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理古城的导游词(十一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一
欢迎来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20xx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20xx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0xx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遗存
古城楼
1、文献楼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华楼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3、南城楼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4、北城楼
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古书院
1、西云书院
西云书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区城内,大理市第一中学内。书院建于清代,原为杨玉科私人府第。《西云书院》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对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历史、古建园林具有重要的价值。
2、大理府考试院
大理府考试院位于大理古城博爱路北段东侧,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举的场所。大理府考试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内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迁至现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传教
会法人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拜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式结构,外面双层皆偷心,顶施彩绘藻井,大门斗拱挑檐歇山顶,二门与教堂相连。堂前为门楼,双层,中间高两头低,采用白族实木结构建筑形式,由狮、象、龙、凤等瑞兽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20xx年(1920xx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四面墙壁均由石头垒砌而成。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是南诏立国时的都城。南诏在751年和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览时间,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开心!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欢迎大家来到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门是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洋人街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大理古城鸟瞰图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理古城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五华楼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始建于1920xx年6月,当时称为“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 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主体结构为土 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三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门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洋人街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大理古城鸟瞰图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寿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理古撑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五华楼逝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始建于1920xx年6月,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 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主体结构为土 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理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20xx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20xx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xx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当天边大团大团的云朵自由舒卷,当清爽的空气里开始弥漫山花的幽香,当身着艳丽服装的白族男女擦肩而过,终于相信,这一次真的来到了大理。
早起的晨光将肃穆的大理古城涂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九街十八巷式的棋盘式布局隐隐透射出古代王都的风采,大理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两汉起,中原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沟通东南亚与川滇藏的茶马古道交汇大理,使之一跃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南昭十三代,大理国二十二代,连续了520xx年。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铸就了传统中最富内涵的人文精神。兼容并蓄,和谐共生。追忆这段辉煌的遗迹,在大理随处可见。太和城旧址树立的南诏德化碑以汉语骈文写成,表达了南诏国与唐朝修好的愿望。在张胜温绘制的大理国繁像中,古代南亚西亚16国君王,朝贺大理国王的生动画面历历在目。著名的蓝天瑰宝剑川石窟里有一副南诏第6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形象再现了南诏王的宫廷生活。有力佐证了大理区域文化形态彻底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屹立在苍山洱海间的崇圣三塔仿佛冲天的文笔记录了大理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风吹皱的三塔的倒影,散作涟漪远扩,这一刻,历史好想要被唤醒了似的。历史是鲜活的,它植根在大理的山水人情,更融进了每一个搭理人的血脉中,闲游大理,沉浸在历史的古色古香,更为天地造化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伫立在澜沧江的霁虹桥上,斑驳的铁索曾一次次承载着满怀艰辛与希望的旅程。小坐于沙溪古镇幽暗的驿站,仿佛满耳都是马帮如释重负的酣畅欢笑。 大理之美,首推横列芦萍,十九峰连绵不绝的苍山,高原巨大的云朵将沉沉的影子肆意投射其上。蔓延的绿色被涂抹的深浅不一。走进苍山,数不清的奇峰怪石扑面袭来。穿越在巨石之间,居然体会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快感。这是一山分四季,隔离不同天的世界。山势巍峨挺拔,造成了明显的地理气候。奇峰怪石,丰富植被,赋予了苍山雄伟的险境和千般的俊秀,清白如练的溪流瀑布让苍山充满了动人的灵性。苍山脚下的蝴蝶泉因五朵金花声名远扬,至今游人如织。每年的蝴蝶泉会,身着盛装的白族青年男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情,欢乐地氛围另苍山也为之侧目。
与苍山相映成趣的是洱海,曾孕育出大理最早的人类文明。25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由北望,浩大汪洋,音波无际,从西看,清新秀美,犹如新月。迎帆点饰,海鸟翩跹的景致为苍洱风光平添了几分雅趣。上官花迷离了游子的双眼,下关风飘落了一墙的愁绪。
天,蓝的纯粹,云,白得纯粹;山,绿得纯粹,水,清得纯粹。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一个巨大的美的气场,连心灵也纯净了许多。大理地区长期和睦共处着汉、白,彝族、苗,回等多个民族。
南诏大理国一脉相承的开放与宽容,令他们创造出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模式,大理宗教最富特色的是白族的多神崇拜。它集原始崇拜和佛道儒等宗教内容于一体,神人物之间没有严格定义,自然随性,帝王将相,英雄孝子,甚至奇树怪石都可位于供奉之列。
以百组文化为代表的大理世俗文化,精彩纷呈,与日程生活中处处显示出无尽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力。白族尚白,妇女的服饰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户户有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十分注重居住环境,村寨一般保持一致的格局,门楼常用花雕砌成飞檐斗拱,并饰以浮雕、彩绘,形成一高两低的三滴水并隔式建筑,院落则流行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景和走马转阁楼。白族人待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最简单的形式凝练了人生百态,蜚声海外的大理石天然画,意境悠远,浑然天成。运用古老传统工艺制作的扎染,印纹自然,明楚清雅。
最显大理大理风情的,当属每年众多的节庆仪式,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三元街,白族的火把节,东方狂欢节的绕三菱等,汇集了成千上万,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普通百姓,弹起三节琴,敲起八角鼓,舞动霸王鞭,纵情释放着大理人自信、豁达的天性。那种集体狂欢的场面,洋溢出一股股生命的本真。即使是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皎洁的洱海月,映衬着大理源远流长的过去,古城洋人街上,阑珊的灯火,昭示着大理充满希望的明天,大理的山水人文,仿佛一面多能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浪漫魅力,亲近大理,感悟大理的方式有许多种,慕名而来,一见倾心,住上三五载甚至度过一生的游致,休闲度假,盘桓月余,乐而不思归的游致,即使一个行色匆匆的游着,在大理毅然会收获颇多,携着一抹苍山的悠远,带着一泓洱海的宽广,还有大理人脸上温暖的笑意,生命中从此从满了一种积极乐观,宽容和谐的情愫,而大理作为一个经济和谐发展,民族和谐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土,正逐渐演变成一个记忆中的亮点,时间越久反而更加清晰明朗。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欢迎大家来到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门是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洋人街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大理古城鸟瞰图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理古城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五华楼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始建于1920xx年6月,当时称为“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 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主体结构为土 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六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20xx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20xx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xx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20xx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20xx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0xx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遗存
古城楼
1、文献楼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华楼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3、南城楼
南城楼图片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逝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戍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竖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4、北城楼
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逝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古书院
1、西云书院
西云书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区城内,大理市第一中学内。书院建于清代,原为杨玉科私人府第。《西云书院》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对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历史、古建园林具有重要的价值。
2、大理府考试院
大理府考试院位于大理古城博爱路北段东侧,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举的场所。大理府考试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内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迁至现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传教
会法人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拜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式结构,外面双层皆偷心,顶施彩绘藻井,大门斗拱挑檐歇山顶,二门与教堂相连。堂前为门楼,双层,中间高两头低,采用白族实木结构建筑形式,由狮、象、龙、凤等瑞兽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20xx年(1920xx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四面墙壁均由石头垒砌而成。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是南诏立国时的都城。南诏在751年和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览时间,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开心!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理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20xx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20xx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xx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当天边大团大团的云朵自由舒卷,当清爽的空气里开始弥漫山花的幽香,当身着艳丽服装的白族男女擦肩而过,终于相信,这一次真的来到了大理。
早起的晨光将肃穆的大理古城涂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九街十八巷式的棋盘式布局隐隐透射出古代王都的风采,大理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两汉起,中原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沟通东南亚与川滇藏的茶马古道交汇大理,使之一跃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南昭十三代,大理国二十二代,连续了520xx年。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铸就了传统中最富内涵的人文精神。兼容并蓄,和谐共生。追忆这段辉煌的遗迹,在大理随处可见。太和城旧址树立的南诏德化碑以汉语骈文写成,表达了南诏国与唐朝修好的愿望。在张胜温绘制的大理国繁像中,古代南亚西亚16国君王,朝贺大理国王的生动画面历历在目。著名的蓝天瑰宝剑川石窟里有一副南诏第6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形象再现了南诏王的宫廷生活。有力佐证了大理区域文化形态彻底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屹立在苍山洱海间的崇圣三塔仿佛冲天的文笔记录了大理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风吹皱的三塔的倒影,散作涟漪远扩,这一刻,历史好想要被唤醒了似的。历史是鲜活的,它植根在大理的山水人情,更融进了每一个搭理人的血脉中,闲游大理,沉浸在历史的古色古香,更为天地造化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伫立在澜沧江的霁虹桥上,斑驳的铁索曾一次次承载着满怀艰辛与希望的旅程。小坐于沙溪古镇幽暗的驿站,仿佛满耳都是马帮如释重负的酣畅欢笑。 大理之美,首推横列芦萍,十九峰连绵不绝的苍山,高原巨大的云朵将沉沉的影子肆意投射其上。蔓延的绿色被涂抹的深浅不一。走进苍山,数不清的奇峰怪石扑面袭来。穿越在巨石之间,居然体会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快感。这是一山分四季,隔离不同天的世界。山势巍峨挺拔,造成了明显的地理气候。奇峰怪石,丰富植被,赋予了苍山雄伟的险境和千般的俊秀,清白如练的溪流瀑布让苍山充满了动人的灵性。苍山脚下的蝴蝶泉因五朵金花声名远扬,至今游人如织。每年的蝴蝶泉会,身着盛装的白族青年男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情,欢乐地氛围另苍山也为之侧目。
与苍山相映成趣的是洱海,曾孕育出大理最早的人类文明。25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由北望,浩大汪洋,音波无际,从西看,清新秀美,犹如新月。迎帆点饰,海鸟翩跹的景致为苍洱风光平添了几分雅趣。上官花迷离了游子的双眼,下关风飘落了一墙的愁绪。
天,蓝的纯粹,云,白得纯粹;山,绿得纯粹,水,清得纯粹。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一个巨大的美的气场,连心灵也纯净了许多。大理地区长期和睦共处着汉、白,彝族、苗,回等多个民族。
南诏大理国一脉相承的开放与宽容,令他们创造出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模式,大理宗教最富特色的是白族的多神崇拜。它集原始崇拜和佛道儒等宗教内容于一体,神人物之间没有严格定义,自然随性,帝王将相,英雄孝子,甚至奇树怪石都可位于供奉之列。
以百组文化为代表的大理世俗文化,精彩纷呈,与日程生活中处处显示出无尽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力。白族尚白,妇女的服饰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户户有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十分注重居住环境,村寨一般保持一致的格局,门楼常用花雕砌成飞檐斗拱,并饰以浮雕、彩绘,形成一高两低的三滴水并隔式建筑,院落则流行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景和走马转阁楼。白族人待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最简单的形式凝练了人生百态,蜚声海外的大理石天然画,意境悠远,浑然天成。运用古老传统工艺制作的扎染,印纹自然,明楚清雅。
最显大理大理风情的,当属每年众多的节庆仪式,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三元街,白族的火把节,东方狂欢节的绕三菱等,汇集了成千上万,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普通百姓,弹起三节琴,敲起八角鼓,舞动霸王鞭,纵情释放着大理人自信、豁达的天性。那种集体狂欢的场面,洋溢出一股股生命的本真。即使是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皎洁的洱海月,映衬着大理源远流长的过去,古城洋人街上,阑珊的灯火,昭示着大理充满希望的明天,大理的山水人文,仿佛一面多能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浪漫魅力,亲近大理,感悟大理的方式有许多种,慕名而来,一见倾心,住上三五载甚至度过一生的游致,休闲度假,盘桓月余,乐而不思归的游致,即使一个行色匆匆的游着,在大理毅然会收获颇多,携着一抹苍山的悠远,带着一泓洱海的宽广,还有大理人脸上温暖的笑意,生命中从此从满了一种积极乐观,宽容和谐的情愫,而大理作为一个经济和谐发展,民族和谐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土,正逐渐演变成一个记忆中的亮点,时间越久反而更加清晰明朗。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九
大理古城的门面是不太好的——我是说,一下车,你就会遭遇锲而不舍的中年“金花”“阿鹏”们。他们很有耐心,耐心得你都会没了耐心。一些游客常见的地方,比如车站、古城南门、博爱门外,都聚集着大批这样拉客的人。对他们的建议最好保持冷静,谨记天上没有掉馅饼这回事。
进入大理古城,多一些了解之后,你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
大理古城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临洱海,西望苍山,城在山水之间。涓涓不断的清澈泉水滋润着这一方水土,仁者智者都没了话说。从都市来到这里,会明显感觉到时间放慢了节奏——城墙环绕,青石板铺地,屋瓦上长着青葱的野草……传统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称。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人们的表情安详抉乐。
明清以来大行其道的棋盘式刚格状结构的城市布局,在大理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南北方向的中心线复兴路贯穿了整个古城。现在,鳞次栉比的特色旅游店铺使这条街变得令人眼花缭乱。由南城门起始的复兴路串起了人民路、护国路(洋人街)和玉洱路等东西向主要干道。
我常听去过大理古城的人说,没什么意思。这也难怪,因为大理是一个待得越长久,就越能觉出它的好处的地方。游人匆匆而来,遭遇拉客人众的围追堵截之后,只探看一眼又匆匆离去,难免会觉得寡淡。也许不恰当,但在我看来,丽江如同满头珠翠的官家小姐,只有夜深人静或绝早的清晨才卸下脂粉;大理则如同一个淳朴的农家少女,虽然也渐渐想赶时髦山花满头乱插一气,但仍不失本来颜色。
到大理古城,建议只逛玉洱路以南这一部分。如果是走马观花的话,那么逛一逛博爱路、护国路(洋人街)、复兴路、人民路也就够了。洋人街的酒吧名声在外,不必多说。人民路是古城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街。上段开了若干家咖啡馆和酒吧,气氛轻松,可以结交到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下段更为幽静,如果有心探访,能够发现不少漂亮的院落和里面的隐士。
人民路下段,有一条僻静的小巷子。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天主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920xx年,由法籍主教叶美璋主持兴建,融当地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特色于一身的独特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由于教堂位于学校内,上课时间不能参观。(位于人民路下段一条偏僻的小巷内,有明显路牌)顺着复兴路向南,第一座城楼是五华楼。楼里有时会有一些免费的展览,楼外新装了一个液晶屏,每晚在此放映电影《五朵金花》。有空时不妨尝试一下露天电影的滋味。五华楼再往南,就是古城南门了。城门巍峨壮丽,是拍照的好题材。第一次到这里时我不禁在想,《天龙八部》中段誉回大理,是否从此门进入?
大理古城有四个城门,均可参观,也可在城墙上散步。据文献记载,古城城墙规模壮阔,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史五尺,厚二丈。城墙之上俯瞰大理,既可发思古忧情,又可品风花雪月。情侣登临城墙的最佳时间是晚土,面对月朗风清的大理古城,求婚成功率直线上升。
大理古城古称叶榆,又称南诏,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背靠苍山面临洱海的大理古城位于下关以北13公里,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始建于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古城城墙高8米,周长6公里,外有护城河,四角有角楼,东西南北四方原来都有城门,现存的仅有南北两座城门。古城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明、清的棋盘式风格,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
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白族民居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每户院内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民居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街上,石板上淡淡地闪耀着青色的光芒。七八点钟,晨雾还零散去,路边的巷予口时不时有人摆着小摊子。卖花的大大都集中在大理博物馆或者是文化馆花园的门口,大理花多,马蹄莲、百合、玫瑰、野菊花……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大理的一切,早餐时来上一碗豌豆粉再加上一块饵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开始了这—#的生活。春天,苍山积蓄融化,清洌的流求顺着青石铺就的街面缓缓流过;冬季,飘雪满地,城墙砖缝中的衰草在肃杀的风中摇曳。这就是大理一年的人生。
古城又称紫城,曾先后立国南诏与大理。唐大历十四年(779),南诏王异牟寻从太和迁都羊苴咩城,当时的新都,便位于今日城西的三塔附近。当时的古城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南北各设一门,四角还有角楼。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然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为国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墙被拆毁。1982年根据郭沫若手书集合成“大理”二字。
自大理园之后的520xx年,大理开始成为云南的一处新秀,什么人都无法将它遗忘。元朝时,大理成为云南行省大理路总管府和太和县治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理卫指挥使周能薰修大理城,次年,措挥使郑祥又将城的东南两面加以拓宽。清代绿营时期,大理城是云南提督衙门驻地。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20xx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20xx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0xx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遗存
古城楼
1、文献楼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20xx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华楼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3、南城楼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4、北城楼
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古书院
1、西云书院
西云书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区城内,大理市第一中学内。书院建于清代,原为杨玉科私人府第。《西云书院》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对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历史、古建园林具有重要的价值。
2、大理府考试院
大理府考试院位于大理古城博爱路北段东侧,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举的场所。大理府考试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内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迁至现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传教
会法人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拜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式结构,外面双层皆偷心,顶施彩绘藻井,大门斗拱挑檐歇山顶,二门与教堂相连。堂前为门楼,双层,中间高两头低,采用白族实木结构建筑形式,由狮、象、龙、凤等瑞兽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20xx年(1920xx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xx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四面墙壁均由石头垒砌而成。20xx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是南诏立国时的都城。南诏在751年和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览时间,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开心!
大理古城的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理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20xx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20xx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xx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当天边大团大团的云朵自由舒卷,当清爽的空气里开始弥漫山花的幽香,当身着艳丽服装的白族男女擦肩而过,终于相信,这一次真的来到了大理。
早起的晨光将肃穆的大理古城涂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九街十八巷式的棋盘式布局隐隐透射出古代王都的风采,大理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两汉起,中原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沟通东南亚与川滇藏的茶马古道交汇大理,使之一跃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南昭十三代,大理国二十二代,连续了520xx年。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铸就了传统中最富内涵的人文精神。兼容并蓄,和谐共生。追忆这段辉煌的遗迹,在大理随处可见。太和城旧址树立的南诏德化碑以汉语骈文写成,表达了南诏国与唐朝修好的愿望。在张胜温绘制的大理国繁像中,古代南亚西亚16国君王,朝贺大理国王的生动画面历历在目。著名的蓝天瑰宝剑川石窟里有一副南诏第6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形象再现了南诏王的宫廷生活。有力佐证了大理区域文化形态彻底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屹立在苍山洱海间的崇圣三塔仿佛冲天的文笔记录了大理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风吹皱的三塔的倒影,散作涟漪远扩,这一刻,历史好想要被唤醒了似的。历史是鲜活的,它植根在大理的山水人情,更融进了每一个搭理人的血脉中,闲游大理,沉浸在历史的古色古香,更为天地造化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伫立在澜沧江的霁虹桥上,斑驳的铁索曾一次次承载着满怀艰辛与希望的旅程。小坐于沙溪古镇幽暗的驿站,仿佛满耳都是马帮如释重负的酣畅欢笑。 大理之美,首推横列芦萍,十九峰连绵不绝的苍山,高原巨大的云朵将沉沉的影子肆意投射其上。蔓延的绿色被涂抹的深浅不一。走进苍山,数不清的奇峰怪石扑面袭来。穿越在巨石之间,居然体会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快感。这是一山分四季,隔离不同天的世界。山势巍峨挺拔,造成了明显的地理气候。奇峰怪石,丰富植被,赋予了苍山雄伟的险境和千般的俊秀,清白如练的溪流瀑布让苍山充满了动人的灵性。苍山脚下的蝴蝶泉因五朵金花声名远扬,至今游人如织。每年的蝴蝶泉会,身着盛装的白族青年男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情,欢乐地氛围另苍山也为之侧目。
与苍山相映成趣的是洱海,曾孕育出大理最早的人类文明。25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由北望,浩大汪洋,音波无际,从西看,清新秀美,犹如新月。迎帆点饰,海鸟翩跹的景致为苍洱风光平添了几分雅趣。上官花迷离了游子的双眼,下关风飘落了一墙的愁绪。
天,蓝的纯粹,云,白得纯粹;山,绿得纯粹,水,清得纯粹。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一个巨大的美的气场,连心灵也纯净了许多。大理地区长期和睦共处着汉、白,彝族、苗,回等多个民族。
南诏大理国一脉相承的开放与宽容,令他们创造出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模式,大理宗教最富特色的是白族的多神崇拜。它集原始崇拜和佛道儒等宗教内容于一体,神人物之间没有严格定义,自然随性,帝王将相,英雄孝子,甚至奇树怪石都可位于供奉之列。
以百组文化为代表的大理世俗文化,精彩纷呈,与日程生活中处处显示出无尽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力。白族尚白,妇女的服饰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户户有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十分注重居住环境,村寨一般保持一致的格局,门楼常用花雕砌成飞檐斗拱,并饰以浮雕、彩绘,形成一高两低的三滴水并隔式建筑,院落则流行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景和走马转阁楼。白族人待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最简单的形式凝练了人生百态,蜚声海外的大理石天然画,意境悠远,浑然天成。运用古老传统工艺制作的扎染,印纹自然,明楚清雅。
最显大理大理风情的,当属每年众多的节庆仪式,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三元街,白族的火把节,东方狂欢节的绕三菱等,汇集了成千上万,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普通百姓,弹起三节琴,敲起八角鼓,舞动霸王鞭,纵情释放着大理人自信、豁达的天性。那种集体狂欢的场面,洋溢出一股股生命的本真。即使是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皎洁的洱海月,映衬着大理源远流长的过去,古城洋人街上,阑珊的灯火,昭示着大理充满希望的明天,大理的山水人文,仿佛一面多能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浪漫魅力,亲近大理,感悟大理的方式有许多种,慕名而来,一见倾心,住上三五载甚至度过一生的游致,休闲度假,盘桓月余,乐而不思归的游致,即使一个行色匆匆的游着,在大理毅然会收获颇多,携着一抹苍山的悠远,带着一泓洱海的宽广,还有大理人脸上温暖的笑意,生命中从此从满了一种积极乐观,宽容和谐的情愫,而大理作为一个经济和谐发展,民族和谐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土,正逐渐演变成一个记忆中的亮点,时间越久反而更加清晰明朗。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