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优秀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但用“挂”比“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给叶子治病,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段与第四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师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自己学,对学生的学给予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预习:学习生字,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的朴实,用词的准确。会写八个生字。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插图继续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变化。理解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与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与经验。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脉络清晰,容易操作,让人感觉语文就是要这样简简单单地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表现得很从容,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之上。因为整结课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推向“舞台”,因此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组成员敢说敢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将小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各种互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学生的小组展示还是要移到台前,那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培养从容淡定的说话习惯。小组合作时各组员的职责还需要更细化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在学习中还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其创设更和谐的学习环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这一点,在我教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后,更是深有感触。
记得在本课快要结束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1:老师,我会听邻居的劝告,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
生2:我会请爸爸妈妈来帮忙。
生3:我会及时买来农药打死虫子。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还真不少。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1:我还会用杀虫剂杀死虫子。
生2:我会网来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把我们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奖。(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还有办法。我会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谁还有办法?
生1:我会用开水烫死虫子。
(教室一片哗然,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烧枯萎了吗?葫芦和叶子可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生2:我会亲自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3:我会重新种葫芦。
(一部分学生笑了,说: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4:我会找来专门消灭蚜虫的书来帮忙。
师: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啊!一起夸夸他。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段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和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个性到位,教后我感到十分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在于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构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资料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这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 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 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葫芦的藤、叶子、小葫芦。
生: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葫芦开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师:(板书: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样白。
师:我们学过的《欢庆》里也有带“白”的词语。
生:洁白。
师:(板书:──洁白)雪白和洁白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交换,说洁白的小花也可以。
师:请同位两人带着自己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互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谁画出来啦!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喜欢,所以一天要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生:(齐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读的真不错。同学们听到她读得声音高还是低?
生:低,因为是自言自语。
生: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读,女生读。
……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教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1、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现在我才明白,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又一堂公开课过去了,真的是苦并快乐着!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但是当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收到了效果,并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又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我要的是葫芦》这种带有常识性的课,我是很害怕上的。因为像 “为什么叶子死了,葫芦就会落了呢?”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就说不清楚。但是我以为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属于常识课范畴,不必要在语文课中得到解决。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1、复习巩固;2、学习课文,知道葫芦落的原因。3、拓展阅读《小虫和大船》;4、笔头练习,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几棵葫芦……
看似简单的第一个板块复习巩固,其实也是由易到难,包括了很多的训练。例如先认识生字“藤”,再认读词语“葫芦藤”,接着说说“( )的葫芦藤”,最后用刚刚训练过的“细长的葫芦藤”和“可爱的小葫芦”两个词组说说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由此引入课文内容的教学。在这一个板块里,字、词、词组、句子的训练一气呵成,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当然,老师们在课堂评价和引导方面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小鱼儿认为,当一个学生说那个造船的人比种葫芦的人更笨时,我引导说是一样笨就有点不妥当。因为一个只是造成葫芦的凋落,而另一个却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所以说更笨是正确的。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拓展阅读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应该去吃透它,研究它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这样自己心里有了底,课堂上可以从容应变。
余萍认为在教学“一个邻居看见了,( )地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时,学生出现了“热情、生气”等偏离文本传统取向的回答时,应该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回答回到“着急、担心”上来。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因为我也认为这句话带着着急、担心,而我当时光顾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及时引导。但是我也有个想法,这是不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独特理解呢?当然,低段学生还不太会感悟,更多的是把这个回答当作填空题来完成,怎样合适怎样填。教师还是要及时引导。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朗读不用这么响。”这个本来让我称道的设计在具体操作中却变得牵强附会。因为我在心里没有一个适合的音量,所以课堂上判断错误,把一个学生合适的朗读说成是不合适,让学生跟着糊涂了一番。
总的说来,上课还得磨练,要精益求精。
“星语听泉”研修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小叶子突然问我:“这堂课是你自己想的吗?有没有参考?”我一愣,随即回答:“有。最后的笔头练习,给‘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换种说法是参考来的。其他的都是自己想的。”说完,一阵窃喜涌上心头,看来她还是比较认可我的设计,呵呵。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一碰到要上公开课,我就四处搜寻教案,像蜜蜂采蜜一样,把好的设计好的想法都糅合在一起,组成自己的教案。上课时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总是要去看教案,怕忘记。不知从什么开始,我学会了自己思考,等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去看人家的设计,然后选择一个更好的。再后来,自己想的更多了,参考的更少了。上课的时候就不需要再看教案了,因为一切都在你的心中了,就像现在。
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好课的境界》中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第一重佳境,应该是“思在”之课。这重佳境的实现,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上经过自己思考的课,才能进入佳境。我不敢说我的课是好课,但是我的确经过了思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
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
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
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
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习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
下课,孩子们再见!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范版二年级一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一:
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师: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很大很大;
生;长得塞过大南瓜;
生:长得塞国大西瓜;
生: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文本为主,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描写葫芦的地方,先从文本中体会葫芦的可爱,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葫芦的可爱。再观察图片,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情绪高涨,然后进行填句子,为达到诵读的目的做铺垫。在这个片段中,我从文本到图片,从抽象到形象,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葫芦的可爱,在喜爱的情绪中展开诵读,从而也达到了积累这些优美词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那个种葫芦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开心;
生:很兴奋;
生:急于心切;
我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来读这个句子。这样孩子们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语,又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习和朗读的氛围都很浓,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学和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个性评价,没有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即时的肯定和赞美。但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 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字是他们难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3、男女比赛读,4、开火车读。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我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采用角色换位学习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掌握的,另外也让学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
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注意做事情的过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于是当叶子上长了蚜虫,他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当邻居劝说时他也是漫不经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在教学过程,我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选择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
本课的优点是: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本科的不足是:在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没有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老师迁强地让孩子去达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
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总之,很多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与完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本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范读法和课件演示法来教学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今天的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1)能自主发现关键词句(2)能自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比如:在教学“那个人不明白为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要治”时,学生能结课前的预习说出充分的理由,而且语言完整。这就给课堂一个激情的火花,适时的点评,激发学生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达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高峰。这样,既引导了学生要带问题读书,想办法解决读书中的问题,还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一举两得。
本课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情景时,心里会想什么?”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设计用“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之前让同学小组交流讨论,建立同学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师的参与,便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情绪学习思考,体会集体的力量。这一环节还锻练了学生说完整话,让学生的说话有了依托,又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是一举两得。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如果明年你也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你会怎么办呢?由前面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这里学生说得很好,让我不由自主地想给他鼓掌。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不足,在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时,应该让充分读“多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就会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朗读“葫芦的样子”时,应该讲读“雪白”的花并板书,再挂实物,这里我忘记了。所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这棵葫芦到底有多好。如果这里充分的朗读,全面和邻居的对话就会有了很感情基调,学生就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充分备课,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