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一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二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黑板。
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三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四
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一、复习。
1、递等式计算。
(1)942-136÷8×20 (2)146×13-360÷6
(3)73586-16940+40780-50245
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
2、文字式题。(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
(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 (2)37加上16,得多少?
(3)350减去80,差是多少? (4)350减去80,得多少?
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
(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
(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
(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
(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
二、新授。
1、引言。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2、教学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
被减数 减数
350-80×3
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3。
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
接着计算: 原式=350-240
=110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被减数 乘数
(350-80)×3
归纳:因为这一题求的是积,必须知道被乘数与乘数各是多少,被乘数是“350-80”所得的差,乘数是已知数了,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号,所以列式为:(350-80)×3。
接着计算:
原式=270×3
=810
从运算顺序来看,350-80应该先计算,所以(350-80)×3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94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五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六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七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⑵4*2=8(层) 224/8=28(本)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八
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
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
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书本上也有角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组角比直角小,这组角比直角大。
(老师将这其中的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了出来,同时也把直角描了出来。)
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生: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哥哥。
师引导学生论得出:这个就叫锐角,这个就叫钝角。
3、深入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锐角和钝角,请看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师:有三种结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学们想个办法准确的判断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量。(用投影仪展示)
通过学生测量反复2次,这个角的一条边与直角板上的一条边重合后,另一条边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的外边,说明这是一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判断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出现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更积极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完成的欲望)
1、找游乐园里的锐角与钝角(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乐园里物体中的锐角和钝角
(生找出了相应的'锐角和钝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生1:红领巾的三个角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生2:老师眼镜框上有钝角;
生3:凳子上有锐角
生4:文具盒上有锐角
生5:玩具上有锐角和钝角
4、说说这些角的名称
(生说得很好)
5、用纸折角
(学生折出了各种各样的锐角和钝角)
6、用手臂比划角
(学生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划出了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找角、物体中找角、用纸折角、用手臂比划角、用身体划角)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锐角、钝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说点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锐角请大家多多关照。
生2:我是钝角,请大家为我准备更多的三角板,让我认识更多的角。
生3:我是锐角,请大家别碰我的尖,会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钝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师:小朋友们好,如果我是锐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钝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识中,又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
课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图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体中找角)帮助学生抽象和构建各种角的特征,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各种角。
2、从三维目标角度看
(通过让学生指出角,分类,描角,比大小等)使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较高(如能正确量角、判断角、比划角等特别是人体上找角)
3、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来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过程与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意识较强,特别在练习部分中的游戏部分更为突出。
较好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内容(如遵义会议会址,教后的你想对老师谈点什么)。
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属于数学学习生活化特点。
4、突破误区(即一说到任务深,就要用多媒体,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但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出现并不多,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中双边活动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爱学习,乐学数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九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