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标题汇总(五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篇一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
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
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
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
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爱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把每项工作干好干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让和谐充斥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爱心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释放,让我们以高尚的工作行为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感恩回报社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篇二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努力挤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助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后来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直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又或者像孔子所埋怨的“乡原”一样,这些都应该是一种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
优点、好的品质应该得到报答而缺点、坏的品质应该得到惩罚。在第三卷中他又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还有第四卷的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他说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密斯论道德哲学体系。
我们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腐败、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会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方、美好、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且《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如何“利他”,使他人的幸福成为自己的幸福必备的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就要求我们常怀同情之心、推己及人、公平正义之心待人处世,互帮互助,用全局的眼光,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道德情操论》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追求和信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培养一身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并且,把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发扬光大。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有德的民族会受到世界的尊重,历史的尊重。道德也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事大事,我们都能做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们加在一起就是有道德的国家民族。国家一直在讲求德治,可是我们这样的适合暂时还无法摆脱法治的社会。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高国民素质的中国,一个可以用德治和谐的社会,我们相信着并为之努力着!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篇三
人拥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现为功利,为自身利益着想,为理性控制。
同情表现为对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应。当人们看到他人遭受苦难,心理上会自动想象自己遭遇那种处境时的表现,然后透过情绪表现(快乐的事也如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拥有同情的本能,少者为麻木,多者为善感。而人们的这种同情会对当事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若为快乐,那么他(她)将更加快乐,并为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而感到满足。悲痛者,则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表现,认为理所当然,对于他人,则投以明白、感激。(但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倾向于快乐与悲伤的平衡点,并且对快乐投以认可,希翼,对悲伤表现出逃避。因此,往往快乐更易感染人,而对于某些记忆上存在阴暗的人,则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伤所感染,引发与当事人相似的情绪。由于主流倾向快乐,因此悲伤的当事人在经历对他人不一样情自己的愤怒后,将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适合自己的境况,由此渐渐‘正常’)
朋友之间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关联,人对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当发生快乐或悲伤时,朋友的表现对主观感受尤为重要。因此,总是要求朋友要将同情尽量的趋近自己的情绪,才能贴合‘朋友’这个称号。若表现麻木不仁,或与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会受到威胁。有的会产生‘朋友不关心自己’‘自己被忽视’‘朋友背叛’的猜想——对外反思。有的会产生‘自己是否做错’‘对事表现是否不当’等一系列的对自身的思考——对内反省。
人总是期望被认可,甚至忽视合理性。而一个朋友是否能够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从错误拉回正轨,便是标准。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篇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情操是情感的升华,知道爱国情操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识记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列举事例,认识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
思想觉悟目标
用爱国人物的事迹感染自己的情绪、情感,立志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
教学难点
什么是情操。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具有高尚爱国情操者的事例。
2.准备相关的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导入 新课
(多媒体显示图片)
(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出运动员的名字。左起:伏明霞,女子3米跳板金牌;孔令辉,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田亮,男子10米台跳水金牌;刘璇,女子体操平衡木金牌)
教师:你能说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良好心理品质吗?
学生1:坚强的意志。
学生2: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生3:不怕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生4:健康稳定的情绪。
学生:是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对,正是这种爱国情操的力量,使中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超越自我,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爱国情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具有的美德和高尚品格。那么,怎样来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九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九课 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中关于华罗庚的故事)
教师:面对美国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1:我讲的是中国的“原子之父”钱三强的故事。钱三强青少年时代便从国学大师的父亲那里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的熏陶。后来在异国,他虽然有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很高的学术地位,但他仍一直以父亲强调的“学以致用,报效祖国”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1948年春天,当钱三强得知新中国不久将要诞生的消息,马上表示想回国参加建设,并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5月,他和夫人何泽慧便带着刚刚半岁的女儿登上了回国的海轮。
学生2: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被美国政府视为抵得上三个师实力的科技人才。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辞去他在美国担任的所有职务,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他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祖国的强盛。
教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做人就应该像他们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祖国。那么,什么是爱国情操?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一框。
一、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板书)
教师:人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比较外在的、短暂的情绪;二是比较内在的、持久的情感;三是比情感更高层次的情操。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情绪、情感和情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表现。
学生1: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比较外在的、比较短暂的感受,如人的高兴、愤怒、悲伤、恐惧等。
学生2: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比较内在的、稳定的感受,如责任感、荣誉感等。
学生3:情操比情感层次更高、更加复杂、更加持久。当人们把对某一事物的炽烈情感与深刻的思想认识、坚定的行为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情感就上升为情操了。如道德情操、爱国情操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说,情操是比情感更高层次的一种人类感情,是情感的一种升华,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1.情操比情感层次更高,是情感的升华(板书)
教师: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都把高尚的情操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多媒体显示名人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一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一范仲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一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学生:(可参照课本中的楷体字材料举例,也可自己另外举例,此略)
教师: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20字道德规范就是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而我们第九课所学习的爱国情操又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2.爱国情操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板书)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型来表示情操、道德情操、爱国情操的相互关系。
(展示图型,师生共同完成填图)
3.构成爱国情操的要素(板书)
教师:爱国情操是由深刻的爱国认知、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爱国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这是构成爱国情操的三个要素。但这三个要素在爱国情操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深刻的爱国认知,是爱国情操的基点(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下列人物的话,反映了一种什么认识?
(多媒体显示)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一一邓小平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一一周恩来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一一何香凝
学生:反映了他们对爱国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说得好。这种对爱国意义的认识是他们形成高尚爱国情操的基础。(教师强调标题,作出着重号)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切。”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对祖国的独立、富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情感才越深刻、持久,才会形成爱国情操。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学生: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之志。
教师:教材中还给我们举了邓小平的例子,这都说明爱国情操的形成是以对爱国意义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但是仅仅只有爱国认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国情感。
(2)强烈的爱国情感,是爱国情操的核心(板书)
教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谁能不对祖国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幅历史画面:漫天风雪中,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手持汉节,坚毅深情地望着南方,思念祖国。
(多媒体展示材料及图片,同时播放《苏武牧羊》的乐曲)
苏武牧羊的故事,世人皆知。苏武是汉朝的使节,出使匈奴,一去便被扣留19年。他饥吞毡,渴饮雪,牧羊北海(今贝加尔湖)边。饥寒交迫的漫长岁月,没有摧垮他对祖国的忠诚。他朝夕手持作为汉朝使节凭证的节杖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虽然节杖上红色的旌毛脱尽了,他仍然庄严地持在手中。
教师: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汉节是祖国的标志,是祖国尊严的象征,苏武手持汉节牧羊,表现了一个爱国者强烈的精神追求和希望寄托,反映出苏武心中所具有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师:有多少祖国的儿女,像苏武一样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化在生命中,而决不允许它受到亵渎和伤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给我们讲述的一位抗日爱国的小姑娘的故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一位13岁的小姑娘为捍卫祖国的语言文字,捍卫民族尊严和心中那份神圣的民族情感而宁死不屈的故事)
教师:那么在今天,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学生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我中华儿女用各种形式强烈抗议,表明了对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捍卫的爱国情感。
学生2:2001年4月,美国军用侦察机闯入我东南沿海进行军事侦察,并撞毁我军用飞机,使飞行员王伟遇难,国内外的中国人都表示了强烈抗议。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说明大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这些事例都说明强烈的爱国情感是爱国情操的核心。但是,爱国不能纸上谈兵,只说不做,它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
(3)坚定的爱国行为,是爱国情操的归宿(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爱国教授朱自清不吃美国面粉的感人事迹,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学生:(略)
(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时注意抓住关键适时启发)
学生2:中国女足付出艰辛的汗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学生3:1998年在百年不遇的洪水面前,军民同心、众志成城,战而胜之,海外华人也纷纷表示关切,并捐款、捐物,这都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师:对。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显示:对研制“两弹一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专家进行表彰的大会剪辑,此略)
教师:在这些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看来,“回国不需要理由,我是中国人,就是最大的理由”。他们长期奋战在戈壁滩上,喝苦水、战严寒,不畏艰难险阻,日以继夜地工作,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尖端事业,表现出了感人的爱国情操。这说明,只有当深刻的爱国认知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付诸实践、化为实际行动时,才能显示出爱国情操感人的力量。可见,爱国行为是爱国情操的具体表现,是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的归宿。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国情操,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这是最真实可靠的检验。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那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它们的关系,好吗?(展示图片)
如果将爱国情操比喻成一枝花,那么,爱国认知是花的根,爱国情感是花的茎叶,爱国行为是花朵。爱国情操的三要素,如同花的根、茎叶和花朵,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
师生共同总结:在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中,没有深刻的爱国认知,就不会产生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没有爱国情感,也不可能产生爱国行为;没有爱国行为,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就成了空话,就显示不出其感人的力量,也只有在爱国行为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增进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
课堂小结
今天所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重要概念、三个构成要素、一个紧密联系”。
一个重要概念,即爱国情操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三个构成要素,即爱国情操是由深刻的爱国认知、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爱国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紧密联系,即爱国情操的三个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
课堂练习
最佳选择题
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爱国情操的核心是( )。
a.深刻的爱国认知 b.强烈的爱国情感
c.坚定的爱国行为 d.豪迈的爱国语言
2.著名学者朱自清在家境贫寒、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在拒领美国援助面粉的文件上签字:“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这一爱国事迹说明( )。
a.朱自清视名誉高于一切
b.朱自清意志坚强,不怕困难
c.朱自清痛恨美帝国主义
d.坚定的爱国行为是爱国情操的归宿
3、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名句反映了他们( )。
a.乐观豁达的情绪 b.人的外在、短暂的情操
c.人的丰富情感 d.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
1.b 2.d 3.d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篇五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
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
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和统计干部,我们不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执法者,我们的工作行为代表国家,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严格执法、锐意进取、敢于负责、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风。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爱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把每项工作干好干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让和谐充斥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爱心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释放,让我们以高尚的工作行为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感恩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