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实用(4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感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一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这短短五节心理课虽然短暂,却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心理课上,我想收获最大的不是心理学上的知识,而是待人处事的道理。
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对问题时的心态。
不是如何社交,而是如何选择真正的朋友。
不是如何找女朋友,而是对待感情的心理。
不是如何平复情绪,而是如何调节管理情绪。
如今在我看来要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保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且乐于和同学交往,在交往的同时需要真诚的待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同时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对待父母也是如此,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懂得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人之初,性本善,怀着感恩的心的人,怎样会是坏人呢?
最终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已经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一心理课上完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我做得更好!
在那里向我的教师你问好,真的很感激你的教导,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还是能够感觉的到教师的用心,真的很感激。多谢!
我想这五个星期的心理课上,最想告诉我们的莫过于书上的最终一章,我也是翻着书才猛然想到这些,那就是珍爱生命,仅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拥有开心欢乐的生活。人生可是如一道青烟,然而每个人却都想活的犹如耀阳,那么或许唯有珍爱生命,坚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够做到吧!
总而言之活的开不开心,决定权在于你的心!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
在上了大概一学期的大学心理健康这门课,我觉得对我们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它帮忙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我,也更有信心创造完美未来。
在处理梦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影响自我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我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进取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这门课程帮忙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我,经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我也存在必须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以前我总是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我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我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我的生活。经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几种解决方法。习惯纠正法。依靠型人格的依靠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我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靠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比如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靠他人。
美国散文家作家、诗人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其健康的含义也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也应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不健康,经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它帮忙我树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总是认为高职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必须不会比本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那么耀眼,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后,我才明白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又为什么要自暴自弃,而不引以为自豪呢!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讲:“职业教育怎样重视都可是分。”由此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说明我们高职大学生也有坚强的后盾。
其次,它帮忙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高职大学生任重道远。在未来职业人生道路上要大显身手,必须抓住黄金般宝贵的大学时光全面发展自我,做到不虚大学之行。要到达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否则就会片面地认为高技能人才就会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技术、练好技能就行了,其实,这样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接纳我们所在的高职院校,认可我们高职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最终,它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和环境适应供给指南,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我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样的一个主角转换,不仅仅名称改变了,并且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了,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学校文化等环境,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新的人际环境,大学是以团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一样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会产生矛盾。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教师的限制,交往的范围扩大,可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我面临的恋爱,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学中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本来只会引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关系僵化。第二,克服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我有理,也能够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第三,对别人常怀宽容之心。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
无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第四,克服封闭心理,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主动与人亲近。
总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标,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强自我培养,纠正错误心理的意识,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三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头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本事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本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所以,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很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本事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并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资料及途径,探索并构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经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忙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进取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本事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四
听了杨教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并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本事。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经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仅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十分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所以,教师能够试着在假期给自我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我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并且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能够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进取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当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样办呢?必须要充分利用班团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经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团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主角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进取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经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研究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忙。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经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经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我的心理,正视我们自我的问题,看到自我的优势,找到自我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忙我们身边的人,期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五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欣赏到一幅幅悦人的风景!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方面———交际心理。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类的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1,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有个好“人缘”呢?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
1、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2、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由于时候已不早,俺明天要上课,所以这部分内容明天有空再上来写吧,人际关系有很多学问,以后再跟大家慢慢探讨,各位帮忙顶啊,要贴子沉了我会找不到的啊~找不到就写不了的哦:)
3、学会与不性格的人打交道
(1)与性格不同的同事相处的要点:
人的一生,不各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我们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之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
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与这种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
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
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对过份糊涂的人,尽量躲避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与他长时间交涉下去,也是枉然。
经常犯错误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知反省;别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你还是少和他接触为妙,另外寻找出路吧。
7、对顽固不化的人,适可而止
顽固不化的人是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已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与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防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8、对行动迟缓的人,拿出耐心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与人交涉时,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耐着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课培训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本学期我被外派学习,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老师,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是由常德市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由省内资深的教授及外聘心理咨询师授课,共学习了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及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等多门课程。学习期间观摩了桃源师范附小教师执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观了常德市芷兰中学和湖南文理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心理咨询室设备等。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将这次培训学习与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总结如下:
心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强自学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教育,使之学会交往、乐于合作、关心他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适应性教育,使之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及社会中各种应激事件;耐挫折教育,使之学会应付挫折刺激,避免心理失常、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塑造教育,使之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情感调适教育,使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
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有可能激励或伤害一个孩子。
我们老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内化在课堂中,其实我们的每一堂可都有可能是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积极引入心理卫生的理念、意识和行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处理学生问题应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在学生日常教学中渗透健康心理意识,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心理与内心体验,尤其注重后进生、潜力生的心理,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最差的学生。教师要具备这种慧眼,去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大胆启用。
例如画画好的给他出板报的机会,朗读好的让他早上领读,劳动、体育、音乐好的都给以相应的工作。在集体活动时及时引导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在文艺活动时引导学生借机舒缓学习压力,调整心态,愉悦身心;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强调人际和谐,注重学生的交往、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品德教育。
学习优秀的学生心理压力可能更大,学习一帆风顺及家长老师的青睐会造成其抗挫折的能力较差或做事过于要求完美,教师经注意引导。
在此次学习交流中了解到各地、各校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职业倦怠、紧张、焦虑、烦躁、自卑、过度自尊等。对于这些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与技巧,我认为各位老师面对各种问题时应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和麻木不仁,任其发展。
我的总结到此结束,部分观点、感受及对学习的理解如有不成熟、不恰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出、谅解,我愿与大家一起成长,也愿与大家共同努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蒸蒸日上!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七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八
这是大一的第二个学期,课程依旧排的那么的紧密,心里不免对排课教师有些埋怨。可是心理课的课堂上,气氛却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大家总是会很放松,或许是因为教师主修心理学,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比较了解的缘故。教师是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的缘故,所以让我们与她能够更加亲近。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这短短五节心理课虽然短暂,却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九
团体辅导,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的作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可以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改变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解决每个成员所面临的成长问题或心理障碍。本次培训之前,我的意识中,更多的是个体的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没想到这次是面对200多人的辅导,第一个感触是辅导的面广,第二个感触是被辅导人进入状态快,效果明显,也使我看到了团体辅导的优势。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我想团体心理辅导将会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采用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辅导中的两个小游戏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叫爱的鼓励。这是一个拍手活动,需要在统一节奏下打出节拍,只有很简单的节拍,是12 123 1234 67,别看就这几个简单的节拍,全班同学只要节奏齐,就会打出非常宏大的气势。第二个是用手指演示出风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形。这两个小游戏体现了团队的重要,体现了团结的精神,它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在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觉到困乏时,进行这样的小游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培训中,樊教授给我们练习了很多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有着它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我举个例子,在让我自豪的活动中,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现在这几个阶段,她让我们填出在这几个阶段中自己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件和引以为豪的原因。之后8人一组,每人轮流对大伙说出自己所填的事件和自豪感的原因。当我们面对互相不认识的人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事时,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有自信了,因为我在各个阶段都有另人羡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是很优秀的,我从此不再自卑。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真正的不再自卑,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另外通过这个活动还可以尽快地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我们由不认识到相识,甚至成为朋友。我想当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可以采用这种活动,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很快的和新同学彼此认识,让其他同学较全面地了解你过去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使这些互相不认识的同学们尽快的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回顾自己短暂的一年教育工作,自己也曾对学生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总体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农村资教老师,当时担任着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以及多门学科的教学。班上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作为班主任,我想在短暂的时间能了解大部分的学生,所以在一个班会时间,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个调查表,这是一份网上搜索的心理调查表,内容包含他们自己在遇到一些事情的心理状况。做完这个调查,我总结出学生虽然平时打打闹闹,其实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心里上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会经常觉得别人讨厌他;还有觉得自己会很担心一些事情;有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时常不开心。这样的年龄本应该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各种情况,我尝试去对学生做一下工作。
第一,用心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利用班会时间和学生谈心,交心,和他们零距离。让他们不会对我产生畏惧,能够当做朋友一样告诉我他们的心情与心事,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不会很孤独,身边有老师爱护他们。
第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出于刚毕业,对学生教学过于急躁,很多事情会要求高—点,以至于对学生造成压力,很少鼓励他们。当他们做一些他们认为比较满意的事情后,适当的用语言激励他们。让他们不再自卑,更加自信。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容易骄傲,有的人容易自卑,有的爱表现,有的太沉默。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第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于在此培训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可能欠缺科学性。同时,在对学生作心理指导时不能做到更周全。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在进行沟通时偶尔会回避,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在对学生作心理健康指导上没有形成系统。
希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伴随学生的成长,教师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出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一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今天在听了三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让我做为一名班主任深刻的了解到,开展这门课对与我们孩子的未来起着致关性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利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互动交流,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和心理氛围。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不断的引导,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古寨小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心的形式画在一张白纸上,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展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有多种情绪,这个教学过程充分的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很多。宋老师的《我挨批评了》中把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小故事运用短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展现到课堂上,学生通过录象交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调节了孩子的心理过程。刘老师的《掌声响起来》中通过三次掌声的设计,发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浅能,充分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最后在评课中我们互相畅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班主任要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二
今天上午,我们锦华小学和古寨小学共同举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来自两所学校的教师10多人,同时参会的还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负责人。活动中听取了县小学心理健康负责老师,对于目前他们学校有关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的一些情况与做法,并且听取了三节心理辅导课听课之后,与会的代表就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教科所主任还转达了区教育委员会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过学习,感慨颇多,让人感到沉重与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
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近13%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将今年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我省今年也明确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作了明确的要求:乡镇级学校在xx学年开始必须专门有心理辅导老师;该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更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到这方面工作中。大家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好事,但是,现在确实存在一种把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无限扩大的倾向,以此来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价”的现象。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学教育”的现象,虽然在开展,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实效性,要根据不同情况体现多样性。在小学,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1、要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必须加速改革,迅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学科系统型教育向职业能力型转轨。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以转变思想、提高德育素质为灵魂,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把心理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我们学校目前虽然没有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育课程,但学校领导和学生处经常督促教师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渗透德育(特别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班主任老师更是走在前头,他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像开展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课和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课外活动、义务劳动,举办一些知识讲座,个别谈心,给以关爱和帮助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教育感化本班学生,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学校的教师事实上都已重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的是有专业的人来指导,还不能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一定的专业与理论水平上来。
2、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含义应该是教师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对教师的心灵和职业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非师范毕业的教师应补好心理学这一课。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的继续学习,定期交流应用心理学知识、管理教育学生的经验。
3、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存在着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的现象,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对老师常说的第一句话:“给你添一个麻烦,要多劳你一份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就像本次研讨活动中的两堂课“学会夸奖别人”、“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我们学校各个班每个星期的主题班队课等,就是针对各自班级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这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迪作用,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更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走向正常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了解学生心理的责任。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幽静和环境优美自然会产生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领导民主、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以宽松,感到顺气、顺事,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舰自我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可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本学期,我们学校重视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注重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校长和教师们带头讲文明礼貌、保持校园整洁、讲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大家互敬互重,大部分人的文明行为带动改变了小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控制和训导学生,而学生则只能在被扣分、被训斥中服从教师。因此,在民主社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标,强调要为学校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关怀的环境。除了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与情绪方面的发展。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三
上星期,有幸听了各级部的几节心理健康课,几位教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我听完后,感触很深,我为她们精彩的表现暗暗喝彩。在课堂上,学生们敢想、敢说,畅所欲言,真正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们的课贴近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解决学生内心的确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孩子的心灵如沐一缕清风,如享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理健康课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
回味这几堂课,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亮点值得我学习。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丰盛的心理大餐同样也需要有调节气氛的开胃小菜,当然,这一殊荣非游戏莫数。
如刘方华老师的《上课与游戏》一课就是以做游戏的形式拉开帷幕。让学生上课一始就开始做抢凳子的游戏,老师则抓住机会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秩序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认识,这为后来的讲上课的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沉闷的课堂鲜活起来。孙家疃小学的姜言言老师执教的《换把椅子坐一坐》中,出示图片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不同的结论,简单的游戏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心理课题的探索,同时帮助学生们在游戏中去体验和感悟游戏中的道理。
学生心理的变化与其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能引起他们情绪及心理上的波动。因此,将真实的生活再现课堂,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例如姜老师的心理剧场——《篮球xxx》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支招,实话实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育我、育人的目的。而刘老师执教的《上课与游戏》一课中,老师则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纪律对课堂的影响,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课中有故事情境法、生活场景再现法等方法,十分的生动有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选题要有现实感、时代感和针对性,要触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几位教师在选题上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和感到困难的问题,正因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共鸣,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如:刘老师所执教的《游戏与上课》,姜老师执教的《换把椅子坐一坐》,这样的课题比较贴切孩子的生活,因为这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在点评时准确、质疑适时,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作用。
几位年轻的老师很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让孩子们可以敞开心扉与老师大胆交流内心的感受。老师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努力营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宽松空间,采用了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其中,人人争当小主人,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听了这次的心理课,我由衷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让活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里,让体验扎扎实实地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坎上,通过活动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本次的课也会为我以后上心理活动课指路领航。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四
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的维护与调适》,在老师的认真教授下,虽然只有一个星期只有一次的课,但是通过上课我还是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它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好奇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对于心理学的求知欲望会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探索,去了解。 在刚接触到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什么是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学的意义与用处是什么?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这些疑惑找到了答案。
首先什么是健康?健康(health),是人的基本追求,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在健康与某些事物不能兼得时,应该首选健康,因为只有“留在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入。因此,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再者,什么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之精神健康,是相对于躯体健康的概念,一般来说对其理解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但是,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一个简明的定义和完整的标准绝非易事。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对人类影响的广泛性,关于心理健康形成了众多的定义和标准。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简明,公认或统一的说法。
说完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再说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益处,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了我适应大学生活。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中学阶段,我有一个具体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我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
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另外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高中时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校园,但很快我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能力的新环境中自己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面对挫折的自卑感。还有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冲突。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因为社会对我的期望很高,也与我自己曾经优越的地位有关。而现实中的社会认同是不以自己的设计为转移的,当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时,我不免会产生产生心理冲突。
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以前我处理问题我总是比较武断,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听不进任何批判意见,对别人也缺乏信任感。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我开始尝试着去听取别人的意见,我开始感受到思想交流的乐趣,虽然还是会偶有摩擦但是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我的人缘又慢慢好起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感谢这门学科,也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的大学生活有了另一种色彩,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走向一个光明而广袤的未来,未来的征途我已踏上。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五
这学期课程还是紧密的进行。课堂总是欢声笑语,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可能是老师是主修心理学,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会比较了解。我对他脑子里的渊博知识感到钦佩。老师也显得很年轻,同时与这个时代并进,所以觉得老师和我们那么亲近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就像有一个伙伴,她比我们同龄人懂得多,同时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首先,通过上心理课,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时间。使我的生物钟更加合理优化,使我把以前错误地运用时间的方式得以改正,使我现在的学习更加有计划。
之前,我是一个不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郁闷好长时间。通过上心理课,在不开心的时间便开始试着调控自己的情绪,尽量使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所谓挫折是前进的动力,总是把自己沉浸在过度的悲伤中,除了伤害自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去面对,不如开开心心地活着。 其次,通过上心理课,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再次,通过上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
通过上心理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 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
心理课的老师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对待和父母的争吵。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很活泼,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心理健康课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
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
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课,我认为我们要想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六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第一节心理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 一上课,我们先模仿了下雨的声音:小雨用双手的指甲盖互相碰撞,中雨是拍大腿,大雨是鼓掌,暴雨是跺脚,最后“雨过天晴”。这个游戏既练习了我们的反应力,也测试了一下我们的心理健康。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符合心理健康有八个标准: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2、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你就能超越自我。
3、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真诚地关心别人。②真诚地关心别人。③了解别人,能宽容、接纳别人,真诚地从心底里将别人视为朋友。④加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⑤注意自己的形象,加强自身的修养。⑥善于称赞。⑦多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4、乐观的情绪。
乐观心态是指对待事物的变化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也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
6、道德心态的健康。
持续、稳定的情绪就是情感,情感丰富且健康。
7、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力是一种现象,特征是有着积极的应对模式,即使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情况。
8、智力活动正常。
①智力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智力而进行的活动。 ②智力活动是人结合自身先天遗传的普通能力以及异于他人的特殊能力而进行的生活活动。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随后,我们有讨论了一些图片,那些图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如:从正面看是一只鸭子,从侧面看就变成了一只兔子,把兔子的头捂住,就是一只乌龟,阴影的部分像蝌蚪。 通过这次讨论,我们知道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角度、我们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次讨论让我们懂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七
开篇我想提一下的是,起初选了这门分析心理学理论与实务的时候,我是没有想过要在“实务”上下功夫,我想要在实践课上做到有所收获有所体会,那么理论这方面要有一定的造诣,不是说非要到达一种醍醐灌顶的状态,而是要完全达到理论上的贯通,心理自我认识课的感受和收获。
对于分析心理学,我自问在理论上只到了有个大概的轮廓,当然,我也是十分重视理论的建立者的生活,之后我翻阅了一下荣格前辈的自传,我十分欣赏荣格前辈对自己内心想法的思考,并且能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阐述人类的无意识,望尘莫及之余,我渐渐对“理论”这个词抱有怀疑。理论固然具有指导人们思考问题的功能,但理论却不能解决每一个人的一切问题,我觉得荣格前辈在(尤其是在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悟”出种种关于心灵,无意识的“道理”时候,是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毫无疑问,关键是,他对人类心灵的解释可以为后来者所参考,并且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去,为什么?很简单一个原因就是,站在普遍的立场上,他具有比较可观的至于效果。另一方面,前面我所提到的“参考”,意昧着荣格前辈的经验值得学习,而荣格前辈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我们应该要有“凝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机会。那么,所谓的“理论”,站在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解释为一种“假设”,当这种“假设”至少能很好融合到来访者自身的心理上达到治愈的效果(同时也包括可以解释来访者种种心理问题),就可以称作是一种心理事实(也是我理解的心理事实),当这种参考一旦合适地“穿”在来访者“身”上,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就可以觉察到自己。
理论的构建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我们运用荣格前辈的一些理论去解释固然可以为我们节省困惑不解的时间(包括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只要它们合适,合理地解释人类的普遍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只要我们愿意接受那个或这个理论,我们大可以利用,所谓的理论不外如此),学习心理学的不外乎就是可以能够找一些合适的理论,“概括”自己的心理问题等等。这里面固然有一些用处,至少我们对一个理论合适与否,可以接受或者是愿意作为解释自己的根据。
的确,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但是,理论也会转移我们对自己的凝聚力,试想,接受一个理论在于它的合理性,它的合理之处正是由于我们失去了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能所致的,我在理论中学到了看问题的角度,包括分析心理学上的心灵结构,人格理论等等,我非常尊重也非常感谢理论的建立者带来的启示,同时也在不断质疑着,保持与理论的距离,避免仅仅是从这方面解释,话说回来,荣格前辈在建构他自己的理论的时候,是涉猎到很多方面的,我记得老师在上生理心理学的第一节课时提到,学习心理学也要关注医学,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给我的启发就是,心理学是一件关乎于世界的大科学,当然其最终指向是人类,因此,理论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其最终目标要告诉人类自己如何去学习自己,那么理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结果。
我喜欢分析心理学的一个原因是,我认为除了它的理论给我的启发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回过头看看自己一些童年经历,并且鼓励你自己在记忆中再次尝试学习一下过去的自己,而对于现在,更是鼓励你自己尝试着留意自己的想法,试着带着自己熟悉的环境,哪怕是看见一根草一束花,读过的一本书给你的感受,都可以作为学习自己的线索,如此等等。我喜欢分析心理学的原因,在于荣格前辈的理论与我们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表达这种亲密感。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创造自己狭义的理论,寻求一种解释自身的方式,只不过公认的理论是更为普遍认可而已,
那么至于在理论上的一定造诣,是一种更为专业的说法,无可否认每一个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要清楚,自己对概念的看法可以说是带着个人色彩对概念的重新解读,实质只是自己的狭义概念,试图学习自己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有关对思考自己,思考人类的问题上非要遵循逻辑,什么理性思考,很明显,分析心理学并具备更多的是实证精神,在乎自己的感受如何,因此她给予我在思考自己的问题上有更大的发挥,逐渐明白这一点,也与后来的沙盘课上有类似的意义。
说起沙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在真正上沙盘课之前的一次团体沙盘体验,当时我只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并不在乎自己能从中收获多少,毕竟游戏就是在于放松心情,也并不太过于功利地去专注于自己的收获。我记得很清楚那次的沙盘体验给我留下十分好的印象,就在于那段时间我感到有点疲劳,在思考我们的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对生活有一种消极的看法,我发觉就在团体沙盘结束后的那一刻,我发现其实在这么一个正方形的地盘里,我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想着怎样面对与他人的冲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其实我们的世界仍然存在规则(我想真也是沙盘是正方形的一个原因),我们的烦恼,或者进一步说,我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惑,不能够很好地自我修复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眼中的世界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有些是我们愿意遵守的,而另外有一些是我们放弃了遵守的义务,我们如何去适应规则,其实就在于我们面对规则时的态度,范文《心理自我认识课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次的团体沙盘体验,所有摆放沙具,沙具在沙盘中位置,角度等等,虽然没有具体的要求,感觉上就是选自己喜欢的沙具,摆在自己喜欢的位置,喜欢这个感觉不容易说明,但是在那次我之后细想,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沙盘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规则,因为摆放的沙具并没有离开它,有选择地将它放置在沙盘上,这个过程,恰好就是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后来在课堂上多了一点在这方面的思考。
前面说过感觉自己并没有十分大的把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当然,就在初次体验团体沙盘之后,我渐渐对这门课的“实务”有一种新的感受,所谓的对沙具摆放位置,角度等等的细节上,能难做到一清二楚,先抛开这方面不谈,对于沙盘,从选择到摆放,带来的种种感觉(包括他人摆放的沙具),就是启动我们思考自己的一种欲望,在接下来的每一次实际操作课堂上,给我的感受尤为强烈,上课过后我都会对自己说一个“为什么”。
关于规则的问题,后来在正式的课堂上也再次强调了,结合我前面在第一次沙盘体验活动上的感受,我觉得遵守规则在沙盘治疗中,或者是对于治疗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态度甚至是一种职业的素养,老师不断地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按部就班地将它落实到团体沙盘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那么所有人遵守的同样的规则,其实就是在尊重沙盘。因此,对于沙盘,无数个沙具,我认为首先是要抱着一种尊敬甚至敬畏的态度——有些沙具能给让你产生共鸣,并且在没有任何理性思考之下,它给你的感受特别好,正如老师说过:它选择了你。其实就是一种它对你的尊敬,或者说在此时此刻被选择时,我们同样需要的是把吸引自己的沙具看做是一个新结交,心仪,甚至是觉得相见恨晚的一个好友,包含着尊敬,另一方面,敬畏的态度就在于不允许我们碰的(别人的沙具,或者在活动中还没有要求去接触自己喜欢的沙具时等等),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敬畏心,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那么,沙盘,沙具,让我觉得她们在亲切之余,还存在着一种神圣感,每当我走进我们的沙盘室的时候,从看着沙具架上随意摆放的沙具,到室内柔和的淡黄色的光照及的每一处,都令我有种想改变她们,急于与她们发生联系,但又感到自己身处在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入口前,有过退缩。看着一个个沙具,你会在她们的表情,动作以及一些形态上,我看到的是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宗教等等学科的影子,或者说是一种物化后的特征,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是你自己在赋予她们意义和生命,还是她们早已经在自己的内心中,只是摆放在那里,让你看到的自己更加清晰。这种感觉从第一次体验沙盘,到正式上课,一直到我写这篇体会的时候,这种感觉一直在持续,并且变得强烈,并觉得这种感觉的珍贵。
在上团体沙盘课的时候,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他人在自己做庄(他人在摆放沙具时是以自己的沙具为中心,焦点,他人摆放的沙具的意义与自己摆放的`沙具是密切关联的)要尽量和自己的沙具和谐或者他人摆放沙具的意义出乎于自己的意料之外的时候,那是十分重要而且值得自己去思考,当然我没有经历过个人沙盘的治疗,对于团体沙盘,除了沙盘之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团体,想到团体,固然有合作,冲突等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在整一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庄家的线索能带给我们什么,并且通过选择合适的沙具,帮助庄家完成它心里面的愿望,当然,在我们选择沙具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带有自己的感受去选择沙具,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如何衡量自己与自己认为的他人的意愿,就需要斟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意愿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我认为团体沙盘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人际关系的治疗。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尽量满足庄家的(我猜测的)愿望,并且选取适合沙盘这个环境的沙具之中,我发现最后对我选取沙具的解释的结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来我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出我所选择的沙具有着什么的意义,但是在团体沙盘中,我必须为此作出一些可以令自己接受的修改,而有些时候,我也会固执己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选择沙具并且将摆放沙具时所涉及的意义说出来,对比这两种做法,站在我前面所说的把团体沙盘看做是人际交往上的一个缩影的话,我觉得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一种接近于共情的倾向,而后者更多是关注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并且有可能很好地影响甚至启发到他人,究竟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或者说更接近团体治疗的目的,我还不是很清楚。在我做庄的时候,我比较看中的是后者,虽然有时候心里面不是很舒服,但这些见解也给自己不少启发,那是不是意味着这种途径是可取的呢?
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是,在我做庄的时候,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呈现什么情景,我根本想不到我该实现怎么样的愿望,脑海里就只是停留在希望得到这种感受而已,在摆放好自己沙具后,自己的情景,或者说想要表达的“故事”,都是在其他成员摆放沙具的过程中逐渐清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我通过沙盘上不断增多的沙具,各种各样的地形,我也在逐渐构想自己的情景,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想好了一切(一个原因是时间问题)。在这么一种突兀的情况下,我的意愿是在不断地形成,所以到最后我的愿望是否实现,正确与否其实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
我就想,这是不是和意识到无意识主导地位的变化有关呢,我的意愿在整个过程不断形成,是因为我无意识的愿望中有一些碎片上浮到意识的领域上,当然这里头涉及到他人对我愿望的猜测,尽管我的愿望那时候并不明确甚至并不存在。那么,结果是,沙具成为了唯一线索,其他人通过观察我所选择的沙具的形态特征,也在和我一起共同塑造庄家自己的世界,我觉得这种感受很好,在最后成型的世界之后,有一个环节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筛选沙具的问题,顺理成章,我的愿望已经成型,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而筛选的过程出了达到修正使他们更能让自己接受之外,这个过程其实还包括一个确定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什么重要,什么次要等等。而考虑之后,觉得那种感受同样是难以解释的,即使自己可以允许某个沙具的存在,但是心想这个沙具给自己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我正犹豫是不是我摆放沙具的成员中,我不喜欢他某些性格一样,但有欣赏这种性格有关。我觉得他人摆放的沙具并且结合他们的解释,即使是带有消极意义的,我也都会将他们保留,我想这里头还包括着我自己未曾觉察到得一面并且可以成为了解自己无意识的一个方向。
关于对自己所选择的沙具的解释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环节,前面说过的,自己所选择的沙具里面包含着一份喜欢的感受,就好像一个朋友对自己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那么当自己快要解读自己所选择的沙具的时候,并且通过用言语表达出来,先不管他人是否理解,我觉得这一个过程并非就是能够很好地自己那份感觉做出合乎自己意愿的解释,因为我观察到很多的都是把自己的沙具联合到整个情景中去,我认为这种方式虽说也是对的,毕竟要考虑到整个团体的情景,关键是我选择沙具的最初感受已经被将沙具所处在的情景完全的淹没了,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在解释这个关节上,我只是听到了他们对自己的沙具在整个沙盘的情景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它的功能,而不是谈到在自己的猜测庄家的意愿下,独立与整个情景谈谈对自己的“交友”心得,那么之后才能更好地解释到他在沙盘这个情景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许我自己对此的解释并不到位,退一步讲,其实有一个观点我是持有质疑的,维特根斯坦说,我们的语言界限即是我们世界的界限。那么在沙盘课上,我们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尽管他确实存在,确实感受到了,但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理解对此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那么换一种想法,不讨论语言,我猜想我们真的可以凭借感觉,内心的感受也可以直达一些真理,只不过这是心理上另外一种语言而已,他不需要通过口头甚至书面表达仍然为人所知,这也是沙盘课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我固然希望再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沙盘室内追踪自己未曾解决的疑问,而且每当我走进沙盘室时,除了前面提到的亲切又神圣的感觉,我总有种对我童年的怀念,我想起自己的一张照片:地面上放着我拼接的公路模型,公路上摆满着汽车,我站在中央,凝视着公路的交错以及各式各样的汽车,幻想着他们终有一天 会流动起来。看着沙盘室里面的一个个沙具,我也幻想着各自在沙盘上的命运,或者说,我们人为地赋予他们一个一个角色,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八
在还没学心理课的时候,我就对心理学有着一中莫名的感情,也说不清是怎样的感情,反正就是有一股想把它学好的冲动,甚至期望自我能够从中找寻到属于自我的一片天空。
经过几周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能够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仅具有科学性,并且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自我,首先要学会欣赏自我,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我,气愤时,心疼一下自我,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忧伤时,找一些好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劳累时,美美得睡上一觉,人可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的风霜雨血,总之就是要懂得爱自我,仅有懂得爱自我的人才会明白怎样去爱别人。
经过学习心理课,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也研究周到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给予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心理课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提高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得成长着。我很感激许倪倪教师和心理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多。心理学不仅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安慰自我:欢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成功时,欢乐时,也不要太自满,要学会居安思危。
心理课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我去悟,去体会,经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最终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我的事情自我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此刻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可是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我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激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最终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即将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的十二分之一过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我做得更好!~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十九
这是大一的第二个学期,课程依旧排的那么的紧密,心里不免对排课教师有些埋怨。可是心理课的课堂上,气氛却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大家总是会很放松,或许是因为教师主修心理学,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比较了解的缘故。教师是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的缘故,所以让我们与她能够更加亲近。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这短短五节心理课虽然短暂,却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心理课上,我想收获最大的不是心理学上的知识,而是待人处事的道理。
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对问题时的心态。
不是如何社交,而是如何选择真正的朋友。
不是如何找女朋友,而是对待感情的心理。
不是如何平复情绪,而是如何调节管理情绪。
如今在我看来要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保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且乐于和同学交往,在交往的同时需要真诚的待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同时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对待父母也是如此,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懂得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人之初,性本善,怀着感恩的心的人,怎样会是坏人呢?
最终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已经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一心理课上完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我做得更好!
在那里向我的教师你问好,真的很感激你的教导,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还是能够感觉的到教师的用心,真的很感激。多谢!
我想这五个星期的心理课上,最想告诉我们的莫过于书上的最终一章,我也是翻着书才猛然想到这些,那就是珍爱生命,仅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拥有开心欢乐的生活。人生可是如一道青烟,然而每个人却都想活的犹如耀阳,那么或许唯有珍爱生命,坚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够做到吧!
总而言之活的开不开心,决定权在于你的心!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
在上了大概一学期的大学心理健康这门课,我觉得对我们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它帮忙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我,也更有信心创造完美未来。
在处理梦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影响自我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我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进取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这门课程帮忙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我,经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我也存在必须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以前我总是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我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我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我的生活。经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几种解决方法。习惯纠正法。依靠型人格的依靠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我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靠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比如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靠他人。
美国散文家作家、诗人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其健康的含义也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也应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不健康,经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它帮忙我树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总是认为高职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必须不会比本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那么耀眼,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后,我才明白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又为什么要自暴自弃,而不引以为自豪呢!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讲:“职业教育怎样重视都可是分。”由此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说明我们高职大学生也有坚强的后盾。
其次,它帮忙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高职大学生任重道远。在未来职业人生道路上要大显身手,必须抓住黄金般宝贵的大学时光全面发展自我,做到不虚大学之行。要到达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否则就会片面地认为高技能人才就会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技术、练好技能就行了,其实,这样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接纳我们所在的高职院校,认可我们高职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最终,它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和环境适应供给指南,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我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样的一个主角转换,不仅仅名称改变了,并且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了,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学校文化等环境,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新的人际环境,大学是以团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一样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会产生矛盾。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教师的限制,交往的范围扩大,可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我面临的恋爱,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学中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本来只会引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关系僵化。第二,克服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我有理,也能够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第三,对别人常怀宽容之心。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
无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第四,克服封闭心理,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主动与人亲近。
总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标,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强自我培养,纠正错误心理的意识,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一
有幸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实验小学举办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与继续教育部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教授和莱西市教科所李绪坤教师,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学习心理辅导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培训。报告中设计了现场互动的环节,最让人叹服的,还是好几个一线教学的教师,对于案例的分析讲解,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透着专业素养,丝毫不逊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吴教授以《聆听学生的心声——班级心理辅导实务》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基本理论与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效性两方面资料进行了专题讲座。吴教授经过对社会变迁与学生成长状况的思考及“情绪失调生辅导”、“青春期辅导”、“优秀生辅导”等七个案例的剖析和现场互动,让与会者全面了解了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明确了心理疏导的不一样方法。这些案例主要是探讨中学生自卑、早恋、打架、升学压力等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状况,查出问题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说脏话了》,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总是说脏话,作为班主任,我们听到学生打小报告后都很清楚自我习惯怎样解决这种问题。看看心理健康教师的策略:侧面了解,谈心,了解到原因是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决问题,设计了三问:受女同学欢迎的男同学的行为举止有哪些?你自我的哪些行为会引起女同学的反感?你自我哪些行为受女同学欢迎?好了,做个真正受欢迎到孩子吧。看似简单几步,其实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批评:你骂谁了?不准骂人。相信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几个案例辅导措施及干预策略课件上都有,需要的教师能够到共享查阅,因为主要是初中的资料就不一一赘述了。
李绪坤教师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资料两个方面,结合很多案例做了精辟分析,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资料方面,我觉得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辅导。李教师说,好的木匠会看材质,好的教师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其理论方面说的和上个月听王书记介绍的几乎是一脉相承,关键是教师的爱心与耐心。方法上强调了团队合作的指导。划分的小组应当每月更换,使孩子能够适应不一样的团体,不一样的伙伴,同时也有新起点的新动力。小组分工能够设主持人、书记员、观察员、发言人、计时员、裁判员、联络员、保管员,如果人数少何以一人身兼两职。书记员应当是归纳本事比较强、书写速度比较快,写字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其中观察员除了要观察纪律,还要观察教师、观察其他小组的进度;计时员要有手表,安排交流时间,最终还要留有总结时间;裁判员既要对内裁判,又要对外裁判,比如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发言等;联络员能够问教师,了解其他小组的状况,能够下位出去看看;保管员负责管理物品……我们学科教学中如果真正发挥了小组的这些有效合作,相信课堂的效率应当是十分高的。另外李教师说能够让团队设计自我的海报,资料包括起一个队名,设置标志,建立团规,明确各自分工等,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自律。李教师极力提议教师表扬时表扬全组,千万不要小组合作之后因为个人发言好就表扬个人,那样会使得其他同学轻视凝聚力忽视团体荣誉感;还有他提议小学中高年级逐渐取消物质奖励,能够奖章来代替,并且奖章一发就发给全组。这些天我自我就在班级试验了一下,只要措施得当,让全组的孩子来盯着某一个不守纪律或者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比自我盯者有效的多,当然前提时必须选负责的会分工的组长,并且教师对小组任务完成情景必须及时总结。
李教师还谈到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座位越围圆越好,形式十分重要,体现亲和平等(国际上也一般是圆桌会议)。我想班主任教师如果找几个孩子个别谈话,也注意尽量围坐起来促膝谈心,我自我以前就不大注意,经常时叫到办公室居高临下谈话,想想也是,即使话语再怎样温和,孩子也会因为高度心虚,更何况温和的时候少,习惯了快节奏还怕浪费时间耽误自我一大堆的活干不完。
最终一天午时,李教师谈了学习心理的辅导。他以他女儿的具体事例,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李教师说孩子贪玩还夸他聪明,就是错误的。聪明是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呈现。有的孩子被夸惯了,怕别人说不聪明,反而找个台阶——玩。潜意识里要是不玩了还考不好那不就等于自我笨吗?所以就是硬着头皮也要玩下去。我以前评价学生也经常犯这个错误,说你很聪明就是贪玩,结果学生和家长都美滋滋的。十分感激李教师提醒,控制不了自我能是聪明吗?这个也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要找理由,为面子,应适应环境,自我完善。头脑记忆力用进废退,一向用一向长进。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真确的认识,学习的意义在于使你更聪明,上学就是学会管自我。考试除名次、得分外,应当更重视失分,失去多少分,试卷的价值就是多少分。教师或者家长必须要引导孩子找到关键的点,如果是马虎错了,不能只说下次认真一些就行了,究竟是小数点点错了还是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背错了,要找到关键,每一天有针对性地加练一道这样的题目。他还说他女儿高考前的英语完形填空总是错,就找出错的类型每一天一道练,结果一个月后正确率由30%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最终他女儿考到北大,此刻上海读博士了。听着真是感觉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在方法上引导的的确不到位。
关于学习习惯的问题他强调了生活习惯的善始善终,做事提速14的时间;摆放东西整齐有序,装书包东西要随用随拿;头脑中积累的知识也应是有秩序的,举了找珍珠的例子——教师每一天给的珍珠,有的孩子乱堆一气,有的穿成一串,要什么颜色的立刻取出,很有启发意义;提到了课前三备:知识、物质、心理,课中三动:动口、动脑、动手;课后三结:随堂随结、单元小结、考前总结。总之,李教师对于辅导学习很有自我的经验,能够说思路清晰,滔滔不绝,让在座的教师感觉收获很大。
两名专家一向站立一整天为我们讲课,心里无比感动;也很敬佩他们的坦诚心态与专业水准,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充实的过程。用吴教授的话说“关怀孩子健康成长面临两难抉择,减负目前比较艰难”,而看看咱们在座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十分大。吴教授那句话隐含的意思不必多说大家可能也都会理解,所以在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少些抱怨,多些主动吧。而我自我感觉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原本想有幸去听了报告,尽量掬其精粹原味转述给大家,可是水平有限,心有余力不足,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最终,用李教师推荐的一句话作为本次活动的结语: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的辛勤播动、进取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我与教育的奇迹。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二
告别了中学时代,跨进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人每踏进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宽松的生活环境,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说,作为大学生应当注重心理健康,完成学业深造的同时,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心理课程,导师是陈理才。虽说陈导师其貌不扬,年纪与我们相仿,但却丝毫没有削弱其幽默的“威力”。课堂上总不乏有同学发自心底的笑。原本以为心理课是导师发表长篇大论,不大愿意去,第一堂课还迟到哩。实际上呢,陈导师并不“简单”,我凳还没坐热,已彻底被其迷住了。说实在,上陈导师的心理课是一种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让自我发现了自我。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进取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我心理有问题吗”“我的心理与他人比较是否正常”这些能够说是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可能都会问到的问题。以前自我对心理健康标准缺乏认识,总觉得自我是个“怪人”,“心理有问题”。有时,还会因某方面的心理压力或障碍过于紧张恐惧。学习了相关的心理知识后,觉得心理障碍其实也并不可怕。只要及时给予关注,并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困扰是能够消除的。
记得陈导师说过几句趣话,“青春痘是青春的象征”,“鼻子小也有好处,不容易被天上掉落的东西砸中”。说得太对了,不是么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其实也不会太坏,要乐观啊。我们时常因自我的长相、本事、学习成绩等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严重者还会过度自卑。有这样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在于自身怎样看自我。我们要学会自我认识,在比较过程中,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也不能“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经过比较认清自我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到达扬长避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陈导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的心理测试,有一次是要求学生把自我的几个优点用纸写下来,让同学来猜。在此之前,我从没发现自我有什么优点,并且还是3个以上,有那么多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后,只写了3个。经过课堂上导师的启发,我又陆陆续续想到了好几个,哇塞,原先自我的优点还蛮多的嘛,怎样一向没发现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让我自信“番了一翻”。
当然,陈导师的课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都数可是来了,哈。例如,讲到人际关系的那一part。“来跟我做朋友吧!”(陈导师张开双臂,作拥抱状)可是呢,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把自我封闭禁锢起来,只是停留在窗台边观望,不肯把心门打开,又怎样能得到别人的友情呢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陈导师出乎我意料,他赞成大学生自由恋爱!“强调爱的权利,缺乏爱的本事”陈导师课堂上短短一句话惊醒了我。原先,爱还包括一份沉沉的职责……
大学心理课程结束了,可我追求健康心灵的步伐仍不会停止!直到永远!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三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头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本事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本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所以,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很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本事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并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资料及途径,探索并构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经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忙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进取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本事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四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中学生之间是很忌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或想心理医生求助过,那么他极有可能所以而背上来自自我和他人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有关这一点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或轻或重,需要我们去重视。认识到这一点,我就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敢于去正视它,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国际一般标准:有和谐的认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优良的个性心理。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我,我感觉能够让我对自我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更加清醒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是我深有体会的第二点。
当发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饰;此外我们也能够自我尝试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治疗的方法来调整自我的心理状况。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就有了认真系统地学习一些自我调整方法的想法,当然仅靠这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贯彻实施。
另外,经过课堂学习我还认识到优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都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状况也促进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在发展个性品质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够忽视自我的心理状况。
课堂上讲的许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个女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影响自我的工作,许多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严重影响自我的学业等。这些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对待是完全能够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国这个大环境下,周围人的不正确对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最终酿成恶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迫在眉睫!在我看来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认识。经过各种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来,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见更新观念,仅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心理疾病是社会更加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们都应当对自我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都应当正视自我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求助,都应当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且有有意识地向身边的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全社会观念的改变尽微薄之力。
总之,我认为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敢于正视它,敢于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于社会我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以及我们的偏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认知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将一个崭新的观念根治在我们的社会之中从而造福整个社会。我想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受重视,起码此刻的我已十分重视它。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五
听了杨教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并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本事。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经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仅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十分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所以,教师能够试着在假期给自我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我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并且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能够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进取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当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样办呢?必须要充分利用班团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经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团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主角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进取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经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研究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忙。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经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经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我的心理,正视我们自我的问题,看到自我的优势,找到自我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忙我们身边的人,期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六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欣赏到一幅幅悦人的风景!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方面———交际心理。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类的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1,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有个好“人缘”呢?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
1、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2、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由于时候已不早,俺明天要上课,所以这部分内容明天有空再上来写吧,人际关系有很多学问,以后再跟大家慢慢探讨,各位帮忙顶啊,要贴子沉了我会找不到的啊~找不到就写不了的哦:)
3、学会与不性格的人打交道
(1)与性格不同的同事相处的要点:
人的一生,不各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我们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之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
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与这种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
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
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对过份糊涂的人,尽量躲避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与他长时间交涉下去,也是枉然。
经常犯错误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知反省;别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你还是少和他接触为妙,另外寻找出路吧。
7、对顽固不化的人,适可而止
顽固不化的人是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已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与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防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8、对行动迟缓的人,拿出耐心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与人交涉时,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耐着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课培训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本学期我被外派学习,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老师,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是由常德市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由省内资深的教授及外聘心理咨询师授课,共学习了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及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等多门课程。学习期间观摩了桃源师范附小教师执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观了常德市芷兰中学和湖南文理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心理咨询室设备等。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将这次培训学习与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总结如下:
心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强自学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教育,使之学会交往、乐于合作、关心他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适应性教育,使之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及社会中各种应激事件;耐挫折教育,使之学会应付挫折刺激,避免心理失常、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塑造教育,使之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情感调适教育,使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
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有可能激励或伤害一个孩子。
我们老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内化在课堂中,其实我们的每一堂可都有可能是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积极引入心理卫生的理念、意识和行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处理学生问题应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在学生日常教学中渗透健康心理意识,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心理与内心体验,尤其注重后进生、潜力生的心理,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最差的学生。教师要具备这种慧眼,去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大胆启用。
例如画画好的给他出板报的机会,朗读好的让他早上领读,劳动、体育、音乐好的都给以相应的工作。在集体活动时及时引导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在文艺活动时引导学生借机舒缓学习压力,调整心态,愉悦身心;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强调人际和谐,注重学生的交往、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品德教育。
学习优秀的学生心理压力可能更大,学习一帆风顺及家长老师的青睐会造成其抗挫折的能力较差或做事过于要求完美,教师经注意引导。
在此次学习交流中了解到各地、各校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职业倦怠、紧张、焦虑、烦躁、自卑、过度自尊等。对于这些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与技巧,我认为各位老师面对各种问题时应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和麻木不仁,任其发展。
我的总结到此结束,部分观点、感受及对学习的理解如有不成熟、不恰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出、谅解,我愿与大家一起成长,也愿与大家共同努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蒸蒸日上!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八
在还没学心理课的时候,我就对心理学有着一中莫名的感情,也说不清是怎样的感情,反正就是有一股想把它学好的冲动,甚至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几周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自己,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忧伤时,找一些好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劳累时,美美得睡上一觉,人不过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的风霜雨血,总之就是要懂得爱自己,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通过学习心理课,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也考虑周到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给予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心理课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得成长着。我很感谢许倪倪老师和心理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成功时,快乐时,也不要太自满,要学会居安思危.
心理课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最后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即将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的十二分之一过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己做得更好!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二十九
告别了中学时代,跨进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人每踏进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宽松的生活环境,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说,作为大学生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完成学业深造的同时,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心理课程,导师是陈理才。虽说陈导师其貌不扬,年纪与我们相仿,但却丝毫没有削弱其幽默的“威力”。课堂上总不乏有同学发自心底的笑。原本以为心理课是导师发表长篇大论,不大愿意去,第一堂课还迟到哩。实际上呢,陈导师并不“简单”,我凳还没坐热,已彻底被其迷住了。说实在,上陈导师的心理课是一种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让自己发现了自己。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我心理有问题吗?”“我的心理与他人比较是否正常?”这些可以说是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可能都会问到的问题。以前自己对心理健康标准缺乏认识,总觉得自己是个“怪人”,“心理有问题”。有时,还会因某方面的心理压力或障碍过于紧张恐惧。学习了相关的心理知识后,觉得心理障碍其实也并不可怕。只要及时给予关注,并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困扰是可以消除的。
记得陈导师说过几句趣话,“青春痘是青春的象征”,“鼻子小也有好处,不容易被天上掉落的东西砸中”。说得太对了,不是么?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其实也不会太坏,要乐观啊。我们时常因自己的长相、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严重者还会过度自卑。有这样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在于自身怎样看自己。我们要学会自我认识,在比较过程中,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也不能“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通过比较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扬长避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陈导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的心理测试,有一次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几个优点用纸写下来,让同学来猜。在此之前,我从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而且还是3个以上,有那么多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后,只写了3个。经过课堂上导师的启发,我又陆陆续续想到了好几个,哇塞,原来自己的优点还蛮多的嘛,怎么一直没发现?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让我自信“番了一翻”。
当然,陈导师的课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都数不过来了,哈。例如,讲到人际关系的那一part。“来跟我做朋友吧!”(陈导师张开双臂,作拥抱状)可是呢,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把自己封闭禁锢起来,只是停留在窗台边观望,不肯把心门打开,又怎样能得到别人的友情呢?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陈导师出乎我意料,他赞成大学生自由恋爱!“强调爱的权利,缺乏爱的能力”陈导师课堂上短短一句话惊醒了我。原来,爱还包括一份沉沉的责任……
大学心理课程结束了,可我追求健康心灵的步伐仍不会停止!直到永远!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三十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这是大一的第二个学期,课程依旧排的那么的紧密,心里不免对排课教师有些埋怨。可是心理课的课堂上,气氛却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大家总是会很放松,或许是因为教师主修心理学,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比较了解的缘故。教师是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的缘故,所以让我们与她能够更加亲近。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这短短五节心理课虽然短暂,却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团体辅导,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的作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可以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改变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解决每个成员所面临的成长问题或心理障碍。本次培训之前,我的意识中,更多的是个体的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没想到这次是面对200多人的辅导,第一个感触是辅导的面广,第二个感触是被辅导人进入状态快,效果明显,也使我看到了团体辅导的优势。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我想团体心理辅导将会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采用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辅导中的两个小游戏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叫爱的鼓励。这是一个拍手活动,需要在统一节奏下打出节拍,只有很简单的节拍,是12 123 1234 67,别看就这几个简单的节拍,全班同学只要节奏齐,就会打出非常宏大的气势。第二个是用手指演示出风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形。这两个小游戏体现了团队的重要,体现了团结的精神,它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在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觉到困乏时,进行这样的小游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培训中,樊教授给我们练习了很多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有着它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我举个例子,在让我自豪的活动中,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现在这几个阶段,她让我们填出在这几个阶段中自己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件和引以为豪的原因。之后8人一组,每人轮流对大伙说出自己所填的事件和自豪感的原因。当我们面对互相不认识的人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事时,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有自信了,因为我在各个阶段都有另人羡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是很优秀的,我从此不再自卑。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真正的不再自卑,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另外通过这个活动还可以尽快地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我们由不认识到相识,甚至成为朋友。我想当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可以采用这种活动,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很快的和新同学彼此认识,让其他同学较全面地了解你过去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使这些互相不认识的同学们尽快的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现在人们在生活中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一些变化,并且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我们平常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意义,于是这学期我选修了心里学概论这门课。在一学期心里学概论的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对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而言,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问题,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些人在心理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想法,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调整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而心理学概论给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些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课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门课在课程安排,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好。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课程的设置也给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比如我非常不善于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正确想法,让我懂得了一些处理人际交往中一些问题的技巧,课堂上的学习也教我正视了自己问题,一直以来或许我不敢面对,或许想改正但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老师课堂上的小小指点,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知道了如何改正。
我们的老师十分优秀。老师是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我们服务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也因为于此,老师对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十分了解,她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来设计课程,这样也使我们的大学心理课更加具有针对性。老师也非常敬业,每一次的课程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不论是课堂中任意一个关键点还是随堂的一个心理测验,现在回想起来,老师所教授的都是很有用的东西,帮助了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课程没有深入讲解或研究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从实际出发,提到了许多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宿舍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压力问题就业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在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
在大学阶段,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我们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心理学概论这门课让我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初步学习心理学,我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心理学是一门博奥的学科,也是一门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果能在日常学习中贯穿更多心理学内容,介绍更多相关的心理方面的书籍与资料,开办心理主题讲座,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将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更进一层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回顾自己短暂的一年教育工作,自己也曾对学生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总体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农村资教老师,当时担任着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以及多门学科的教学。班上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作为班主任,我想在短暂的时间能了解大部分的学生,所以在一个班会时间,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个调查表,这是一份网上搜索的心理调查表,内容包含他们自己在遇到一些事情的心理状况。做完这个调查,我总结出学生虽然平时打打闹闹,其实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心里上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会经常觉得别人讨厌他;还有觉得自己会很担心一些事情;有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时常不开心。这样的年龄本应该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各种情况,我尝试去对学生做一下工作。
第一,用心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利用班会时间和学生谈心,交心,和他们零距离。让他们不会对我产生畏惧,能够当做朋友一样告诉我他们的心情与心事,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不会很孤独,身边有老师爱护他们。
第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出于刚毕业,对学生教学过于急躁,很多事情会要求高—点,以至于对学生造成压力,很少鼓励他们。当他们做一些他们认为比较满意的事情后,适当的用语言激励他们。让他们不再自卑,更加自信。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容易骄傲,有的人容易自卑,有的爱表现,有的太沉默。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第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于在此培训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可能欠缺科学性。同时,在对学生作心理指导时不能做到更周全。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在进行沟通时偶尔会回避,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在对学生作心理健康指导上没有形成系统。
希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伴随学生的成长,教师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出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今天在听了三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让我做为一名班主任深刻的了解到,开展这门课对与我们孩子的未来起着致关性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利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互动交流,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和心理氛围。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不断的引导,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古寨小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心的形式画在一张白纸上,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展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有多种情绪,这个教学过程充分的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很多。宋老师的《我挨批评了》中把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小故事运用短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展现到课堂上,学生通过录象交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调节了孩子的心理过程。刘老师的《掌声响起来》中通过三次掌声的设计,发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浅能,充分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最后在评课中我们互相畅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班主任要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今天上午,我们锦华小学和古寨小学共同举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来自两所学校的教师10多人,同时参会的还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负责人。活动中听取了县小学心理健康负责老师,对于目前他们学校有关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的一些情况与做法,并且听取了三节心理辅导课听课之后,与会的代表就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教科所主任还转达了区教育委员会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过学习,感慨颇多,让人感到沉重与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
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近13%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将今年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我省今年也明确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作了明确的要求:乡镇级学校在xx学年开始必须专门有心理辅导老师;该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更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到这方面工作中。大家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好事,但是,现在确实存在一种把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无限扩大的倾向,以此来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价”的现象。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学教育”的现象,虽然在开展,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实效性,要根据不同情况体现多样性。在小学,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1、要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必须加速改革,迅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学科系统型教育向职业能力型转轨。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以转变思想、提高德育素质为灵魂,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把心理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我们学校目前虽然没有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育课程,但学校领导和学生处经常督促教师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渗透德育(特别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班主任老师更是走在前头,他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像开展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课和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课外活动、义务劳动,举办一些知识讲座,个别谈心,给以关爱和帮助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教育感化本班学生,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学校的教师事实上都已重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的是有专业的人来指导,还不能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一定的专业与理论水平上来。
2、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含义应该是教师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对教师的心灵和职业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非师范毕业的教师应补好心理学这一课。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的继续学习,定期交流应用心理学知识、管理教育学生的经验。
3、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存在着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的现象,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对老师常说的第一句话:“给你添一个麻烦,要多劳你一份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就像本次研讨活动中的两堂课“学会夸奖别人”、“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我们学校各个班每个星期的主题班队课等,就是针对各自班级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这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迪作用,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更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走向正常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了解学生心理的责任。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幽静和环境优美自然会产生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领导民主、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以宽松,感到顺气、顺事,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舰自我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可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本学期,我们学校重视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注重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校长和教师们带头讲文明礼貌、保持校园整洁、讲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大家互敬互重,大部分人的文明行为带动改变了小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控制和训导学生,而学生则只能在被扣分、被训斥中服从教师。因此,在民主社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标,强调要为学校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关怀的环境。除了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与情绪方面的发展。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上星期,有幸听了各级部的几节心理健康课,几位教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我听完后,感触很深,我为她们精彩的表现暗暗喝彩。在课堂上,学生们敢想、敢说,畅所欲言,真正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们的课贴近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解决学生内心的确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孩子的心灵如沐一缕清风,如享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理健康课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
回味这几堂课,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亮点值得我学习。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丰盛的心理大餐同样也需要有调节气氛的开胃小菜,当然,这一殊荣非游戏莫数。
如刘方华老师的《上课与游戏》一课就是以做游戏的形式拉开帷幕。让学生上课一始就开始做抢凳子的游戏,老师则抓住机会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秩序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认识,这为后来的讲上课的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沉闷的课堂鲜活起来。孙家疃小学的姜言言老师执教的《换把椅子坐一坐》中,出示图片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不同的结论,简单的游戏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心理课题的探索,同时帮助学生们在游戏中去体验和感悟游戏中的道理。
学生心理的变化与其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能引起他们情绪及心理上的波动。因此,将真实的生活再现课堂,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例如姜老师的心理剧场——《篮球xxx》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支招,实话实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育我、育人的目的。而刘老师执教的《上课与游戏》一课中,老师则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纪律对课堂的影响,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课中有故事情境法、生活场景再现法等方法,十分的生动有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选题要有现实感、时代感和针对性,要触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几位教师在选题上都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和感到困难的问题,正因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共鸣,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如:刘老师所执教的《游戏与上课》,姜老师执教的《换把椅子坐一坐》,这样的课题比较贴切孩子的生活,因为这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在点评时准确、质疑适时,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作用。
几位年轻的老师很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让孩子们可以敞开心扉与老师大胆交流内心的感受。老师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努力营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宽松空间,采用了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其中,人人争当小主人,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听了这次的心理课,我由衷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让活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里,让体验扎扎实实地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坎上,通过活动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本次的课也会为我以后上心理活动课指路领航。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这学期课程还是紧密的进行。课堂总是欢声笑语,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可能是老师是主修心理学,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会比较了解。我对他脑子里的渊博知识感到钦佩。老师也显得很年轻,同时与这个时代并进,所以觉得老师和我们那么亲近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就像有一个伙伴,她比我们同龄人懂得多,同时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首先,通过上心理课,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时间。使我的生物钟更加合理优化,使我把以前错误地运用时间的方式得以改正,使我现在的学习更加有计划。
之前,我是一个不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郁闷好长时间。通过上心理课,在不开心的时间便开始试着调控自己的情绪,尽量使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所谓挫折是前进的动力,总是把自己沉浸在过度的悲伤中,除了伤害自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去面对,不如开开心心地活着。 其次,通过上心理课,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再次,通过上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
通过上心理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 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
心理课的老师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对待和父母的争吵。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很活泼,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心理健康课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
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
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课,我认为我们要想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压力,在中小学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读书、考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大学。但是现在我们考上大学了,这些压力就离我们远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大学里我们同样要面对很多的压力,有考试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这么多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心理健康课是必不可少的。
在心理课上,我知道了所谓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完整和正常,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失恋、失业和生病等,能够主动的去面对、学习和寻求帮助,在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表现出一个人具有解决问题、应对压力、适应人生各种改变的能力。
通过个人的感受与经历,我愈加觉得心理健康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在大学里,许多同学都因为课程较少、压力大于是就沉迷于网络游戏,到了最后就无法自拔,于是他们为了打游戏就开始荒废学业,开始连课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电脑前。甚至是不分昼夜的打,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开始变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虚拟的游戏中还是现实的世界里。这让他们变得孤僻了,不善于与人交流,他们只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于是他们有的模仿游戏的场景去杀人,连自己的亲人也杀了;也有的猝死在电脑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保持快乐人生的秘诀是:1.学会宽恕他人 2.要有目标和追求 3.经常保持微笑 4.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5.乐于助人 6.保持一颗童心 7.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8.保持幽默感 9.能处变不惊 10.有几个知心朋友 11.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乐趣 12.保持高度自信 13.尊重弱者 14.偶尔放松一下自己 15.具备胆识和勇气 16.不要财迷。倘若我们可以做到这些,那我们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的维护与调适》,在老师的认真教授下,虽然只有一个星期只有一次的课,但是通过上课我还是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它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好奇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对于心理学的求知欲望会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探索,去了解。 在刚接触到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什么是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学的意义与用处是什么?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这些疑惑找到了答案。
首先什么是健康?健康(health),是人的基本追求,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在健康与某些事物不能兼得时,应该首选健康,因为只有“留在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入。因此,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再者,什么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之精神健康,是相对于躯体健康的概念,一般来说对其理解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但是,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一个简明的定义和完整的标准绝非易事。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对人类影响的广泛性,关于心理健康形成了众多的定义和标准。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简明,公认或统一的说法。
说完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再说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益处,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了我适应大学生活。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中学阶段,我有一个具体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我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
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另外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高中时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校园,但很快我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能力的新环境中自己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面对挫折的自卑感。还有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冲突。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因为社会对我的期望很高,也与我自己曾经优越的地位有关。而现实中的社会认同是不以自己的设计为转移的,当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时,我不免会产生产生心理冲突。
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以前我处理问题我总是比较武断,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听不进任何批判意见,对别人也缺乏信任感。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我开始尝试着去听取别人的意见,我开始感受到思想交流的乐趣,虽然还是会偶有摩擦但是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我的人缘又慢慢好起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感谢这门学科,也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的大学生活有了另一种色彩,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走向一个光明而广袤的未来,未来的征途我已踏上。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开篇我想提一下的是,起初选了这门分析心理学理论与实务的时候,我是没有想过要在“实务”上下功夫,我想要在实践课上做到有所收获有所体会,那么理论这方面要有一定的造诣,不是说非要到达一种醍醐灌顶的状态,而是要完全达到理论上的贯通,心理自我认识课的感受和收获。
对于分析心理学,我自问在理论上只到了有个大概的轮廓,当然,我也是十分重视理论的建立者的生活,之后我翻阅了一下荣格前辈的自传,我十分欣赏荣格前辈对自己内心想法的思考,并且能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阐述人类的无意识,望尘莫及之余,我渐渐对“理论”这个词抱有怀疑。理论固然具有指导人们思考问题的功能,但理论却不能解决每一个人的一切问题,我觉得荣格前辈在(尤其是在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悟”出种种关于心灵,无意识的“道理”时候,是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毫无疑问,关键是,他对人类心灵的解释可以为后来者所参考,并且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去,为什么?很简单一个原因就是,站在普遍的立场上,他具有比较可观的至于效果。另一方面,前面我所提到的“参考”,意昧着荣格前辈的经验值得学习,而荣格前辈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我们应该要有“凝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机会。那么,所谓的“理论”,站在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解释为一种“假设”,当这种“假设”至少能很好融合到来访者自身的心理上达到治愈的效果(同时也包括可以解释来访者种种心理问题),就可以称作是一种心理事实(也是我理解的心理事实),当这种参考一旦合适地“穿”在来访者“身”上,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就可以觉察到自己。
理论的构建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我们运用荣格前辈的一些理论去解释固然可以为我们节省困惑不解的时间(包括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只要它们合适,合理地解释人类的普遍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只要我们愿意接受那个或这个理论,我们大可以利用,所谓的理论不外如此),学习心理学的不外乎就是可以能够找一些合适的理论,“概括”自己的心理问题等等。这里面固然有一些用处,至少我们对一个理论合适与否,可以接受或者是愿意作为解释自己的根据。
的确,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但是,理论也会转移我们对自己的凝聚力,试想,接受一个理论在于它的合理性,它的合理之处正是由于我们失去了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能所致的,我在理论中学到了看问题的角度,包括分析心理学上的心灵结构,人格理论等等,我非常尊重也非常感谢理论的建立者带来的启示,同时也在不断质疑着,保持与理论的距离,避免仅仅是从这方面解释,话说回来,荣格前辈在建构他自己的理论的时候,是涉猎到很多方面的,我记得老师在上生理心理学的第一节课时提到,学习心理学也要关注医学,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给我的启发就是,心理学是一件关乎于世界的大科学,当然其最终指向是人类,因此,理论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其最终目标要告诉人类自己如何去学习自己,那么理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结果。
我喜欢分析心理学的一个原因是,我认为除了它的理论给我的启发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回过头看看自己一些童年经历,并且鼓励你自己在记忆中再次尝试学习一下过去的自己,而对于现在,更是鼓励你自己尝试着留意自己的想法,试着带着自己熟悉的环境,哪怕是看见一根草一束花,读过的一本书给你的感受,都可以作为学习自己的线索,如此等等。我喜欢分析心理学的原因,在于荣格前辈的理论与我们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表达这种亲密感。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创造自己狭义的理论,寻求一种解释自身的方式,只不过公认的理论是更为普遍认可而已,
那么至于在理论上的一定造诣,是一种更为专业的说法,无可否认每一个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要清楚,自己对概念的看法可以说是带着个人色彩对概念的重新解读,实质只是自己的狭义概念,试图学习自己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有关对思考自己,思考人类的问题上非要遵循逻辑,什么理性思考,很明显,分析心理学并具备更多的是实证精神,在乎自己的感受如何,因此她给予我在思考自己的问题上有更大的发挥,逐渐明白这一点,也与后来的沙盘课上有类似的意义。
说起沙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在真正上沙盘课之前的一次团体沙盘体验,当时我只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并不在乎自己能从中收获多少,毕竟游戏就是在于放松心情,也并不太过于功利地去专注于自己的收获。我记得很清楚那次的沙盘体验给我留下十分好的印象,就在于那段时间我感到有点疲劳,在思考我们的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对生活有一种消极的看法,我发觉就在团体沙盘结束后的那一刻,我发现其实在这么一个正方形的地盘里,我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想着怎样面对与他人的冲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其实我们的世界仍然存在规则(我想真也是沙盘是正方形的一个原因),我们的烦恼,或者进一步说,我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惑,不能够很好地自我修复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眼中的世界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有些是我们愿意遵守的,而另外有一些是我们放弃了遵守的义务,我们如何去适应规则,其实就在于我们面对规则时的态度,范文《心理自我认识课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次的团体沙盘体验,所有摆放沙具,沙具在沙盘中位置,角度等等,虽然没有具体的要求,感觉上就是选自己喜欢的沙具,摆在自己喜欢的位置,喜欢这个感觉不容易说明,但是在那次我之后细想,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沙盘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规则,因为摆放的沙具并没有离开它,有选择地将它放置在沙盘上,这个过程,恰好就是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后来在课堂上多了一点在这方面的思考。
前面说过感觉自己并没有十分大的把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当然,就在初次体验团体沙盘之后,我渐渐对这门课的“实务”有一种新的感受,所谓的对沙具摆放位置,角度等等的细节上,能难做到一清二楚,先抛开这方面不谈,对于沙盘,从选择到摆放,带来的种种感觉(包括他人摆放的沙具),就是启动我们思考自己的一种欲望,在接下来的每一次实际操作课堂上,给我的感受尤为强烈,上课过后我都会对自己说一个“为什么”。
关于规则的问题,后来在正式的课堂上也再次强调了,结合我前面在第一次沙盘体验活动上的感受,我觉得遵守规则在沙盘治疗中,或者是对于治疗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态度甚至是一种职业的素养,老师不断地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按部就班地将它落实到团体沙盘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那么所有人遵守的同样的规则,其实就是在尊重沙盘。因此,对于沙盘,无数个沙具,我认为首先是要抱着一种尊敬甚至敬畏的态度——有些沙具能给让你产生共鸣,并且在没有任何理性思考之下,它给你的感受特别好,正如老师说过:它选择了你。其实就是一种它对你的尊敬,或者说在此时此刻被选择时,我们同样需要的是把吸引自己的沙具看做是一个新结交,心仪,甚至是觉得相见恨晚的一个好友,包含着尊敬,另一方面,敬畏的态度就在于不允许我们碰的(别人的沙具,或者在活动中还没有要求去接触自己喜欢的沙具时等等),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敬畏心,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那么,沙盘,沙具,让我觉得她们在亲切之余,还存在着一种神圣感,每当我走进我们的沙盘室的时候,从看着沙具架上随意摆放的沙具,到室内柔和的淡黄色的光照及的每一处,都令我有种想改变她们,急于与她们发生联系,但又感到自己身处在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入口前,有过退缩。看着一个个沙具,你会在她们的表情,动作以及一些形态上,我看到的是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宗教等等学科的影子,或者说是一种物化后的特征,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是你自己在赋予她们意义和生命,还是她们早已经在自己的内心中,只是摆放在那里,让你看到的自己更加清晰。这种感觉从第一次体验沙盘,到正式上课,一直到我写这篇体会的时候,这种感觉一直在持续,并且变得强烈,并觉得这种感觉的珍贵。
在上团体沙盘课的时候,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他人在自己做庄(他人在摆放沙具时是以自己的沙具为中心,焦点,他人摆放的沙具的意义与自己摆放的`沙具是密切关联的)要尽量和自己的沙具和谐或者他人摆放沙具的意义出乎于自己的意料之外的时候,那是十分重要而且值得自己去思考,当然我没有经历过个人沙盘的治疗,对于团体沙盘,除了沙盘之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团体,想到团体,固然有合作,冲突等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在整一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庄家的线索能带给我们什么,并且通过选择合适的沙具,帮助庄家完成它心里面的愿望,当然,在我们选择沙具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带有自己的感受去选择沙具,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如何衡量自己与自己认为的他人的意愿,就需要斟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意愿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我认为团体沙盘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人际关系的治疗。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尽量满足庄家的(我猜测的)愿望,并且选取适合沙盘这个环境的沙具之中,我发现最后对我选取沙具的解释的结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来我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出我所选择的沙具有着什么的意义,但是在团体沙盘中,我必须为此作出一些可以令自己接受的修改,而有些时候,我也会固执己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选择沙具并且将摆放沙具时所涉及的意义说出来,对比这两种做法,站在我前面所说的把团体沙盘看做是人际交往上的一个缩影的话,我觉得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一种接近于共情的倾向,而后者更多是关注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并且有可能很好地影响甚至启发到他人,究竟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或者说更接近团体治疗的目的,我还不是很清楚。在我做庄的时候,我比较看中的是后者,虽然有时候心里面不是很舒服,但这些见解也给自己不少启发,那是不是意味着这种途径是可取的呢?
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是,在我做庄的时候,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呈现什么情景,我根本想不到我该实现怎么样的愿望,脑海里就只是停留在希望得到这种感受而已,在摆放好自己沙具后,自己的情景,或者说想要表达的“故事”,都是在其他成员摆放沙具的过程中逐渐清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我通过沙盘上不断增多的沙具,各种各样的地形,我也在逐渐构想自己的情景,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想好了一切(一个原因是时间问题)。在这么一种突兀的情况下,我的意愿是在不断地形成,所以到最后我的愿望是否实现,正确与否其实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
我就想,这是不是和意识到无意识主导地位的变化有关呢,我的意愿在整个过程不断形成,是因为我无意识的愿望中有一些碎片上浮到意识的领域上,当然这里头涉及到他人对我愿望的猜测,尽管我的愿望那时候并不明确甚至并不存在。那么,结果是,沙具成为了唯一线索,其他人通过观察我所选择的沙具的形态特征,也在和我一起共同塑造庄家自己的世界,我觉得这种感受很好,在最后成型的世界之后,有一个环节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筛选沙具的问题,顺理成章,我的愿望已经成型,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而筛选的过程出了达到修正使他们更能让自己接受之外,这个过程其实还包括一个确定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什么重要,什么次要等等。而考虑之后,觉得那种感受同样是难以解释的,即使自己可以允许某个沙具的存在,但是心想这个沙具给自己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我正犹豫是不是我摆放沙具的成员中,我不喜欢他某些性格一样,但有欣赏这种性格有关。我觉得他人摆放的沙具并且结合他们的解释,即使是带有消极意义的,我也都会将他们保留,我想这里头还包括着我自己未曾觉察到得一面并且可以成为了解自己无意识的一个方向。
关于对自己所选择的沙具的解释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环节,前面说过的,自己所选择的沙具里面包含着一份喜欢的感受,就好像一个朋友对自己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那么当自己快要解读自己所选择的沙具的时候,并且通过用言语表达出来,先不管他人是否理解,我觉得这一个过程并非就是能够很好地自己那份感觉做出合乎自己意愿的解释,因为我观察到很多的都是把自己的沙具联合到整个情景中去,我认为这种方式虽说也是对的,毕竟要考虑到整个团体的情景,关键是我选择沙具的最初感受已经被将沙具所处在的情景完全的淹没了,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在解释这个关节上,我只是听到了他们对自己的沙具在整个沙盘的情景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它的功能,而不是谈到在自己的猜测庄家的意愿下,独立与整个情景谈谈对自己的“交友”心得,那么之后才能更好地解释到他在沙盘这个情景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许我自己对此的解释并不到位,退一步讲,其实有一个观点我是持有质疑的,维特根斯坦说,我们的语言界限即是我们世界的界限。那么在沙盘课上,我们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尽管他确实存在,确实感受到了,但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理解对此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那么换一种想法,不讨论语言,我猜想我们真的可以凭借感觉,内心的感受也可以直达一些真理,只不过这是心理上另外一种语言而已,他不需要通过口头甚至书面表达仍然为人所知,这也是沙盘课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我固然希望再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沙盘室内追踪自己未曾解决的疑问,而且每当我走进沙盘室时,除了前面提到的亲切又神圣的感觉,我总有种对我童年的怀念,我想起自己的一张照片:地面上放着我拼接的公路模型,公路上摆满着汽车,我站在中央,凝视着公路的交错以及各式各样的汽车,幻想着他们终有一天 会流动起来。看着沙盘室里面的一个个沙具,我也幻想着各自在沙盘上的命运,或者说,我们人为地赋予他们一个一个角色,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小学心理课的收获与感悟篇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第一节心理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 一上课,我们先模仿了下雨的声音:小雨用双手的指甲盖互相碰撞,中雨是拍大腿,大雨是鼓掌,暴雨是跺脚,最后“雨过天晴”。这个游戏既练习了我们的反应力,也测试了一下我们的心理健康。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符合心理健康有八个标准: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2、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你就能超越自我。
3、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真诚地关心别人。②真诚地关心别人。③了解别人,能宽容、接纳别人,真诚地从心底里将别人视为朋友。④加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⑤注意自己的形象,加强自身的修养。⑥善于称赞。⑦多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4、乐观的情绪。
乐观心态是指对待事物的变化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也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
6、道德心态的健康。
持续、稳定的情绪就是情感,情感丰富且健康。
7、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力是一种现象,特征是有着积极的应对模式,即使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情况。
8、智力活动正常。
①智力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智力而进行的活动。 ②智力活动是人结合自身先天遗传的普通能力以及异于他人的特殊能力而进行的生活活动。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随后,我们有讨论了一些图片,那些图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如:从正面看是一只鸭子,从侧面看就变成了一只兔子,把兔子的头捂住,就是一只乌龟,阴影的部分像蝌蚪。 通过这次讨论,我们知道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角度、我们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次讨论让我们懂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