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骏姆教学反思八篇(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一
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研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成长故事,从头至尾只字未提对小姑娘的评价,因此需要学生研读课文。从故事中去体会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替小姑娘的老师用中文给小姑娘打个来中国学习转学评语的情节,激发学生从课文中的小姑娘的行为、语言中去体会小姑娘的特点。
学生兴趣很大,当了一回老师给学生评语,听课的老师也反映这情节设计是本堂课一个亮点。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一个未成年孩子该不该独自远行?这一个环节意在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和交流阅读后主观的见解。
(当时一节课容量太大,讨论不是很成功,只有三个同学发了言,但第二节课继续时,课堂生成特别活跃,正反方同学唇枪舌战辩驳得有理有据,特别当大部分同学提出不安全,万一被人绑架了怎么办?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对付。最后周滢琰同学一句话切中要害,欧洲是一个文明的地方,不会出现上述担心的情况,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4、设计回答校长的一个问题,使中国的小学生树立了自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外儿童各有所长,也各有差异。
5、最后作业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听家长成熟的见解,以便增长知识,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独立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时要不读全文,可读重点段来理解,以免占有课堂时间。
⑵学生质疑的词语放在后面的研读课文中去理解。
⑶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读去悟。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二
《乌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学习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此外,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而且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要增强自己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根据文本特点、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根据以上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呈现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因此我组织学生明确课型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在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片段中,先是读读课文,自己试着说说。在学生出现概括困难时,我用填空题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在优生示范后,我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把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学习,再次鼓励同桌互相说说课文内容,学生便能简洁地说出课文内容。
略读课文讲究“略中有精”,“精”读的点要更突出、集中,要与文本的主题内涵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选择“精”的着力点在讨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馈时,我的处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重点点拨句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和“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反驳”“不合逻辑”“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等语句,然后,“再读读这两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作者的表达准确,以及乌塔的个性鲜明,体会乌塔在行动上的独立,正是基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段学习提示,努力挖掘学习提示的引领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的建构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开展字词句的学习和感悟。我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课型,自主学习提示,画出学习任务“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根据学情给予一个扶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关键词语的教学上也是渗透以各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语“惬意”、“反驳”等词,抓住学生可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互为补充。如本课的教学,插入的拓展内容有欧洲的简要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笔写话等。
预设总是理想的,生成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与预设有差距。在本校的“听班制”活动中,因为手表出了问题,看错了时间,前半节课花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环节来不及呈现。在泽雅一小的送教活动中,因为泽雅的学生学情的原因,在初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展开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以学定教,重点点拨的点只保留了一处,即乌塔思想独立,有自己见解的内容。在理解“不合逻辑”时,学生换词理解为“不对”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本来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再深入体会,也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三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先把课文中易错字(读音、字形)找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容易弄混的读音和形近字,通过组词,理解词义加以区分,然后围绕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掉,接着是检查课文,针对学生读错或不熟练的句子加以指导和练习,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女孩儿乌塔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过直接描写与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12岁的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女孩儿乌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统领全文,学生勾画有关的语句。在交流中,学生首先说道“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围绕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交流。学生能抓住“麻利”一词和乌塔自己穿衣体会出乌塔做事很熟练,从乌塔所说的话体会出她很有经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帮孩子们总结出:这说明乌塔是一个独立、成熟有经验的孩子。接下来学生提到乌塔做事很有计划,围绕第五段展开交流,在这里学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挣钱、查找书籍……”再次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成熟,并从最后一句体会到她的懂事。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我补充指导了“一摞书”,也引导他们体会到了乌塔的性格。文中乌塔语言的描写,学生只能说出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更深的体会所说话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能体现她的独立,需要教师提点。在交流乌塔性格时,学生结合独自游历欧洲也说出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
最后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四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乌塔说课稿_乌塔教学设计教案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乌塔说课稿_乌塔教学设计教案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六
四年级的老师有事请假,我自告奋勇去代课,刚好他们班的教学进度该讲这一课了,于是我就走进了《乌塔》。
《乌塔》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写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环游欧洲的故事,令人向往之余又浮想翩翩,但是作为一篇小学语文课文,我在这节课上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我在问自己。让学生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孩?让学生增加独立的勇气?让学生批判我们的教育?似乎都和语文课的关系不大。
我想到了赵镜中先生的《教课文还是教阅读》,我还想到不久前度过的'一些关于台湾阅读教学策略的文章,在台湾诸多阅读教学策略中最吸引我的是图像化组织,我想不妨试试。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乌塔》。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在解决了字词之后,我要求孩子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圈画出有关乌塔的信息进行交流。孩子们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简单记录,然后有意识地将所有信息纳入一个人形图中,我告诉孩子们其实用图像组织相关信息阅读的策略是基于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左脑掌管抽象思维,右脑掌管形象思维,图像化阅读教学策略将左右半脑有机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阅读方法,除了人形图之外,你还可以化成蝴蝶图(我又随手在黑板上将人形图改为了蝴蝶图),或者是任何你想画的图形,只要你觉得有意义就行。然后我让孩子们试着自己画一画,写一写。
没想到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
论题:正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对!
反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错!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双方轮流发言,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好不精彩。结果让我吃惊不小,学生辩得有模有样,确实不错。我觉得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多点,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应变能力。
乌骏姆教学反思篇八
研究课..真的要拿来"腌"制了……雪藏噶久才端出来。不过个人感觉告别了作茧自缚阶段。
这样的“特殊阶段”,老师们还是如故围坐在一起讨论,说乌塔其人,说略读课的上法,说中外孩子的区别,说某一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更为妥帖自然,说408和409两个版本教法的异同,说这节课的改进和自己的设想……这个故事及其主人公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冲击,让思维泛起涟漪。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言说都觉得津津有味。
乐陶陶地听老师们评课。无比享受。非常感谢各位的意见!末了,还和yq在楼道口欢谈许久,聊内容与形式之辩,聊一节课的“魂”,聊我们都想追求的“共鸣”。她说,今天的课她不激动,还是觉得不如抛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大家来充分碰撞比较激动人心,由此产生的经久不息的讨论也许才能真正让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并常常活跃在课后我们和孩子的话题谈资中,让“乌塔精神”延续它的魅力。
anyway在今天的课上跟学生合作还是满愉快的。4个班上课4种感觉,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精彩。就“你为什么提这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折射出的孩子们深入、个性化的思考跟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非常有趣。这都要靠一张小小的“自学表”。真的很好用。感谢田校出的主意。但是在小组合作时,这张表格的意义似乎不大。组内互相学习的氛围没有出来。最大的遗憾是时间没把握好,没让孩子在讨论之后表达感受。否则还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精彩,碰撞出更多火花……对一节课的思考是无穷的。如果有机会,我有兴趣做更多的尝试……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略读课,试图驾御思辩性比较强的课文,是尝试“做文本的知音”,不做“教参的二道贩子”,试图去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生活的开始……我会记住这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