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17回读后感悟(优质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浒传第17回读后感悟篇一
《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也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和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逼迫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耻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短短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去谱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理解成正义,而这本书正是很好的诠释了正义这个词。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朋友间有了正义,不怕生死,一百零八好汉也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真情患难兄弟,他们一起为造福老百姓做实事。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在这些性格各异、单枪直入的英雄好汉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体现啦我国古代小说家施耐庵高超的写作水平。我对水浒传有着很深的感情。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一是天巧星浪子燕青,二是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条好汉,马军五虎将第五名。使一双长枪,勇猛无敌。宋江攻打东平府,董平感谢宋江不杀之恩,归顺梁山。后在卢俊义攻打独松关,为救张清,被张韬一刀,剁成两段。可见董平之义。但是却有人说董平不算好汉,因为梁山泊好汉都轻色,而董平却累累向程万里之女求婚,但是我要说不,在累累不同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求婚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况且,董平这人是很很骄傲的,让他放下面子去追一个女人,实属不易。不过,董平这人脑袋简单,在第115回,他和张清的战术实在令人费解,天底下最差的步战组合,可能再也没有比单枪董平加无石张清更糟糕的了。直接导致啦董平与张清命丧黄泉。
天巧星浪子燕青,梁山排位三十六。原是卢俊义部下一个家奴,善使川弩,有百步穿杨之功,和花荣的弩有的一拼。我个人认为,梁山是一个独立组织,少不了要和外界打交道,打交道的形式除了作战,还有非作战的方式。梁山屡次对外交际活动中,差不多都是柴进、戴宗、燕青这几人去完成任务,并且成绩相当不错。而在柴进、戴宗、燕青这三人外交部中,柴进、戴宗俩人特长比较单一,所以燕青起啦必不可少的作用,再宋江去东京以前,他的外交才华是没有显露的,他去东京只是为拉看住李逵,但是从东京回来,燕青和戴宗出色且滴水不漏的完成啦招安任务。那时,梁山招安已水到渠成。可见燕青之聪明灵巧,不愧他的星名为天巧星。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我也受益匪浅。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讲述了在元末明初,宋微宗听信奸臣高俅的谗言,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一百零八位好汉集结在梁山伯,除恶扬善,替天行道,与朝廷抗击的故事。
随波逐流的是浮萍,风中摇摆却不迷失的一定是大树。——题记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百姓涂炭,社会黑暗,一群有能有义之士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义水泊梁山。《水浒传》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
孝忠的宋江,仇恨黑暗势力、坚持反抗到底的鲁智深,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武松,水功了得的张顺,耿直忠诚的李逵等各具特点的英雄好汉。在这篇充满着豪情壮志的文章中,108个英雄好汉纷纷走上梁山,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而战斗。可是结局却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宋江对于朝廷过于信任,可以称之为盲目效忠,也是因为好汉们的“忠义”,盲目的跟从,导致最终的结局不是死就是伤。
盲目的服从并不是正确的观点,还会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点。
刚一进入初中我们就进行了课改,六七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共同交谈,共同学习。并且每个小组还有三个师傅三个徒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在课改下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然而我们小组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程度差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表现不太积极,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参与讨论,并且只要知道一个答案就自我满足,他们心里并不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该怎么办。在大展示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的答案,都是实现小组讨论后正确的,老师并不知道程度弱的同学是否掌握,所以小组长这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主见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小组,小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较弱组员,讲得不正确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是一个优秀的组长该随时掌握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为了大展示的效果随便找一个有正确答案的人上去展示。
当然,我的执着也影响了我们组里的同学。我算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每次都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问题,在同小组同学一段时间的监督下,虽然我是行政组长,掌控着小组的一切,但每次小展示,都像是我的一次错误show,每个组里成员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我也能发现一些自己的小错误了。同学们的主见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果路选对了路,即使前途坎坷,坚持自己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但是如果路选错了,即使前路一片顺利,也很难达到自己的内心所想。不要盲目的服从,人云亦云。
人需要的是自己的想法。
每当我捧起《水浒传》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一股对梁山好汉的敬佩,但同时,也有着对当时一些狡诈之人难以宣泄的怒火。
《水浒传》一书中,讲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先是从晁盖再由宋江领导,梁山好汉们为民除害,甚至与朝廷中的贪官污吏作斗争。后来帮助朝廷向南方征讨方腊。虽然成功但却损兵折将,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人。最后受朝中奸臣迫害,致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凌,吴用等随之死去,梁山好汉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俗语,但这短短四字,却刻画出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无奈。在众多梁山好汉之中,有犯人,书生,甚至是一些做官的人。在未上梁山时他们的性格,文化,财富都不相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被逼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阎婆惜,宋江先是做出了让步,不想她列举百般条件,以致宋江无法接受,只得杀了她。西门庆与潘金莲则更数分。潘金莲为了与西门庆在一起,在武大郎被打成重伤之后仍不放过他,有砒霜放入药中毒死了武大郎。知道兄弟被害后的武松哪能咽下这口气,杀了潘金莲后又在狮子桥上打死了西门庆,最后不得不上了梁山……一个个梁山好汉大多都是类似这样,走投无路后上了梁山。虽然梁山起义最终失败,这个故事仍让人感到那些好汉的豪情,勇敢以及无奈。敢于反抗的他们足以让人们铭记着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太过苛刻,以至于遭到他人的“反抗”,但同时,我们还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对不公平进行“反抗”。
水浒传第17回读后感悟篇二
每当我捧起《水浒传》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一股对梁山好汉的敬佩,但同时,也有着对当时一些狡诈之人难以宣泄的怒火。
《水浒传》一书中,讲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先是从晁盖再由宋江领导,梁山好汉们为民除害,甚至与朝廷中的贪官污吏作斗争。后来帮助朝廷向南方征讨方腊。虽然成功但却损兵折将,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人。最后受朝中奸臣迫害,致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凌,吴用等随之死去,梁山好汉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俗语,但这短短四字,却刻画出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无奈。在众多梁山好汉之中,有犯人,书生,甚至是一些做官的人。在未上梁山时他们的性格,文化,财富都不相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被逼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阎婆惜,宋江先是做出了让步,不想她列举百般条件,以致宋江无法接受,只得杀了她。西门庆与潘金莲则更数分。潘金莲为了与西门庆在一起,在武大郎被打成重伤之后仍不放过他,有砒霜放入药中毒死了武大郎。知道兄弟被害后的武松哪能咽下这口气,杀了潘金莲后又在狮子桥上打死了西门庆,最后不得不上了梁山……一个个梁山好汉大多都是类似这样,走投无路后上了梁山。虽然梁山起义最终失败,这个故事仍让人感到那些好汉的豪情,勇敢以及无奈。敢于反抗的他们足以让人们铭记着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太过苛刻,以至于遭到他人的“反抗”,但同时,我们还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对不公平进行“反抗”。
水浒传第17回读后感悟篇三“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第17回读后感悟篇四
《水浒传》,讲述了在元末明初,宋微宗听信奸臣高俅的谗言,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一百零八位好汉集结在梁山伯,除恶扬善,替天行道,与朝廷抗击的故事。
随波逐流的是浮萍,风中摇摆却不迷失的一定是大树。——题记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百姓涂炭,社会黑暗,一群有能有义之士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义水泊梁山。《水浒传》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
孝忠的宋江,仇恨黑暗势力、坚持反抗到底的鲁智深,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武松,水功了得的张顺,耿直忠诚的李逵等各具特点的英雄好汉。在这篇充满着豪情壮志的文章中,108个英雄好汉纷纷走上梁山,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而战斗。可是结局却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宋江对于朝廷过于信任,可以称之为盲目效忠,也是因为好汉们的“忠义”,盲目的跟从,导致最终的结局不是死就是伤。
盲目的服从并不是正确的观点,还会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点。
刚一进入初中我们就进行了课改,六七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共同交谈,共同学习。并且每个小组还有三个师傅三个徒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在课改下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然而我们小组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程度差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表现不太积极,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参与讨论,并且只要知道一个答案就自我满足,他们心里并不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该怎么办。在大展示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的答案,都是实现小组讨论后正确的,老师并不知道程度弱的同学是否掌握,所以小组长这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主见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小组,小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较弱组员,讲得不正确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是一个优秀的组长该随时掌握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为了大展示的效果随便找一个有正确答案的人上去展示。
当然,我的执着也影响了我们组里的同学。我算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每次都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问题,在同小组同学一段时间的监督下,虽然我是行政组长,掌控着小组的一切,但每次小展示,都像是我的一次错误show,每个组里成员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我也能发现一些自己的小错误了。同学们的主见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果路选对了路,即使前途坎坷,坚持自己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但是如果路选错了,即使前路一片顺利,也很难达到自己的内心所想。不要盲目的服从,人云亦云。
人需要的是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