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朱自清背影读后感100字(精选三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100字篇一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读到这里,我已被那深深的父爱所打动,情不自禁潸潸地流下了眼泪。作者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还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永远是最重要的。
《背影》塑造了一位家境突变,贫寒了的父亲,虽年事已高、行动不变,父亲却执意要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嘱咐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作者当时还笑话父亲有些迂,唠唠叨叨的,就像对小孩子一样。可读到这情节,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爱,无论儿子多大,在父亲眼中都是永远不放心的孩子;无论儿子走多远,父亲的心都永远牵挂着儿子,这,就是父爱。
父亲趁着等车的时间,执意要为儿子买些橘子带着。“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年迈的父亲虽然家道中落,却凭着顽强的信念,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庭,支持儿子为了理想而奋斗。橘子虽然不值钱,但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这种爱看似平淡无奇,却胜似千言万语……
翻越铁道,对于年迈的父亲来说,是困难的、费力的。但当他把橘子放在儿子面前的时候,他却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来。一次,我到朋友家去玩,天黑的时候下起雨来。父亲打来电话,说要带着雨衣到朋友家来接我。而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再让父亲来接多丢人,于是要执意自己回家。当我冒雨赶回家时,才知道父亲还是出去迎我了。路口多,他和我走岔路了。过了好久,我透过玻璃窗,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着家的方向赶过来。“爸爸”!我在心中喊道。我看见他在风雨中艰难地骑着车子……当他走进家门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裤脚和鞋子都湿了,雨水顺着他已有些发白的头发流淌了下来。看见我,他笑了,笑得那么开心,他没有因为我私自跑回来而发火,而是关心地说“安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那一刻,他说的每一个字,都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房;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
父亲已不再是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了,常年辛劳的工作,令他早早有了些许的白发,而在我的眼中,他拥有的是另一种令我仰慕的风采:坚毅!他拥抱着我的双臂永远是那么温暖,那么有力……
目光在朱自清先生隽永的文字里徜徉,静静地品味一位年迈的父亲博大的爱,我相信,那一刻,朱自清先生是无比幸福的,无论他走到哪里,父亲都是他奋斗的支撑,父亲永远是他心中无比巍然的山!
火车轰鸣着驶向远方,但父亲站立在站台上的身影,却永远印在了朱自清先生的心中,而我也是一遍又一遍回味着父亲给我的爱,他在风雨中的身影,永远那么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父亲,我爱你!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100字篇二
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潸然泪下。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不能不为之感动,为之心痛。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他完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可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他对儿子的`那种关怀,总是那样无微不至。这篇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令人热泪盈眶。泪光中就会想起自己的老父亲。
《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时亲自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送儿子上车、选好坐位、嘱咐再三、托茶房照应等等,真是无微不至!这和我们的父母何其相似。吃饭时,生怕我们吃不饱、吃不好;天气变化,生怕我们热着、冻着;我们学习成绩的脉搏,他们巴不得比班主任掌握得还清楚;我们一旦犯错误,他们更是着急得说个不停或许他们的言行确实有过不甚妥当的地方,但是可以这么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爱。他们的关爱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被有些人认为的关心过度和唠唠叨叨之中的。
年轻气盛的朱自清,一开始也不理解父亲,曾在心里暗笑父亲的迂,认为父亲太不聪明,太唠叨。然而,父亲苍老、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儿子终于理解了他那至纯至美、宽容、博大的爱心。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少年朋友对父母的关爱却视而不见;甚至认为父母这也做得不对,那也说得不好,总是来烦自己,很是讨厌。更有甚者,完全以逆反心理对抗父母。要知道,父母往往是通过很琐碎的言谈举止表达着爱子之情的;即便有不妥之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朱自清那样去理解父母此言此行的出发点?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却去伤害自己的父母?难道两代人之间非要设置一条鸿沟才好吗?
在我的记忆中,陪伴父亲上下班的总是那辆修了又修的自行车,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父亲总是穿梭在一条来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周六,母亲总是在等待中度过,有时等到我们吃过晚饭,等到星星挂在天上……母亲坐在灯下,一边纳鞋底,一边听着。熟悉的脚步声近了,母亲赶快跑到门口,掀起门帘,父亲满头大汗,车子前把和后座上都挂满了东西。这时母亲就开始唠叨:不能早点,孩子们都睡了。每每这时,父亲总是一边跟母亲搭话,一边一件一件卸下车子上的东西,嘴里还念叨着:这是发的大米、这是油、这是给孩子们买的吃的等等之类的。
父亲实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抱怨过。如今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了,父亲也退休了,弟弟妹妹们一个一个都出息了,按理说父亲应该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闲不住,家里的几亩地让别人承包,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农民不能丢了土地。腰弯了,背驮了,头发也渐渐花白了,这就是我的老父亲。辛苦一辈子!朴素一辈子!为了儿女操心一辈子!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100字篇三
我是一个记性极差的人,过去的事情,别人提起井井有条,我却恍如隔世,一头雾水。所以,不记得年少时是否学过朱自清的《背影》,什么印象,什么感受,都无从谈起。
第一次有印象的《背影》,还是当老师后第一次带着学生学习这篇。说句实在话,刚刚大学毕业,年少轻狂加上无知,对这篇文章的经典之处,真的没有读出来。只是知道这篇文章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和一个儿子对父亲情感的变化。描写背影的那段文字,写的很精彩,动词用的多么准确生动啊!把父亲的肥胖、买橘子的艰难描述的淋漓尽致,浓浓的父爱亲情,跃然纸上。
第二轮教学,再读《背影》,有了新的体会,感觉作者写的实在太好。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常见又极易被忽略掉的“背影”经过作者的层层铺垫、渲染,变得典型、感人。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点明“难忘背影”。然后把“背影”放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满院狼藉的氛围环境下,先营造一种伤感凄凉的心境,作者的眼泪不禁簌簌的掉下来。
南京游玩使这种伤感的情绪,变得稍微平和。
接着加入叮嘱茶房、再三迟疑、挑拣座位、铺好大衣等琐碎的小事,既显露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的嫌弃、不理解,又为后边不顾年迈体胖攀爬月台买橘子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边详细描述买橘子的过程,感动作者,感动读者,就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到此,作者并没有结束“背影”,而是又跨越了若干年,淡淡几笔诉说父子的罅隙隔膜。详写父亲的信,一个行将就木,晚境颓唐的的父亲,让父子二人冰释前嫌,不远的生离死别加上作者经历了生活的动荡波折,使得亲情终究战胜生活琐屑,留在作者脑海里的,只剩下那难忘的背影!
这个背影深深的打动我,是因为作者巧妙的构思!也让我终于懂得为什么当初看着买橘时的背影流泪,分别时流泪,为什么要时隔多年后才写这篇文章,而不是写在彼时“背影”发生的那一时间段。
第三次读《背影》,让我关注到了文中的色彩。父亲,是黑色、深青色,暗淡、阴沉、落魄、伤感。“我”,紫色,毛大衣,温暖、高贵、气派。两相对比,父亲一心想着儿子,百般对儿子好,不言而喻,至少在那时是真的。这不正是天底下所有委屈自己也要把最好的给孩子的无私伟大的父亲的代表吗?
如果读者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是极大可能关注到这一点的。
再看橘子的颜色:橘红色,包在黑布马褂里,放在紫色大衣上,一明一暗,对比鲜明,让画面变得温馨,让眼前猛然一亮,让儿子心中温暖。
您说,这色彩的选择搭配妙不妙?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而今,我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伴着年迈的老父亲,再读《背影》,总感觉自己就是作者,随着文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看到当时满地狼藉的院子,听到父亲殷殷的叮咛。还设想年轻力壮、手脚麻利的自己,眼睁睁看着父亲艰难的爬上爬下,泪水止不住的流。
到了最后“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更是不能自已。
不由感叹,我与《背影》的约会太迟了!如此经典的文章,我竟然读了二十多年,才把它读懂!
经典,就是这样,常读常新。把我们的阅历揉进去,把我们的情感揉进去,才是对经典最好的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