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大全(十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变化得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再不改革课程合格率,就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的需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使其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张扬。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指导原则,以努力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以“教学观”和“智能观”的转变带动自己教学思想的更新
从教学观念上来说,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此有专家提出,巧设教学情境,妙提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欲望。笔者以为,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想、自发做和主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质疑、探索到认知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积极性,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从智能观的转变来说,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知能并重、方法先行的教学策略,以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读精品、讲经典、论生活、练口语等形式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备课环节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将教学过程归还学生,突破教学思维的惯性,以学生的认知曲线为依据,构建张弛有度、波澜起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时,应该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作为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底线。
二、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为基准,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已经不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与知识相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用尽心智去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课堂。这就促使教师必须细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以此为基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预案,有效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当我们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分歧时,应该抓住其中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内容,避免或少涉及过难、过偏的知识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适当讲解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一懂十”。
三、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精心准备、动态生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实行新课程以后,课时少、任务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说想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紧抓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逐渐形成对高中语文核心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产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新授课来说,就要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或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对于习题课,我们就应该注意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掌握,注意对典型例题的共性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与对策。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所学知识,结合已有的知识网络来对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和分析,并在针对训练中提升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坚持正面引导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评价过程中的选拔与甄别,而是更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最终目标,以多元化、发展性的理念为宗旨,强调评价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显性结论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将评价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的手段,更应该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学生需求、找出学生个性差异使其认识自我的途径。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所以,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三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在当今义务教育的普及时期,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既不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本人对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
一、“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
1.分层教学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既争取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也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2.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 ,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孔子之后的孟子、朱嘉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尚的,也是今天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分层教学的实质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 ,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即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则”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而分层教学则符合这些原则。
4.分层教学是掌握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如果把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预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及其教学帮助与某个个别需要相适应,那么教师能保证几乎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造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分层教学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并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质教青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教育一统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老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园丁,呵护每一株幼苗,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能适应这一点。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四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最后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五
《搭石》这一课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读、找、画、议地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说一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能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自身的的原因课件操作不灵活,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是我不成熟的表现.在这应该好好反思,并吸取教训,争取今后做得更好.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六
迎着我们临邑县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春风,我也积极的参与到这条教改的队伍中来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进行教改的核心,我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英语,把英语说好学好。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一、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从实行了分组教学以来,我大胆的教学教学改革,课堂上从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了。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给他们的精彩展示予以加分的形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他们在自己小组中的重要性之后,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好学的。
二、课堂上每个环节都做到及时反馈。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不少于三次。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无论在读单词,还是读句子,读课文,我都重视每个环节的反馈,做到反馈要及时。一节课下来,谁会谁不会,我的心中很清楚。如果不会的同学,就不能给小组加分,所以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节课下来,我看到的是学生成功的笑容,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三、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他们进行个别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我的学生都习惯了背诵课文,有的还没学就已经背过了,注意在家预习,坚持听的学生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好现象。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说英语,在课堂上,就提供给他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自我展示,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口语能力,他在课堂上不说不行,必须张开嘴,反复的练习。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齐读时感觉很好,听不出有任何错误,但个别读时,尤其是基础差的读时,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读音,及时给他纠正,这样效果是最佳的。
不断的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说会的。我要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宽广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上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跟上教改的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有头脑、有毅力的人的!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七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八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__”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xx”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一
迎着我们临邑县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春风,我也积极的参与到这条教改的队伍中来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进行教改的核心,我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英语,把英语说好学好。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一、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从实行了分组教学以来,我大胆的教学教学改革,课堂上从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了。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给他们的精彩展示予以加分的形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他们在自己小组中的重要性之后,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好学的。
二、课堂上每个环节都做到及时反馈。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不少于三次。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无论在读单词,还是读句子,读课文,我都重视每个环节的反馈,做到反馈要及时。一节课下来,谁会谁不会,我的心中很清楚。如果不会的同学,就不能给小组加分,所以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节课下来,我看到的是学生成功的笑容,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三、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他们进行个别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我的学生都习惯了背诵课文,有的还没学就已经背过了,注意在家预习,坚持听的学生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好现象。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说英语,在课堂上,就提供给他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自我展示,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口语能力,他在课堂上不说不行,必须张开嘴,反复的练习。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齐读时感觉很好,听不出有任何错误,但个别读时,尤其是基础差的读时,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读音,及时给他纠正,这样效果是最佳的。
不断的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说会的。我要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宽广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上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跟上教改的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有头脑、有毅力的人的!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通过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学习后,在教学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变化得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再不改革课程合格率,就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的需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使其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张扬。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指导原则,以努力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以“教学观”和“智能观”的转变带动自己教学思想的更新
从教学观念上来说,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此有专家提出,巧设教学情境,妙提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欲望。笔者以为,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想、自发做和主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质疑、探索到认知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积极性,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从智能观的转变来说,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知能并重、方法先行的教学策略,以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读精品、讲经典、论生活、练口语等形式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备课环节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将教学过程归还学生,突破教学思维的惯性,以学生的认知曲线为依据,构建张弛有度、波澜起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时,应该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作为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底线。
二、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为基准,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已经不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与知识相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用尽心智去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课堂。这就促使教师必须细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以此为基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预案,有效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当我们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分歧时,应该抓住其中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内容,避免或少涉及过难、过偏的知识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适当讲解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一懂十”。
三、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精心准备、动态生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实行新课程以后,课时少、任务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说想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紧抓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逐渐形成对高中语文核心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产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新授课来说,就要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或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对于习题课,我们就应该注意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掌握,注意对典型例题的共性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与对策。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所学知识,结合已有的知识网络来对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和分析,并在针对训练中提升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坚持正面引导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评价过程中的选拔与甄别,而是更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最终目标,以多元化、发展性的理念为宗旨,强调评价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显性结论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将评价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的手段,更应该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学生需求、找出学生个性差异使其认识自我的途径。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所以,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四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__”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五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