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实用(十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一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平、诊断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二
达成心理健康的七种练习
心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乐观、,能让你对每件事情保持愉快的。它和身体很像。为了要达成这个,你一定要每天不断地去做,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不断的与持续的练习将会让你辛勤耕耘之后得到丰收。这种过程绝对会让你整个变得更好。
你整天都可以进行这七项心理练习来保持积极、乐观及心理的。各行业里最的专业人员都会采用这些练习。这些练习是每个领域中,心理建设的基础。
积极的自我对话
这七项练习的第一项是积极的自我对话。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到,自我对话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更能决定你的。你的生活情绪或“生活的情趣’’取决于你内心的对话及信仰。
宾州的马西?谢利格曼(martin selignmn)教授,在他《学习来的乐观主义》(learnedoptimism)一书中,称此为“解释形态”(e_planatory style)。
你的解释形态就是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的解释方式。神经语言学家称之为“加框”(framing)。你对这些事件的自我解释,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解释,则称之为重加框。
这就是你对你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它组成了你的内心对话,也就是说,当你从外在环境得到讯息之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你会透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
心灵学派大师(sufi)以色瑞?甘(1zrat)曾经写过一句话:“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你的生活似乎是被一些负面的事件所充斥。
所有收音机及电视节目、新闻报导、报纸及新闻杂志都充满了负面和感伤的故事。你周边所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绕着问题、是非、忧虑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打转。你和客户讨论的话题,也不外乎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状况会不好,而无法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习惯性的负面思考。你会一开始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
你会一开始先去注意到玻璃杯里有一半是空的,而没看到另一半是满的。你偏向负面思考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倾向。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老是在谈论那些让你生气、让你受委屈的人。你一再担心自己的财务困扰、本身的问题及恐惧。即使并非故意要如此,但你会发展出一种负面的。
这种会影响你的个性,进而影响你的业绩。你很容易慢慢地变成一种很消极、怀疑而且愤世嫉俗的人。而且因为你周边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你就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
但是,你可以利用控制内心对话及积极的自我对话,而非消极的对话方式来对抗这种负面的倾向。
你能决定自己要怎样去跟自己说话,进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个决定控制内心对话的行动,将带给你乐观的与个人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自己一些简单的自我肯定对话,往往会带来很惊人的效果。你只要对自己再肯定,用一种非常热忱且坚定的口吻对自己说:“我喜欢我自己!”和“我热爱我的工作!”等等,你就会把这项讯息深深植入你的潜意识中。
你会觉得更加肯定乐观,并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你会觉得更有能力与,更加盼望下一次的拜访及展示。
你越是对自己重复说这些话,就越它们是真的。
当你说服自己是位“最杰出的人士”时,你的谈吐、行为以及行动都会开始和这样的想法相符合。
举例来说:你若对自己的不好,你就无法真正对自己说出“我喜欢自己!”这句话。不管周边发生了什么事,你越说“我喜欢自己!”,就会真的越来越喜欢并尊敬自己。你会觉得更、积极、乐观,每一件新的尝试都会表现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而且也行之有效的一个组合肯定句就是:“我喜欢自己并且热爱我的工作!”这些字眼在你开始新年度,或是为一个访问做心理准备的时候尤其有效。
控制你的内心对话,就是控制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是达到巅峰表现的关键。
这就是主导自己的心思并把焦点集中在你渴望的,而不仅维持现状的方式。这是你克服困难阻力而让思想能够经常保持积极的一种方式。
请记住,要对中的自己说话,而不要和现在的自己说话。你要说真话,但是提前说!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三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四
提起“幸福”这个字眼,心中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在无数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幸福”的味道日渐淡薄。尤其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从教11年来,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工作。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袭击了我。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再有职业的幸福感觉。
可是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书还怎么教?教育是陶冶人心灵的职业,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冷冰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负起从精神和人格上去影响学生的重任。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让他的学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不能奢谈带领学生“过一种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个人的体会都不同。所以,同样的环境和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则感到不那么幸福。面对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有的教师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教师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作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因为观念不一、态度不一、心态不一,往往对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当身边的老教师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眼前的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当年轻的教师不断进取,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接到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问候的电话,教师的幸福实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的体会,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会本身就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缓解压力,把压力换为动力。寻找幸福感的源头,深深的体会它。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当了教师,就要无限地热爱这份职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都不应后悔。始终在心中竖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创造就在,职业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在心中储满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断地把这爱之源泉输送出去,恒久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拥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五
"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嗅一嗅空气中的快乐气息。"向你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哪个教派的宗师,而是怀有雄心壮志的学者,他们认为,快乐和幸福不仅仅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教授的。
"任何一个傻瓜在打开一瓶酒的时候都会感觉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诉我通过消费所获得的良好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获得快乐的有益方式。我们已经将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投资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世界中。" 怎样才会让你满足? 财富、年轻、婚姻、朋友、社会平等与安全、中大奖还是哲学思考…-
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现在是教授幸福的时候了
他们,包括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以及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学家,甚至英国最大的公立学校—-一个传统上在古希腊文化、橄榄球以及冷水浴中寻求生活意义的机构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从今年9月开始,威灵顿学院这个为纪念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而设立的学校将推出幸福与快乐课程,年龄在14-16岁的学生每周学习一次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不以苦乐为意,享受快乐以及积极进行哲学思考。如果课程获得成功,课程将在整个学校推广。
威灵顿学院新任校长安东尼.赛尔登说:"如果你看一看我们学校创立的宗旨你就会明白高贵的目标是它存在的意义。但随着教育的全国化以及政府的介入,我们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在成人世界里衡量其成功的标准就是他所得分数的多少。我们应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能够上大学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应该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遵从他们父母,或者他们的同辈或他们的老师的意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难道不是一个好的教育体系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标吗?但考试的专制和对工作报酬的不断追求的欲望已经模糊了这个目标,而新的研究已经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识。赛尔登认为,学院应该既保持着学术上的优秀,同时又追求着比之更多的东西,他说:"当我听说哈佛和剑桥正在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时,我认识到这是可以教授的问题,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今年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积极心理学"。甚至常春藤联合会的那些异常聪明的学生似乎仍然需要学习如何使自己快乐。上个世纪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如何减轻痛苦而不是寻求快乐。他们所要考虑的是使人们如何摆脱贫困或精神疾病,而研究如何使人们快乐是次要的问题。而这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奇,因为在几代人以前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真的就是体面的一餐或者一双漂亮的鞋子。但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绝对意义上的贫穷已经被基本消除,一种意识在很多西方国家中开始浮现。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如何幸福"成为研究的热门
事实的确如此,在一些方面他们较以前的满足感降低。华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指出:"通过对英国公民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他们心理的快乐感与生活满足感与他们较为贫穷的父辈和祖辈处在一个同样的水平。在美国,人们的快乐感已经下降。美国白人女性的快乐感与他们的母亲相比明显下降。"
丹尼尔.吉尔伯特就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一员,他从前是一名地毯安装商和科幻小说家,后来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家,研究受挫和婚姻的失败。后来,他决定从事幸福分析的工作。吉尔伯特现在是哈佛的一名教授,他表示,我们很难预言什么将使我们变得幸福。他说:"好的和坏的都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好或者那样坏。对此的洞察力是完全可以教授的一种技能。"
马丁.赛利格曼也是研究幸福的一名倡导者,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他指出进化已经使我们的大脑产生一种消极思考的倾向。人类早期的首要任务是躲避危险:在人的头脑中随时都要防备树丛中是否潜伏着老虎之类的猛兽。现在这种意识转变为对竞争的威胁感:那辆新宝马是否是邻居的新宠。
目前,在美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尼克.贝利斯是英国的一个主要倡导者,他是剑桥大学的一名讲师,他认识到健康就像不幸一样是不可控制的。贝利斯在埃克塞特大学获得心理学学位。不幸激励他去研究成功人士的生活。他在剑桥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积极心理学和幸福学的讲师。他推动了威灵顿学院开设快乐课程。他说:"任何一个傻瓜在打开一瓶酒的时候都会感觉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诉我通过消费所获得的良好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获得快乐的有益方式。我们已经将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投资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世界中。"
赛尔登说,这些课程比那些在很多学校所开设的个人、社会以及健康课程要更引人思考,更有利于情感学习和情商的培养。所有这些或许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它并非是一剂万能药,伊丽莎白.罗伯逊是伦敦的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并不因为自己没有参加快乐课程而感到后悔。他说:"它好像与我们所需要的试验并吸取教训的学习方式背道而驰。有时候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教室里迷失方向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个时候你需要找到从其中走出的道路。"
其实,快乐是逐渐被老年人和绝大多数父母所认识的一个本能结论。赛尔登说:"作为一个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我并不介意我的女儿没有去牛津和剑桥上学。她打算去伦敦,她为此而高兴。"他说,孩子应该找到他们所擅长的方面,接受他们自己的局限,以他们所拥有的而自豪,并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对自己诚实意味着你会成为一名积极的心理学家,祝你好运。谁知道呢,或许它会使你感到快乐。
怎样才会让你满足?
财富:这只是部分因素。研究表明一旦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快乐就不再增长。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25000英镑的收入是快乐增长的极限。其后收入更多的钱并不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快乐。你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单调的"享乐主义的跑步机"上,永无休止地追求实际上对你来说并非必要的财富。
年轻:并不能让你有满足感。虽然年轻人可能比中年人快乐,但老年人才是对自己生活最为满意的群体。
婚姻:或许会让你有满足感。结婚的人一般来说要比单身的人快乐,但这种情况只对那些倾向于结婚的人来说适用。
朋友:会让你有满足感。伊利诺斯大学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最快乐的人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和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
社会平等与安全:可能会让你有满足感。快乐度平均水平最高的国家(根据1995年-20xx年的调查)有:丹麦、瑞士、冰岛以及芬兰。丹麦的快乐级别为8.2,英国为7.1,津巴布韦为3.3,坦桑尼亚为3.2。
中大奖:不会让你有持久的满足感。研究表明,中奖获得的欢愉感在一年内便会消失,人们一般又会返回到之前的满足水平。
哲学思考:可能不会让你有满足感。阿尔贝.加缪曾经说过:"如果你一直研究幸福是由什么构成的,那么你永远也得不到幸福。如果你总是探寻生命的意义,那么你将无法活在这个世界上。"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六
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心理学,就是积极心理学。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哪么应当该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心态!我们的积极心理学关注幸福与力量的学问。它存在于天性里,孕育在文化信仰中。离苦得乐是人的天性。有统计显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丹麦、瑞典、澳大利亚这些高福利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脆弱!那又为什么脆弱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文化孕育下的信仰! 匈奴的消亡和犹太民族的存在就给了我们很大的的启示?他们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文化在则人在,人在则民族在! 有文化有信仰的人坚强!文化是坚强性格的基础!
而我们的班级也是一个集体,所以我们班级也要有自己的信仰:如:会画“竹”的班主任,他会教给学生竹的品质,让这个班级成为“竹子班”而爱看“三国”的班主任会教给学生们讲义气。这样就会形成“义班”。面对我们现今的儿童,我们发现他们没有感恩之心,没有上进心等多种应当有的品质,这是我们家庭、学样、社会的悲哀。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树立起这些品质,让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能够有自己的理想、发扬中华民族的的美德、理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即:儒家思想——忠、考、仁、义、理、智、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声音,是中国孔子早在耶稣500多年就提出了。利玛窦先生开始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儒家思想一发而不可收的研究,他把《论语》翻成拉丁文并在西方传播,被称为“伟大文明的奠基者”。 在一个这样伟大且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只有教育多子女的经验,却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有教育贫穷子女的经验,而没有教育富裕子女的经验。使得我们现在的儿童呈现出种种恶性循环之热势,即:溺爱——自私——任性——脾气大——挫折——心理疾病,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美国精神病专家路易塔塔利亚说:“根据我担任二十多年的精神医生的临床经验,我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性格缺陷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在治疗和生活过程中性格发展的关键,简单地说就是怀有改变自身的谦逊态度.”也就是说好教育形成好性格,好性格促进积极心态培育使人智慧,智慧使人心理健康。所以说;教育本是一件简单的事:该做的让它成为习惯、该止的让它成为底线,要有亲娘心肠的后娘的手段!同时,教育也是一件复杂的事:该做的有时有地有人不让做、该止的有时有地有人不让止,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有这样的三点理解:
a、设身处地研究教育对象,设身处地尊重教育对象的需要,一切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b、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多元性。
c、相信没有坏孩子即::“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没有想做坏孩子的孩子、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对与儿童的教育,尊重比爱更重要,会尊重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比如说,我们会经常的批评差生。其实这样是一种错误,我们应当学会进入他们的心灵。而进行他们的心灵首先要做到对差生的接纳,然后让他们感受到:1平等、 2欣赏、3因学生而异的科学的方法。把对方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农业文化、中医思想、和谐文化来武装我们的思想,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而服务。要以因时、顺势、和谐、整体的原则行事。所谓因时——成长有时节,培育有佳期;所谓顺势——成长自有势,顺势培育易;所谓和谐——成长要环境,培育须宽松、所谓整体——成长诸要素相辅才相成。
案例1: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究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四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但是二十八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所以说,积极心态培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培育积极心态重要渠道。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培养积极的心态呢?开口,开口是培育积极心态有效方式,感觉不可长期隐藏,保持神经通路的畅通,喜怒哀乐皆有表现之处,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心理活动课是我们学生最受欢迎的形式。我们要推鉴“开口心开”黄金法则,无论我们怎样读,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心态。如:开口开心,开心开口,口开心开,心开口开等.同时积极心态的培育不但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勇敢面对挑战是培育积极心态的关键,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勇敢、善良、智慧三者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给大家推鉴a、九项阳光措施促进健康班级:1、命题日记,2、班级日报,3、一日一格言及格言评比活动,4、课前五分钟演讲,5、星级学生评比,6、看人物传记,7、经典诵读,8、凡人名言展示,9、班歌演唱,b、六项阳光措施营造健康校园:1、音乐代替铃声,2、全员运动会,3、经典诵读,4、凡人名言展示,5、星级学生评比,6、才艺大展示。c、十项阳光措施促进积极心理:1、命题日记,2、班级日报,3、一日一格言及格言评比活动,4、课前五分钟演讲,5、星级学生评比,6、看人物传记,7、演讲比赛,8、经典诵读,9、凡人名言展示,10、班歌演唱。同时让校园音乐铃声,滋养着师生的生命。校园里铃声用优美的乐曲替代,事实证明:它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使教育效果悄悄产生。每当音乐铃声响起,或凝神静听,或轻声唱和,或随声舞动。低年级的孩子不再伸出拳脚打斗,高年级的学生不再有脏话出口,老师们也时不时地合着旋律哼唱。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和谐。。一个看似细小的改变,也许可以让孩子们不再讨厌“上课铃”。 “从电子铃声到音乐铃声,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起到了滋养师生生命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七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么!
1、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
奥运会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相比谁最幸福,在我们外人看来,肯定是银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实验证明:无论是在领奖台上还是在赛后,铜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数都要比银牌得主高。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奥运会银牌得主与金牌得主比,而铜牌得主与第四名相比,所以,银牌得主的满意度幸福感比较低。
2、幸福需要经常“晒太阳”。
有人说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经常把自己的幸福,说出来,晒出来。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信念,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晒”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显示给他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本身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心里的秘密越多,压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总是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晓,长期下去心理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也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因此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时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后,当时的一张照片、一个小纪念品,甚至是当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个纸飞机,都会成为我们打开我们幸福的闸门。所以,我们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仪式,多拍幸福照、举行高兴的仪式、记录开心故事,保持快乐,让幸福定义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带来大大的幸福。
记得前两天去kfc花17元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20元钱给了服务员,正在等她找我3元钱,而她却微笑着对我说:“女士,您愿意捐出您的3元钱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吗?”当时听到她的话,我先是一愣,随后和她相视一笑,说:“我愿意”从kfc出来,手里拿着送给我的三张感谢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我明白了,那种感觉就是幸福。这也就是积极心理学里讲的----做不特定对象的慈善行为可以提高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八
1、据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在心理学中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是21:1,鼓励个人的成长,增进个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容易,也远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极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是为了解除痛苦,把人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来,恢复健康,但是难度比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积极研究多用于预防和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后的积极恢复,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变化,增强了应对挫折和不良情绪的能力,但是对已经陷入心理障碍的人作用有限。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积极心理学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平衡。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平、诊断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九
达成心理健康的七种练习
心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乐观、,能让你对每件事情保持愉快的。它和身体很像。为了要达成这个,你一定要每天不断地去做,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不断的与持续的练习将会让你辛勤耕耘之后得到丰收。这种过程绝对会让你整个变得更好。
你整天都可以进行这七项心理练习来保持积极、乐观及心理的。各行业里最的专业人员都会采用这些练习。这些练习是每个领域中,心理建设的基础。
积极的自我对话
这七项练习的第一项是积极的自我对话。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到,自我对话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更能决定你的。你的生活情绪或“生活的情趣’’取决于你内心的对话及信仰。
宾州的马西?谢利格曼(martin selignmn)教授,在他《学习来的乐观主义》(learnedoptimism)一书中,称此为“解释形态”(e_planatory style)。
你的解释形态就是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的解释方式。神经语言学家称之为“加框”(framing)。你对这些事件的自我解释,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解释,则称之为重加框。
这就是你对你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它组成了你的内心对话,也就是说,当你从外在环境得到讯息之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你会透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
心灵学派大师(sufi)以色瑞?甘(1zrat)曾经写过一句话:“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你的生活似乎是被一些负面的事件所充斥。
所有收音机及电视节目、新闻报导、报纸及新闻杂志都充满了负面和感伤的故事。你周边所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绕着问题、是非、忧虑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打转。你和客户讨论的话题,也不外乎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状况会不好,而无法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习惯性的负面思考。你会一开始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
你会一开始先去注意到玻璃杯里有一半是空的,而没看到另一半是满的。你偏向负面思考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倾向。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老是在谈论那些让你生气、让你受委屈的人。你一再担心自己的财务困扰、本身的问题及恐惧。即使并非故意要如此,但你会发展出一种负面的。
这种会影响你的个性,进而影响你的业绩。你很容易慢慢地变成一种很消极、怀疑而且愤世嫉俗的人。而且因为你周边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你就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
但是,你可以利用控制内心对话及积极的自我对话,而非消极的对话方式来对抗这种负面的倾向。
你能决定自己要怎样去跟自己说话,进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个决定控制内心对话的行动,将带给你乐观的与个人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自己一些简单的自我肯定对话,往往会带来很惊人的效果。你只要对自己再肯定,用一种非常热忱且坚定的口吻对自己说:“我喜欢我自己!”和“我热爱我的工作!”等等,你就会把这项讯息深深植入你的潜意识中。
你会觉得更加肯定乐观,并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你会觉得更有能力与,更加盼望下一次的拜访及展示。
你越是对自己重复说这些话,就越它们是真的。
当你说服自己是位“最杰出的人士”时,你的谈吐、行为以及行动都会开始和这样的想法相符合。
举例来说:你若对自己的不好,你就无法真正对自己说出“我喜欢自己!”这句话。不管周边发生了什么事,你越说“我喜欢自己!”,就会真的越来越喜欢并尊敬自己。你会觉得更、积极、乐观,每一件新的尝试都会表现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而且也行之有效的一个组合肯定句就是:“我喜欢自己并且热爱我的工作!”这些字眼在你开始新年度,或是为一个访问做心理准备的时候尤其有效。
控制你的内心对话,就是控制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是达到巅峰表现的关键。
这就是主导自己的心思并把焦点集中在你渴望的,而不仅维持现状的方式。这是你克服困难阻力而让思想能够经常保持积极的一种方式。
请记住,要对中的自己说话,而不要和现在的自己说话。你要说真话,但是提前说!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十
提起“幸福”这个字眼,心中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在无数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幸福”的味道日渐淡薄。尤其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从教11年来,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工作。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袭击了我。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再有职业的幸福感觉。
可是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书还怎么教?教育是陶冶人心灵的职业,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冷冰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负起从精神和人格上去影响学生的重任。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让他的学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不能奢谈带领学生“过一种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个人的体会都不同。所以,同样的环境和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则感到不那么幸福。面对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有的教师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教师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作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因为观念不一、态度不一、心态不一,往往对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当身边的老教师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眼前的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当年轻的教师不断进取,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接到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问候的电话,教师的幸福实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的体会,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会本身就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缓解压力,把压力换为动力。寻找幸福感的源头,深深的体会它。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当了教师,就要无限地热爱这份职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都不应后悔。始终在心中竖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创造就在,职业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在心中储满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断地把这爱之源泉输送出去,恒久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拥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心理学,就是积极心理学。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哪么应当该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心态!我们的积极心理学关注幸福与力量的学问。它存在于天性里,孕育在文化信仰中。离苦得乐是人的天性。有统计显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丹麦、瑞典、澳大利亚这些高福利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脆弱!那又为什么脆弱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文化孕育下的信仰! 匈奴的消亡和犹太民族的存在就给了我们很大的的启示?他们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文化在则人在,人在则民族在! 有文化有信仰的人坚强!文化是坚强性格的基础!
而我们的班级也是一个集体,所以我们班级也要有自己的信仰:如:会画“竹”的班主任,他会教给学生竹的品质,让这个班级成为“竹子班”而爱看“三国”的班主任会教给学生们讲义气。这样就会形成“义班”。面对我们现今的儿童,我们发现他们没有感恩之心,没有上进心等多种应当有的品质,这是我们家庭、学样、社会的悲哀。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树立起这些品质,让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能够有自己的理想、发扬中华民族的的美德、理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即:儒家思想——忠、考、仁、义、理、智、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声音,是中国孔子早在耶稣500多年就提出了。利玛窦先生开始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儒家思想一发而不可收的研究,他把《论语》翻成拉丁文并在西方传播,被称为“伟大文明的奠基者”。 在一个这样伟大且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只有教育多子女的经验,却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有教育贫穷子女的经验,而没有教育富裕子女的经验。使得我们现在的儿童呈现出种种恶性循环之热势,即:溺爱——自私——任性——脾气大——挫折——心理疾病,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美国精神病专家路易塔塔利亚说:“根据我担任二十多年的精神医生的临床经验,我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性格缺陷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在治疗和生活过程中性格发展的关键,简单地说就是怀有改变自身的谦逊态度.”也就是说好教育形成好性格,好性格促进积极心态培育使人智慧,智慧使人心理健康。所以说;教育本是一件简单的事:该做的让它成为习惯、该止的让它成为底线,要有亲娘心肠的后娘的手段!同时,教育也是一件复杂的事:该做的有时有地有人不让做、该止的有时有地有人不让止,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有这样的三点理解:
a、设身处地研究教育对象,设身处地尊重教育对象的需要,一切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b、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多元性。
c、相信没有坏孩子即::“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没有想做坏孩子的孩子、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对与儿童的教育,尊重比爱更重要,会尊重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比如说,我们会经常的批评差生。其实这样是一种错误,我们应当学会进入他们的心灵。而进行他们的心灵首先要做到对差生的接纳,然后让他们感受到:1平等、 2欣赏、3因学生而异的科学的方法。把对方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农业文化、中医思想、和谐文化来武装我们的思想,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而服务。要以因时、顺势、和谐、整体的原则行事。所谓因时——成长有时节,培育有佳期;所谓顺势——成长自有势,顺势培育易;所谓和谐——成长要环境,培育须宽松、所谓整体——成长诸要素相辅才相成。
案例1: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究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四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但是二十八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所以说,积极心态培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培育积极心态重要渠道。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培养积极的心态呢?开口,开口是培育积极心态有效方式,感觉不可长期隐藏,保持神经通路的畅通,喜怒哀乐皆有表现之处,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心理活动课是我们学生最受欢迎的形式。我们要推鉴“开口心开”黄金法则,无论我们怎样读,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心态。如:开口开心,开心开口,口开心开,心开口开等.同时积极心态的培育不但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勇敢面对挑战是培育积极心态的关键,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勇敢、善良、智慧三者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给大家推鉴a、九项阳光措施促进健康班级:1、命题日记,2、班级日报,3、一日一格言及格言评比活动,4、课前五分钟演讲,5、星级学生评比,6、看人物传记,7、经典诵读,8、凡人名言展示,9、班歌演唱,b、六项阳光措施营造健康校园:1、音乐代替铃声,2、全员运动会,3、经典诵读,4、凡人名言展示,5、星级学生评比,6、才艺大展示。c、十项阳光措施促进积极心理:1、命题日记,2、班级日报,3、一日一格言及格言评比活动,4、课前五分钟演讲,5、星级学生评比,6、看人物传记,7、演讲比赛,8、经典诵读,9、凡人名言展示,10、班歌演唱。同时让校园音乐铃声,滋养着师生的生命。校园里铃声用优美的乐曲替代,事实证明:它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使教育效果悄悄产生。每当音乐铃声响起,或凝神静听,或轻声唱和,或随声舞动。低年级的孩子不再伸出拳脚打斗,高年级的学生不再有脏话出口,老师们也时不时地合着旋律哼唱。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和谐。。一个看似细小的改变,也许可以让孩子们不再讨厌“上课铃”。 “从电子铃声到音乐铃声,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起到了滋养师生生命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积极心理学,以前的我并不是很了解,总以为心理学是一门学了之后可以看穿别人心事的神奇学科,于是抱着好奇的态度选修了一门学科,我开始渐渐发现,心理学更多的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放松自己。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师放的视频,有关系吸引定律这个秘密,我觉得非常好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但是看了几次之后,我觉得他们说的非常有道理,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心想事成吧。视频里面说了很多故事,犹唯记忆深刻的就是关于堵车的片段,他说你有没有觉得每次你迟到了或者是出门晚了,你就心想不要堵车堵车,可是偏偏赌的机率是90%,这就是吸引定律,你在想一件事,那么世界甚至宇宙都会改变。他无法判断是你想要还是不想,总之他被你所吸引了。
我 感 觉 老 师 很 善 于 观 察 学 生。不 仅 仅是 观 察 学 生,观 察 身 边 的人,同 时也 包 括 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就是观察自己。良好的自我观察力能够是你及时的发现并抓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完善自己。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要注意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观察力。
上了心理课我认为自我调节是心理学的重点,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放松自己,做瑜伽啊,多锻炼啊,与人友好相处。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微笑不仅仅能让对方感到放松,还可以让你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交往,使人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你微笑时,别人喜欢你,同时微笑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当你在工作生活中碰到困难,用微笑去处事应变迎接挑战,或许你会发现微笑能够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你带来成功。
拥抱也是人与人交往间必要的方式。儿时多拥抱,成年压力小。美国埃默里大学一项动物实验发现,触摸和缓解压力之间存在重要关联,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人类也是如此。儿时多拥抱可以使孩子进入成年之后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老师说,轻轻抚摸会缓解我们的疼痛感。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皮肤加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我们会发出一种“哎哟”声。此时此刻,如果用刷子轻轻刷一下皮肤,疼痛就会减轻一些。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父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会本能地把他抱起来或者主动吻一下,这样擦伤的地方会感觉好一些。位于利物浦的英国科学节日协会的人说,当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把手臂放在他的肩头拍一拍或抱一抱,对方也会觉得是一种安慰。在上心理课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对我来说是挺新奇的概念。
心理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与我的生活有着越 来 越 密 切 的 关 系,它帮助我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的日子,又走进第三个年头了,也许日子应该倒着来算了,就剩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了。很多人不明白大学到底学到了什么,不都是在混日子吗?其实我觉得大学里不仅仅是学习了专业知识,像心理学这样的选修课我相信对我们的人生也是受益匪浅的。有些知识或许是不复习就会忘记,但是我觉得心理学本身的吸引性和老师上课的趣味性,这样接收下来的知识是不会忘记的,在今后的生活里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我之前在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其中有一门教育心理学,心理课的学习对于我学教育心理学非常有帮助,我深深的感觉到认真学习了解过心理学的老师和一般的老师在对待学生,教授学生的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我以后也会好好的研究心理学,我相信这对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会保持对心理学的热忱,好好运用老师所教的心理学的知识,用心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嗅一嗅空气中的快乐气息。"向你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哪个教派的宗师,而是怀有雄心壮志的学者,他们认为,快乐和幸福不仅仅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教授的。
"任何一个傻瓜在打开一瓶酒的时候都会感觉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诉我通过消费所获得的良好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获得快乐的有益方式。我们已经将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投资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世界中。" 怎样才会让你满足? 财富、年轻、婚姻、朋友、社会平等与安全、中大奖还是哲学思考…-
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现在是教授幸福的时候了
他们,包括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以及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学家,甚至英国最大的公立学校—-一个传统上在古希腊文化、橄榄球以及冷水浴中寻求生活意义的机构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从今年9月开始,威灵顿学院这个为纪念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而设立的学校将推出幸福与快乐课程,年龄在14-16岁的学生每周学习一次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不以苦乐为意,享受快乐以及积极进行哲学思考。如果课程获得成功,课程将在整个学校推广。
威灵顿学院新任校长安东尼.赛尔登说:"如果你看一看我们学校创立的宗旨你就会明白高贵的目标是它存在的意义。但随着教育的全国化以及政府的介入,我们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在成人世界里衡量其成功的标准就是他所得分数的多少。我们应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能够上大学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应该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遵从他们父母,或者他们的同辈或他们的老师的意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难道不是一个好的教育体系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标吗?但考试的专制和对工作报酬的不断追求的欲望已经模糊了这个目标,而新的研究已经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识。赛尔登认为,学院应该既保持着学术上的优秀,同时又追求着比之更多的东西,他说:"当我听说哈佛和剑桥正在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时,我认识到这是可以教授的问题,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今年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积极心理学"。甚至常春藤联合会的那些异常聪明的学生似乎仍然需要学习如何使自己快乐。上个世纪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如何减轻痛苦而不是寻求快乐。他们所要考虑的是使人们如何摆脱贫困或精神疾病,而研究如何使人们快乐是次要的问题。而这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奇,因为在几代人以前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真的就是体面的一餐或者一双漂亮的鞋子。但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绝对意义上的贫穷已经被基本消除,一种意识在很多西方国家中开始浮现。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如何幸福"成为研究的热门
事实的确如此,在一些方面他们较以前的满足感降低。华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指出:"通过对英国公民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他们心理的快乐感与生活满足感与他们较为贫穷的父辈和祖辈处在一个同样的水平。在美国,人们的快乐感已经下降。美国白人女性的快乐感与他们的母亲相比明显下降。"
丹尼尔.吉尔伯特就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一员,他从前是一名地毯安装商和科幻小说家,后来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家,研究受挫和婚姻的失败。后来,他决定从事幸福分析的工作。吉尔伯特现在是哈佛的一名教授,他表示,我们很难预言什么将使我们变得幸福。他说:"好的和坏的都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好或者那样坏。对此的洞察力是完全可以教授的一种技能。"
马丁.赛利格曼也是研究幸福的一名倡导者,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他指出进化已经使我们的大脑产生一种消极思考的倾向。人类早期的首要任务是躲避危险:在人的头脑中随时都要防备树丛中是否潜伏着老虎之类的猛兽。现在这种意识转变为对竞争的威胁感:那辆新宝马是否是邻居的新宠。
目前,在美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尼克.贝利斯是英国的一个主要倡导者,他是剑桥大学的一名讲师,他认识到健康就像不幸一样是不可控制的。贝利斯在埃克塞特大学获得心理学学位。不幸激励他去研究成功人士的生活。他在剑桥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积极心理学和幸福学的讲师。他推动了威灵顿学院开设快乐课程。他说:"任何一个傻瓜在打开一瓶酒的时候都会感觉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诉我通过消费所获得的良好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获得快乐的有益方式。我们已经将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投资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世界中。"
赛尔登说,这些课程比那些在很多学校所开设的个人、社会以及健康课程要更引人思考,更有利于情感学习和情商的培养。所有这些或许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它并非是一剂万能药,伊丽莎白.罗伯逊是伦敦的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并不因为自己没有参加快乐课程而感到后悔。他说:"它好像与我们所需要的试验并吸取教训的学习方式背道而驰。有时候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教室里迷失方向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个时候你需要找到从其中走出的道路。"
其实,快乐是逐渐被老年人和绝大多数父母所认识的一个本能结论。赛尔登说:"作为一个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我并不介意我的女儿没有去牛津和剑桥上学。她打算去伦敦,她为此而高兴。"他说,孩子应该找到他们所擅长的方面,接受他们自己的局限,以他们所拥有的而自豪,并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对自己诚实意味着你会成为一名积极的心理学家,祝你好运。谁知道呢,或许它会使你感到快乐。
怎样才会让你满足?
财富:这只是部分因素。研究表明一旦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快乐就不再增长。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25000英镑的收入是快乐增长的极限。其后收入更多的钱并不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快乐。你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单调的"享乐主义的跑步机"上,永无休止地追求实际上对你来说并非必要的财富。
年轻:并不能让你有满足感。虽然年轻人可能比中年人快乐,但老年人才是对自己生活最为满意的群体。
婚姻:或许会让你有满足感。结婚的人一般来说要比单身的人快乐,但这种情况只对那些倾向于结婚的人来说适用。
朋友:会让你有满足感。伊利诺斯大学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最快乐的人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和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
社会平等与安全:可能会让你有满足感。快乐度平均水平最高的国家(根据1995年-20xx年的调查)有:丹麦、瑞士、冰岛以及芬兰。丹麦的快乐级别为8.2,英国为7.1,津巴布韦为3.3,坦桑尼亚为3.2。
中大奖:不会让你有持久的满足感。研究表明,中奖获得的欢愉感在一年内便会消失,人们一般又会返回到之前的满足水平。
哲学思考:可能不会让你有满足感。阿尔贝.加缪曾经说过:"如果你一直研究幸福是由什么构成的,那么你永远也得不到幸福。如果你总是探寻生命的意义,那么你将无法活在这个世界上。"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