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我眼中的中国绘画作品汇总(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一
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以后,对包括“侠义精神”的一些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正在渐渐淡漠。那么中国古典舞,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必要,也有这个责任,通过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对“侠义精神”有所涉及,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能够重拾中国的优良传统精神。
何谓侠?侠源于士,其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蠢》:“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恶犯禁”。川早期的侠,毫无牵挂,浪迹天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的布衣之侠,体现了侠义情结中的重然诺、重义务、见义勇为、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潇洒情怀。到了后来,侠义精神由原先的江湖情节渐渐上升到对国家之情的关怀。往往在乱世战争时期,侠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当到了晚清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亡问题,于是,维新派领袖谭嗣同、革命党人秋瑾、林觉民等人竭力提倡侠义精神。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把侠义精神上升到了一个崇高的人生境界。
近几年,古典舞在男子剧目的创作上,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柔为奇:《竹梦》中的孙锐百折不挠、软若无骨,犹如天外飞仙;《传说》中的张仁博连延不断、柔意绵绵,真如传说中人·····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大家一窝蜂的打造出许多“小孙锐”、“小张仁博”。其实,古典舞自身对演员的肢体柔韧度要求非常高,软开度的开发应该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家都把软开度作为一个技术卖点,过度的畸形发展,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长此下去,那就可能使古典舞男演员愈来愈往中性方面发展了。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秉承其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男女分明,强调子午阴阳,女性更多的展现柔美,男性更多的'呈现阳刚。而一系列表现“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与前面所说的“阴柔之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英雄泪》、《荣誉》、《武士》、《易水寒》……它们就像一杯杯纯厚的烈酒,将古典舞男子演员的,“日刚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重—从作品中的动作看到的“侠义精神”
战国末年,秦王横扫诸国,大有一统之势。荆柯受好友燕太子丹的重托,准备诛杀秦王,结果大功未成,舍身就义。《荣誉》就是以战国时期荆柯刺秦为线索,以舞蹈的形式表现了荆柯临行前,在易水边诀别亲友,不诛暴君誓不回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
首先,从舞蹈动作的重心来看,经常出现的弓箭步、拖步、跺部、蹲担步等。没有一点的飘移,没有一丝的翩忽,几乎所有的动作重心都存在下盘,扎实稳重的舞姿体现了游侠脚踏实地的性格与沉着潇洒的的秉性。
另外,纵观整个舞蹈,没有什么长线条的动作,都是以 “点”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如“穿手横抹接燕子穿林”、 “风火轮变身接云门大卷”、“片腿敞胸翻身”…这些 “点”或挚烈浑厚,仰天长叹,吞吐远大的志向;或急促而过,闪身瞬变,搏击未知的人生;或棱角分明,捶胸顿足,呐喊命运的不公。动作环环相扣,情感层层递进,在诸多“点”与“点”的撞击之下,舞蹈中主人公沉重的心绪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探其沉重心境的背后,向大家昭示了侠义精神中最为可贵的情结:兼爱。何谓兼爱?用我们今天的思想去理解,概括大意是: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福利。作品的成功之处正是用“重、沉、深”的舞蹈语汇把“荆柯”装着国家兴衰荣辱、装着朋友祸福安危的兼爱心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剑—从作品中的道具上看到的“侠义精神”
再者,在侠义舞蹈中,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剑”作为媒介:《英雄泪》、《易水寒》、《大漠孤行》,他们都是通过各种剑法,来将自己情感进行表达与宣泄。而在这些剑舞之中,《易水寒》无疑是其巅峰之作。舞蹈中,表演者剑走游龙,穗比飞燕。盘时乾坤在上,扫时横平四方,崩时气吞山河,抹时行云游荡……可谓达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
在“侠”从雏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剑在某种意义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壮游在《国民新灵魂》中所阐述的那样“重然若,轻生死,一言不和,拔剑而起,一发不中,屠腹以谢,侠之相也;友难伤而国难忿,私权轻而国权重,侠之概也”。上的侠客,总有佩剑,屈原抱着青铜剑,沉入了泪罗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北望中原……那些拿着剑的侠客,十年磨一剑,杀糙子,诛奸臣。胸怀坦荡,扶贫惩恶,他们手中的剑,因为他们的品德,也充斥着昂然正气,剑也因此决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了,其作为一种文化丛,被裹夹了浓烈的英雄色彩,成了兵刃中的至尊。
从《易水寒》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古典舞单纯对中国传统剑法与套路的模仿或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剑”这一媒介,对侠义世界中“卫国为民,侠之大者”精神的弘扬与歌颂。
作为中国经典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古典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责无旁贷。但是,由于历史的缘由,中国古典舞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科建设者更多的是在戏曲舞蹈的动作上、传统武术的套路上、敦煌石窟的壁画上作研究,也就是说,大家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上。对这些“形”的挖掘与发展,也使中国古典舞无论在教学教材、剧目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最近几年,由于古典舞在剧目创作多元化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时间,小部分人对老生常谈的古典舞属性问题又炒起了冷饭。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中国古典舞呢”?我认为:中国古典舞是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戏曲舞蹈为载体,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复兴!也就是说,在继承了“活”的文化,即看的见,摸得着的一些动作资料的基础上,更要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去赋予这些动作的风格与内涵。中国古典舞的立根之本与其成长动力不在于那些多变的形式,更不在于那些花哨的动作,而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诸多精神财富。
中国古典舞未来发展,单单地再在“动作”上作文章,己经远远不能满足其自身前进的速度了。在一系列“侠义精神”的舞蹈将中华男儿阳刚之气迸发于世人的面前时,我们也愈加惊叹于“传统人文精神”所散发出来的动人魅力,古典舞人在未来学科的建设上,只要始终把这些精神财富放在核心地位,并且不断地去拓展她,那么复兴古典之舞指日可待!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二
动漫产业,是一种艺术性以及创造性较强的产业,并不仅仅是因为目前科技的日新月异,更多是体现在其所要求的创造性和代入性,都是其他的行业中缺少的。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中国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未能进入的与现代时代以及文化潮流相符合的阶段,所以对于行业发展来说,需要借鉴一些本土的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以及发展特色。 而中国画就是一种结合魅力、美感以及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中国画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直以来,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虽然在近几年,行业发展已经初见端倪,但是依然处于漫长的摸索阶段,特别是要保证动漫作品能够从风格以及文化方面也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保留一定的中国传统特色。当然,对于我国早期的动漫作品而言,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工艺手段较多,例如我国早期老一辈的漫画家丰子恺以及丁聪等,作品无不渗透着传统水墨风格,而这一风格也让中国漫画在世界评选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后期漫画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在动漫设计中运用中国画元素,不仅仅是中国漫画行业的特点,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中国画元素的思维特性
也是中国国画的一个特点,主要追求的是画作中主题的神态,像一些场景画作中花鸟鱼虫这些普通意向的神态,最重要的是体现出生动和活泼,所以需要将它们作为人来描绘。例如梅兰竹菊因为其高洁的特性而被人们所追崇,而一代名家郑板桥对于竹的喜爱就可见一斑,而他的画作中也多数以竹作为主体,不但体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对志向及思想的一种传承。
2.2 中国画元素的造型特色
2.3 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特点
2.4 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色
对于中国国画来说,构图即是整个画面的布局,由于古人在作画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位置和布局也有较大的讲究,例如在整体布局要求具有开合关系,即画面本身需要具备足够白,同时要求画中具有一定的虚实关系,另外,一般在传统国画的作画过程中,会以“计白当黑”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除了表现国画本身的色差对比产生的美感,同时也让整个画面丰富起来,给人一种画中有画的错觉感。
2.5 中国画文化方面的内涵。
凡是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的特点,而中国国画也不例外,由于中国本身具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也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的注入以及相互承托,让整个作品更具有丰富的人文特点,同时让作品中体现出人共同的审美观念,最后达到世界的标准。例如在 2013年 10 月于北京举办的动漫博览会上,漫画《佛教故事》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是由于它是国学方面的题材,不但在画作中体现出现代的元素,同时也是国学文化的体现。
3.1 中国画元素的思想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3.2 中国画元素的造型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3.3 中国画笔墨语言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作就是水墨画,也主要是由于其的千变万化,让表现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同时体现出的是也是传统文化的特点。而对于动漫设计来说,如果要实现设计的个性化以及文化特色,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和载体,融合传统水墨画的审美以及画作语言,并且将中国传统画作中多种造型作为参考,即花鸟鱼虫等。同时协调了线条和配色,水墨动画线条比一般的动画要更具有多变性,变化主要在线条本身的长度、宽度、样式以及浓淡,着重于表现出丰盈饱满的特点;同时在颜色选取方面,仅仅依靠单一的墨色进行变幻,也将水墨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在《牧笛》这部动画中,其主旋律就是以多变的水墨作为风格,而整个作品的制作,都是依靠著名画家李可染的画作为原型,勾勒出水牛以及牧童的.不同神态以及动作,最后通过动画的表现,让中国山水田园的魅力以及江南美景的特点都完全展示出现,给观众以一种文化气息和审美感受。
3.4 中国画构图形式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3.5 中国画人文内涵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对于中国传统一直都是一种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对于现代动漫行业的发展来说,很多作者已经将文化的采集与提炼作为动漫设计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这些动漫作品,有的通过一件极其简单是事反映出其深刻悠远的人文内涵以及精神意义,例如在获奖水墨动画《守望》中,仅仅是凭借一件简单的事件,一个普普通通的烈士妻子在山间守望 20 年的故事,一方面体现出人民战士的伟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文中的主题,即守望的不仅仅是一种平淡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信念;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九色鹿》这部电影的出现,也将一种人文精神体现出来,其中动画中“九色鹿”的灵感创作原型是敦煌壁画,主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节奏以及韵律,让角色的神态以及造型独树一帜,不过这部动画在创新性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创作缺乏一定的人文内涵作为载体,创作主要通过单纯搬运和借鉴,自我创新和发展较少,从而导致作品本身缺乏生命力以及文化色彩,所以说动漫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精神的传递工作,所以创作者不但需要融入传统中绘画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同样也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唯一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会让传统文化以及风格得到传承和发扬,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
根据以上的主要分析可知,将中国画元素应用到动漫设计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对于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诸多事物的审美需求以及思想都依然建立在传统文化以及表现的氛围之中。虽然我国动漫设计中已经成功将思维、造型以及表现力与传统思想相结合,但是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在绘画效果以及表现方面,都较为普遍沿用着传统画作的方法,却忽略了自身的创新。所以说创新性,也是中国画元素融入到动漫设计下一步所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动漫设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三
现代艺术设计更加重视功能性和技术,注重写实的表现手法,从而造成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和神韵形态的缺失。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画的线条能够极大的弥补现代艺术设计的不足和缺失。
中国画擅于用线来表现画中内容,其形式丰富、运用灵活。在中国画中,运用线的形式来描绘山水的绘画手法被称为“皴法”,国画艺术家会为线条的表现方式命名,由此可见线条的运用在中国画之中的重要地位。
1.复杂与简单相互呼应
国画在线条的运用上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绘画者需要特别重注意主体线条和背景线条的排列关系,注重前后两者的相互呼应。使整个画面在线条的繁简结合下看起来稀疏有致、张弛有度。
2.柔软与坚硬共同施展
从视觉感受方面而言,国画也尤为重视线条的柔软与坚硬。流畅的线条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国画的'水平,在画中合理的将线条软硬结合,能够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美感。例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艺术家顾恺之,在他的著作《洛神赋》之中,顾恺之将线条的软硬共同施展,整幅画笔劲古朴,其线条运用仿佛春蚕吐丝,软硬均匀,运用巧妙。
3.粗细交错相间
合理运用粗细线条,使背景和主体物既能清晰的划分开,又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促进整个画面的和谐与生动。
4.虚实变幻结合
指的是线条的时有时无。留白是国画常用的一种绘画技巧,国画的绘画者不仅会在整个画面中采用留白的手法,还会在线条的运用上采用这种手法。使画面虚实结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在经济飞速发现的当今社会,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发展和壮大,并且不断的将中国艺术文化融入其中。中国画线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之所以被融入在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我国艺术文化的思想和意境,能够改善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使现代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带有中国的艺术特性,也更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精髓。
1.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对唐三彩、釉彩等著名陶瓷艺术都耳熟能详。现代陶瓷艺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在瓷器塑造和装饰方面,现代陶瓷艺术借鉴了诸多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手法,其在这些方面呈现出了写意的形态。所谓写意,就是由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来对瓷器的肌理进行塑造。国画艺术家在创作之中较为重视“气”,所谓气在画中四角,一幅画要有气机,尤其在线条的运用中更要一气呵成,有收有放。对于陶瓷的肌理、纹路等塑造也可以借鉴国画中“有气机的线”,通过刻画、排挤、堆贴一些专业的手法形式来塑造陶瓷的纹理形态,再通过窑烧等方式将陶瓷釉色的走势、显像等方面表现的更加柔美且充满意境。除此之外,中国画的线条还运用在了陶瓷的装饰之上。古代陶瓷多喜欢在瓷器上进行人物、景物或是动物的绘画,现代也依旧传承着这种艺术习惯。在烧好的陶瓷上绘画出优美图案,无论是雕花还是绘画都在国画线条的运用上有所借鉴。例如,在人物创作上陶艺家借鉴了国画中的人物“十八描”,在景物刻画上也灵活的运用了国画的“计白当黑”。
2.在家纺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家纺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我国,家纺的设计更倾向于欧美等国家的风格艺术。为了发展出属于我国独有的家纺艺术,在家纺设计中运用中国画的线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国画讲究“家和万事兴”、“天地人和”等传统观念,可见中国是一个注重“和”的国家。在国画艺术中,线条是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其合理的运用能够使整个画面达到一种“和”的境界。家纺设计可以抓住国画线条的这一特点和特色来进行改善和运用。借鉴国画线条的表现手法,在家纺纹路图案的制作上融入国画线条,使整个画面更加工整严谨,提高画面的美感和整体效果,使家纺和室内的装饰风格融为一体。发挥中国画线条的特点,将线条的图案构成及审美优势融入到西方的艺术风格之中,使中国的家纺艺术既富有庄重的美感,又带有东方的神韵色彩,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家纺艺术。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不断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西化”的大潮流之下,中国艺术家不能抛下中国固有的审美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将中国画线条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不仅是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对外展示自身特色的一个方式和机会。运用中国画的线条,设计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产品,对中国的艺术发展和中国艺术品的审美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四
禅宗美学的设计理念很值得我们探究与应用, 因为禅宗是富有中国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就要应用禅宗美学, 倡导禅宗美学中的:简单朴素、人与自然相结合等理念。但不是完全将禅宗美学复制到设计中来, 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和独特风格。本文结合中国禅宗美学的发展以及禅宗美学在日本建筑中的体现, 分析禅宗美学在中国现代建筑中的意义。
中国的禅宗开始于南北朝, 达摩以楞伽经为传法经典, 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发展成“禅宗”.“禅”一词起源于梵文, 意为静虑, 是安住一心, 思维观修之意。通俗的讲,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禅宗美学由禅宗思想发源、演变而来。中国人利用佛学思想去理解美并表达美。
我们今天提到的禅宗的意义与其本意已相去甚远。胡适先生曾说:“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伽或禅那, 相反的, 确是对瑜伽和禅那的一种革命。”首先, 禅与禅宗是两回事。禅是存在于各种宗教、宗派的普遍现象, 即通过冥思, 静坐等方式, 忘却现实中的“我”的境界;“……基督教徒寄托于神, 佛教徒寄托于佛, 希望神、佛来拯救自己, 我们把这类宗教称为他救式宗教。而禅宗作为一个自救宗教, 与以上谈到的这些她救宗教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首先, 禅宗不将任何的神或者佛作为寄托, 在禅宗的教义中认为佛存在于任何人心中, 提出了以向心求佛的方式来实行自救的思想。中国禅宗开始于禅师五祖弘忍。在弘忍的门下有两位出色的弟子, 他们分别是神秀和慧能神秀与慧能均曾作偈文表达自己的感悟。神秀主张”渐悟“, 通过”时时勤拂拭“来修行。神秀所传教法盛行华北, 号称”北宗“.而慧能则认为: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他主张”顿悟“, 不把禅限定于静坐敛心之中, 认为日常活动皆是修行。”禅并非用分析或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的知识, 而是一种真实的, 个人的体验。“慧能还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祖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 便将法位传给了他。六祖慧能受命南归, 弘扬禅宗, 影响华南诸派, 人称”南宗“.南禅宗通过生活本身来悟禅, 以内省的修行方式为辅, 排除了一切矫柔造作的修饰以追求精神世界上的绝对的纯粹。因此在禅宗美学中更多的强调领悟, 而不是通过具象的方式来表达, 通过写意来隐喻和比拟, 通过联想和思索来感悟。同时, 在禅宗美学中是反对人工雕琢的装饰的, 更多的是强调使用平常朴素的材料, 通过简练纯粹的手法来营造空间, 表现自然, 反应内心。禅有着独特的为人指出本性的方式。禅从来不做任何解释, 不诉诸累赘的陈述, 也不做归纳整理, 他总是接触事实, 接触具体的、可以触及的事实。因此, 在禅宗美学中最为独特的魅力, 就是由这种追去自然和纯净的极少主义手法构成的。至此, 禅宗与禅宗美学已趋于完善, 在传入日本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史中记载, 最初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 成道后佛祖便去了一个叫”鹿野苑“的地方向五位弟子弘法, 当时传法是在露天处, 并无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 初始走的是游方路线。在之后为了能提供一个场所给来此的苦行僧遮风避雨同时能方便进行禅宗活动, 也为使教义和佛像能历朝历代让信徒顶礼膜拜, 于是依照印度佛寺的建造方式, 依山开凿石洞为窟, 沿崖刻像为堂, 架构最初始的佛窟建筑形式。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 包括:莫高窟 (甘肃敦煌)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 、麦积山石窟 (甘肃天水) , 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20世纪60年代, 按照杜尚的”减少, 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画面处理的极少主义艺术流派活跃于美国。绘画语言被消减到仅仅只去表达色彩与形的关系, 空间也被分解成电线面的构成, 希望采用完全客观的.态度。在我们看来, 现代主义建筑的延续和发展往往带有着极少主义色彩, 而这种极少主义的思潮则往往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理念的回归。
曾经密斯因为其设计的建筑作品范思袄而遭到客户的质疑, 然而极赋戏剧性的是, 当范思袄思最终不得已而要将此住宅出售的时候, 范思袄思女士曾这样说道:”那玻璃盒子轻得像漂浮在空中或水中, 被缚在柱子上, 围成那神秘的空间---今天我所感到的陌生感有它的由头, 在那葱郁的河边, 再也见不到苍鹭, 它们飞走了, 到上游去寻找它们失去的天堂了。“”去除一切多余要素“, 这是极少主义最核心的思想, 以此获得空间的纯粹和强烈的心里感受的方法与禅宗的本性论有相似之处即空寂、清净的思想。极少主义的”少“与东方禅宗的”空“同样有着相似之处。
公元538年, 佛教开始在日本兴起, 当时的中国有很多来学习当时中国艺术文化的日本工匠以及学徒。13世纪时, 在当时日本流行起来的另一个佛教宗派是来自中国的禅宗, 由于当时众多的禅宗修行者追求苦行和自律精神, 当时的日本开始逐步放弃曾经所盛行的池泉庭园的庭院结构, 逐渐开始使用一些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稳定且恒久不变的元素, 以营造他们所期望的枯山水庭园, 以往被经常实用的开花植物则逐渐减少, 这种改变反应了当时的日本禅宗信徒希望以这种禁止稳定的景观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关于”枯山水“的定义, 最早是在日本平安时代的《造庭记》中被记载, ”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 安置石头造成枯山水。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 或造成山中的村落等模样, 以求好似野景一般的情趣。“这也是禅宗理念最明显的表现。原本, 同当时的中国相似, 水在日本的庭院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来。在日本的文化中, 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 庭院因此润泽生辉。但在公元6世纪是佛教传入日本之后, 日本的僧侣开始逐渐崇尚一种虚无的意境, 并开始在石头堆砌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
日本脱胎与中国园林, 并逐步延伸出了”枯山水“, 这在在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 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 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 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白砂的曲线象征这大川、海洋, 以及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岛屿。京都禅院庭园数不胜数, 如南禅寺、龙安寺等, 皆以素白的砂石为主, 于看似单调之白砂上, 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同的平行线条, 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枯庭园的沙, 无水却似有水, 奔流不止之水, 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 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
在日本近代出席赞的一批如黑川纪章、矶琦新、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国际一流的建筑师中, 我们能看到, 他们的作品中既保持了日本传统的韵味, 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代感此外, 他们还很重视理论探索, 提出一些既富有哲理又饱含日本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成为了日本建筑文化界的瑰宝。
近年来在国际上有着高知名度的安藤忠雄, 在建筑追求、意境追求上可谓是正统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禅、禅宗, 联系日本的茶道、枯山水、宗教的神秘性, 构成了安藤作品的全部追求。安藤早期设计的宅邸中, 表现出一种人们可以领悟到的”最低极限“精神力量的思想体系。最能代表这种精神特征的是1991年落成的”水之教堂“.在作品中他也采用佛教的思想和手段, 现实的范围被他包含着感情和生命世界的方法拓宽了, 在这种空间中, 禅意则是”油然而生“.水之教堂坐落与日本的北海道, 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是一个较小的教堂。它由两个大小不同、上下重叠的正方形平面构成。我们能看到一个引进自然水体而成的人工湖泊在教堂的前方。建筑的顶部空间由玻璃围合而成, 顶部是敞开的, 在四周则各有一个十字架, 十字架的横条非常接近几乎相接。圣坛后面的墙体十分光滑, 这面墙可以滑向两侧, 这使得教堂的内部空间能直接敞开向外部的园林。安藤的这种禅意追求, 一方面追寻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它与日本传统哲学中随遇而安、不求永远的观念也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极大发展, 建筑中的文化问题变得更为主要, 变成当代中国建筑领域中最困难, 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建筑师肩负着振兴传统文化的重任。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和怎样设计建筑是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主要问题。
禅宗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现成的答案, 但在禅宗影响下的日本建筑却给了我们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禅宗所提倡的”抽象“的美, 简洁朴素的设计理念, 精致细腻的设计手法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设计出简洁精致、意境深远的建筑形象。这种成功的经验是值得被我们探讨和学习的。
1.禅宗美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论文
2.禅宗美学中的室内空间设计运用论文
4.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研究论文
5.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理念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6.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论文
7.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之比较论文
8.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五
东盟舞蹈文化是具有神秘的东方色彩文化,东盟国家包括与我国临近的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东盟艺术丰富多彩、内容独特,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在东方舞蹈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东盟的经济交流必然伴有人文艺术以及其他交流,使国家与国家在交流中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加深中国与东盟等国家人民的感情,而舞蹈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舞蹈是承载国家文化的无声语言,加强双方的舞蹈交流可以促进国家与区域间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全球化、区域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东盟各国在地域上与我国广西、云南很近,而且东盟国家许多民族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出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相互交融,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给亚洲以及世界文化艺术增加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同时促进各国的艺术交流与学术活动。
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各国的教育,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新的舞蹈文化形式。中国与东盟舞蹈院校的频繁交流,有利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舞蹈教育发展历程。近年来广西各大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进行学术访问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舞蹈文化与东盟舞蹈文化进行相互学习与展示,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与东盟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带动了两国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
中国以及东盟国家在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中国与东盟舞蹈文化的交流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与东盟文化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佛性”的传承。
东盟国家的舞蹈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印度文化的影响,这种外来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已经融入到东盟各国当地的民族信仰和民族风格,印度宗教文化与东南亚地方特色文化中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风格,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扩大了文化的传承范围,同时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容,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增姿增彩。佛教宗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印度在地理环境上非常相近,从古至今都有频繁地经济、文化交流,印度文化主要以佛教的形式传入我国,深远的影响着中国的宗教以及艺术发展。印度文化的传入,是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早在汉朝时期,佛教就在中国广为流传,当时的皇帝也信奉佛教,寺院发展规模很大。据史料记载,在唐代燕乐以及表演性的舞蹈中,都有一些带有佛教色彩的舞蹈,可见佛教对我国舞蹈文化的影响也是有着深远的历史的。
1.教学内容丰富、新颖
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外国民间舞课程中学习了解欧洲的民间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其他国家的舞蹈,所以学生对其他国家的舞蹈了解也不多。东盟各国民间舞蹈课程的开设丰富了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课程,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了解、掌握东盟地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以及独特的舞蹈文化,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积极引进具有东南亚风情的舞蹈课程体系,将东盟舞蹈文化融人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舞蹈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我国高校中推行“东盟代表性民间舞”课程设置,推进东盟各民族舞蹈在中国的交流与传承。有助于我国文化艺术界研究东南亚十国民俗舞蹈文化。比如泰国、越南等东盟舞蹈教学,将两国的经典原生态民俗舞蹈添加到高效课堂中来,设置特色舞蹈专业,使民俗舞蹈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企业、旅游业以及社会团体的活动。了解东盟各国的舞蹈文化特色,促进东盟舞蹈文化教育的实施,各大高校进行民族风情舞蹈教学时,要依据创新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设实用性强的东盟民族舞蹈课程,促进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
3.创新教学模式
(1)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舞蹈专业学生
广西与东盟在高校中开展舞蹈文化交流课程,通过各种方式把东盟各国具有代表性舞蹈文化及舞蹈形式设置在我国高校学习课程中,为中国学生学习东盟舞蹈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设置课程时,多设置一些实用性与应用型的舞蹈课程,不要过于理论,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关于宫廷与民间舞蹈风格的舞蹈类型,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能为中国学生了解东盟各国文化艺术提供良好的条件,院校要多开设一些实用性的舞蹈课程,促进年中国-东盟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2)培养地域性民俗舞蹈人才
各大高校要定期与东盟各国的高校进行联谊活动,定期深入东盟各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理论研究,收集和整理东盟各国间的民族特色舞蹈形式,再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进行舞蹈创新,打造新型民间舞蹈课程实践性教学。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使地方性特色舞蹈教育更加具有特色。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使东盟舞蹈艺术促进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
1.教学方式的改变
(1)改革教学方式
以东盟等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各个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具有东盟代表性民间舞蹈教学改革试验,寻求一条中国-东盟舞蹈改革之路,是东盟各国的特色舞蹈专业融入到广西地方性民族舞蹈中来,促进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
(2)开设特色舞蹈课程
各大高校要积极改革传统的以欧美民间舞蹈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在外国民间舞蹈课程中多增加一些东盟国家的地方特色性民间舞蹈组合与元素,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创新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实用性的教学理念。
(3)加强国际交流活动
在各大高校的舞蹈专业中,加强广西民间舞蹈与东盟民间舞蹈的对比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活动,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以及相同之处,掌握他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对这二者的舞蹈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在学习与研究中更好地融会贯通。
2.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进行东盟舞蹈教学时,教学内容要以具有东盟民间特色的舞蹈为主要素材,比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特色民间舞蹈。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各国的文化特色,结合各国民族音乐材料、民族舞蹈材料等进行设计,真正的打造一流的教育、先进的教学,为中国-东盟的各项交流活动提供良好的契机。
3.教学理念的改变
对教学理念的在设置,目前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蹈课程在各大高校教学实施非常普遍,为东盟等国的民族音乐以及民族舞蹈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可以从实地考察、调研活动中了解东盟各国的音乐、舞蹈文化特征,把东盟舞蹈的精华带到课堂中去,使学生的舞蹈更加精湛、纯属。
以区域性民俗特点为出发点,坚持民族特色舞蹈文化的发展,依据东盟当地各个舞蹈文化特点,结合高校的教学特点以及高校的地方性特点,打造特色、新型民俗音乐舞蹈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地方性特色,与实用性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联谊活动,促进各国舞蹈文化的交流;改变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外国民俗音乐舞蹈,丰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教育的空白,促进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
1.传承区域文化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民族构成、历史渊源、经济模式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点。在舞蹈文化传承方面,可以进行适当的实地考察,了解东盟各国的舞蹈历史、音乐特征、以及民间特色舞蹈,收集著名的舞蹈视频,整理出一套关于东盟各国舞蹈特色的教学材料。再将这些材料结合中国的民间舞蹈特色,整编出一套具有中国与东盟特色舞蹈专业的课程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舞蹈文化以及艺术特点。尤其是关系特色舞蹈文化的与东盟各国舞蹈文化的交流,使之走进高校课堂,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将各国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广西各地旅游区、文化区、生态区进行展演,是中国特色舞蹈与东盟各国的独特舞蹈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广西舞蹈文化盛宴。
2.传承特色文化
东盟舞蹈文化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泰国的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等舞蹈元素中都与宗教有关,也就是说这些舞蹈无一例外的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印尼的面具舞、巴厘舞等舞蹈也深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舞蹈元素主要来源于印度民族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与印度文化是东盟舞蹈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说佛教对东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进行舞蹈文化交流时要特别注意宗教文化的传承,在高校教育中多让学生了解舞蹈的来源,抓住舞蹈的特色,积极传承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六
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将天人和合、中庸之道思想与线条设计结合在一起,之作品看起来也具有思想感情。如明式家具设计中,椅背采用直线设计,则显得一丝不苟、公正严明通常用于家中长者使用;而椅背采用曲线设计则显得轻巧灵动,和蔼可亲用于客室摆放。这些线条运用所带来人体视觉感受变化都与中国传统线性审美有极大关联。
1.线的情感性
从几何学角度来看,线是点与面之间的过渡。不像点拥有太强自由度,难以成型,也难以将思想感情寄托与其上,不具有表达功能。而面,太过拘谨,表现范围已被固定,所有感情都表露在外面,不符合东方含蓄审美思想,故许多国画在创作中都要进行艺术留白,将本来完整的图画故意去掉一部分,展现出意境美。从这点来看,线正好符合传统审美,可以灵动柔美也可以宁折不弯,依据设计者造型需要,随意改变。而且没有长度、宽度、厚度进行限制,更富有变化感,帮助设计者激发无限灵感。
2.线的装饰性
将情感寄托于线条之上,则使线条展现出装饰性。线条展示形态虽然只有直与弯两种,但两种形态都具有独特美感,直线设计可以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干净爽朗,就如书法中竖笔,不管是悬针还是垂露都要以直取胜,衬托出字整体气势,而且符合中庸之道思想,不偏不倚,适中为上。而弯线设计则使得整个作品自然质朴,因为自然万物在形态展现时,曲线居多。曲笔,更能体现道法自然之感。在传统设计装饰中,体现最多则是在工笔画与器物造型上,如“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在艺术创作中大量运用曲线使画中人物看起来有翩翩出尘之感,创造了一种满壁风动气势。3.线的民族性线条审美文化并非一夜之间养成,从先秦再到唐宋五朝,再至现代,线性审美在一代代设计者应用传承中,早已深入民族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线性审美也是民族文化展现的'一部分。而现代设计者通过电子科技及现代装饰理论,几何学原理进行线条再创作,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室内设计中,立体造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依据摆放位置占用空间不同,也具有不同功效,设计者不但要考虑到外在作用还要考虑到内部功用。而线既是设计作品沿边界线,也是图形构成的基本骨架。
1.空间结构中线的体现
如前所述线没有宽窄、薄厚之分,拥有较大自由度,在运用中可以随意搭配、划分长短与疏密。而人从视觉角度对于空间结构判断则是通过线形变化与长短比例为依据的,通过变化线条长短比例是整个空间看起来更符合人类视觉审美,而且使整个空间看起来不呆板充满活力,如最简单的沙发设计,现在很多沙发构成都为一个主体沙发,搭配单人沙发、贵妃榻或是双人沙发,在线条比例上为1:2:4,看起来更加合理,而在摆放过程中也很少并排摆列多为横-竖-横,横-横-竖,使房屋空间优化配置,看起来舒服大方。
2.分割与组合作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线条也通过不同排列展示出立体化效果,为了更合理分配房屋空间资源线条也起到了分割与组合作用。在室内分割中,线条应要展示出一种隔而不离效果,不是直接将空间分成一格一格,而是加强视觉层次感,运用线条使空间看起来更加明朗。如在建筑物内电梯与楼梯设计,商场中,由底层直接通往顶层的大型电梯,是整个卖场空间向高处扩张,即使卖场内商铺布局较密,从整体视觉角度也会觉得开放,明亮。而很多西方建筑如教堂、剧院在楼梯设计中采用旋转设计,增加了空间层次感,站在楼梯顶端向下看,一重重螺纹也具有观赏功能。室内线条组合设计也是一种常见设计方案,如上文举例中沙发摆放,就是一种简单线条组合。而现代室内设计中墙面装饰也常用线条组合,如在照片墙设计中,通过墙上相框高低位置,大小不同使整个墙面看起来显得青春活力,而且这种装饰手法既起到了装饰效果也有效利用了墙面空间资源。
3.线性装饰作用
这是线条最普遍一项功能,在室内装饰中也有助于调整房间氛围,如房间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家居风格简约、硬朗,可增加一些曲线设计均衡氛围,增加房间亲和力;而房间色彩以暖色为主,家具颜色鲜亮、空间占用大,则可以装饰一些直线线条纹饰,或是多采用竖线设计,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明朗不累赘。另外改变线条斜度与曲率有时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在艺术家与造型师手中,线是一项最基本元素,通过线条变换可以营造出不同艺术形态。而我国传统艺术造型对与线条设计也有独特心得,这些设计心得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也造成影响。现代室内设计通过变化线条长短、高低、斜度等,营造出不同视觉效果,使线条设计更具魅力。
我眼中的中国论文篇七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皆是自然生发出的两种艺术形式。山水画是艺术家对自然景物意象的平面化表达;中国园林则是对自然山水的浓缩。在城市快速发展、文化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中国园林设计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中国山水画论在其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别就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以及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相融合,以推动中国园林设计的长久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相比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景观园林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然而,文化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融合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如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日益趋同、没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本文从解读古代山水画论入手,探讨了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中的运用以及现代景观园林对山水画论的借鉴。
纵观中国南北两地的现代景观园林,风格各有千秋且特色轮廓鲜明。苏杭赣皖一带受文人画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多以黑白水墨的特点为主;北方园林中多以红、黄、金、暖色为主;西北藏式建筑多运用红、黄、黑、白等对比明显且颜色鲜明的色调;西南沿海地区景观建筑又有丰富的装饰性。这些不同的地域特色虽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产生,但都具有轮廓鲜明且让人熟记于心的特点。而在当今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领域,不同地区的设计普遍运用了相似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掩盖了区域之间的差异与特色。由此可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文化特色正在慢慢缺失,文化融合的弊端显露无疑。我们应该警醒这种文化的无差异性。在艺术家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把传统园林拙政园的白墙与片石、水院、曲桥、树等形态构成的手法巧妙地组合,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现代山水画。也可以说,这是以山水画为出发点的构成作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艺术家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中心,在屋顶上也设置了竹栏小径,通过“进山”“山内观山”“山顶回望”这一系列的路径变化,真正达到了形而上的山水意境。艺术家李兴刚设计的绩溪博物馆,同样借助了场地中现有的树以及建筑外墙,运用形态构成方法建造了“假山”,粉墙与后面的树、墙、楼梯、屋顶等,构成更有意象的“山水画”,仿佛使人置身其中,流连于山水之间。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到:“画山水有体,看山水亦有体,以临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奢之目临之则价低。”笔者认为,在设计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临泉之心,这对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中国本土化的设计特色逐渐被世界所关注。那么,如何合理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学价值,既不完全西化,也不照搬古人,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有很多,而如何优雅地表达,是考验现代景观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归根结底,影响我国园林艺术走向的主要原因是由各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所决定。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为深远,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中国园林追求的思想正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总之,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中国山水画论在我国园林设计中都被运用得十分广泛。例如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白,同样,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也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营造意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要想探寻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就要从研究中国山水画论入手,唯有此,才能让我国园林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