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加坡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会(模板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加坡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会篇一
“不要一个人,有人支持会好很多。”顾及说。
相信很多在海外生活的人会认同这一点。全然陌生的环境,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解决生活琐事,过得像打仗一样,学校很多资源可能根本无暇利用。而陪读父母人生地不熟,自己生活事业同时转型,更加需要支持。
一句话: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学业、生活、安全及情绪问题需要兼顾思考。
愿孩子们一路顺利!在广大的世界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shasha为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全额奖学金学者,本科复旦,硕士英国。从英国财经媒体到华尔街投行,生活了3个国家6座城市,致力于探索如何“出得去、回得来”,让事业和生活成功跨越国界。创办“无国界城民”(g-citizen),分享国际话题、教育和生活。
新加坡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会篇二
康奈尔本科快毕业时,顾及的父亲病重,学校怕她留下遗憾,主动提出帮她办理休学,保留签证,让她回国照顾父亲。
顾及说,她很感谢学校给了她这个机会。
原本,父亲让她好好学习,考完驾照,不着急回来。没想到她回国8天后,爸爸就走了。
如果没有学校的暂停,她依然要在海外高速运转,永远错过父亲的生命。
顾及的这段经历,我感同身受。
在我工作的西方公司中,父母因为小孩的学校活动请假,小孩因为亲人的意外停学,都是很正常的。
可是,我们从小的词典里,好像只有快进,没有暂停这个词。
顾及的父母在她父亲患病初期,为了女儿安心学习,像很多中国家长一样,选择了隐瞒。
而我也曾经历父亲身患绝症,那时的我在准备一生一次的高考,一天都没有陪过床。
十多年后我妈住院,我从国外请假回来,全程陪同,因为公司有亲人意外假。然而隔壁床的阿姨,孩子们虽然在国内,却没法请假,只能靠年迈的先生和护工。
所有对于家庭和仁爱的制度支持,背后都是一种思维改变。
对人和生命的爱,应该是成绩之外最重要的教育。孩子不仅需要被一家人围着,他也需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让他的生命获得“被需要”的满足和幸福感。
爱和同理心的教育,这也是顾及收获的。
自我的发展,不是完全为了追逐社会地位,满足家人和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至少会考虑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新加坡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会篇三
聊到我们共同经历的家庭变故时,顾及的第一反应是关心地问:你看过心理医生没有?
这是在海外生活过的人的一个共同认知: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应该找心理医生做专业辅导。
英美的很多心理医生是免费的。顾及在父亲去世后,曾通过心理医生每周做咨询疏导,度过了这个阶段。
她非常幸运。
回想我在英国留学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看心理医生,比如考试前总会有这样的宣传,如果学生压力大,要到免费的医生那里缓解压力。
我由此知道: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疾病,比如慢性病、失眠等,不应该简单粗暴地让自己“忍一忍,想开点”。
很遗憾,我在年少时期,并没有这样的认知。
父亲突然去世,我以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名校,没有让身边任何人操心和安慰。在外人眼里,我很坚强。但实际上,我压抑了自己,情绪一直没有找到出口。
在海外我们学到:教育中把人当作人,允许玻璃心,允许哭泣,给予缓冲时间,甚至在失败后,先进行情绪抚慰,再打鸡血,这才是正常的情绪建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独自在国外留学,觉得压力很大,父母应该鼓励她去做心理咨询,缓解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这对于健康和学业,都是有帮助的。
新加坡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会篇四
顾及不是富二代。父母为了支持她的学业,做了不少牺牲。她从15岁起,就基本没有花过父母的钱。
作为一个要强的优等生,她年少时隐约确立了一条道路:要遵循既定的规则,走和大家差不多的道路,不要犯错,尽最大努力追求大家认可的成功。
曾经,她的人生目标就是进入最好的“下一个阶段”: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工作。永远用“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角度看待人生。
“进入”就是能力的证明,“进入”就是胜利。
可是,当她进入投行,征服了最顶尖工作之后,她忽然间不知道人生该怎么走了。由于人生一直在快速轨道上,顾及提前体验了中年危机。她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在迷茫中,她申请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入学申请的问题是:人生什么对你最重要?
这个问题,让她把自己关了起来。足足写了六小时。
这些年学到见到的:无论是专业课程外的考古学、神学课,还是学校里各行业来做分享的人,以及世界各地背景不同的同学,最终启发她思考:生命短暂,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要做什么?
她说,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学习最重要的收获。
在斯坦福这所离硅谷很近、倡导创新变革的学校里,她渐渐明白:真正的独立是内心足够强大后,不需要依附外在的肯定;真正的创新是创造你生活的新的可能性,而不是别人定义的路径。
(注:美国各所学校的风格不同,对人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顾及后来离开了华尔街投行,转行互联网。并在短短半年内将一款游戏产品从概念变成了月收入近800万人民币的生意。这让她内心更加快乐。
她像很多西方人一样,赚来的钱没有买更多的衣服和包包,而是花在了旅行上面,继续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