。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人工作愉悦,身心健康,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精神生活,可以说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工人数量多这一点,我采取了随机抽取的办法,只随机挑取期中的少数几个进行参观和调查。出于此次实践的人数要求(人数不得多于两人)和经费上的限制,本次社会实践无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
为了便于统计,在访谈中我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您的每月工资是多少?
2 您对现有工资是否满意?
3 你们是否有拖欠工资现象?
4 您对您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5 您希望您的工作环境在哪些方面能够改进?
5 如何改进?
大部分工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也具体了解了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现状。
另外,我也在这些考察地点的周边进行了观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娱乐设施进行了考察。不同的地点周边的生态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娱乐设施和娱乐生活也有一些不同。这也在访谈中影响了农民工对我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参观和访谈所得出的结果比较分散,我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将访谈的人群在年龄上进行了分类,再在不同的年龄段的人所得到的反应进行归纳和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基本没有节假日,所以工人的工后生活是极其匮乏的。实地参观发现,农民工的工作所在地生态环境也不是很好,天然的河流都有严重的污染,这主要是工地的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所导致的。
对于访谈所的出的结果分析后得出:只有30%左右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 年龄在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年龄在40~50的工人有40%左右的人觉得工作时间过长,而30~40岁的工人则只有2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
在精神生活方面,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的工人觉得精神生活匮乏,30~40岁的工人有14%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40~50岁的工人有15%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
在卫生环境方面,两成左右的农民工觉得自己所处的工作地点环境差,七成左右的农民工觉得工作地的卫生环境与自己的农村老家差不多,只有不到一成的农民工觉得工作地的环境要好于自己的农村老家。
在食宿方面,3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伙食条件。4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住宿条件。
在娱乐设施方面,大部分人表示不关注。
在对工作环境的改进方面,觉得要缩短工作时间、制定规定休息日的人最多,其次是改善食宿条件。对于精神生活和卫生条件,觉得需要改进的人较少,大家都表示能够
忍受。
对于如何改进,大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大家表示,如果追求高福利,很难找到待遇高的工作,而缩短工作时间必然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报酬。对于降低报酬换来好的工作环境,大家都表示宁愿工作环境坏点也会寻找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因为自己出来城市寻找工作的初衷就是找个工资高的工作以补贴家庭开支。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我看到的农民工们都比较忙,大多都是在边工作的时候和我进行的交谈,为了生活他们都在努力工作。
通过统计的结果和参观不难发现,来城务工的农民工所处的环境都不是很好,大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会更吸引农民工。
四、活动的意义与总结
通过此次暑期时间调查活动,我收获颇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践调查的活动。实践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践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在实地参观中学习到了一些建筑工地的管理模式,而且在与工人的交流中锻炼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与人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这次实践中,我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让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总之,在这次的实践中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相信都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最总要的就是让我知道了当前农民工的基本的工作环境现状,这也是本次实践的目的所在。看到农民工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的工作,我没有理由让自己懈怠,我们现在又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不是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呢?
当然,此次实践活动还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扩大自己的调查范围,不能去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企业,调查更多的农民工。由于调查的范围偏小,访谈的人
数不多,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由此分析出的结果,不能精确的表现当前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当前所有的农民工工作环境现状,但是,这些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所调查地区的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感受的,因此,调查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无论如何,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给了我自我提高的目标。
实践报告怎么写大学生篇2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后为人所知的两个新概念,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显然,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实践考察,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指出了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的重要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们想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等范畴,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建设”、“发展”首先指的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而且也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的同步发展和有力支持。因此,我们所讲的“建设”、“发展”等范畴,应该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含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它所强调的“五个统筹”,以非常鲜明的态度和语言,阐述了我们所讲的“建设”、“发展”都是全面的建设、全面的发展,满足了实践的要求。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的不只是百年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形成,同样也需要经过很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完善和巩固。今天我们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从经济结构到社会生活均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迎来了改革与经济发展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党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在发展中不仅要协调好国民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而且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所以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当前工作来讲,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从其理论内涵讲,又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这一近期奋斗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我们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少走弯路,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首先要明
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有持久奋斗的思想准备。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使社会更加和谐。
综合当今时代条件等综合因素,想要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住重点。这需要我们应该注意几个着力点,即:在扩大就业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上下功夫;在理顺分配关系上下功夫;在发展社会事业上下功夫。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学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抓下去,就一定能够积极地促进社会越来越和谐。
在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邓小平理论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而且是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联系在一起的,理论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重大举措,其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如此,既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发展要有较快的速度,又强调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既强调一部分地区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又强调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等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正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靠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社会齐头并进。还有,要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科学发展观是重视发展的发展观,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不在发展的基础上求和谐不可能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它不是客体,而是主体。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民群众单纯地看作是被同情、关爱和救济的对象,而应看作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创造性社会力量,看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它是发展的主体,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以人为本的“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力量的来源。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长远奋斗目
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主宰和征服自然野心不断地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难以可持续地发展。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时,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而不能有意无意地形成两者的逻辑矛盾。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发挥人的作用,才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提出的目标和
口号
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往往是欲速不达、群众不满;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则发展迅速、人民满意。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说,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然,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艰巨而又长期性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分担此重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究会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
实践报告怎么写大学生篇3
下岗职工,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的新名词。一个涉及高达6——8千万人的新生群体。这个群体,成了当今中国社会最弱势丶最艰难丶最无奈丶最底层的“弃儿”部落。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中没有他们的影子,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熟视无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自今上有老,下有小,自身病体缠附丶年龄偏大丶缺失文凭丶技能单一,缺乏再就业条件和机遇。经过十多年的痛苦磨难,如今更被基本生存丶社保丶医保等生活现实逼得焦头烂额丶饥寒交迫丶走头无路。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压力的多样性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二.应该多增加一些就业单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项目的招标方有强大的花卉基地支撑,投资风险小,且花卉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良好的前景,有利于就业困难人群稳定就业。花卉销售历创新高,在忙碌的花商中,有不少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城市居民已有10年“花龄”的藏女士在济南市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京林鲜花市场拥有一个20多平米的摊位,10年前下岗时,她也曾为今后的出路犯过愁。后来,加入了花卉协会,进入了京林鲜花市场,市场给了我们一些机会:培训插花技术,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提供货源,建立网站,帮我们做宣传,提供一切方便,在这个行业越做越有奔头了。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
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湖北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武汉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街道光明社区居民刘席英谈起再就业,十分感慨。几年前她从单位下岗后,和爱人一起赋闲在家,生活窘困。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她办起了这家社区幼儿园,保证了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吸纳了7名下岗女工就业。刘席英:“如果在社区里没有这个新的再就业服务体系,我不可能有今天新的岗位,更谈不上带动一批下岗女工一同就业。”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
三.必须加强下岗人员的素质,所以加强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
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四.政策的优惠和规划的行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
实践报告怎么写大学生篇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日益改善,务工人员的流动也日益频繁。由于在城市能够找到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人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些外出的农民工得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究竟如何?为了切实的了解外出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特此展开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以宿州市小型工厂和个体户为主体,深入走进农民工的生活,以寻求相关信息。
一、概述
根据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将于今年暑期展开。为了完成我校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参观、实习和访谈的形式,以在宿州市小型工厂和个体户中从事工作的外来农民工为调查主体,以切实了解这些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而开展的。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掌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现状,和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改善意见。经过这次调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获。
二、活动的展开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还包括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住宿和饮食的环境,工作之余的生活状况(精神文明生活)等等许多与工人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类各式各样的周边环境的总和。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人工作愉悦,身心健康,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精神生活,可以说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究竟如何,以便更好的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特以此次暑期实践调查为契机,开展了对宿州市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的 调查。
宿州市地形复杂,街道纵横,工厂种类和数量众多,情况十分不利于个人开展逐一的参观和调查。所以我对工厂进行了分类,主要对从事轻工业加
2
工和物流运输的工厂和工人进行参观和访谈。对于工厂数量多这一点,我采取了随机抽取的办法,对于同一地点的同一类型工厂,只随机挑取期中的少数几个进行参观和调查。出于此次实践的人数要求(人数不得多于两人)和经费上的限制,本次社会实践无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
确定了调查的地点和调查方法,接下来的就是实地的考察。
我首先来到徐州的一些小型服装加工厂、物流公司和一些辅料加工厂。在说明来意后,大部分的工厂管理人员同意了我对其公司的工人的访谈。随后我来到七堡和九堡的物流公司,布料、罗口加工厂和当地的一些外来人员开的小商店和早点铺进行参观和考察。
为了便于统计,在访谈中我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您对您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2 哪些地方不满意?
3 您希望您的工作环境在哪些方面能够改进? 4 如何改进?
大部分工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也具体了解了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现状。
另外,我也在这些考察地点的周边进行了观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娱乐设施进行了考察。不同的地点周边的生态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娱乐设施和娱乐生活也有一些不同。这也在访谈中影响了农民工对我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
通过此次调查,我共走访了杭州城东二十余家各类的工厂和公司,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农民工进行了对话,并记录了部分访谈的结果。在现有的时间、精力和经费的前提下,我走访参观了最大范围、尽可能多的各类工厂和个体户。所以,调查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当前条件限制下最为准确的。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参观和访谈所得出的结果比较分散,我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将访谈的人群在年龄上进行了分类,再在不同的年龄段的人所得到的反应进行归纳和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基本没有节假
3
日,所以工人的工后生活是极其匮乏的。实地参观发现,农民工的工作所在地生态环境也不是很好,天然的河流都有严重的污染,这主要是工厂的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所导致的。
对于访谈所的出的结果分析后得出:只有30%左右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
年龄在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年龄在40~50的工人有40%左右的人觉得工作时间过长,而30~40岁的工人则只有2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
在精神生活方面,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的工人觉得精神生活匮乏,30~40岁的工人有14%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40~50岁的工人有15%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
在卫生环境方面,两成左右的农民工觉得自己所处的工作地点环境差,七成左右的农民工觉得工作地的卫生环境与自己的农村老家差不多,只有不到一成的农民工觉得工作地的环境要好于自己的农村老家。
在食宿方面,3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伙食条件。4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住宿条件。
在娱乐设施方面,大部分人表示不关注。
在对工作环境的改进方面,觉得要缩短工作时间、制定规定休息日的人最多,其次是改善食宿条件。对于精神生活和卫生条件,觉得需要改进的人较少,大家都表示能够忍受。
对于如何改进,大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大家表示,如果追求高福利,很难找到待遇高的工作,而缩短工作时间必然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报酬。对于降低报酬换来好的工作环境,大家都表示宁愿工作环境坏点也会寻找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因为自己出来城市寻找工作的初衷就是找个工资高的工作以补贴家庭开支。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我看到的农民工们都比较忙,大多都是在边工作的时候和我进行的交谈,为了生活他们都在努力工作。
通过统计的结果和参观不难发现,来杭务工的农民工所处的环境都不是很好,大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会更吸引农民工。调查还发现,大型工厂的工作环境普遍要
4
好于小型工厂,但是小型工厂的工人拿到的工资会更高,工资的变动幅度也更大。
四、活动的意义与总结
通过此次暑期时间调查活动,我收获颇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践调查的活动。实践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践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在实地参观中学习到了一些工厂的管理模式,而且在与工人的交流中锻炼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与人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这次实践中,我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让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总之,在这次的实践中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相信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次实践最总要的就是让我知道了当前农民工的基本的工作环境现状,这也是本次实践的目的所在。看到农民工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的工作,我没有理由让自己懈怠,我们现在又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不是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呢?
当然,此次实践活动还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扩大自己的调查范围,不能去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企业,调查更多的农民工。由于调查的范围偏小,访谈的人数不多,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由此分析出的结果,不能精确的表现当前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当前宿城所有的农民工工作环境现状,但是,这些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所调查地区的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感受的,因此,调查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对于此次实践调查,我觉得可以有一些改进。可以将小组的人数限制扩大,给每个小组固定的题目和经费,并派指导老师协助指导。多一点的小组
5
人数能够让我们的调查范围扩大,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得出结论,也更便于分析。这对于提高实践调查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能够在细节方面给我们这些第一次做这样的实践调查的同学很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给了我自我提高的目标。
实践报告怎么写大学生篇5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法政学院行政管理092班)【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而积极创建民主、法制、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作为法政学院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党的号召,为新农村普法平安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们利用暑假10天左右的时间,到金东区澧浦镇进行了普法平安宣传。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金东区澧浦镇;新农村;普法平安宣传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一、实践目的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社会实践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而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历实践后,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匮乏,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同时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10天的实践,我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终于认识到校园其实还是很小的,虽然它占地千余亩,但它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一个引导人的机构。在学校,我们学的是理论,讲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学的便是素质与能力,讲的便是气质与内涵,但两者还是相通的,为的都是顺利进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求的都是出类拔萃。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应该不断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