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十六篇(精选)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一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初步学会利用时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2.尝试自己制作时钟,进一步认识钟面的构成。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时钟,纸制钟面4个,时间牌4张,关于幼儿园生活内容的字卡。
2.手表每人一块,幼儿已初步认识过整点、半点。
3.幼儿制作用的卡纸大钟面、小钟面多个,时间牌多张,1-12数字贴纸、长针短针、小花瓣若干,剪刀、胶水等。
4.墙面上已布置好花茎和花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面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12的数字。
2.教师反复拨动时钟的时针、分针,让幼儿观察发现时针与分针“行走”路程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理解、表达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要求配时间
1.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引导幼儿将钟面上的时是和时间牌配对。
2.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是几点?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
3|.教师做吃饭、睡觉、刷牙等日常生活动作,幼儿在手表上拨出适宜的时间,也可由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
三、自制时钟
1.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介绍制作材料和方法。
a组:我们的一天——制作花形时钟
出示活动时间表和花形时钟。请你用灵巧的小手做个花形时钟来告诉我们一天中的活动安排。
b组:我的一天——制作时间表
请你自己来设计、制作一张时间表,先安排活动内容,再排出时间,每个人的时间表可以不一样。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与幼儿讨论做好的花形时钟: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怎么修改?
四、布置墙面
1.将幼儿做好的花形时钟和时间表张帖在墙面上(高度与幼儿的视线平行)。
2.启发幼儿互相欣赏、指认。
活动反思
1.与幼儿一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对于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来说,一日活动既丰富又有规律,
孩子们对一些固定的活动时间已比较熟悉。从他们的一日生活入手,设计组织活动,既激发和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通过感知特定时间与相应活动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幼儿对时间的连续性、可测量性的认识。
2.巧妙利用幼儿的手表
过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认识时间时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拨钟面,由
此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孩子对于分针的走动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时针的变化,如在拨半点时,他们常常把分针指在数字6上,而时针依然指在整点数字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活动中采用了孩子们的手表,它的时针和分针是连动的。在拨拨玩玩中,孩子们知道了拨动的方法,又弄清了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3.鼓励幼儿运用生活经验
这次活动,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制作内容,供他们选择。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时间。有的说“我要8;00起床”,有的说“我10:00要去学钢琴”,有的说“我下午3:30去超市买东西”。孩子们制作的时间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4.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
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有利于孩子积累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为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孩子们的作品既可布置在墙面上,也可悬挂在空中。这些作品成了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们不时地议论、指认,主动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_,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_。
二、操作探索(一)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三、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五、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___、___、___……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五
活动名称:纸片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折折、剪剪、贴贴中,引导幼儿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2、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剪刀胶水手工纸纸房子模型ppt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手拿哭泣纸娃娃)今天我们大二班来了一个朋友,看看它是谁?(纸娃娃)看一看,你们觉得纸娃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会难过?
小结:纸娃娃很想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每天开开心心的到处走来走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幼儿园,看看我们美丽的世界。可是你看,(教师立起纸娃娃)纸娃娃根本就站不起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它吗?谁来说说看。
二第一次操作
1.现在后面有很多纸娃娃,请你们去动动脑筋,让纸娃娃站起来。希望你们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哦。(要求:不用搬好小椅子,双面胶的胶带仍在托盘里面,你的成果放在前面的白桌子上)
2.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觉得有几个方法蛮特别的,我们来请这些朋友来介绍一下(幼儿来介绍好方法)给他们一点掌声,真聪明
3.你们帮纸娃娃想了那么多的好方法,看看,纸娃娃的表情变的怎么样啦?(开心了)你们真棒!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六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幼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
但是,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孩子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又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解决剪刀给小朋友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幼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幼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4、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来创作美工作品。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形状的叶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美书创作。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收集各种落叶。
2、录音机、磁带、彩条、大画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喜欢)你们想了解叶子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叶子做朋友,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
二、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五组,每组摆放一蓝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组织幼儿观察松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用处,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彩条上,挂在脖子上。
三、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四、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空脸盆(放入活鱼)若干,周围摆放盛水的脸盆若干。
2.海绵、布条、绉纸、白纸、水彩笔芯、粉笔、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观察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救小鱼
引导幼儿想办法给缺水的鱼送水,激发幼儿对材料吸水现象的兴趣。
二、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提问:你们觉得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2.幼儿分组实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说这些材料都有什么变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儿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使他们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导幼儿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观看课件
播放大树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课件,幼儿观察植物吸水现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茎来吸收水分的。
四、记录、交流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打“?”或“×”)记录操作结果,并与同伴、教师交流,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九
活动目标:
1、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
活动来源:
幼儿的科学是行动中的科学。在晨间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玩小汽车,用手推、拉,用嘴吹等方法让小汽车在桌上、地上到处奔跑着,常常乐此不疲。但幼儿的玩法都仅仅在于自己用力让小汽车跑起来,有一次,我对她们说:你们不用力,能让小汽车自己跑起来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幼儿又找到玩汽车的兴趣点,积极动脑动手反复尝试,为了让幼儿掌握更多的关于“玩汽车”的科学经验,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斜坡的高度以及坡面的光滑度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2、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礼盒一个,内有玩具小汽车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跑道、长短不一的积木若干,记录表一张,图片一张。
一、开始部分
1、向幼儿介绍场地。
师:宝贝们,看到地上有根红线了吗?红线的里面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地方,外面就是我们说话,聊天的地方,记住了吗?
2、幼儿自由玩小汽车,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后教师打开礼盒),喜欢吗?来,每人拿一辆小汽车。想玩小汽车吗?请你们想出不一样的方法让小汽车跑起来,并且和小朋友比一比谁的小汽车跑得快,能做到吗?好,请你们到活动区玩起来吧。(幼儿玩汽车)
师:宝贝们,你们的小汽车都跑起来了吗?活动区里有一个停车场,请你们将小汽车停在那里休息一会儿,我们坐下来说说你是怎样让小汽车跑起来的?
引导儿发现,他们用手推、拉,用嘴吹等方法都是给了小汽车一一种外在的力,它才跑起来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探索不用力,让小汽车在车道上自己下滑的方法。
师:宝贝们,如果我们不对小汽车用力,它能自己跑起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不用力让它自己跑起来吗?(幼儿答)
师:老师准备了跑道和积木,请你不用力,让小汽车自己从跑道上跑下来,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好,拿上跑道和积木,到活动区去试一试吧。(幼儿探索不用力让汽车自己跑起来的方法。)
师:你们都找到好办法不用力让小汽车自己跑下来了吗?好,把你的好办法放好不要动,小汽车就停在跑道旁,我们坐下来聊聊你们的好方法。
2、交流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小汽车自己跑下来的?
幼儿回答。
师:看看你们搭的跑道像什么呀?(滑滑梯)搭个像滑滑梯一样的斜坡小汽车就能自己跑下来了吗?我也想试一试呢。
教师操作并恭喜幼儿挑战成功。
3、引导幼儿探讨、感受汽车下滑速度与斜坡高度的关系。
师:看看,你们搭的斜坡有什么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汽车在这样的坡道上滑下来的速度会一样吗?(不会)在哪个坡道上滑下来的速度会快呢?(幼儿猜想)
4、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猜想,并引导幼儿验证。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我要记录下你们的想法。(教师记录)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怎样来验证呢?
引导幼儿通过两人一组比赛的方法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并探索比赛规则。
师:我们需要两人一组,搭建一个高的坡道和一个低的坡道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比赛结果更公正呢?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比赛规则呢?
两个跑道应该怎么放?
小汽车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小汽车同时出发呢?
在探索完后教师完整讲述规则一遍,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师: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比一比吧,一定要记住遵守比赛规则哦。
(幼儿结伴比赛,教师关注比赛情况)
师:比赛有结果了吗?快,我们来记录一下你们的比赛结果。
教师记录比赛结果,并验证猜想成功。
5、小结并引出新问题。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坡道高汽车下滑的速度就快,坡道低汽车下滑的速度就慢。(出示铺有毛糙地毯的跑道)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新的跑道呢,如果换上这样的坡道,汽车滑下来的速度还会快吗?你们觉得现在汽车从哪个坡道上滑下来的速度会快呢?
幼儿猜想教师记录。
6、幼儿通过比赛继续验证。
师:到底你们想得对不对,我们还是要来比一比,还记得比赛规则吗?待会儿一定记得遵守哦。好,我先请你们两个人中选一个宝贝来换一下新的跑道,换好后比一比,看看结果是什么。
(幼儿再次比赛,教师关注幼儿比赛方法。)
师:有结果了吗?好,我们赶快来记录一下比赛结果。
教师和幼儿共同记录结果,并验证幼儿的猜想是否成功。
7、和幼儿讨论交流并引出新问题。
师:这次为什么在低的坡道上汽车滑下来的速度会快了呢?(引导幼儿发现坡面的粗糙与汽车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师:是不是粗糙的坡面汽车滑下来的速度就一定慢呢?老师这儿就有一个粗糙的跑道,如果现在我换上这样的高的坡道,汽车滑下来的速度会不会还慢呢?
(幼儿猜想)
师:老师也想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换了新的粗糙的跑道后高的坡道汽车滑下来的速度又快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以后再来慢慢研究。
8、生活中的运用。
师:在生活中,小汽车是不是跑得越快越好呢?(不是)为什么?(不安全)那你见过马路上有什么样的设施让汽车减速,开的慢一点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出示图片),对呀,看,在我们的马路上还安装了这样的缓冲带,它们就能让汽车减速,给身边的人带来安全。
三、结束部分
师:好,宝贝们,带上我们的小汽车,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
一般幼儿都有自己玩汽车的经验,但可能没有探索过原因是什么,在活动的开始,我就让幼儿自己玩汽车,通过师生交流了解是自己对汽车用力汽车才能跑起来的,再抛出问题“如果不对小汽车用力,你能想到好办法让它自己跑起来吗?”利用积木、跑道引导幼儿探索出“搭斜坡”的好办法。
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汽车下滑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坡面的光滑度有关系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设疑一猜想一验证”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知识点,并利用记录表,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究,一目了然地看清楚自己的猜测与比赛结果之间的异同,有助于分享交流。同时又设置“为什么高的坡道上换上还是粗糙的坡面,汽车下滑的速度又快了呢?”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最后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到在生活当中汽车也不是跑得越快越好,人们会在路面上增加一些设施比如“缓冲带”让汽车减速,给身边的人带来安全,让幼儿初步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与生活的道理。
专家点评:
让幼儿懂得一定的道理:这就是一定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小汽车幼儿都喜欢,为什么能跑,速度是怎么回事,上坡,斜坡,下坡和汽车速度什么关系,这里面确实蕴藏中一些科学知识。简单讲解,幼儿是无法理解的,准备好幼儿喜欢的玩具小汽车,再用积木设置简易的“跑道”,让幼儿玩起来,赛起来,通过“设疑一猜想一验证”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在体验中知道了汽车行驶的知识,也对坡度、速度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懂得了汽车安全的一些常识。应该说,这个活动的设计是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切入点很好,值得肯定。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个,字卡一套;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两个;糖每人两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把它请。)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字卡“无色”。
2、尝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4、动一动
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无形、可流动性。
(1)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并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篮、杯子等,请小朋友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么样?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三、总结水的特征
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四、结束活动: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反思:
在教学形式上,我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使学生听觉和视觉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想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放手给孩子。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引导,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___的方法,也不用___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
(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四:蜡烛燃烧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玩具车四辆。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若干。
3.学习资源课件。
活动重点
比较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
活动难点
感知图形与生活相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玩具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百宝箱,请小朋友到上面来摸摸。
师:小朋友在家都是怎么玩的呢?为什么它们都会向前跑呢?(都有轮子)
(二)基本部分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其他物体也有轮子。
师:除了小汽车有轮子,你们见过身边还有什么东西有轮子呢?
2.出示图片,结合幼儿回答,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其他带有轮子的物体。
火车、自行车、轮椅、旱冰鞋,等等。
3.轮子的形状和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这些轮子都是什么形状呢?
圆形。
4.通过比较,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师:如果我把轮子换成三角形和正方形,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呢?
我有一位动物朋友,它就想把圆形的轮子改成三角形、正方形,让我们来帮帮它吧。
5.通过积木进行操作,感知圆形适合做轮子。
师:后面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小朋友现在自己动手操作下,看哪个图形适合做轮子。
(三)结束部分
1.老师进行总结。
请拿各种轮子的小朋友到前面,结合课件,验证哪个图形适合做轮子。
师:为什么是圆形适合做轮子呢?
结论:因为圆形没有边和角,没有东西阻碍它向前运行,而正方形和三角形有边和角,会阻碍运行,所以圆形适合做轮子。
2.带领幼儿到操场观察其他带有轮子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