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汇总九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课本第7-10页
生字卡、课件、
: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
2、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2)读后标出自然段。(3)让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谁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
3、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里有个“尤其”谁能换个词?(特别、尤为注意)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读)谁能大声的、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2、过渡:这么多景点,我们先游览哪里呢?(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习)板书: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不会的同学自己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图从哪里看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复述猴子观海的动作)这句话都用了一些什么词?(表示动作的词:抱、蹲、望)板书关键词语谁能抓住这几个词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指名读、生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
3、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书:仙人指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游览这部分景点呢?(自读、小组读、表演读、同位接读)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你会对我们这些小游客说点什么呢?生1:欢迎你到黄山来。生2:前面还有个更美的景点呢!……
4、顺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们去哪里呢?板书:金鸡叫天都让我们看看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自读)谁有问题?(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谁来读读?(指名读)换一种方式读读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还有哪里我们没有去看?板书:仙桃石自己读,体会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说给同位听听。(指导朗读:好像、飞、大、落)那么大个的桃子从天上飞下来,正好落在石盘里多神奇!谁能读得更神奇一些?
6、 课文里还提到了这几块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四、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优美的朗读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2、背诵竞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背诵相应段落。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3、学生描红,临写。
4、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画一画。
五、 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背诵。
六、 相关练习。
见《素质教育新学案》第6页的游乐园。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丽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
孩子们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平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原本是老教材高年级中的一篇课文,现在在新教材中出现在二年级的第一册,这教法就要完全区别于高年级。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张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
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
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怎么也没有啊?”“对呀!”大多数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创造出了一个大好时机。“好了,同学们,由于黄山的奇石太多了,我们的课本装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图片,我们想办法好不好啊?”“老师,我们可以上网查!”“老师我可以自己画。”同学们都发表了意见。“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还要在画的下面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上介绍。你们说行不行?”“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改变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本来我准备的设计思路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读画出的生词――师生共同学习生字――再读课文,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说话训练――朗读训练――指导写字――布置查资料的作业。
但是,根据课堂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顺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
我们只有对教材吃透,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只要目标明确,就可以潇潇洒洒地走上一回,沿途还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赶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及自己到课外书上找寻等手段,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安徽黄山的资料,虽然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件难事,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了课堂内外,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动手找寻,不但了解了祖国与哪些名山大川,而且还知道了这些名山大川的个性特点,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我也能渗透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你们想先观赏哪块奇石?”让学生自主挑选奇石进行观赏。这样,学生乐学爱学。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奇石:“这几块奇石到底奇在哪里?”这样,学习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乐园。通过学生相互议议、相互说说,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习、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道理。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人的发言可谓独到,个性得到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法来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而且还调动学生脑、眼、口、手各种器官投入学习,引导学生找找、读读、想想、悟悟、说说,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既突破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寻找奇石的兴趣。
“导入”也叫“开讲”。“导入”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教师“开讲”的创意,
往往能为整堂课“基调”。而运用多媒体“开讲”,不仅有声有色,更有情有意,它能给学生以时空感,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头脑清晰,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消极的学习情绪则会使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想像、理解、记忆等机能,心理便会受到压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课开讲前一、二分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本课的课题置于精美的画面背景上呈现于大屏幕,再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
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突出重点,再现画面,帮助学生品赏奇石的神奇。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刻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时,为减少老师繁琐的讲解,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巧妙播放,使学生产生再学习的愿望。
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了“能探风雅无穷意”的心理,有了再学习的强烈愿望。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我在小学时期学过的印象最深的课文。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大自然,本课紧扣这一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本次组级展示课中,我就选择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作为我的亮相第一课,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相差甚远。
为了上好这第一次展示课,我慎重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习巩固,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次展示课,失败的地方太多,却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言,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习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
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平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
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习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习、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以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处理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