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华山导游词1000字(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华山导游词1000字篇一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 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朋友们: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九华山是灵山圣境,“莲花佛国”,花雨缤纷。各位游览九华山,可以观赏佛山秀色,领略佛地净土的奇闻、奇观、奇事,感悟佛教文化的真谛。佛教重交游、善参学,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九华山人民和僧众热情欢迎你们。我非常高兴为各位作导游,真诚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在九华山旅程愉快。
九华山导游词1000字篇二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兵。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莲花佛国九华山风景区。有一句说得好,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今天大家能欢聚在一起,估计大家的前世都在不停地回头。小王也很珍惜这一次难得的相遇,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也是与我有缘。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导游,愿我的真诚,能换来您满意的微笑。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南朝时,因此山峰峦异状,酷似童子,其数有九,被成为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状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人们便称这座山叫九华山了。它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纪,也就是唐朝时,新罗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在九华山驻扎下来,辛苦修行数十载,99岁圆寂,据说三年后开缸时,他是“颜面如生,肉身不腐”。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从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大家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门坊是端庄典雅,它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9米,大家可以看到横额上镌刻着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亲笔御书,过了门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迎仙桥、迎仙桥。顾名思义,过了这座桥呢,咱们就从凡界到了仙境,在这里呢,大家就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中最大的一座。“丛林”意思是许多僧众志同道合,仿佛许多大树似的,大家同住一处,一齐修行。祇园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藏经阁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呀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用意也是非常的巧妙,大家再看看,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时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又是做什么用的,是的,这也是用来镇妖避邪的。这也是祇园寺所独有的。祇园寺文物珍贵,1933年于右任手书的大雄宝殿匾额现仍悬于大殿之上。寺内厨房里面还有民国时期的7口大铜锅,最大的一口直径173厘米。人称“千僧灶”。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寺庙去,感受这神秘的佛教文化,那进寺庙前,小王先跟大家讲一下,这进寺庙的规矩,这进寺庙也是大有讲究的,进庙门是尽量走两边门,若走右边则先迈右脚,走左边则迈左脚,不要踩门槛,更不可站或坐门槛上,这是对佛的不敬。
好,参观完祇园寺。下面我们要去化城寺看看。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据史料记载,晋朝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在此建寺,唐开元末年有僧人檀号居于此地寺额题“化城”。后来,青阳县乡老诸葛节上山,发现了在山崖石洞中苦修的金乔觉,深为感动,于是买下了檀公旧地,构筑台殿,建成庙宇,请金乔觉在此居住。后来化成额题被移至此,于是化城寺便成为了九华山地藏道场开山祖寺。现在,这里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馆名是由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馆内现展示的是金乔觉的生平事迹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看化城寺寺前有放生池,据传这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池前广场上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儿子桌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亲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亲终被感悟,留山助儿护佛,为了纪念金乔觉的母亲,后人在此建了这座娘娘塔。
好了,大家现在随我乘坐缆车,去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是,今天的九华山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了,可是闵园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这里是闵园竹海。修竹丛生,遍布冈峦。走进竹海,一定会洗净城市的喧嚣,脱尽世俗的烦恼。来到闵园景区,那这棵凤凰古松,你不得不看。它已经有1400年历史了,松高7.8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与黄山迎客松齐名。
参观完闵园景区,那么我们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今天大家要现在九华山休息一天,明天继续游览天台和花台景区。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峰峦叠嶂,怪石嶙峋。主要景点有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天台峰、十王峰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花台景区地处高山峻岭之中,没有尘烟污染,保持了有原始、古朴、纯净、清新的天然丽质。由于刚刚开发有些玲珑乖巧、奇幻如梦的景物还没有恰当的美名,热忱欢迎大家给他们起名字。也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什么建议意见也请向小王说,我会及时改进。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1000字篇三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 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朋友们: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九华山是灵山圣境,“莲花佛国”,花雨缤纷。各位游览九华山,可以观赏佛山秀色,领略佛地净土的奇闻、奇观、奇事,感悟佛教文化的真谛。佛教重交游、善参学,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九华山人民和僧众热情欢迎你们。我非常高兴为各位作导游,真诚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在九华山旅程愉快。
九华山导游词1000字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修,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因此又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祇园寺的大殿。祇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上面“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个是祇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
进入山门,就是灵官殿,进门登殿,只见神龛里站立着的却是赤面红须、双目圆睁、高举铁鞭的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怎么到此护起佛法了呢?原来传说佛教的护法韦驮犯了“杀生”的错误,被地藏菩萨“解聘”,让王灵官顶了班,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国恐怕是仅此一处了。
从灵官殿过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阁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像,称天王殿。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偈语。两侧为四座天王塑像。
灵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层的台基上则筑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正面立着高约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雕刻精细。供桌正面横刻着“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为主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跑拜处。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化城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晋代,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xx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一进灵官殿,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二、三进之间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大雄宝殿全木窗门,门楣上刻有冰纹窗棂。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惟一明代建筑,近期按原貌修复。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