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篇一
首先,谢老师的课立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她特别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以及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只会列算式计算,为学生在中高年级学习解决问题打下思维基础。
另外“线段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能从“线段图”中抽象出算式3+1=4,理解一套衣服总价有4个28元组成,从而列出算式4×28=112(元)。这种计算方法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较难想到的一种方法,而学生却能轻易从线段图中整理出来,这体现了“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源于对题目已知条件的感受不同,线段图能更简洁的将题意体现出来,也能将题中数量关系提炼得更简单。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线段图的简单便捷,产生学习需求,进而明白算理。我想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算,更应该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算,明白这么算的道理,这才是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谢老师的教学将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庐阳区教研员李玲玲老师在点评谢老师的课中说到,谢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过程,而今天听课的学生似乎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仍有困难,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办呢?个人一点拙见认为此刻学生对“解题思路”是什么意思并未理解清楚,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说出计算过程并适时提问“你先算的是什么,后算的是什么”并告诉学生这即是解题思路,当学生明白什么事解题思路,我想他们表达起来会变得更容易。
这个问题其实体现出的是教师的预设提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出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这一问题时,谢老师提出问题:线段图中哪一段表示贵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对学生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老师并未让学生指一指是哪一段,就开始让学生“在线段图上把问题标出来”,这时学生便迫不及待在作业纸上开始了他们的计算而不是在线段图上标出问题。经过巡视谢老师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错误理解了她的意思,便让学生停下笔,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哪一段代表“上衣比裤子贵多少钱?”,再引导学生们在这一段上用大括号标出问题。幸好谢老师通过巡视发现了问题,但这里依旧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当我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表述清楚时,我们教师提问是不是也该做到循循善诱,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呢?这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的放矢,教师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于第二节由双岗小学张军老师执教的抢数游戏,因为我对教材的不熟悉,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并未听出张老师的教学意图,直到一位非常出色的女生在“抢9游戏”中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因为9可以被“3”整除,所以我只要让对方先报数,别人报一个数,我就报两个数,别人报两个数,我就报一个数,我就必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抢数游戏它的本质是一个是否被“3”整除的问题(此时的游戏规则是从1开始轮流报数,至少报一个数,最多报两个数)。抢9,只要占到9以内所有除以3没有余数的数就能报到9。抢10,只有占到10以内所有除以3余1的数就能抢到10。由此我联想到了苏教版教材中的找规律(苏教版五上)的内容,可以将抢数转化成了一个周期性的问题,需要抢的数除以3余1、2,想要赢就选择先报数;需要抢的数除以3没有余数,想赢就选择后报数。
这节课,张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快乐的抢数游戏过程中一步步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体会了抢数游戏中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及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这节课最后改变游戏规则时,那个机灵的小女孩的回答又再一次的让这节课的难点得到突破时,我在感叹一堂课的精彩不仅仅是教师的展示,更是孩子的展示,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游戏中探究规律、发展能力,体会数学的魅力,思考抢数的规律,张老师的课堂体现的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在这节课中这个小女孩又何尝不是充当了一个“小老师”的角色,教学契机就在这“张老师”和“小老师”之间碰撞了出来,“小老师”对“抢9必胜规律”的小结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如果能在“小老师”的抢9必胜规律小结时,“张老师”及时总结规律,强调周期性(3个数为一组),再适时改变游戏规则(4个数为一组),可能在突破难点时会更有成效。
两节精彩的展示课给我留下很多对数学教学的思考,如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所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这不仅仅是两节展示课要做到的事,更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点滴积累,逐步锻炼的。这两节课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让学生多想,让学生多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的学习变成真实的体验和实在的感受,把复杂的思维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学生才会对学习更有兴趣,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篇二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篇三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的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聆听了十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从每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受益匪浅的东西。满洪贞老师上课总是面带微笑;李俊萍老师认真负责、组织课堂有条不紊;杨静、孟海霞两位老师课堂活力四射;张隽老师的学生听话守纪律,课堂氛围非常好;吴士英老师语态兢兢业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李宝亮老师解读文本总有独到之处;王耐东主任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咏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篇四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家长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开头咋写篇五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的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聆听了十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从每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受益匪浅的东西。满洪贞老师上课总是面带微笑;李俊萍老师认真负责、组织课堂有条不紊;杨静、孟海霞两位老师课堂活力四射;张隽老师的学生听话守纪律,课堂氛围非常好;吴士英老师语态兢兢业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李宝亮老师解读文本总有独到之处;王耐东主任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咏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