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篇(汇总)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28×6()×6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主要原因。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在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聪明,做题速度很快,但计算太粗心准确率较低,我先表扬他,然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与细心交朋友,做更优秀的学生。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情况,有苦、也有甜。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体验与反思。为使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总结经验,以备以后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特在此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数学课每周调整为四节。如何利用好这四节数学课,既让学生掌握好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我在备课方面,认真做到两点:
1、 认真编写教学案。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学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 认真编写导学案。为了更好的做到数学教学的前瞻和后延,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编写导学案,做到导学条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就能做到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会,自己学不会的带到课堂解决,切实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小组长的产生。首先在全班范围内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人选必须具有:①数学学习优秀。②在班级内有一定的威信。③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小组组员的分配。把除小组长以外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基本素质等情况分成a、b、c三等。按照自由组合、教师调控的方法由小组长和每一等级中的一名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3、小组一旦形成,小组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能随便调换。假如某一个同学想到其他组去,必须取得本小组组长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组组长的同意,再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调换。如果某一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本小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这个同学必须自行联系其他小组到其他小组中去。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珍惜本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4、小组学习指导:
①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学习要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② 小组长要做好调控: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个成员必须发言,让差生先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③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较好地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了合作精神。
④ 让小组组员间相互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一种习惯。组员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检查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相互当老师的意识和习惯。让小组始终处于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围中。
1、课前相互提醒本小组成员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过程中相互提醒并制止本小组成员上课说话、走神等违规行为,保证本小组成员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上。
1、我们学校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在课前,老师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预习新课。课堂上,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对课前导学案的研究探索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研究的成果统一认识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把本小组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提交到全班研究讨论。
2、上课过程中遇到的新生成的问题,由小组长带领全组研究、讨论,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任何组员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是小组共同研究的成果。
3、由小组长检查某一部分知识本小组成员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竖式的简便写法这部分知识,通过小组研究、交流、汇报,教师精讲点拨后,是不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呢,特别是差生也掌握好了呢?这时我安排各小组看书质疑,相互检查。小组长就会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本小组可能没有掌握的同学是否学会了,如果不会,全小组的同学就合力把他教会。这样就达到了小组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自习课上,老师把练习题、练习卷等放给小组,让小组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检查,有弄不明白的问老师。这样老师帮学生解决的都是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1、作业的布置。我们的课外作业分两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小组布置的作业。老师根据上课的安排,布置少量的必须的巩固作业和预习作业(例如导学案)。小组作业是小组长根据本小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和本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自主安排作业,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小组安排的作业往往是最有效的。
2、作业的检查。小组对于课外作业特别是本小组布置的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对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全组协商解决。对于检查出的错误,由小组长负责督促改正。
3、实际问题研究。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共同研究的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在课余空闲时间,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研究结束,根据本小组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情况汇报表。
小组长掌握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家长联系电话,当本组组员取得成绩或出现错误时,小组长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并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当家长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时,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询问小组长,会得到自己孩子的最真实细致的情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评价时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学生的评价,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高的学习动力,是否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勇敢的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否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此,我对小组的评价采用了小组点评和定量评价的办法。小组点评,定期举行小组点评会。
1、组内点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向本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进步。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
2、小组长点评: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①本小组在本段时间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28×6()×6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情况,有苦、也有甜。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体验与反思。为使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总结经验,以备以后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特在此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数学课每周调整为四节。如何利用好这四节数学课,既让学生掌握好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我在备课方面,认真做到两点:
1、 认真编写教学案。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学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 认真编写导学案。为了更好的做到数学教学的前瞻和后延,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编写导学案,做到导学条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就能做到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会,自己学不会的带到课堂解决,切实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小组长的产生。首先在全班范围内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人选必须具有:①数学学习优秀。②在班级内有一定的威信。③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小组组员的分配。把除小组长以外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基本素质等情况分成a、b、c三等。按照自由组合、教师调控的方法由小组长和每一等级中的一名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3、小组一旦形成,小组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能随便调换。假如某一个同学想到其他组去,必须取得本小组组长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组组长的同意,再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调换。如果某一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本小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这个同学必须自行联系其他小组到其他小组中去。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珍惜本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4、小组学习指导:
①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学习要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② 小组长要做好调控: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个成员必须发言,让差生先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③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较好地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了合作精神。
④ 让小组组员间相互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一种习惯。组员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检查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相互当老师的意识和习惯。让小组始终处于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围中。
1、课前相互提醒本小组成员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过程中相互提醒并制止本小组成员上课说话、走神等违规行为,保证本小组成员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上。
1、我们学校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在课前,老师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预习新课。课堂上,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对课前导学案的研究探索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研究的成果统一认识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把本小组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提交到全班研究讨论。
2、上课过程中遇到的新生成的问题,由小组长带领全组研究、讨论,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任何组员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是小组共同研究的成果。
3、由小组长检查某一部分知识本小组成员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竖式的简便写法这部分知识,通过小组研究、交流、汇报,教师精讲点拨后,是不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呢,特别是差生也掌握好了呢?这时我安排各小组看书质疑,相互检查。小组长就会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本小组可能没有掌握的同学是否学会了,如果不会,全小组的同学就合力把他教会。这样就达到了小组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自习课上,老师把练习题、练习卷等放给小组,让小组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检查,有弄不明白的问老师。这样老师帮学生解决的都是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1、作业的布置。我们的课外作业分两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小组布置的作业。老师根据上课的安排,布置少量的必须的巩固作业和预习作业(例如导学案)。小组作业是小组长根据本小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和本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自主安排作业,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小组安排的作业往往是最有效的。
2、作业的检查。小组对于课外作业特别是本小组布置的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对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全组协商解决。对于检查出的错误,由小组长负责督促改正。
3、实际问题研究。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共同研究的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在课余空闲时间,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研究结束,根据本小组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情况汇报表。
小组长掌握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家长联系电话,当本组组员取得成绩或出现错误时,小组长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并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当家长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时,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询问小组长,会得到自己孩子的最真实细致的情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评价时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学生的评价,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高的学习动力,是否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勇敢的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否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此,我对小组的评价采用了小组点评和定量评价的办法。小组点评,定期举行小组点评会。
1、组内点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向本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进步。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
2、小组长点评: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①本小组在本段时间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