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前家长鼓励的话(优质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一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孩子从小应该如何教育,希望有所帮助!
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与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当然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小孩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他成为朋友。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在家里,你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我的小孩从三岁起就开始自己穿衣,平时的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务全部由他自己独立完成。到现在,他自己洗衣,自己做饭(我们值班的时候),自己清理房间,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等。所以,他的动手能力很强,说实话,有时候,作为父亲,我都很祟拜他。
比如,他做的手工之类的作品,简直太有特点了,可以算得上是工艺品。这些我都收藏着,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拿出来欣赏。再举一个例子: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早上上学没有带作业本,我也不作声。结果那天被老师罚了站。回家后,他责怪我为什么不提醒他,我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的。我想这一点家长们都知道。关键是如何鼓励,以什么方式鼓励,在什么时候鼓励。这些家长们未必都十分清楚。
这里有几个误区:
第一,一味地强调物质鼓励。小孩考好了,他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
第二,不适当的鼓励。有些家长机械地认为,提倡鼓励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么样,都是一样的鼓励。到最后,可能你的鼓励对你自己而言都没有什么公吸引力。
第三,从来不鼓励。认为严厉可以让小孩更好的成长。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二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动症患儿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厌恶。在家里的表现也极其不好,常常被父母教育。长此以往,他们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拥有自信,孩子才能越做越好。
其次,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热情。多动症患儿做事情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常常有始无终。热情对儿童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多动症患儿却缺乏这种特性。他们对事情的热情度不会持续太久,常常会被做错事情受到的批评和嘲笑所中断,所以家长要保护和培养孩子做事情的热情,这是他们做成功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成功的动力和必不可少的条件。 再次,要有同情心。有些多动症患儿喜欢虐-待小动物,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做一个善良而有爱心的'人。家长要以身作则,经常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和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待小动物。家长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同情的种子,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不过,家庭的教育最终都只能是辅助手段,一旦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必须要对孩子确诊,并且进行药物治疗,关于多动症的具体治疗,就目前来说,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并且效果通常并不理想,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却治标不治本,达不到彻底治愈的效果。要想彻底解决孩子多动的问题,只能从根源下手:彻底解决神经递质不平衡的问题,在这方面,使用了远红外磁疗贴技术的贴剂就是专门对付这个问题的,并且在医院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说也有疗程长这样的缺点,没有西药那么快速有效,但是总体来说,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家长要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希望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给人以迎接困难的挑战和信心,这一点对于多动症儿童,尤为重要。因为面对疾病带来的困扰,多动症儿童容易自暴自弃,如果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话,他们就会勇于面对现实,临危不惧,变得坚强起来。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三
一、家长应帮助初一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
使孩子们做到:
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科学的作息守时、专注的读书听课、积极的勤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的习惯等。
3、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习任务很重,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家长要积极配合。一般强调五个环节:①预习②听课③笔记④复习⑤作业。
4、明确智力上要"三过渡",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既有衔接又有发展,要完成三个过渡:一、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型为主转变为以视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二、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三、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5、加强意志锻炼。家长要使孩子在不断进步、不断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
1、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初二所学知识的难度明显比初一加大,功课有9门课之多,只完成每天作业、到考前才临时突击复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着重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当天学的,及时复习;单元学的,整体复习;阶段学的,系统复习。
2、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知识是有规律的,初二的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一些学习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了。家长对此也应该明确认识到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3、排除孩子的学习困扰。有些孩子成绩下滑是有多种原因的,心理因素是其重要的一方面。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三、初中毕业年级的家长,应尽的责任。
1、对孩子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了解孩子在初三面对大容量的学习任务时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勤奋刻苦,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谈心、教育,并要多与老师联系。
2、关爱、理解、支持孩子。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达到的目标,并协助他为之奋斗。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在孩子参加升学考试的前后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做好稳定情绪的工作。在临考前,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轻松的情绪,不要过分地唠叨,那样容易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升学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及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考场上发挥不好的孩子更应做好安慰工作。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3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四
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家长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家长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家长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家长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家长都不应该威胁和打骂孩子。
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独生代”的父母们,重任在肩。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的;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一、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文凭而终止。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孩子们看到你在读书。你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
曾获得过美国教育部颁发的“爱因斯坦式青年”称号的梅布得老师极力主张父母必须参与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做会向他们表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很关心。
你不必具有一项特长或是用许多业余时间帮孩子们做什么。多数老师欢迎家长陪伴孩子们郊游,与其他家长通通电话以及打印孩子的学期特别报告等。经常向老师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五、开诚布公地交流
找出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询问、观察孩子正在学习什么,得到这些的确实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得知孩子在课上学习了些什么内容,并且留了什么作业。
六、帮助孩子做到有条理
帮孩子建立学习计划,并把所有的作业都标在日历上,这样,孩子就会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来说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识字能力较强。用餐时的谈话越生动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对词汇的学习,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就强。
七、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许多时候家长只看重分数。如果孩子是个全优生却不能告诉你他为获得这样的好成绩都做了些什么,那么这时父母还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考试成绩差是该同孩子谈一谈的信号。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辅导吗?还是因为他没有做作业才使成绩不发好的?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八、对孩子持有较高的期望
一种鼓励孩子为他的未来着想的方法是设立家庭目标。家长写一份自己家本年度应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务书,其中包括孩子应取得怎样的进步。老师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要让任何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帮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能鼓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
3、和孩子没有什么代沟,除了在玩电脑游戏的选择上有分别之外,并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九、每一个家长要做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2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五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最温情、最高效的说话方式。
3岁前的孩子,要听懂或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有时候比较难,爸爸妈妈说话要温柔、表达清晰。不过这个时期也是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跟孩子讲话也要坚持原则,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3.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4.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3~6岁的孩子,大脑发展上了新台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说话更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别把“为什么”、“怎么”挂嘴边。“怎么这道题都会错啊”“你干嘛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话大都是责备,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很多人从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他们又把父母的这些教育习惯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正面说话,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多说说“怎么做”,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2.先共情,再引导。当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信任你。如果你对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许几年后就轮到你抱怨了,“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说”。家长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跨过难关。
3.探“情报”,从细节和别人的事谈起。3岁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学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笼统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可能敷衍说“还行”,或为了隐瞒错误而闭口不提。家长一方面可以问细节,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问别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多少分”,进而可以让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4.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有时孩子会天真地说,“明天要是不用上学就好了”。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其实孩子或许就是随口一说,或许隐含着某些内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家长不妨顺着说,“是啊,妈妈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他的,还能接着问“宝贝为什么不爱上学呀?在学校里不开心吗?”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篇六
作为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是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
一周岁多到两岁的孩子,虽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们喜欢注视彼此的活动,也喜欢彼此靠近。不过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甚至3岁的孩子,彼此间的交往也是短暂的,往往是两三个人接触一下,很快又各自玩耍。研究材料表明:约有70%的3岁小儿都喜欢个人游戏。父母最好能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游戏场所,引导他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
孩子参加群体活动,是以后参加集体生活的前奏。3岁前如果不和别的孩子交往,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3岁后再开始参加集体游戏时,就会有不适应的现象,既不习惯和别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动,也不善于遵守交往规则,结果在集体生活中,像个多余的人,为了避免孩子形成不合群性格,3岁前,父母便应引导孩子习惯于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出现困难的往往是独生子女。某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他比较喜欢支配别人,因为他在家里称王,父母亲和祖父母亲什么都得依他,使他学会了专横。这个特点带到孩子群中,就很难被集体接纳。因为谁也不喜欢一个专横的人来发号施令。于是,这个专横的孩子就会产生另一个偏向,孤独、寂寞,不敢加入伙伴的行列。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里的言行,不能事事依着孩子,听他指挥,使其学会既能支配别人,也可以被别人支配。只有这两种角色都能担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们的集体。
还有些独生子女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常常从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蔑,这当然会引起别的小朋友的不满,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父母们应该培养孩子这样一种品德,多看小朋友的长处,即使对方不如自己,也要热情帮助。宽容大度是建立友谊所必需的,不能容人的孩子,是难以交上朋友的。
另外,有些孩子太“拔尖儿”。争强好胜当然不能算是缺点,但太“拔尖儿”就不好了。任何时候尖子只是少数,如果什么事都想拔尖儿,也很难交到朋友。因为朋友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强,如果因为别人超过自己就生气,就嫉妒,就心里难受,那怎么能交上朋友呢?友谊是需要为朋友的成功而骄傲的。
有些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这样做等于父母们代替了孩子的思维,代替了他们分析,代替了他们去和伙伴“算帐”,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而且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增长交友方面的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我们的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分为受欢迎型儿童、被拒绝型儿童和一般型儿童。受欢迎儿童情绪稳定、不激烈、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即不过分爱动,也不过分安静。反应快,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与人交往灵活。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被拒绝型儿童特点为情绪不稳定、爱冲动、情绪稳定,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感知他人方面反应性习得较低,较外向,适应性一般,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被忽视儿童不爱动,反应较迟缓。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他的弟子: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论体积也微乎其微,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们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它就将获得永生。一个人也是如此,他必须能融合于集体、社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帮助孩子学会建立友谊,无疑给心爱的小天使插上了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