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六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一
20xx年11月22日,我上了一节高一物理公开课,课题是《与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重点是理解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处理实际问题,难点是具体到实际问题中对物理情景的分析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经过看教材、教参和不同的几份教案及上网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我写了一份自己的教案,也觉得是适合我的教学的、适合我的学生学习的教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提问的问题,我都想好了,自己觉得是胸有成竹了。
在复习引入时,我给学生复习了一遍加速度的意义及其计算式a =(vt-v0)/t。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vt、vo搞不清楚
一、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由公式a =(vt-v0)/t转化得到vt = 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公式。我结合数学函数的知识,分析vt = v0+at的特点:1、vt是t的一次函数。2、当a0,增函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0,减函数,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0,常数函数,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矢量函数运算式。
在具体的公式运用中,我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分析题意,再作答。过程如下:
分析:汽车以一定是速度(记为v0)刹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6 m/s2 ,“经过t=2s停下来”隐含的条件是vt= 0,求v0 。
解:已知a=-6 m/s2 , t=2s,vt= 0,由公式vt = v0+at得
v0 = vt –at=0-(-6)×2=12(m/s)
答:汽车的初速度是12m/s。
课本的例题中把最后的速度单位转化为km/h,我就结合生活中汽车、摩托车的计速器显示的单位都是km/h,分析常在计算中将m/s转化为km/h,并提醒学生在公路的转弯处、拱桥上常见到限速的标志,提醒要按要求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由s=v t, v =(v0+vt)/2 ,vt=v0+at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v0、a、t表示.
2、结果:s=v0t+(1/2)at2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它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推导过程,学生很自然能够明白。学生竟然问“1/2”怎么得来的。我一开始以为学生问的是=(v0+vt)/2中的“1/2”,就再解释了一次。我自以为解释得很清楚明
朗,学生听得也很投入、认真。我一遍讲完,学生仍说不懂。于是,我结合图像,再讲了一遍,学生仍然说不明白。我当时有些震惊,有些气愤,那么简单的一个内容,为什么他们听了三遍竟然都不明白。听课的领导、老师也为我着急,我努力保持镇定、心平气和地单独提问一个学生,哪里不明白。学生的回答是s=v0t+(1/2)at2 中的“1/2”不知道怎么来的。我才恍然大悟,真想不到学生对一个初中学的整式加减法的理解有误。于是,我放慢语气一字一顿地边写边说地再解释一次。
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
最后,我结合例题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应用及其注意的问题,并做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许多问题。
首先是我自身方面。一、我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我对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够了解,对他们提的问题不够明白。他们说了三次不理解“1/2”怎么得来的,我却不理解他们指哪里的“1/2”。我连续讲解了三次,一方面浪费了时间,也使一部分学生听厌了而反感起来。二、我对课堂的管理和控制不够好,课堂气氛过于活泼。三、我对v0 强调讲解是说生活中我们常说从0开始,所以v0 是初速度。其实,我的本意是让学生理解和分辨v0 表示初速度,vt 表示末速度。其他老师对我评价中说到,这样讲解会让学生误以为初速度一定是从0时刻开始的,显得不合理。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一、我的学生很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师生互动交流很好。不过,部分学生的活跃有些过了头,他们经常抢在我之前把我要讲的内容讲了,但是一部分同学并不理解,所以我又要再重复讲一遍了。二、他们的数学基础很薄弱。在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s=v0t+(1/2)at2 中,学生以为“1/2”直接约去了,却忽视了at2 中的“1/2”不能约去。三、他们对加速度的单位不熟悉,对速度单位、时间单位的转换不够熟练。
我是一个20xx年6月毕业的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在备课、上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实现学校制定的“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我要认真学习与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教育事业的精神,树立教育新形象,转变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科素养和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我要通过上课、晚自习辅导学生、与学生谈话等途径,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到“爱校爱生爱岗”,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再次,我要熟悉教材:多看教材、教案、教参,对比多种教参、教案,找出它们的优劣,写一份适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我将努力做到备课充分,教案书写清楚、工整,板书合理,讲课思路清晰,知识点详略得当、讲练结合,课后反思。
同时,我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特别是和我同上高一年级的何老师的课,写好听课笔记,听课后认真分析教师处理教材教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和其他老师讨论,向他们请教,学习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对其他老师给我的建议和意见,我都会虚心接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二
我的教育叙述故事
20xx年11月22日,我上了一节高一物理公开课,课题是《与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重点是理解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处理实际问题,难点是具体到实际问题中对物理情景的分析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经过看教材、教参和不同的几份教案及上网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我写了一份自己的教案,也觉得是适合我的教学的、适合我的学生学习的教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提问的问题,我都想好了,自己觉得是胸有成竹了。
在复习引入时,我给学生复习了一遍加速度的意义及其计算式a =(vt-v0)/t。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vt、vo搞不清楚
一、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由公式a =(vt-v0)/t转化得到vt = 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公式。我结合数学函数的知识,分析vt = v0+at的特点:1、vt是t的一次函数。2、当a0,增函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0,减函数,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0,常数函数,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矢量函数运算式。
在具体的公式运用中,我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分析题意,再作答。过程如下:
分析:汽车以一定是速度(记为v0)刹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6 m/s2 ,“经过t=2s停下来”隐含的条件是vt= 0,求v0 。
解:已知a=-6 m/s2 , t=2s,vt= 0,由公式vt = v0+at得
v0 = vt –at=0-(-6)×2=12(m/s)
答:汽车的初速度是12m/s。
课本的例题中把最后的速度单位转化为km/h,我就结合生活中汽车、摩托车的计速器显示的单位都是km/h,分析常在计算中将m/s转化为km/h,并提醒学生在公路的转弯处、拱桥上常见到限速的标志,提醒要按要求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由s=v t, v =(v0+vt)/2 ,vt=v0+at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v0、a、t表示.
2、结果:s=v0t+(1/2)at2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它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推导过程,学生很自然能够明白。学生竟然问“1/2”怎么得来的。我一开始以为学生问的是=(v0+vt)/2中的“1/2”,就再解释了一次。我自以为解释得很清楚明
朗,学生听得也很投入、认真。我一遍讲完,学生仍说不懂。于是,我结合图像,再讲了一遍,学生仍然说不明白。我当时有些震惊,有些气愤,那么简单的一个内容,为什么他们听了三遍竟然都不明白。听课的领导、老师也为我着急,我努力保持镇定、心平气和地单独提问一个学生,哪里不明白。学生的回答是s=v0t+(1/2)at2 中的“1/2”不知道怎么来的。我才恍然大悟,真想不到学生对一个初中学的整式加减法的理解有误。于是,我放慢语气一字一顿地边写边说地再解释一次。
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
最后,我结合例题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应用及其注意的问题,并做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许多问题。
首先是我自身方面。一、我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我对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够了解,对他们提的问题不够明白。他们说了三次不理解“1/2”怎么得来的,我却不理解他们指哪里的“1/2”。我连续讲解了三次,一方面浪费了时间,也使一部分学生听厌了而反感起来。二、我对课堂的管理和控制不够好,课堂气氛过于活泼。三、我对v0 强调讲解是说生活中我们常说从0开始,所以v0 是初速度。其实,我的本意是让学生理解和分辨v0 表示初速度,vt 表示末速度。其他老师对我评价中说到,这样讲解会让学生误以为初速度一定是从0时刻开始的,显得不合理。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一、我的学生很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师生互动交流很好。不过,部分学生的活跃有些过了头,他们经常抢在我之前把我要讲的内容讲了,但是一部分同学并不理解,所以我又要再重复讲一遍了。二、他们的数学基础很薄弱。在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s=v0t+(1/2)at2 中,学生以为“1/2”直接约去了,却忽视了at2 中的“1/2”不能约去。三、他们对加速度的单位不熟悉,对速度单位、时间单位的转换不够熟练。
我是一个20xx年6月毕业的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在备课、上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实现学校制定的“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我要认真学习与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教育事业的精神,树立教育新形象,转变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科素养和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我要通过上课、晚自习辅导学生、与学生谈话等途径,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到“爱校爱生爱岗”,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再次,我要熟悉教材:多看教材、教案、教参,对比多种教参、教案,找出它们的优劣,写一份适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我将努力做到备课充分,教案书写清楚、工整,板书合理,讲课思路清晰,知识点详略得当、讲练结合,课后反思。
同时,我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特别是和我同上高一年级的何老师的课,写好听课笔记,听课后认真分析教师处理教材教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和其他老师讨论,向他们请教,学习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对其他老师给我的建议和意见,我都会虚心接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三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四
20xx年3月18日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推进和开展,我作为一名党员,遵照中央精神和校党委的要求,也全面投身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践中去。
通过对报告和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讲话精神的一次次学习和领会,我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和重要性。切实体会到报告中所指出的:“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刻含义。
回顾我党在战争年代取得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因此,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群众路线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当今,同样需要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我党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官僚主义等腐败之风、不正之气逐渐侵蚀了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瞧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愚昧,层次不高,怕接触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冷漠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至人民群众而不顾,自己却损公肥私、腐化堕落,将务实清廉、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和宗旨抛到脑后。这些歪风邪气虽然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却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深深的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也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在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的讲话深刻的阐明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重要意义。走好群众路线,密切群众是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面对党员干部队伍当前的现状,党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在我国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启动党员队伍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是非常及时、相当关键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央的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从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员队伍、整治不正之风和顽疾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党员,在党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时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肩负起新的职责、新的使命。更加要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更加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的思想意识。自觉投身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去。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五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教师个人教育叙事报告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叙事300字篇六
20xx年3月18日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推进和开展,我作为一名党员,遵照中央精神和校党委的要求,也全面投身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践中去。
通过对报告和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讲话精神的一次次学习和领会,我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和重要性。切实体会到报告中所指出的:“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刻含义。
回顾我党在战争年代取得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因此,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群众路线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当今,同样需要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我党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官僚主义等腐败之风、不正之气逐渐侵蚀了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瞧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愚昧,层次不高,怕接触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冷漠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至人民群众而不顾,自己却损公肥私、腐化堕落,将务实清廉、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和宗旨抛到脑后。这些歪风邪气虽然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却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深深的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也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在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的讲话深刻的阐明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重要意义。走好群众路线,密切群众是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面对党员干部队伍当前的现状,党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在我国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启动党员队伍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是非常及时、相当关键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央的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从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员队伍、整治不正之风和顽疾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党员,在党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时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肩负起新的职责、新的使命。更加要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更加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的思想意识。自觉投身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