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州园林的说课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模板(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苏州园林的说课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牢牢捉住“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教学这篇课文计划要两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准确读写本文生字词,并解释生字词意思。能找出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征。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教学重点
作者抓住什么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审美条件的审美艺术,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对园林的认识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
2.问答式教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设计精辟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主学习指导。通过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动笔勾画文中关键词句,筛选文本信息。
2.合作、探究指导。鼓励学生交流信息,在思维碰撞中质疑,合作探究。
(一)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能与天堂媲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批能体现江南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这些图片让我们看到苏州园林的美,而有一位作家更是用他的慧眼写下了一篇文章,用他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
设计目的:俗语加上图片展示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学生以苏州园林的直观印象,为课堂学习创设氛围。
(二)整体感知:(预计用时8分钟)
1.作者介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准确读出并解释)
3.学生自读,教师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设疑引导(要求: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圈画关键词句)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美是怎样的美?(提示:可用文中的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目的: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完成教学目标1、2。
(三)品读课文:(预计用时20分钟)
1.学生听第1、2段录音
2.请学生朗读第1、2段
3.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
(1)为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操作的?
(2)他们的设计成功了吗?
4.学生自读第3—9段,要求:画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5.请学生展示自读、合作的成果
(1)请学生朗读体现图画美的段落,并以“我看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美”在”的句式来概括。
(2)教师根据学生所读段落,展示相关图片,并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6.对照板书,结合文本,思考:
(1)第1、2段与第3、9段从结构上分析是什么关系?(总分)
(2)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局部→逻辑顺序)
设计目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此外,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创设没的情境,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给学生充分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完成教学目标3。
(四)拓展练习(预计用时6分钟)
1.多媒体出示学校相关图片,请学生观察并写几句话。(要求:突出说明对象特征。)
(五)课堂总结(预计用时2分钟)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处处都突出“图画美”这一特征,作者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知道写说明文就得紧紧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并且要善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也是下一节课中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预计用时2分钟)
1.完成《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的练习
2.回顾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苏州园林的说课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展开,先总体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然后具体展开分别说明,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开阔视野,体验园林背后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内涵。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和作者情况,正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这一过程,能够理清文章结构,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学生能够激发起对我国园林文化的喜爱和欣赏。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把握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的多样性。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反复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然后用激情的语言介绍苏州园林,它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谈谈对叶圣陶的理解。
其次,我会在让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初步把握文本内容,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标本”这个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阅读文章第二段,主用三个字概括本段围绕什么来写的?又是如何来展开。
3.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第二段有什么关系?
4.三到九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通过这四个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思路,感受说明文的严谨性。
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关键字的含义,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播放苏州园林相关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苏州园林的了解。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首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其次布置作业:做一名小导游,介绍一下最近去过的一个景点;写300字左右的说明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苏州园林的说课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中,有比较规范的说明文,也有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本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四要素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而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说明顺序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初一学生来说,“逻辑”还是一个新名词,如何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呢?
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多给学生看苏州园林的照片,甚至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等,与课文相配合,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教给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和欣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方法。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交流法:在问答法中结合采用讨论法。其优势在信息交流量更大,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民主气氛更浓。同时在学法上,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朗读法。
本课课时计划为两课时,这里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本课时主要目的是明确说明对象特征,理解文章总分结构。
(一)激趣导入,新课教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多媒体放映图片)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设计依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1.作者介绍
2.检查字词预习
3.设疑引导速读课文,我让学生读后考: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个词。
4.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5.提问并引导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
设计依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交流探究美与思路
1.提问式引导过渡,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③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
(“浏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想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你读了作者的文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
设计依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二)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
2.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
3.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4.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设计依据与目的: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魅力,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以图片和文字互相配合补充,深刻地领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
5.对照板书,思考回答
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2段是总说,3-9段是分说,他们之间是总分关系)
6.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
设计依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目了然。
(四)小结拓展,引申练习
1.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本校多角度照片,让学生说说,如果写一篇关于我们的校园的说明文,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点,用什么说明顺序去写。
3.作业:完成写作提纲,结合下节课说明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后完成写作。
设计依据与目的:继续运用情境教学法,并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板书设计集中体现本课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充分展示文章结构特点和说明的顺序,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