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考点梳理(优秀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考语文古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考点梳理篇一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二:《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中考语文古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考点梳理篇二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考语文古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考点梳理篇三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7. 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 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同上)
11. 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 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 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西山村》)
33. 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34. 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 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6. 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同上)
37.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9.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40.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乙亥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