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拉贝日记出版的背后故事(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拉贝日记出版的背后故事篇一
一、人性的丑恶残暴与人性的光辉
1937年的冬天,国民政府败退并撤离,南京宣告沦陷。一时间,大量的日本军队蜂拥至南京城内,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掠,顷刻间,南京城尸横遍野。 拉贝先生在此特殊时刻并没有像大多数外国人和富人一样逃离战乱的南京城,而是留在了这个危险的地方,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受战乱影响的难民。从文中的一段原话我们可以看出拉贝先生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精神。“那好吧,我们问心无愧地承认,我想永远做一个负责的人,不忍心在这样的时刻对洋行的职工、佣人及其家属弃之不顾,而是想要全力帮助他们——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关门的一瞬间,院子里又来了3个寻找防空洞的穷孩子。他们瞥见我时撒腿就跑,但我又把他们喊了进来,安排在防空洞中间的位子上。我的目的是使我的客人们以此为榜样,懂得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人性的光辉在黑暗的南京城中绽放着异样的光彩,以拉贝先生为代表的外国友人他们不畏惧个人的生命安危,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试图拯救数十万居民的生命,这种光辉的人性关怀将永久铭刻历史的丰碑之上,历史不会遗忘他们,我们更不能忘却历史。
然而,拉贝先生的人性光辉却与南京大屠杀中的日军的兽行成为最强烈的反差。
日军最先显出兽性的暴行就是残杀俘虏,惨无人道的斩首、焚烧、活埋、强暴。拉贝日记中所描述的场景更令人悲愤交集,首都南京几成瓦砾之都,断壁颓垣处处皆是,而血腥的屠城才刚刚开始。平民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日军随意枪杀和强暴,不断有人被斩首,血淋淋的头颅被日军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透过拉贝等人的视角,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毫无人性惨绝人寰的灭绝残杀,生命在此时一文不值,在此时无论用“禽兽”“恶魔”去形容日军都难以描绘出其嗜血变态的兽性,日军人性的灭失道德的沦丧与拉贝先生的伟大人性的光辉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 从南京大屠杀为切入点分析日军残暴罪行的原因。
对日军的实施如此暴行,我们除了悲愤与震惊之外,更应该寻找出现这一暴行的深层原因。
从其他史料及书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日本民族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而对其他民族采取蔑视态度。还有一种残忍的武士道精神,把杀人当作英雄行为,并从崇拜天皇的极权主义出发,产生了非人道的思想,即对强者、掌握权力的人绝对服从,对弱者、不掌握权力的人使之服从。这些思想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接受教育,在军队里通过军人精神的熏陶而形成的。正由于有这些思想,才把侵略战争视为正义战争,若无其事地干下了惨无人道的行为。
军人教育中又把“武士道”精神引向崇拜天皇,忠于天皇,把“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诱导为侵略政策服务,鼓吹日本大和民族绝对优越,蔑视中国,使日本士兵心灵上受到可怕的影响。军歌《跨过大海》歌词中说:“跨过大海,尸浮海面,跨过高山,尸横遍野。为天皇捐躯,视死如归。”露骨地鼓励军人为天皇卖命,军人的头脑中已经形成在侵略他国的道路上不住手地杀人的意识,主张只有杀绝对手才能扫除占领他国领海领土的障碍,取得殖民地的可能。前面提到的“不论妇女儿童,凡中国人一概都杀,房屋放火焚烧”便是日本军杀绝他国人民的根深蒂固的意识中的反映。在南京大屠杀中用我同胞作练习刺杀的靶子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在日本侵略军里,军纪败坏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侵略战争中逐步地使人性异化。参加战争双方的人无疑地都将得到心灵的改造。中国部队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战争,自觉地遵守纪律,坚决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保卫民族利益而战斗,英勇顽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侵略战争,遭到我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中国部队的坚决抵抗。他们与中国人民为敌,在残酷的战场上心理状态自然会出现反常,侵略战争很容易把人变成了魔鬼。许许多多日本军人,在血腥的战场上只考虑把对手——中国人杀尽而取胜,表现出野兽般的残忍。
三、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铭记历史是要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那句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拉贝日记出版的背后故事篇二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一个细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同情。
“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拉贝日记出版的背后故事篇三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我想说,日记不是一种吸引人的文字形式,有谁会没事干要去了解一个与你无关,相隔千里甚至千年的人每天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如果那些文字记录的尽是些流水账般的琐事,那真叫人不堪忍受。不幸地是,拉贝先生的日记实在很流水账。如拉贝自己所言,“这不是一本消遣性读物,虽然开头部分可能会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它是一本日记,是一个真实情况的报告。”他在里面总是仔细记录了每天在南京城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文字一丝不苟,力求准确,立场客观。这些事件全都是关于日本占领军当时对南京城和南京人做出的各种令人发指的行径。而且很关键的是,拉贝将日本军队的行为和其在国际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自己的祖国和这样的国家结盟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刻的比对和反省,对自己国家发动战争和支持日本发动战争感到十分遗憾和对战争本身的深恶痛绝。但即使如此,他也始终不渝地忠诚于自己的祖国,
他在日记里也会抱怨中国人的贪污,不守信用,也会咒骂美国人,英国人的胆小,偷跑,也会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本日记里全是这样真实的人,事,情。
可以说,拉贝以德国人的严谨和商业从业者的习惯细致地记录着那年冬天南京城里的一切。
我们读着他的日记,仿佛漫游在1937年冬天的那座南京城。那座城里只有兽性和人性在搏斗,看到战火之下我们的同胞只能躲在那面偌大的德国国旗下才能觅得求生的希望,看到硝烟中国人涌向安全区抓住救命的稻草,看到许多工人得以生存,只能是因为有几位高大的德国人站在他们身前,我感动之余甚是心酸。
他没有满腹的哲理,也没有宏伟的韬略,更不是一个狂热的政客
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诚实质朴的商人,一位有头脑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他恢谐幽默,遇乱不慌,临危不惧,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随和而受到周围人的欢迎。他是一个纯正的人道主义者,他把帮助危难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义务。拉贝仍然坚持着,因为他还要帮助安全区内的中国人民,他工作、奋斗、计划,尽他的全力做他能做的事,甚至在安全区物资短缺时,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
拉贝,让我很感动,一个德国人,一个中国民族的英雄!我为他保护文明国家的子民而感动落泪;我为他的坚强与痴心而感动落泪。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种种残暴行为;他保护中国人,尽管日德是盟友,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中国人的爱。
谢谢拉贝,谢谢那些最初组建起安全区的国际友人!但是想想我们的祖国在那个时期,在日本人眼中,甚至德国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呢?日本人眼中无疑只是一群东亚病夫,几个可以游荡的动物,和一般的低贱生物没有什么区别,杀死再多都无所谓,还可以磨刀呢!而德国人眼中呢?也许真的就像拉贝说的一样,我们是一群渴望拯救的人,一群无能的渴望别人拯救的人,一个满目疮痍的民族,一头犯病的狮子。
于是,拉贝作为一个“人”,凭着人的感情,凭着人性和本能,用他的方式保护着中国人。他建立的安全区,连同他的私宅,成为了许多中国难民躲避轰炸的堡垒。面对日本灭绝人性的、疯狂的、失去理智的进攻,国民政府退缩了,南京守军退缩了,把无辜的人们拱手让给日本军队任由他们宰割。然而,“人”呢?人性永远不会退缩!
一个外国人,被卷入一场战争,却不畏惧危险,以”人“的名义,拯救一个素不相干的民族的人民。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当时日本人的疯狂,中国官方的软弱冷血,中国民间的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独特的视角,特殊的人,写出了这本特殊的书。读罢此书,我们不仅要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应该关注被刺刀逼到角落里却仍倔强地闪光的人性光辉。
其实小人物也很伟大(虽然拉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小”人物),并不是你本身伟大,是因为做了并出于真心做了某些让当时社会认可并赞扬的事而变的伟大的。在那黑暗的日子里,我能在本身的安全没有收到严重威胁下能救几个算几个,是尽全力去救助而不是一个都有不救——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很不容易,而在战争中通过自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存活下来就更不容易了——那是一件伟大的事。
爱,不分多少、大小,只要你肯付出;爱,不分国界,只要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