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7篇(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一
作为第一课时,本课以多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阿联尊人民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对阿联酋人民产生的敬佩之情,形成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这一点教者做得很好。学生们在教者的引导下朗读充分,形式多样,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自由读,赛读、听课文录音等多种形式中朗读课文,孩子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
朗读中有教者的指导,只是觉得指导得略显生硬,缺乏学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孩子们读描写沙漠的句子时,教者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词语要重读呢?”这样的问题来指导四年学生显得不到位,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恶劣?试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或者说:“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沙漠里的环境怎样,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试着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我们理解课文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并通过突出相关的词读出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着读懂课文。
教者准备了一些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出示,让孩子们较好地了解了阿联酋这个国家。特别是自己介绍完后,让学生读自己收集的资料,做得很好,既检查了孩子们课前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相关资料,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去找,不是只能从老师那里等、靠、要的。
(一)运用图片资料时,插入巧妙合理的过渡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老师的第一幅图出示得很好,一下子就让孩子们通过图片了解到沙漠的环境恶劣,只是出示课题时,衔接得不够自然,可以这样导入:“沙漠中的环境如此恶劣,可是我们人类却在沙漠中营造了一个个绿洲(板书课题沙漠中的绿洲)”理解绿洲,这样就比较自然一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来读,也可以如此引入:“刚才我们看到了图片上沙漠的恶劣环境,那么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找出来好好读读。”这样由图导文,孩子们从图、文中充分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的恶劣,那么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面临的困难就非常大就很容易在出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了,那么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的图、文、过渡紧密结合,我想效果会更好。
(二)、出示的资料图片,要讲究有效性
如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了解阿联酋时,出示的是一个文字资料,然后让孩子们读得也是一个文字资料。这样就显得比较啰嗦,让人觉得孩子们收集的东西可有可无,因为老师都已经给了。
我以为上课前要了解或考虑到孩子会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教者要有意地避开它,让两者的内容互相补充,这样听的学生会更有兴趣,读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如这一课,教者可以出示阿拉伯半岛的地图,让孩子们从地图上去了解阿联酋的地理位置,接着让孩子读自己收集的相关文字资料,作为对图的补充,这样两方结合会更有效。
可能是想上第一课时,可是又想表现出别的内容,于是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却都不够到位。
其实本课在教者的朗读指导完了以后,完全可以引导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因为本课是通过耳闻目睹来写清课文内容的,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时,可适当插入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了解文章结构的方法。再适当进行本课的一些生字教学,或者跟孩子们共学第一自然段,把第一自然段读透彻,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体会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环境的壮举,打下感情基础,就可以了。
根本没有必要让孩子们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提出来为时过早,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也是流于形式,再看图写话,就显得更为心急了点,这些放到第二课时中穿插进行,或在结束时,再来完成,效果会更好。
纯属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包涵。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二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效:在体会阿联酋人民建设不易的这一环节,我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特别是一连串动词。但若不亲眼看一看,学生体会起来还是有一点困难。于是我借助电脑和背投,向学生展示了沙漠图和绿洲图,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样,学生在读书时也就更有感情了。
思得: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找句子、词语,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还是在让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建设不易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找句子,再圈出动词,再谈谈感受,最终,学生读懂了句子的含义,对于自己的回答,学生肯定是印象深刻,这仿佛是一个从“深入”到“浅出”的过程。
思失:这本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描写了阿联酋秀丽宜人的景色,但我的过渡语却不优美。我也曾幻想着上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名诗佳句信手拈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无奈词汇量太少,聚不成那引人入胜的句子。
思改:首先,我要改改我“啰嗦”的老毛病。言多必失,话一多,学生听了会心烦,说不定还会打断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绪。其次,我要带学生深深地进入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也可以激情四溢,因为能疯狂的不仅仅是英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三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多媒体课件
一、走进“沙漠”,导入新课
1、沙漠给你沙漠印象?
板书:环境恶劣 不毛之地
2、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不毛之地!
二、走入“迪拜”,感受“绿意”
1、然而,在这茫茫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是什么 样的呢?让我们跟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迪拜去看看。
2、来到迪拜,我们看到什么?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 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1)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
(环境优美: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珍爱花草树木、人民文明:没有 更不见)
(2)发挥想象,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
(3)指导朗读(赞美 佩服)
三、走入文本,感受“壮举”
(一)精读第3自然段
1、 迪拜的风景这么迷人,这么美丽。这么美的景色居然是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建起来的,多神奇啊!我们一起看下文,看看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如此良好的生存环境的。
2、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1)用“——”画出描写沙漠环境恶劣的词语、句子。
(2)用“~~~~”画出描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词语、句子。
(3)用( )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能说出为什么。
3、交流:
(1)植物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而阿联酋的环境是怎样的?谁给大家读一读有关的句子。(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2)面对这样的条件,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给大家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a、“买来、挖去、填土、埋下” 从这四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b、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难怪阿联酋的朋友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指导“有了……才……”练习说话。
4、读读这两段文字,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4—7自然段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培植了这些树木、小草,那他们是怎样进行呵护的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的第4——7自然段看一看。。
1、这一部分有一个中心句,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1)理解“侍弄”。
(2)你从哪里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就像爱护孩子一样呢?谁能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正是有这些阿联酋人民的辛勤付出和用心的呵护,才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这美丽的环境啊!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么爱护花草树木?
2、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绿洲城市吗?(星罗棋布)
3、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后来,从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4、学到这,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5、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
五、作业
1、分别为“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写环一句环保警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环境恶劣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精心培育侍弄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沙漠,如“环境恶劣,不毛之地,寸草不生,黄沙满天……”然后我又出示文中描写的阿联酋沙漠的特点。再出示一组迪拜的风光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看着图,畅所欲言。“高楼鳞次栉比。”“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看不到一片落叶……”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将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如此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充分体现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如有一学生说道自己对“绿树成阴”的理解:夏天,我们躲在樟树的绿阴下,能感觉无比的凉爽。在迪拜,路边有那么多树,树与树形成的绿阴会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凉意和清新的空气啊……”在互动中,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我注意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读写结合,放在朗读的时间上偏少。如果能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朗读课文,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会更到位;同样,最后的写话环节,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让多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写、说结合来升华自己的情感。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四
这次,我有幸代表盐都参加盐城市教科院组织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所执教的是《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作为一名执教者,我觉得备课、磨课的经历是痛苦的,但收获颇丰。
本次研讨活动使我对一直认为生冷的第一课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课时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虽没有繁杂的教学环节,没有花俏的教学手段,却有着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它的朴实无华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现就《沙漠中的绿洲》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理解词语重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给孩子词语的意思,还不如教会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可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理解方法。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有“盐碱”“霎时”“星罗棋布”等生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了“霎时”;引导学生先关注字形猜猜“盐碱”的意思,再联系文中的语句来补充理解,最后借助图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盐碱”的认识;在理解“星罗棋布”时,教给学生拆字解字理解词语表面意思的方法,再通过看图、说感受理解了词语的比喻意。
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解词的枯燥无味,还使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
二、质疑、解疑抓重点
中年级段的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生能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层次清晰,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易概括。到底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呢?我与备课组的几位同仁经过反复思索,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1)、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建造绿洲?(2)、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建成的?两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解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问题的答案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水到渠成了,效果很好。
三、赏说结合促有效
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们“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要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欣赏迪拜街头风光”为契机,借用《三顾茅庐》一课中的句式“来到_______,只见__________”的句式,让孩子用上一段话来描述迪拜的街头风光,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赏景与说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四、评价语言意指导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作用,还可起指导的作用。如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一位学生介绍了阿联酋的资料,我这样评价:“你查的资料非常翔实,而且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不简单!”其实,就是暗示其他孩子在交流资料时不必机械地读,而要学会概括。又如在学生用一段话介绍迪拜风光时,我相机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语:1、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表达的效果;2、你很注意观察和表达的顺序;3、你围绕了一个中心词——“绿色”来说话,主题鲜明;4、你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很形象,很生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评价语不仅鼓励了学生,还将一些写作技巧渗透其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当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有许多不足,虽已有“眼中有学生”的意识,但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若能对学生生成性的发言予以关注,加以引导,课堂定会更精彩。另外,对于时间的分配还欠合理,以至于最后一环节的说话训练有些仓促,还不够扎实到位……
总结下来,我还是用那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五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堂课的教学我自己感觉效果不错。
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鸟瞰阿联酋全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再让学生看迪拜美丽的城市风光图,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阿联酋沙漠里环境的恶劣,再请同学们介绍阿联酋人民怎样在沙漠里建设绿洲的。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体会到“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教学中,我不是一味地讲,繁琐的分析,而是尽量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读出情趣,
学完课文,学生都惊叹于阿联酋人民的环保自觉性,他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珍惜,他们努力把沙漠变成绿洲,联想到我们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不懂得珍惜拥有的,还在肆意地破坏环境,觉得真是不应该。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或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这样,使学生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由文本走向生活,学生自己教育了自己,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自然统一。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六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讲阿联酋这个国家全是沙漠,植树很难。在教学时,我提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书后练习四)学生回答:从“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然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然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忽然,刘晨曜举手提出:从“在那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中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不仅爱护绿化,还可以看出当地环境恶劣。
听到他的回答,不少同学都不赞同。于是,我又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他回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比较好,种植一颗树的花销很少。而培养一个孩子却要十几万。可是阿联酋却需要也花这样的代价,就可以说明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了。
这时,班上的同学都若有所悟点了点头。于是,接下来的朗读也读得很有感情。
我想:引导学生感悟时,就应该从多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对课文深入地思考.学生的真实感受被唤起了,融进了学生的这种感受,读就不再空洞,而是饱含每个学生的感情的。
沙漠里的树教学反思篇七
《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在多媒体教室试讲,结果不是很理想,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是备课过细,对于教材还没达到很熟悉的地步,教学时放不开,两眼一直想看教案,离不开这根拐棍,这样衔接就不自然,生硬。要让学生掌握重点,抓住“绿洲的建成是来之不易的,阿联酋人民像对待孩子一样侍弄花草树木”这条主线,随课堂生成进行调控,不必拘泥于教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牵着学生走。功夫在课外,要深入挖掘教材,尽量简化过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切忌面面俱到。要大做修改,不要舍不得下手,对自己要狠一点。
二是孩子们很少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到很新奇,也能受影响。
中午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在脑海中大致形成了一个思路,做了以下改动:推翻原来的教学设计,简化复杂的教学流程,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做文章。
1、导入新课后,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接着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读了这几句话后,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你见过没有?在我们身边,你常见到的是什么现象?随后出示本文仅有的一个问题:“在迪拜,为什么地上就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在草地上行走呢?”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写下集体的想法,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穿插情境演示。
4、拓展与作业:
阿拉伯朋友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而生活在绿洲中的我们,有时却无知地把绿洲改造成沙漠。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爱护环境的现象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制止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呢?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阿联酋人民,我想对您说……”
“—————,我想对您说……”
不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保护我们的家园努力吧!
下午我又试讲了一次,并请四二班康老师听课评课。康老师不愧是多年的教学高手,几句话就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在我设计的这个问题上,孩子们如我所愿,找出了正确的答案,但只是就事论事,如白开水一般没有亮点没有新意。康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真是茅塞顿开啊!看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