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一
我认为本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美猴王大闹天宫和皈依佛教、西天取经。贯穿前者的是“自由”,而着墨较多的后者,是“信念”。
前者不用说就知道,孙悟空自从为众猴找到居所后就自称“美猴王”,还给自己立了个门号“齐天大圣”。正如书中所说,他“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海,闹天宫,乱幽冥……完全处于彻底自由的状态,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或许就是许多人向往而又不及的生活状态吧。不畏法律,不惧上级,没有比这更自在逍遥的生活了。可是世人往往不许这种人存在,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被菩萨的法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待唐僧救其出来后,就有了师徒西天取经的下文。
信念,是一个开始使人斗志昂扬,又被人渐渐遗忘的东西。往往有了信念,刚开始做事的几天兴致都高得很,可是最后凭着信念把一件事做完做好的人又屈指可数。就这师徒四人来说,他们就凭着“一定要去西天把真经取到手”这个信念,走完了一万八千里路,真的很不可思议。而且这一万八千里,十四个春夏秋冬,并不是一路顺风的,而是几经波折,险些分道扬镳;打退一个又一个妖怪,一次又一次救了师父唐僧;无数次遭遇险些丧命的苦难,四颗尚有信念的心无数次地靠在了一起。他们四个,真可以说得上是饱经风霜。文中有一个细节:观音菩萨对如来佛祖说过,他们师徒四人大概两三年就会来到雷音寺取真经。可是事实是,他们却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才到达。这是为什么?差距怎么这么大?因为观音菩萨向来驾着祥云,没有亲自走过那一万八千里路。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万八千里路的艰辛,他是体会不到的。
而这取经的师徒四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孙行者,而是唐僧。
首先我觉得唐僧的心灵纯净得与一个婴孩无异。若不是唐太宗让他去西天取经,估计不食人间烟火的他要隐居山林了。体现这一点的地方就是他认为人间极其美好,而没有邪恶(辟如妖怪)。所以一路上的妖怪都觉得引唐僧上钩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怕就怕孙悟空。所以妖怪们就利用孙行者是唐僧的徒弟这一点,一次次变作遭受苦难的人儿,而唐僧总是乖乖进圈套。不是因为他不长记性,而是仁慈到了极致。
其次就是他的自制力强,换句话说,就是信念坚定。一路上他不知被多少人哄骗、淫戏过,可是从未改变过要去西天取经的信念。不知几十次被各种妖怪所俘获,虽忍不住腮边垂泪,可是从未投降。他靠着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取到了真经。
苦难虽多,可是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凭着信念走完了全程。他们坚强的品质,是非常可贵的。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二
我从寒假开始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西天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里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人、有神仙、有妖怪,我真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其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尤其鲜明。这四个人物外貌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僧是一个诚心向佛、非常善良的人,不愿伤害任何一个人,所以经常上了会骗人的妖怪的当;孙悟空,是最重要的角色,他忠诚勇敢、本领高超,在取经之路斩妖除魔,立下了大功。
他对自己的师父、师弟非常忠诚,虽然有很多次唐僧因为过于善良,不但没有认清妖怪,还念紧箍咒让孙悟空无法降妖。但是孙悟空始终记着唐僧救了他,观音菩萨让他帮助唐僧,所以对唐僧不怨不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唐僧;猪八戒则是个最有趣的角色,长得很丑还贪吃好色,经常怕苦怕累,但他很善良,在降魔的时候也很勇敢,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丢下唐僧;沙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是非分明,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没有因为美色而被吸引,而保值清醒的头脑,坚持帮助孙悟空,他的本事没有孙悟空高,但他的忠诚不比任何人差。
这师徒四个人性格截然不同,能力相差很大,但是他们会合作、互相信任、取长补短,所以克服了一个有一个困难。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能力再强的人,他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一个能力再弱的人,只要他愿意,他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能力不在大小,而在他是否可以得到发挥。
《西游记》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其实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就像我们的生活,有喜有忧,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那就能像唐僧师徒一样最后走向成功。学习唐僧的善良,学习孙悟空的忠诚,学习猪八戒的乐天,学习沙僧的正直,不畏惧任何的困难,那成功还会远吗?
书中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斗二郎神等,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笔下那精彩的打斗场面却能让我身临其境。
我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像他们这样团结,因为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不团结,就会成一盘散沙终究会被瓦解。如遇困难,我们应该像孙悟空坚持不懈。就算被指指点点我们也应该像沙僧不卑不亢,要坚持自己,来证明是谁在说谎。
读了《西游记》后,我深有感触。它不像有些书那样枯燥无味,西游记中斩妖除魔的情节让我着实喜欢。《西游记》这本书真好看,我喜欢看这本书。
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星闪的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让我们爱上阅读吧!它会给我们插上一对梦想的翅膀!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三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说起我的启蒙读物,当然是《西游记》,小时候,我看了无数版本的小人书和动画片,百看不厌;大一点后,我看了86版《西游记》;现在六年级的我,又迷上了文言文版的《西游记》了。无论是什么样的《西游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自己也开始续编西游记的小故事了。
这部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书写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花果山的仙石中产下一只石猴,后来那石猴自封为美猴王,又到菩提老祖那学了一身的功夫,被赐名为悟空。孙悟空学了本领后很是猖狂,夺走东海龙宫的金箍棒,自称为齐天大圣,又大闹天宫。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成火眼金睛,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他被观世音菩萨点化,和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在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坚定不移、慈悲为本的唐僧。而这个人物是有历史原型的,就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为了宣扬佛法,经过两年的徒步旅行,到达印度佛教中心取得真经。后来回归大唐宣扬佛法,是个雄才大略的法师。而小说中的唐僧因为是取经人,妖怪们又都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所以经常遇到危险。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坚定信念,总是想着徒儿们会来救他,而不会像猪八戒一样贪生怕死。每当有女妖怪或女子想和他成亲时,他总是断然拒绝。因为唐僧明白,自己作为取经人是不可以半途而废的,应该坚持不懈,方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碰到数学附加题,我总是请教父母和老师,自己看也不看,想也不想。后来看了西游记,感受了唐僧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再碰到附加题时,我总是先自己思考解答,实在不懂再请教。因为我明白,做题目不能只看结果,重要的是思考过程,以后在练习和考试中碰到相似的题目才能解答出来。
在徒弟三人中,我也喜欢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他有着七十二种变化,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把一身好功夫用在刀刃上,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让师父平安,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中,我希望自己也和孙悟空一样,要把学过的知识用在刀刃上,而每当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也会耐心的讲解给他们听。
“敢问路在何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就和取经一样,有无数的知识在远方等着我。西天的路程其实不远,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当然,没有一个人能把所有的经取回来。世界一直在变,竭尽全力就好,不必做个老顽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希望自己在我未来的日子里,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四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徙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起就是几万里……”提及《西游记》,脑海里定会浮现出唐僧和那仨活宝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
其中,猪中代表人物——八戒憨态可掬,生就十分讨喜。但细观全书,八戒也有不少缺点。
最初,猪八戒因调戏嫦娥仙子被贬下凡,受观世音菩萨点化“向善”,留在高老庄等待唐僧师徒一同西天取经。结果他色性不改,在高老庄拐走高太公的女儿,在人间享福享乐。取经途中,他又因好色、贪吃的劣性添了不少事端,经常是脏活累活躲着走,碰到美女美食就不走。而当真碰到妖怪、遇到危险时,他又有勇无谋,往往都是悟空挺身而出。故然八戒有诸多缺点,仍深得唐僧信赖,甚至于偏爱于他,原因有三。
其一,相比悟空的雷公脸,悟净的包公面,猪八戒长相憨态可掬,多数人觉得他肥头大耳,活脱脱一憨猪,更具亲和力。而且,八戒懂得看场合,很会调节气氛,总是对别人和和气气,不像悟空、悟净那般动不动摆出拒人千里的架势。
其二,虽然八戒有一身蛮力,还时常出糗,但是,相比悟空的精明,悟净的呆板,八戒却没有很多的棱角,懂得溜须拍马,每天的理想目标就是想着师徒四人吃饱穿暖,是小团体中混得最好的人。
其三。八戒看似笨笨的,整人上却极富心机。因为贪恋白骨精的美色,所以在大师兄打死白骨精后,为了掩饰自己好色,诬陷大师兄心狠手辣,谗害无辜平民百姓。唐僧向来心软,且一直以慈悲为怀,不忍百姓受苦,竟信以为真,撵走悟空,以致差点酿成大祸。足以见得,猪八戒是抓住了唐僧的弱点,加以利用,取得了信赖,才使计谋得逞。
明朝第一奸臣严嵩看上去面慈目善,实则极为奸诈。为了早日飞黄腾达,曾撰写《庆云赋》和《大礼告成讼》两篇“马屁词”,并支持皇帝学习道术,以此讨好嘉靖。最终除去忠臣,成为首辅。
然而,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猪八戒再富有心机,一旦真碰上妖怪,他便难当大任,还得去求助被赶走的.师兄来救场。严嵩也是如此。他没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执掌大权期间,举国上下腐败成风,因而被徐阶取而代之。徐阶情商极高,懂得见机行事,他与严嵩共事十余年皆小心翼翼不出差错,并且他有自己明确的理想目标:匡扶社稷,救济百姓。所以,当他推翻了严嵩,成为首辅,辛勤执政,明朝开始恢复繁荣生机……
古时,已有不少圣贤早已理解了圆通的道理。道家讲“内方外圆”,墨家曰“持经达变”,儒家云“外化内不化”。其实就是坚持自己内心不变,追求对外的多变圆通。可见,古圣先贤们对待为人处世的态度,早已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左右逢源,能取得一时之成就,却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最后的胜利,是属于那些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的人。也许他们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他们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所以,不要认为耍点小聪明就能混日子,只有凭真正实力才能敲开成功的大门。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五
《西游记》(原著)是吴承恩写的一部历史巨著,里面许多人物都被作者写的活灵活现。唐三藏最大的特点就是取经自信念强,意志坚决。取经的路上,有许多的国王要给他让位,他谢辞了;很多女妖王要和他成亲,他拒绝诱惑,完全没有动摇之心。但是他有一点做法我是不赞成的,他以慈善为怀,认人处事有些不分好坏,不明是非,经常认为孙悟空杀害生灵,乱杀无辜,运用经箍咒惩处孙悟空,甚至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所以他不是我喜爱的人物。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唐僧忠心,还又不失顽皮活泼,他多次被师傅惩处,甚至赶走,却照旧保持着一片真心,遇到妖怪他打先锋,遇到困难他出办法,想方法,上天宫,下地府,爬灵山,游龙宫,到处找各路神仙帮忙。比如应付青牛精时,他先上南天门请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又请水德星君、火德星君,还上灵山请罗汉,后上斗牛宫请太上老君,最终才将青牛精降服。他大闹天宫、威逼地府、搅动龙宫,途径紫竹国用马尿、锅灰制药给国王服用,他真是顽皮好斗。
猪八戒也是我不喜爱的角色,他贪吃好色,头脑简洁,老爱挑拨离间,而且一遇到困难就想各奔启程,分行李散伙,每次都是唐僧指责指教、孙悟空揪耳棒打后才顿悟改过,一路上和师兄并肩打了不少妖精,帮了师傅不少忙。
要说师徒四人,连马五口,最勤快最辛苦,奉献最多的就是白龙马和沙僧了。别看他们一路上静默无闻,很少说话,其实是取经队伍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白龙马一路拖着唐三藏,耐着性子,听从指引,翻山越岭,跨江渡海,不管路途坎坷坎坷,多么遥远,从没有喊过累,吐过苦;沙僧一路上挑着行李,左肩移至右肩,右肩移至左肩,没听到压痛的声音,不离不弃的紧跟在队伍的后面,勤勤恳恳,为其他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师徒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极力化解,劝告师傅,拦挡悟空,告诫八戒,非常和善,和爱可敬。白龙马、沙僧始终是我心中的榜样。
《西游记》中不同的人物是社会上各类人员的代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每一难都是一场艰苦的斗争,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些经验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坚持走下去,才能越走越远,只有亲自经验了磨难,克服了困难,才能一步步地走向胜利。要知道,胜利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的,磨难只是胜利的起先,每经验一个磨难,就会向着胜利又走近了一步,风雨过后,定见彩虹。只有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能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才能看得见成功的曙光!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六
一心取经、迂腐顽固的唐僧;正义凛然、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憨态可掬、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吃苦耐劳、敦厚朴实的沙和尚……就演绎出了这部长达一百回,情节生动、言语诙谐的小说——《西游记》。这师徒四人西行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种种磨难,其中有一段让我深有感触:
“近前看时,哪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长老才有三分信了。怎禁猪八戒在旁唆嘴道:‘师父,她因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她是个妖怪?……哥哥怕你念什么紧箍咒,故意把它们变做这等东西。’”
瞧这八戒,觉得孙悟空平时欺负他,喊他“呆子”而愤愤不平哩。上面一段就出自于《尸魔三戏唐三藏》,后来,就发生了“圣僧恨逐美猴王”的悲剧,八戒驱逐了自己视为“敌人”的朋友,看起来是占了便宜遂了心愿,其实呢,就发生了:“八戒道:‘那猴子与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岭上,打杀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咒。’”看,他没了孙悟空,害得师徒三人连白马都吃尽了苦头,最后还得冒着被“哭丧棒”打死的危险去找,真是自找苦吃。其实,它们四人也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像猪八戒这样自私不顾大家的人最终不仅害得团体都受苦,自己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暑假里,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其中有一项活动是破冰分组。轮到我们小队了,首先计划小组去看完整的地图,看完后回小队讨论两分钟,执行小组就要在一个小时里拼好打乱的地图拼图,大家正叽叽喳喳地紧张讨论着,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小组一个女生却因为大家没有采纳她的意见而生气:“哼,不玩了!”随后还发脾气把我们快要拼好的拼图打乱了,结果时间到了我们还没有完成任务,输了这场比赛。其实,那个女生也只是想我们大家都“依”着她,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大家玩游戏时经常疏远她,和她说话也战战兢兢,生怕她又不高兴闹得我们小组输掉比赛,不再考虑她的意见。
在一个团队中,难免有人与你的意见不合或者对你有偏见,但我们必须要接受,而不能采取极端的方式,像猪八戒一样,最后还是自己受苦。不过猪八戒最后还是接受了教训,配合孙悟空降妖伏魔,大家团结一致,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生活中也一样,一个集体光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够的,成功是需要集体中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才可以做到的。就像古人所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大自然里就有我们的榜样:有一种望天树,树干只长高,不分枝,顾名思义,每一棵都非常高,直上云端。可是,如果有一棵树脱离群体单独生长,那就很容易招来灭顶之灾——风很快会将它刮倒。所以望天树都是团结一致地成“林”生长,阻挡风的袭击。蚂蚁、蜜蜂……因为团结才能够生存的生灵随处可见。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我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七
吴老先生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一只石猴,游东海,闹天宫,降妖魔,行万里,保唐僧,取真经,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并不想__x__这个事实,只是想在此事实之上,谈谈我对孙悟空的一点个人看法。
孙悟空这个角色固然是正面形象,但他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两面,可以各举一物来代表:一是金箍棒,一是紧箍咒。何以见得?听我细细道来。
金箍棒,象征着孙悟空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道出了孙悟空的战斗气概。从某些地方来看,他简直就有点“无‘法’无‘天’”: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闯入兜率天宫;他不管生死定数,“六教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强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战斗,甚至当被推入八卦炉用火炼了四十九日时,一旦炉门打开,就又抡起金箍棒,“大乱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收,陷入绝境时,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挥起金箍棒战斗,决不退缩。因此,威力无穷的、孙悟空时刻不离的金箍棒,成了孙悟空勇敢、除恶、反抗和斗争精神的代名词。它符合了人民群众进步的革命愿望,这也正是孙悟空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孙悟空性格中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紧箍咒,代表了孙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一千百年来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渐渐地“知悔了”,扔掉了当年反抗天宫的立场。后来,当观世音菩萨以搬开五行山为“利诱”,让孙悟空戴上金箍儿,协助唐僧“修成正果”时,这个曾大闹天宫的斗士终于皈依了(投降了?),成了为天庭效忠的一员。西行路上,孙悟空开始时经常被唐僧念动紧箍咒,对唐僧意见颇大,但被迫无奈,只得为唐僧卖命。然而后来,唐僧念动紧箍咒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孙悟空渐渐“真心归顺”,“听话”了。当中途唐僧赶悟空走时,悟空甚至“凄凄惨惨,腮边泪坠”,整个一副“奴才相”。一个紧箍咒,将悟空紧紧箍在了天条的枷锁里,只打有过之妖魔,不打有错之神佛了。
金箍棒和紧箍咒,决定了孙悟空的两面性。孙悟空,既是一个有斗争精神的英雄,又是一个为天庭效忠的“奴才”。这两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也许,这也是吴老先生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吧。
当然,我不否认孙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结论应该更全面些。
有金箍棒,也有紧箍咒,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孙悟空,一个并非超凡的孙悟空。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八
他的三个徒弟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和大家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每次都是孙悟空把唐僧从险境中就,救出来。其次就是猪八戒了。他鼓着个大肚皮。成天好吃懒做。背着个大耙子,还天天号称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帅。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沙僧老实厚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个鲜明的特点,每个特点都被作者表现的活灵活现。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第七章读后感600字篇九《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了神话般色彩,使我百看不厌。
小说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和尚奉观音菩萨之命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忠心耿耿、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小说内容十分精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人物语言风趣幽默,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书中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孙悟空一身正气、机智勇敢、神通广大;猪八戒贪吃好睡、意志薄弱、但不缺乏善良;沙和尚虽本领不高,但他忠厚老实;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着。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变化多端的孙悟空。他不仅机智勇敢、神通广大,还富有心计。他善于分辨是非,不被一些“假心肠”所迷惑。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的。有了这双火眼金睛,他能一眼看出面前的是人是妖,它是妖怪的克星,一路上斩妖除魔,这双眼睛可立了大功。
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例子。白骨精诡计多端,为了吃唐僧肉,她三次变化。第一次变成送饭少女,妄图接近唐僧;第二次变成寻找女儿的老奶奶,假装请唐僧帮忙;第三次又变成寻找老伴和女儿的老爷爷。孙悟空凭借他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妖怪的诡计。棒打白骨精,使她的奸计不能得逞。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有了辨认是非的能力,那么我们也就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不仅聪明、机智,会七十二变,对师父还忠心耿耿,一心保唐僧西去取经。可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分不清人妖。狡猾的白骨精骗不了孙悟空,可骗过了那个“好心肠”的师父。任凭孙悟空怎么解释,唐僧就是不相信,说他屡教不改、见人杀人。执意要把孙悟空赶走,看到这儿,我真想进入故事情节,替孙悟空辩解。
孙悟空虽然被师父赶走,但他一心想着师父。虽身在花果山,却还一心惦记师父的安危,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不禁为他的忠心而感动。这使我想起了岳飞,岳飞是抗金英雄,从小文武双全,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他的背上还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字,可见他对祖国多么忠心。还有赵一曼、江姐、邱少云……他们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宁死不屈。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只是为了到“大雷音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取回了真经。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唐僧,不管前方有多少危险等着自己,他始终坚持完成使命。他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心”的品质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再看看我自己,做一件事,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们坚持不下来呢,不是有一句话“风雨过后就是晴天”吗?跟他们相比,我们的毅力实在太软弱了!
书中描写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不愧我国历史上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